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The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范围:全校本专科各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 考核方式:考试 制订单位:社会科学部 制订日期:2010年9月 执笔者:教研室全体教师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马列主义理论课。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发 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 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基础蜘识,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 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明确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必然性和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在政治上、思想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 路的决心和信心。 具体要求为:(1)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 人物、 经济和文化变 迁历程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线索,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的 内在逻辑。(2)了解有关前沿学术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 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社会实践为辅,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其中,课堂教师讲 授为28课时,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为8课时。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The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范围:全校本专科各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 考核方式:考试 制订单位:社会科学部 制订日期:2010 年 9 月 执笔者:教研室全体教师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马列主义理论课。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革命发 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 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 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明确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必然性和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在政治上、思想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 路的决心和信心。具体要求为:(1)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人物、经济和文化变 迁历程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线索,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的 内在逻辑。(2)了解有关前沿学术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 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社会实践为辅,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其中,课堂教师讲 授为 28 课时,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为 8 课时。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基础知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奠定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认识,为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打好基础。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书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与基本要求 导论 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 理解:中国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原因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了解:人民群众的风侵略斗争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掌握: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的提出的历史背景 掌握: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的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基础知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奠定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认识,为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打好基础。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书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与基本要求 导论 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 理解:中国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原因.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了解:人民群众的风侵略斗争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掌握: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的提出的历史背景. 掌握: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的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 理解:中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 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了解洋务事业兴办的历史背景和洋务事业的主要成就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 掌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作用。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了解: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的活动,了解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理解:戊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圳 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掌握: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封建帝制的覆灭的历程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 理解:中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 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了解:洋务事业兴办的历史背景和洋务事业的主要成就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 掌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作用.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了解: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的活动,了解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理解: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 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了解: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理解: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掌握: 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 封建帝制的覆灭的历程;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了解: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城, 理解: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产生过程;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五四运动的意义 及特点: 掌握: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客观必然性。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了解: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以及发动工农运动的过程,了解国共合作及其掀起大革命高 潮的时程: 理解: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开天辟地"的关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 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
了解: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理解: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产生过程;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五四运动的意义 及特点; 掌握: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客观必然性.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了解: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以及发动工农运动的过程,了解国共合作及其掀起大革命高 潮的过程; 理解: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开天辟地"的关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 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了解:农封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就 理解: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 掌握: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了解:从九 -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以及日本在其 战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理解: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掌握: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了解: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原因和意义 掌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开始全国性抗战的意义.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战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了解: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爱国将士表现出的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以及抗战成 甲 理解: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退却,失败的原因, 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右消极由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原因.第四节中国 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 文化工作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就. 理解: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 掌握: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了解: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以及日本在其 战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理解: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掌握: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了解: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原因和意义. 掌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开始全国性抗战的意义.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战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了解: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爱国将士表现出的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以及抗战成 果. 理解: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退却,失败的原因. 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右消极由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原因. 第四节中国 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 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了解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 设 理解: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的提出及其意义 掌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闲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了解: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迎来最后胜利. 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自卫战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对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理解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性, 掌握:解放区军民赢得自卫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和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了解: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形势, 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进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掌握:土地制度改革及其意义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点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了解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的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形成与民主党 派的团结合作: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之不可行 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了解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 设. 理解: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的提出及其意义. 掌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了解: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迎来最后胜利. 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对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理解: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性. 掌握:解放区军民赢得自卫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和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了解: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形势. 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进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掌握:土地制度改革及其意义.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点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了解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的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形成与民主党 派的团结合作;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之不可行. 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霜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了解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进军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 灭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的原因, 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理解: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掌握: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渠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了解: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理解:洗怪汁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时谚时期总路线地提出: 掌握: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浩同时并举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了解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关系;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了解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进军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 灭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的原因. 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了解: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理解: 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掌握: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了解: 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理解: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地提出; 掌握: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了解: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掌握: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了解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关系;
理解:《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理解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讲"及其纠正 二,“文化的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了解:"大跃进"以及文革的发生过程 理解:"大跃进"以及文革发生的内在动因 掌握:错误的性质,犯错误的原因以及对错误的科学分析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 理解: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环境的改善; 掌握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及各项政策的调整 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与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意义. 学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了解: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 理解: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与意义,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理解:《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理解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的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了解:"大跃进"以及文革的发生过程; 理解:"大跃进"以及文革发生的内在动因; 掌握:错误的性质,犯错误的原因以及对错误的科学分析.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 理解: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环境的改善; 掌握: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及各项政策的调整. 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与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意义.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了解: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 理解: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与意义.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了解:邓小平南下讲话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掌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考验与新问题 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考验与新问题 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地优越性.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地巨大成就地基本内容.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讨论学时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随堂进行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随堂进行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随堂进行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随堂进行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本编 随堂进行 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随堂进行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随堂进行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随堂进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随堂进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随堂进行 (1949一2006)本编综述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了解:邓小平南下讲话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掌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考验与新问题 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考验与新问题. 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地优越性.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地巨大成就地基本内容.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讨论学时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随堂进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随堂进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随堂进行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随堂进行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本编 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2 随堂进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随堂进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随堂进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随堂进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4 随堂进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6)本编综述 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2 随堂进行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随堂进行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随堂进行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随堂进行 总计 3) 随堂进行 四、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第二学期 (二)考试题型及比例 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辨析题:18%简答题:18% 材料分析题:12%论述题:12% (三)认知层次及比例: 识记:30%理解: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10% (四)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平时成绩:10% 半期成绩:20% 期末成绩: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随堂进行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 随堂进行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 随堂进行 总计 32 随堂进行 四、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第二学期 (二)考试题型及比例: 单项选择题:20% 多项选择题:20% 辨析题:18% 简答题:18% 材料分析题:12% 论述题:12% (三)认知层次及比例: 识记:30% 理解:30% 简单应用:30% 综合应用:10% (四)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平时成绩:10% 半期成绩:20% 期末成绩: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