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教程(15)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15)
新闻故事化的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技巧
新闻的故事化是通过新闻写作的技巧 来实现的。新闻故事化通常用在新闻特 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有3 种技巧故事化新闻:
◼ 新闻的故事化是通过新闻写作的技巧 来实现的。新闻故事化通常用在新闻特 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有3 种技巧故事化新闻: ◼
■1.现场描写:依靠大量的细节和人物 言行的描写。如英国《每日电讯报》记 者哈拉.贾波尔对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的 专访:
◼ ◼ 1. 现场描写:依靠大量的细节和人物 言行的描写。如英国《每日电讯报》记 者哈拉.贾波尔对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的 专访:
》阿齐兹警告:对伊拉克的攻击“将是严重的错误 2001年10月2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 每个星期,伊拉克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都要在执政的指挥 委员会的巴格达总部,与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他部长围坐在一张 擦得锃亮的内阁会议桌,决定政府政策。 上周,阿齐兹先生正是坐在这张桌前,告诉我为什么他的国 家为迎接美英的袭击而备战。 作为伊拉克政府的外交脸面阿齐兹先生没有采用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侯赛因吹胡子瞪眼敲桌子的谈话方式。在我们谈话的内阁 房间里,墙上有一付萨达姆的画像,他正用眼睛蔑视地看着我们。 这位满头白发的部长轻松地谈话,与这个政权面临的即将来到的 袭击恐惧不符。尽管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些水晶烟灰缸,阿齐 兹先生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暂时戒了他抽雪茄的习惯。这是 自9月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袭击以来,他第一次接受一家报纸的 采访。虽然谈话平静,但是,他的手却在不停地动 他坚持说英国和美国将用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为借口,决心要推 翻萨达姆政权。阿齐兹微笑着挥了一下手说,有关巴格达卷入了9 月袭击的指责是“无根据的
» 阿齐兹警告:对伊拉克的攻击“将是严重的错误” ◼ 2001年10月2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 ◼ 每个星期,伊拉克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都要在执政的指挥 委员会的巴格达总部,与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他部长围坐在一张 擦得锃亮的内阁会议桌,决定政府政策。 ◼ 上周,阿齐兹先生正是坐在这张桌前,告诉我为什么他的国 家为迎接美英的袭击而备战。 ◼ 作为伊拉克政府的外交脸面,阿齐兹先生没有采用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侯赛因吹胡子瞪眼敲桌子的谈话方式。在我们谈话的内阁 房间里,墙上有一付萨达姆的画像,他正用眼睛蔑视地看着我们。 这位满头白发的部长轻松地谈话,与这个政权面临的即将来到的 袭击恐惧不符。尽管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一些水晶烟灰缸,阿齐 兹先生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暂时戒了他抽雪茄的习惯。这是 自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袭击以来,他第一次接受一家报纸的 采访。虽然谈话平静,但是,他的手却在不停地动。 ◼ 他坚持说英国和美国将用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为借口,决心要推 翻萨达姆政权。阿齐兹微笑着挥了一下手说,有关巴格达卷入了9 月袭击的指责是“无根据的”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记者不要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写进稿件中,读者 需要了解的是被采访人的观点,而不是记者要说的话。但是,有 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作能够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记者的感觉或记者的观察,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 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记者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如上面这篇报 道,通过记者个人对采访环境和人物的细腻观察,如“擦得锃亮 的内阁会议桌”、“墙上有一付萨达姆的画像,他正用眼睛蔑视 地看着我们”、“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些水晶烟灰缸”等,拉 近了读者与阿齐兹这个神秘人物的距离,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 兴趣
◼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记者不要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写进稿件中,读者 需要了解的是被采访人的观点,而不是记者要说的话。但是,有 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作能够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记者的感觉或记者的观察,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 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记者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如上面这篇报 道,通过记者个人对采访环境和人物的细腻观察,如“擦得锃亮 的内阁会议桌” 、 “墙上有一付萨达姆的画像,他正用眼睛蔑视 地看着我们” 、 “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一些水晶烟灰缸”等,拉 近了读者与阿齐兹这个神秘人物的距离,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 兴趣
2.逸事回顾 在新闻的导语或文中使用逸事,利用过去 发生的某件逸事,来讲述现在的事件 往往是选择那些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悬 念的故事;例如:
2. 逸事回顾 在新闻的导语或文中使用逸事,利用过去 发生的某件逸事,来讲述现在的事件。 往往是选择那些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悬 念的故事;例如:
导语中使用逸事:例1: 送行的妻子为他们的男人既骄傲又害怕 2001年10月28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记者詹妮查维 尼古拉卡尔沃伽纳昨天早晨4:45就醒了:自从她发现她的丈夫斯蒂夫可 能会作为一名突击队员去阿富汗打仗后,她失眠了 “我只是感到紧张和不安,”她昨天晚上说。“我睡不着觉,呆呆地望 着窗外,看看这座房子里的另外那些女人住的房间是否有灯光。 34岁的卡尔沃伽纳夫人是昨天下午抵达位于沙莫塞的诺顿军营。她到这 里要跟40名皇家海军突击队员的妻子们度过一段时间。自从周五政府宣 布至少有200名皇家海军突击队员将被派遣到巴基斯坦附近准备参加阿富 汗境內的袭击后,骄傲和担忧弥漫着这个基地 没有一个妇女被告知他们的丈夫是否会成为这支200名参战队伍中的一员
导语中使用逸事:例1: ◼ 送行的妻子为他们的男人既骄傲又害怕 ◼ 2001年10月28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 记者詹妮.查维 ◼ 尼古拉.卡尔沃-伽纳昨天早晨4:45就醒了:自从她发现她的丈夫斯蒂夫可 能会作为一名突击队员去阿富汗打仗后,她失眠了。 ◼ “我只是感到紧张和不安,”她昨天晚上说。“我睡不着觉,呆呆地望 着窗外,看看这座房子里的另外那些女人住的房间是否有灯光。” ◼ 34岁的卡尔沃-伽纳夫人是昨天下午抵达位于沙莫塞的诺顿军营。她到这 里要跟40名皇家海军突击队员的妻子们度过一段时间。自从周五政府宣 布至少有200名皇家海军突击队员将被派遣到巴基斯坦附近准备参加阿富 汗境内的袭击后,骄傲和担忧弥漫着这个基地。 ◼ 没有一个妇女被告知他们的丈夫是否会成为这支200名参战队伍中的一员
例2: 家破人亡:这场“正义战争”的恐怖真相 2001年10月25日英国《独立报》 记者理查德.帕瑞 当袭击发生时,萨米.乌拉正在睡觉。他是从朋友们和邻居那儿获知这个 炸弹击中了他家的房子,以及这次轰炸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的灾难。 这天晚上早些时候,美国飞机曾经飞过这里。但是,为什么等大家都上 床睡觉后,这些飞机又回来了?而且,这些飞机不是朝两英里以外的塔 里班阵地扔炸弹,而是朝塔林寇特镇的—个居民区扔炸弹。 乌拉先生的伤势十分严重,倒塌的房屋刺伤了他的身体,一块榴散弹的 碎片钻进了他的肚子。从倒塌的房子里,只救出了他的一个表亲,剩下 的人全死了。从爆炸发生到他最后苏醒过来的11个小时中,乌拉先生的 妻子、4个儿子、他的父母和他5个兄弟姐妹的尸体被从废墟里扒了出来, 并被埋葬了
例2: ◼ 家破人亡:这场“正义战争”的恐怖真相 ◼ 2001年10月25日英国《独立报》 ◼ 记者理查德.帕瑞 ◼ 当袭击发生时,萨米.乌拉正在睡觉。他是从朋友们和邻居那儿获知这个 炸弹击中了他家的房子,以及这次轰炸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的灾难。 ◼ 这天晚上早些时候,美国飞机曾经飞过这里。但是,为什么等大家都上 床睡觉后,这些飞机又回来了?而且,这些飞机不是朝两英里以外的塔 里班阵地扔炸弹,而是朝塔林寇特镇的一个居民区扔炸弹。 ◼ 乌拉先生的伤势十分严重,倒塌的房屋刺伤了他的身体,一块榴散弹的 碎片钻进了他的肚子。从倒塌的房子里,只救出了他的一个表亲,剩下 的人全死了。从爆炸发生到他最后苏醒过来的11个小时中,乌拉先生的 妻子、4个儿子、他的父母和他5个兄弟姐妹的尸体被从废墟里扒了出来, 并被埋葬了
“哥伦布相信他发现了中国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李希光)时间:一四九二年十一月二日;地点 靠近美洲沿岸的光涌的海面;场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在狂风中站在他的旗舰 桑塔·玛丽亚”号的甲板上。 很肯定,这就是大陆,我现在已面临刺桐和京师了”,哥伦布在当天的《航海 日记》中写道。 刺桐就是今天福建省的泉州,在中世纪时代,这座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当世界 各国正在为明年隆重纪念这位热那亚的水手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展 开各种活动时,中国学者对哥伦布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此间今天开幕的“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一两个世界相遇五百周年”学术讨 论会上,中国历史学家们说,他们相信,是中国文化和文明吸引并推动了哥伦布 或过大西洋到东方来的航海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萨那说,哥伦布是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决心越过 大西洋到中国来,而无意中发现美洲大陆。“他四次航行美洲的目的就是要找到 通往马可·波罗介绍的中国的海路,找寻当时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泉州”,萨那 说 吉林师范学院的申晓若说,哥伦布首航时带着三份西班牙王室的国书,一份是用 拉丁文写的“致中国大汗”,其余两份是空白的,以便随机填用的。 五零二年,哥伦布在最后一次西航时,还报告西班牙,古巴是中国南部,申教 授说 在过去,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哥伦布是给美洲印北安人带来灾难的征服者和殖民者。 但是今天,中国史学界的一些人士正在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我们把哥伦布 这位探险家看作同张骞、甘英和马可·波罗一样伟大的历史人物,充分肯定他们 对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一位中国学者说。 张骞和甘英是中国西汉(公元前二零六一一公元二四年)皇帝派往西方的使臣 他们通过陆路出使到西方,首次发现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 “哥伦布相信他发现了中国” ◼ ◼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记者李希光)时间:一四九二年十一月二日;地点: 靠近美洲沿岸的光涌的海面;场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在狂风中站在他的旗舰 “桑塔·玛丽亚”号的甲板上。 ◼ “很肯定,这就是大陆,我现在已面临刺桐和京师了”,哥伦布在当天的《航海 日记》中写道。 ◼ 刺桐就是今天福建省的泉州,在中世纪时代,这座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当世界 各国正在为明年隆重纪念这位热那亚的水手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展 开各种活动时,中国学者对哥伦布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 在此间今天开幕的“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两个世界相遇五百周年”学术讨 论会上,中国历史学家们说,他们相信,是中国文化和文明吸引并推动了哥伦布 越过大西洋到东方来的航海行动。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萨那说,哥伦布是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决心越过 大西洋到中国来,而无意中发现美洲大陆。“他四次航行美洲的目的就是要找到 通往马可·波罗介绍的中国的海路,找寻当时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泉州”,萨那 说。 ◼ 吉林师范学院的申晓若说,哥伦布首航时带着三份西班牙王室的国书,一份是用 拉丁文写的“致中国大汗”,其余两份是空白的,以便随机填用的。 ◼ 一五零二年,哥伦布在最后一次西航时,还报告西班牙,古巴是中国南部,申教 授说。 ◼ 在过去,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哥伦布是给美洲印北安人带来灾难的征服者和殖民者。 但是今天,中国史学界的一些人士正在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我们把哥伦布 这位探险家看作同张骞、甘英和马可·波罗一样伟大的历史人物,充分肯定他们 对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一位中国学者说。 ◼ 张骞和甘英是中国西汉(公元前二零六——公元二四年)皇帝派往西方的使臣, 他们通过陆路出使到西方,首次发现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