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驰骋( cheng) 怃然(f) 踯躅(zhi) 有的放矢(di B.盥洗(guan) 远岫(xit 监生(jan) 前倨后恭(j) C.佝偻(l0u) 岑寂(cen) 溘然(ke) 窗明几净(j) D.瓮牖(you) 趟马(tang) 招徕(lai) 穿凿附会 (zao)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厮打 安分 寥廓 礼尚往来 B.国粹 诡密 窠旧 首曲一指 C.彩票 飘渺 赋与 雷利风行 D.赌博 尺牍 元凶 预订时间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码市场上,各路山寨品牌的出现,虽然是风起云涌,但它们最终都会烟消 云散 B.尽管经纪人严密防范各路媒体,但这位明星的绯闻还是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C.小明看着手中的冠军奖杯,得意洋洋的说:“这次我能以一分的优势险胜对 手,其中的艰难不亚于水中取栗 对于是否将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商家判处死刑,市民们众说纷纭,莫哀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贵族精神应该具各以下几个特征:教养、责任、自由,缺少其中任何一样 都难以称得上贵族,充其量也不过是招摇过市的“天朝公子” B.为了让恋人或友人避免分手时的尴尬,网络出现了一门叫“分手代理”(以局 外人身份介入,使原本尴尬的分手显得自然、方便。实质是代替想要分手的一方 传达心意。)的生意。 C.作为全球华文媒体“首脑峰会”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召开 相关专家在论坛上解读“重庆模式”,并向境内外媒体推介重庆。 D.“我今天应该去图书馆的一一这次的钻石展真让人大开眼界。”小王说道, “多么耀眼啊,这颗十克拉的大钻石!” 二、(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如果说,意象重在诗词中字、词、句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则包括字、词、句乃 至整个作品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因此,意象和意境基本上是一类诗学概念,然而 它们之间有递进、提高、综合的关系。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因此,对意境的界定,在学术界有千余年的争论,至 今还没有统一。人们关注意境,正好说明意境对于探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和关 键,说明认识意境正是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必由之路 意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晚于意象千年以上。《诗学指南》(清·顾龙振辑)收入据 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著的《诗格》,其中有一段话说:
重庆市南开中学 2012 届高三 9 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驰骋(chěng) 怃然(fǚ) 踯躅(zhí) 有的放矢(dì) B.盥洗(guàn) 远岫(xiǜ) 监生(jiān) 前倨后恭(jǜ) C.佝偻(1óu) 岑寂(cén) 溘然(kè) 窗明几净(jī) D.瓮牖(yǒu) 趟马(tàng) 招徕(lài) 穿凿附会 (záo)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厮打 安分 寥廓 礼尚往来 B.国粹 诡密 窠旧 首曲一指 C.彩票 飘渺 赋与 雷利风行 D.赌博 尺牍 元凶 预订时间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码市场上,各路山寨品牌的出现,虽然是风起云涌,但它们最终都会烟消 云散。 B.尽管经纪人严密防范各路媒体,但这位明星的绯闻还是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C.小明看着手中的冠军奖杯,得意洋洋的说:“这次我能以一分的优势险胜对 手,其中的艰难不亚于水中取栗。” D.对于是否将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商家判处死刑,市民们众说纷纭,莫哀 一是。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贵族精神应该具各以下几个特征:教养、责任、自由,缺少其中任何一样, 都难以称得上贵族,充其量也不过是招摇过市的“天朝公子”。 B.为了让恋人或友人避免分手时的尴尬,网络出现了一门叫“分手代理”(以局 外人身份介入,使原本尴尬的分手显得自然、方便。实质是代替想要分手的一方 传达心意。)的生意。 C.作为全球华文媒体“首脑峰会”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召开。 相关专家在论坛上解读“重庆模式”,并向境内外媒体推介重庆。 D.“我今天应该去图书馆的——这次的钻石展真让人大开眼界。”小王说道, “多么耀眼啊,这颗 十克拉的大钻石!” 二、(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5—7 题 如果说,意象重在诗词中字、词、句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则包括字、词、句乃 至整个作品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因此,意象和意境基本上是一类诗学概念,然而 它们之间有递进、提高、综合的关系。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因此,对意境的界定,在学术界有千余年的争论,至 今还没有统一。人们关注意境,正好说明意境对于探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和关 键,说明认识意境正是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必由之路。 意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晚于意象千年以上。《诗学指南》(清·顾龙振辑)收入据 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著的《诗格》,其中有一段话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实际上是诗词创作过程中,因审美对象不同,得到 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与后代诗学理论中的“意境”有所不同。不过,我们注意 到,书中所论述的“三境”,都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的关系,从这一点出发,的 确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探究。 当然,无论是否王昌龄的理论,唐代对意境的认识,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后来, 僧皎然《诗式》有“取境”之说,刘禹锡有“境生于象外”说,都还是比较粗糙 的理论,意境并没有取得更明晰的概念。到了晚唐,司空图的《诗品》有了重要 的理论突破,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在《与极浦书》中明确提岀“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命题,意境论终于成熟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中, 有两个“象”、两个“景”,第一个“象”与“景”指的是真实的可感触的客观 世界。第二个“象”与“景”指的是虚构的被诗人以艺术性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艺 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客观真实世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突出了艺术 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无论表现自然或是再现自然,被表现或再现自然,永远 不会是客观现实世界中原生态的自然了。 宋代以后,阐述意境(有时写作“境界”)的理论越来越深入,意境论广泛深入人 心。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和读者,无不以“意境”作为创作、感受、评论的基本。 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结合西方晢学观念,把中国诗学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其 功劳在于强调审美取向的区别,分辨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把创作 主体区别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但是,在意境论的创作主体、真 实客体与审美容体三者的定位和关系上,王国维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 理论, 5.下列对“意境”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和审美理想。 B.意境是字、词、句以及整首诗歌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内涵较意象更为丰富。 C.意境与意象基本是同一类诗学概念,但意境是意象的提高和综合。 D.意境概念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关系,突出艺术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 6.下列对意境论的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据说为王昌龄所著的《诗格》一书,比意象概念的提出 要晚一千年以上 B.唐人最早提出的意境概念是诗歌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审美体验,与后代诗学理 论中的“意境”并不相同 C.晚唐司空图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意境 论成熟的标志。 D.宋代以后,意境理论不断深化,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是对 意境理论的重大贡献。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认识意境是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必由之路,不了解意境理论,也就无法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 B.无论是僧皎然“取境”说还是刘禹锡“境生于象外”说,都失之粗糙,对意 境论的发展并未起到推动作用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实际上是诗词创作过程中,因审美对象不同,得到三 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与后代诗学理论中的“意境”有所不同。不过,我们注意 到,书中所论述的“三境”,都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的关系,从这一点出发,的 确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论的探究。 当然,无论是否王昌龄的理论,唐代对意境的认识,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后来, 僧皎然《诗式》有“取境”之说,刘禹锡有“境生于象外”说,都还是比较粗糙 的理论,意境并没有取得更明晰的概念。到了晚唐,司空图的《诗品》有了重要 的理论突破,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在《与极浦书》中明确提出“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命题,意境论终于成熟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中, 有两个“象”、两个“景”,第一个“象”与“景”指的是真实的可感触的客观 世界。第二个“象”与“景”指的是虚构的被诗人以艺术性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艺 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客观真实世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突出了艺术 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无论表现自然或是再现自然,被表现或再现自然,永远 不会是客观现实世界中原生态的自然了。 宋代以后,阐述意境(有时写作“境界”)的理论越来越深入,意境论广泛深入人 心。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和读者,无不以“意境”作为创作、感受、评论的基本。 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结合西方哲学观念,把中国诗学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其 功劳在于强调审美取向的区别,分辨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把创作 主体区别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但是,在意境论的创作主体、真 实客体与审美容体三者的定位和关系上,王国维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 理论。 5.下列对“意境”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和审美理想。 B.意境是字、词、句以及整首诗歌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内涵较意象更为丰富。 C.意境与意象基本是同一类诗学概念,但意境是意象的提高和综合。 D.意境概念强调主体与客体契合关系,突出艺术家创作中的艺术再造力。 6.下列对意境论的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据说为王昌龄所著的《诗格》一书,比意象概念的提出 要晚一千年以上。 B.唐人最早提出的意境概念是诗歌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审美体验,与后代诗学理 论中的“意境”并不相同。 C.晚唐司空图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意境 论成熟的标志。 D.宋代以后,意境理论不断深化,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是对 意境理论的重大贡献。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认识意境是认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必由之路,不了解意境理论,也就无法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 B.无论是僧皎然“取境”说还是刘禹锡“境生于象外”说,都失之粗糙,对意 境论的发展并未起到推动作用
C.司空图“象外之象”中的第一个“象”指客观世界中的物象,第二个“象” 指诗歌中的意象。 D.王国维将前人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诗学向 现代诗学的过渡。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 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微甚异之,称统当南州 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 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 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 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痘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魯肃遗先主书曰:“庞 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 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 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 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 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髙沛,璋之名将,各仗强 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 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 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 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 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 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 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 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注】①谭同“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 异:对……感到奇异 B.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 治:太平,安定 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卒:终于 D.先主寻悔,请还 寻:不久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人怪而问之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不如因善遇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司空图“象外之象”中的第一个“象”指客观世界中的物象,第二个“象” 指诗歌中的意象。 D.王国维将前人的意境说改造为境界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诗学向 现代诗学的过渡。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 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微甚异之,称统当南州 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 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 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①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 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痘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 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 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 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 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 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 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 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 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 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 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 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 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 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注】① 谭同“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 异:对……感到奇异 B.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 治:太平,安定 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卒:终于 D.先主寻悔,请还 寻:不久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人怪而问之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不如因善遇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 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面时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 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 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 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②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 (2)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 可乎?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进行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 愈《师说》)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4)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 的《李娃传》。 (6)《勾践灭吴》选自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板桥上的乡愁 刘鸿伏 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取一个与竹有关的字或号,却独独钟情于“板桥”,这是 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的意识深处,“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板桥的田园 情结与田园理想,包含了许多人生的意蕴和诗与哲学的意蕴。板桥是陶渊明一类 的人,见了官家的欺诈,也见了百姓的忧苦,在板桥的意识里就生出了一种对现 实的逆反和逃避。心中向往的是那种渔樵互答、衰柳斜阳的田园的宁静悠远,那 里才是他栖息灵魂的所在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 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面时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 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 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 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 分) ①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②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 (2)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 今 拔 十 失 五 犹 得 其 半 而可以 崇 迈 世 教 使 有 志 者自 励 不 亦 可 乎?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 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进行赏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 分) (1) 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 愈《师说》)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____________,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4)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____________写 的《李娃传》。 (6)《勾践灭吴》选自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 板桥上的乡愁 刘鸿伏 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取一个与竹有关的字或号,却独独钟情于“板桥”,这是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的意识深处,“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板桥的田园 情结与田园理想,包含了许多人生的意蕴和诗与哲学的意蕴。板桥是陶渊明一类 的人,见了官家的欺诈,也见了百姓的忧苦,在板桥的意识里就生出了一种对现 实的逆反和逃避。心中向往的是那种渔樵互答、衰柳斜阳的田园的宁静悠远,那 里才是他栖息灵魂的所在
“板桥”二字,不知为什么让人起一种乡愁 板桥上的乡愁。 郑板桥的田园情结是一种泛乡愁。而板桥上的乡愁却仿佛从很远的乡野或者一些 怀乡的古书里悄然流来,有如月影箫声,让人心情轻轻颤栗。 板桥永远和匆匆来去的人生的影像连在一起;和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连在一起 和一些鸟声、月色连在一起。它那么沉静地横在流水上和无边际的岁月之中,恍 如一个梦的影像,充满忧伤的诗意。一个永恒的人生的场景,一种阔大深远的文 化遗存。如乡愁的象征物,流水上的板桥在炊烟中若隐若现,在古旧的书页里横 斜又横斜。 于是想起故乡的某处也有这么一座老旧的木板桥。在田垄和村舍之间它存在了许 多年月。夏夜有人坐在上面乘凉,听桥下的水声,看头顶上的月亮:春天来ˉ 油菜花遍地黄金,那板桥上停满了蜜蜂和红色的蜻蜓,年轻的女人走过去,身上 必落满了菜花和蜜蜂,板桥和攵人就让心酥酥麻麻的感动。恨不得自己就是女人 脚下的板桥,女人身上的蜜蜂了。冬天里的板桥最美,雪花覆盖在桥面上,上面 印着黑犬梅花形的脚痕或雀鸟的爪印,雀乌的爪印如“个”字,斜斜地写出野趣 但板桥却是送别的所在,正如古诗里的长亭和短亭。板桥是一种很特别的从乡野 生长出来的文化,是属于古典和田园的美好事物。想起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的句子,体味到一种凄迷的离情与远游的萧索艰辛,苍凉的心绪仿佛 深秋的风掠过胸臆。月和铺霜的板桥是两件伤情之物,旧时的读书人总是把它们 认作乡愁的根源,发出最深切的人生感叹。 身居闹市,板桥离我们很遥远。遥远的事物便总是让人怀念。板桥是一种意念 它离人生很远却离梦境很近。那是来自古老田园的诱惑和召唤,把都市和乡野连 接起来,把古典和现代连接起来,把人生的失意和得意连接起来,甚至生老病死、 哀怨悲欢。那是遥远的关于生命的梦痕,那时你偶尔的一声叹息,流水上的板桥 雪里的板桥,横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在独欢时,在惆怅落寞时,在读一本前人 的笔记的时候,你会忽然想起他,在很远的地方他充满悠远而迷人的情意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是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倘若 没有乡愁,就构建不出中国的人文,至少是一种残缺的人文。而板桥,作为文化 人乡愁最典型的象征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种象征意味的本身。它是乡愁, 同样是一种久远的具有不衰魅力的文化。许多时候甚至是一种生命的召唤。文化 的背景总是充满诱惑力的田园,城市或众生的背景也是田园。多少年来,我们置 身喧嚣的都市忙碌与生计烦忧与得失,城市仿佛美丽陷阱也仿佛一座冲不出去的 心的围城,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与田园文化分隔开来,我们的情感和血脉里流淌 的已是与文化相去甚远的东西。我们一直失去了那种“泛乡愁”的意识,失去了 对于文化的热衷。遗忘了那种滋补身心的宁静悠远,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一切。我 们遗忘了郑板桥,郑板桥市从名利场冲出来的智者,而我们只记住了“难得糊 涂”。我们进入不了郑板桥的境界,却很轻易地背叛了我们自己创造并曾钟情的 文化。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悲哀? 温庭筠、郑板桥,已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许多年,但他们却把板桥上的乡愁留在 了我们的书本和血脉里;田园已遥不可及,板桥又在哪里昵?钢筋水泥的缝隙间 产生的另一种乡愁,正如一阵微风,在城市的上空悄然掠过。 怀念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智慧:板桥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逝去。 (选自《绝妙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14.理解词语和句子。(6分)
“板桥”二字,不知为什么让人起一种乡愁。 板桥上的乡愁。 郑板桥的田园情结是一种泛乡愁。而板桥上的乡愁却仿佛从很远的乡野或者一些 怀乡的古书里悄然流来,有如月影箫声,让人心情轻轻颤栗。 板桥永远和匆匆来去的人生的影像连在一起;和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连在一起; 和一些鸟声、月色连在一起。它那么沉静地横在流水上和无边际的岁月之中,恍 如一个梦的影像,充满忧伤的诗意。一个永恒的人生的场景,一种阔大深远的文 化遗存。如乡愁的象征物,流水上的板桥在炊烟中若隐若现,在古旧的书页里横 斜又横斜。 于是想起故乡的某处也有这么一座老旧的木板桥。在田垄和村舍之间它存在了许 多年月。夏夜有人坐在上面乘凉,听桥下的水声,看头顶上的月亮;春天来了, 油菜花遍地黄金,那板桥上停满了蜜蜂和红色的蜻蜓,年轻的女人走过去,身上 必落满了菜花和蜜蜂,板桥和女人就让心酥酥麻麻的感动。恨不得自己就是女人 脚下的板桥,女人身上的蜜蜂了。冬天里的板桥最美,雪花覆盖在桥面上,上面 印着黑犬梅花形的脚痕或雀鸟的爪印,雀乌的爪印如“个”字,斜斜地写出野趣。 但板桥却是送别的所在,正如古诗里的长亭和短亭。板桥是一种很特别的从乡野 生长出来的文化,是属于古典和田园的美好事物。想起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的句子,体味到一种凄迷的离情与远游的萧索艰辛,苍凉的心绪仿佛 深秋的风掠过胸臆。月和铺霜的板桥是两件伤情之物,旧时的读书人总是把它们 认作乡愁的根源,发出最深切的人生感叹。 身居闹市,板桥离我们很遥远。遥远的事物便总是让人怀念。板桥是一种意念, 它离人生很远却离梦境很近。那是来自古老田园的诱惑和召唤,把都市和乡野连 接起来,把古典和现代连接起来,把人生的失意和得意连接起来,甚至生老病死、 哀怨悲欢。那是遥远的关于生命的梦痕,那时你偶尔的一声叹息,流水上的板桥, 雪里的板桥,横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在独欢时,在惆怅落寞时,在读一本前人 的笔记的时候,你会忽然想起他,在很远的地方他充满悠远而迷人的情意。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是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倘若 没有乡愁,就构建不出中国的人文,至少是一种残缺的人文。而板桥,作为文化 人乡愁最典型的象征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种象征意味的本身。它是乡愁, 同样是一种久远的具有不衰魅力的文化。许多时候甚至是一种生命的召唤。文化 的背景总是充满诱惑力的田园,城市或众生的背景也是田园。多少年来,我们置 身喧嚣的都市忙碌与生计烦忧与得失,城市仿佛美丽陷阱也仿佛一座冲不出去的 心的围城,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与田园文化分隔开来,我们的情感和血脉里流淌 的已是与文化相去甚远的东西。我们一直失去了那种“泛乡愁”的意识,失去了 对于文化的热衷。遗忘了那种滋补身心的宁静悠远,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一切。我 们遗忘了郑板桥,郑板桥市从名利场冲出来的智者,而我们只记住了“难得糊 涂”。我们进入不了郑板桥的境界,却很轻易地背叛了我们自己创造并曾钟情的 文化。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悲哀? 温庭筠、郑板桥,已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许多年,但他们却把板桥上的乡愁留在 了我们的书本和血脉里;田园已遥不可及,板桥又在哪里呢?钢筋水泥的缝隙间 产生的另一种乡愁,正如一阵微风,在城市的上空悄然掠过。 怀念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智慧;板桥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逝去。 (选自《绝妙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14.理解词语和句子。(6 分)
(1)第一段“独独钟情于‘板桥’和“‘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两处中的“板 桥”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2)联系上文,解释最后一段中“怀念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智慧” 句的含义。(4分) 15.文章第五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对故乡的木板桥做了细腻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 用是什么?(6分) 16.从文中看,“板桥上的乡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涵?(6分) 17.文中说:“田园已遥不可及,板桥又在哪里呢?”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 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4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共4分) (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9月17同在挪威朗厄松举行 的第10届欧洲地质公园会议上宣布,接纳香港国家地质公园成为该网络的成员。 (2)宁可我暂时失去追逐梦想的机会,也不愿让母亲在孤单与衰老中看着我那日 渐荣耀,却难得回头的背影。 (3)王羲之入仕为官后,由于不爱钱财,不愿为他人所用,并能位居高位,因而 声名鹊起。 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针对性修改 (2分)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画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佛教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 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①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 ②它倒是一贴必要的清醒剂 ③有了这一份超脱 ④我们就能更加从容的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⑤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 ⑥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 答: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20.提取下列各个句子的主要信息,然后用一个以“马尔代夫是……”为开头的 单句,介绍马尔代夫的概况。(在30字之内)(5分) (1)在印度洋宽广的蓝色海域中,有一串如同被白沙环绕的绿色岛屿一—马尔代 夫群岛。 (2)虽然官方历史记载马尔代夫起源于12世纪,但文学作品和考古却发现马尔代 夫的历史可追溯到先伊斯兰教时代。 (3)马尔代夫的很多小岛都拥有水晶白色的沙子,绿蓝色的清澈海水,海水下藏 着五彩斑斓的珊瑚 (4)西方人喜欢称呼马尔代夫为“失落的天堂”。 马尔代夫是 21.请揭示下面这副漫画的寓意,并为漫画拟一个题目。(共4分) 寓意 题目: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第一段“独独钟情于‘板桥’和“‘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两处中的“板 桥”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 分) (2)联系上文,解释最后一段中“怀念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智慧”一 句的含义。(4 分) 15.文章第五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对故乡的木板桥做了细腻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 用是什么?(6 分) 16.从文中看,“板桥上的乡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涵?(6 分) 17.文中说:“田园已遥不可及,板桥又在哪里呢?”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 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4 分) 六、(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共 4 分) (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9 月 17 同在挪威朗厄松举行 的第 10 届欧洲地质公园会议上宣布,接纳香港国家地质公园成为该网络的成员。 (2)宁可我暂时失去追逐梦想的机会,也不愿让母亲在孤单与衰老中看着我那日 渐荣耀,却难得回头的背影。 (3)王羲之入仕为官后,由于不爱钱财,不愿为他人所用,并能位居高位,因而 声名鹊起。 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针对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画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 分) 佛教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_______________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①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 ②它倒是一贴必要的清醒剂 ③有了这一份超脱 ④我们就能更加从容的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⑤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 ⑥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 答: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0.提取下列各个句子的主要信息,然后用一个以“马尔代夫是……”为开头的 单句,介绍马尔代夫的概况。(在 30 字之内)(5 分) (1)在印度洋宽广的蓝色海域中,有一串如同被白沙环绕的绿色岛屿——马尔代 夫群岛。 (2)虽然官方历史记载马尔代夫起源于 12 世纪,但文学作品和考古却发现马尔代 夫的历史可追溯到先伊斯兰教时代。 (3)马尔代夫的很多小岛都拥有水晶白色的沙子,绿蓝色的清澈海水,海水下藏 着五彩斑斓的珊瑚。 (4)西方人喜欢称呼马尔代夫为“失落的天堂”。 马尔代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揭示下面这副漫画的寓意,并为漫画拟一个题目。(共 4 分) 寓意: 题目: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之后,铁道部决定对高铁实施降速: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 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 开行 请以“降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之后,铁道部决定对高铁实施降速:设计最高时速 350 公里 的高铁,按时速 300 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 250 公里的高铁,按时速 200 公里 开行。 请以“降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