第四专题中国苹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 了解国民党南京政权的性质,了解“三座大 认知目标 山”对中国人民的重压,认识进行土地革命的必 要性和进步性。 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发展过程,认识马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士 情感目标 地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现实,认识到“三农”问 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 教学重点 原国:土地改革及其作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原因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文献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素和实现(4学时)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2学时) (一)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二)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教学内容提纲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失败 和学时安排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的开辟及其战咯目标的实现(2学时) (一)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新道路的继续推进 (三)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任务的完成
1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国民党南京政权的性质,了解“三座大 山”对中国人民的重压,认识进行土地革命的必 要性和进步性。 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发展过程,认识马克 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情感目标 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土 地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现实,认识到“三农”问 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 原因;土地改革及其作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原因 2、各阶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文献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 教学内容提纲 和学时安排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实现(4 学时)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2 学时) (一)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二)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失败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2 学时) (一)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新道路的继续推进 (三)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任务的完成
一、组织教学 (一)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让学生进入角色的必要 前提。 (二)设置一些小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进入教学环节 二、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政论片《复兴之路》(二)中有关片段,让学生了解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草命新道路 的历史背景和艰难历程。 三、讲授新课 (一)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 应避免与学生在中学时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重在讲述探索 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和艰难性。 (二)教学内容 1、探索中国苹命新道路的背景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师生互动 1.列举有关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等,让学生参 与分析,锻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讨论“三农”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四、巩固新课 五、布置预习 下一周讨论题目:如何认识今天的中日关系? [1]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李倪.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参考文献 [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出版社,1991. [4]冯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M(修订版).北 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
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让学生进入角色的必要 前提。 (二)设置一些小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进入教学环节。 二、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政论片《复兴之路》(二)中有关片段,让学生了解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背景和艰难历程。 三、讲授新课 (一)教学原则 应避免与学生在中学时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重在讲述探索 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和艰难性。 (二)教学内容 1、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师生互动 1.列举有关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等,让学生参 与分析,锻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讨论“三农”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四、巩固新课 五、布置预习 下一周讨论题目:如何认识今天的中日关系? 参考文献 [1]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李侃.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出版社,1991. [4]冯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M](修订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