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三班 薛阳
2018级三班 薛阳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西汉的强盛 目录 C O N T E N T 叁 东汉的兴衰 两汉的文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叁 肆 C O N T E N T 目录 西汉的强盛 东汉的兴衰 两汉的文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汉初的统治 1.汉初政治: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西汉前期形势 (2)郡国并行制: 西议初期中央歌府 直推纯治的地区 奴 州级政区界 变觉请王国及其统岩地区 汉景务时城反瓶的 勃海 郡国界 七国 1:3500万 东莱 月氏 济 郡 北 长安 南 海 胶东国 郡 东海 长 甾川国高密国 夜郎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西汉前期形势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郡国并行制: 1.汉初政治: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西汉前期形势图 二、汉初的统治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汉初的统治 1.汉初政治: (3)王国问题的产生及初步解决: 汉 祖 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 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但这却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 患。 汉 景帝 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7国叛乱。但叛乱 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4)尊奉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汉初的统治 (3)王国问题的产生及初步解决: 1.汉初政治: 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 ,陆 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但这却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 患。 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7国叛乱。但叛乱 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4)尊奉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 汉 高 祖 汉 景 帝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汉初的统治 2.汉初经济(“文景之治”):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 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又怎样的措施呢?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结果 汉高祖时期“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 汉景帝时期民”;废除严刑苛法:勤俭治国 定,出现“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 2.汉初经济(“文景之治”):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 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又怎样的措施呢? 措施 结果 汉高祖时期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 汉景帝时期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 民”;废除严刑苛法;勤俭治国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 定,出现“文景之治” 二、汉初的统治
西汉的强盛 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措施 目的(作用) 须布“推恩令” 成功削减了诸候王的势力 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政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 治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 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 强中央集权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 经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权,增加政府收入 济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文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 化 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西汉的强盛 一 、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措施 目的(作用) 政 治 颁布“推恩令” 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 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 济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文 化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 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 强中央集权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 权,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西汉的强盛 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候 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 封地 封地 封地 封地 封地 h
一 、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 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 西汉的强盛
西汉的强盛 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常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丞 太 中 待 相 御史大夫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一 、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九卿 决 策 机 构 执 行 机 构 有事上报 西汉的强盛
西汉的强盛 一、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察举制】一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 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制度利弊: 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 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 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一 、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 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制度利弊: 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 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 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西汉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