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3.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 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 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 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 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 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 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 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 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 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 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3. 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 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4.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5.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4)片面最惠国待遇 (⑤)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2.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3.出现了具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4. 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5.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 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 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 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2. 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3. 出现了具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线索: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五次侵略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三大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 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 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 000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竞高达45亿 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线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五次侵略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三大惨案;1894 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 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 600 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 2100 万 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各得赔款 800 万两白银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 2 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 3 000 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 45 亿 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本息合计近 10 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衰 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围联军总 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 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 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1841年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抵 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剖逼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总 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 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 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1841 年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抵 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驾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骆、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论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题 1.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沦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阵营及指导思想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 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
1.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 年 7 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阵营及指导思想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 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 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冯桂芬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铺以诸国富强之 术"。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1)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3)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4)崇厚于1867年创办“天津机器局” (5)张之洞于1892年建造"湖北枪炮厂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1)李鸿章于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2)李鸿章于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3)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 (4)李鸿章于1880年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5)李鸿章于1880年开始修建铁路 (6)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的"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净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 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用冯桂芬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 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 (1)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3)左宗棠于 1866 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4)崇厚于 1867 年创办"天津机器局" (5)张之洞于 1892 年建造"湖北枪炮厂" 2. 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1)李鸿章于 1872 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2)李鸿章于 1878 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 (3)李鸿章于 1880 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 (4)李鸿章于 1880 年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5)李鸿章于 1880 年开始修建铁路 (6)张之洞于 1889 年创办的"汉阳铁厂"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两种意义的失败? 2.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及李鸿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 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论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性质: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两种意义的失败? 2. 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及李鸿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沦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性质: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赢台 (4)"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害怕人民群众 播放教学资料片《人间正道》: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rm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导入:中华民族背负着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耻辱,跨进了20世纪的门 槛。面对清政府的奴颜婢膝及深重的民族灾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提 出推翻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目标。辛亥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发生 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此,孙中山先后倡导了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赢台 (4)"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 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3. 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 害怕人民群众 播放教学资料片《人间正道》: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rm 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导入:中华民族背负着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耻辱,跨进了 20 世纪的门 槛。面对清政府的奴颜婢膝及深重的民族灾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提 出推翻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目标。辛亥革命及其建立的中华民国是 20 世纪中国发生 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此,孙中山先后倡导了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2.清末"新政"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弃医从政,立志教国 2.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涌现一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 2.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8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2.清末"新政"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2. 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 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 涌现一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 2.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 年 8 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