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清华大学:《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第八部分 生态影响评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2,文件大小:2.04MB,团购合买
8 生态影响评价 8.1 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8.1.1 自然环境状况 8.1.2 水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8.1.3 陆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8.1.4 景观格局与连通性调查与评价 8.1.5 施工前生态与环境敏感问题 8.1.6 施工前生态影响评价小结 8.2 施工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8.2.1 水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8.2.2 陆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8.2.3 生态敏感点:珍稀濒危物种调查 8.2.4 生态敏感点:生态脆弱区域调查 8.2.5 景观格局与连通性调查与评价 8.2.6 土壤含水量调查与评价 8.2.7 施工期生态与环境敏感问题 8.2.8 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小结 8.3 运营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8.3.1 水生生态系统类比监测调查 8.3.2 水生生态系统类比分析 8.3.3 陆生生态系统类比分析 8.3.4 驳岸侧渗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 8.3.5 不同情景条件下的生态影响预测评价 8.4 结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8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2)施工期生态状况调査与评价,(3)运营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各部分用 到的主要方法归纳在表8-1。 表8-1生态状况调查的主要方法 调查项目水生陆生景/士壤生态根系|驳岸湿地 调查方法 系统|系统/每|含水脆弱深度|侧渗演替 生态生态 量区 规律 野外调查、测量法| 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室内化验分析法 类比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 遥感调查法 文献调研法 Ov Ov Ov 专家咨询法 Ov Ov 模型验算法 ?为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v为施工期生态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为运营 期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方法 8.1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由于到目前为止,圆明园评价区域内防渗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施工前水生生 态系统原状破坏严重,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统计资料收集、 专家调査咨询、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査评价,见表8-1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57 8 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2)施工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3)运营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各部分用 到的主要方法归纳在表 8-1。 表 8-1 生态状况调查的主要方法 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 水生 生态 系统 陆生 生态 系统 景观 格局 土壤 含水 量 生态 脆弱 区 根系 深度 驳岸 侧渗 湿地 演替 规律 野外调查、测量法 v v v v v 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法 v v v 室内化验分析法 v 类比法 v · v · 生态机理分析法 v 遥感调查法 Ov v 文献调研法 Ov Ov Ov v v v 专家咨询法 Ov Ov Ov v v 模型验算法 v 注:? 为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v为施工期生态状况调查采用的方法;·为运营 期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方法。 8.1 施工前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由于到目前为止,圆明园评价区域内防渗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施工前水生生 态系统原状破坏严重,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统计资料收集、 专家调查咨询、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见表 8-1

8生态影响评价 81.1自然环境状况 圆明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它连同颐和园、香山构成了北京市西北部重要的 生态廊道。圆明园内物种相当丰富,拥有北京地区绝大多数动植物类型;园内生 态系统结构复杂,拥有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 系统等众多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生态系统内部拥有丰富的食物链和营养级水平, 使得整个园区生态系统保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整个园区内景观类型以水 域和绿地为主,景观结构较为稳定,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圆明园区域的生态状况也受到一定 的影响,园内物种多样性水平、生态系统状况和景观格局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地下水位的变化使得水体下渗加速,由此引起的水面变小、湖泊干涸直接造成了 动植物生境的缩小和物种的衰退。人为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绿地改造、河道改造也 使得绿地和水域景观的连通性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物种的生存、迁移和生态系 统的稳定。 812水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1.水生植物调查 圆明园水生和湿生植物种类都较为丰富。根据1988-1989年的调查结果, 圆明园有水生植物19科33种,湿生植物13科41种,共计29科74种(两类植 物的科有三个重复),占全部自生种数的26%。种类丰富的科主要有禾本科(12 种)、莎草科(12种)、菊科(5种)、蓼科(6种),四科共拥有35种,接近两 类植物总数的一半 水生、湿生植物中,习见种共有23种,能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有12种, 如挺水植物芦苇、香蒲、黑三棱、扁秆薦草等;这些植物植株髙大,在有的池塘 中长成一片,能为水鸟营巢和隐蔽提供场所。浮水浮叶植物有荇菜、浮萍、紫萍、 眼子菜;沉水植物有苦草、菹草;湿生植物有水芹、稗草、长芒稗、沼生焯菜等 种类,也都可为一些鸟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 圆明园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有湿地草丛群落和水生草本群落两种。湿地草丛群 落都分布在土壤潮湿的低洼地段,雨季时常浸水,主要种类包括小藜、看买娘、 灰绿藜、锦毛酸模叶蓼、水芹、石龙芮、芦苇等,其中小藜和看买娘是优势种; 158

8 生态影响评价 158 8.1.1 自然环境状况 圆明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它连同颐和园、香山构成了北京市西北部重要的 生态廊道。圆明园内物种相当丰富,拥有北京地区绝大多数动植物类型;园内生 态系统结构复杂,拥有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 系统等众多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生态系统内部拥有丰富的食物链和营养级水平, 使得整个园区生态系统保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整个园区内景观类型以水 域和绿地为主,景观结构较为稳定,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圆明园区域的生态状况也受到一定 的影响,园内物种多样性水平、生态系统状况和景观格局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地下水位的变化使得水体下渗加速,由此引起的水面变小、湖泊干涸直接造成了 动植物生境的缩小和物种的衰退。人为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绿地改造、河道改造也 使得绿地和水域景观的连通性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到物种的生存、迁移和生态系 统的稳定。 8.1.2 水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1. 水生植物调查 圆明园水生和湿生植物种类都较为丰富。根据 1988-1989 年的调查结果, 圆明园有水生植物 19 科 33 种,湿生植物 13 科 41 种,共计 29 科 74 种(两类植 物的科有三个重复),占全部自生种数的 26%。种类丰富的科主要有禾本科(12 种)、莎草科(12 种)、菊科(5 种)、蓼科(6 种),四科共拥有 35 种,接近两 类植物总数的一半。 水生、湿生植物中,习见种共有 23 种,能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有 12 种, 如挺水植物芦苇、香蒲、黑三棱、扁秆藨草等;这些植物植株高大,在有的池塘 中长成一片,能为水鸟营巢和隐蔽提供场所。浮水浮叶植物有荇菜、浮萍、紫萍、 眼子菜;沉水植物有苦草、菹草;湿生植物有水芹、稗草、长芒稗、沼生蔊菜等 种类,也都可为一些鸟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 圆明园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有湿地草丛群落和水生草本群落两种。湿地草丛群 落都分布在土壤潮湿的低洼地段,雨季时常浸水,主要种类包括小藜、看买娘、 灰绿藜、锦毛酸模叶蓼、水芹、石龙芮、芦苇等,其中小藜和看买娘是优势种;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水生草本群落分布较广,各大小池塘中均有分布,主要为芦苇一紫萍水生群落, 共有植物20科36种,重要种类包括芦苇、香蒲、黑三棱、扁杆廳草、稗、紫萍、 浮萍、莕菜、菹草等。由于水层很浅,群落中沉水植物生长较差,种类(5种) 和植株数目少;挺水植物比较发达,种类多(24种),密度大,植株也髙大(常 达2一3m)。优势种包括挺水植物层的芦苇,浮水浮叶植物层的紫萍,沉水植物 层的菹草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洼地减少,干燥区增多,原生植被开始发生演变。近 年来,由于严重缺水、水质污染等原因,圆明园大多数湖内水生植物种类已经随 着湖水的干涸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而急剧减少。例如泽泻、花蔺、金鱼藻、狐 尾藻、狸藻等种类,在80年代初期为常见种,但现在已经成为少见种了。 2.水生动物调查 圆明园内水系众多,两栖爬行类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共有6科12种, 其中金线蛙为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鱼类多为一些民间组织和圆明园管理处定期 放养的常见种,如草鱼、鲤鱼等。然而,近年来随着水生、湿生植被的破坏和水 域面积的减小,动物的生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种类数量不断减少,鱼类更是随 着水域的消失而大量死亡。 81.3陆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1.陆生植物调查 20世纪60年代调查数据显示,圆明园共有维管植物62科320种,1988 1989年的调查显示,维管植物有73科299种。在本地区的植物中,当时绝大多 数为野生种,但人工栽培植物在逐渐增多。另外,除了因空气污染没有地衣植物 以外,其它植物类群如藻类、菌类、苔藓等也都有分布。从表8-2可以看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物种种类变化不大,60年代以后人工种植植物有所增加, 但增加比例仍处于正常范围 圆明园地区的陆生植物是整个北京地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复 杂,既有很多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类(如构树、臭椿、栾树等),也有从古 热带植物区的东南亚植物亚区等植物区系迁移来的种类(如香椿、荆条、牛耳草 159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59 水生草本群落分布较广,各大小池塘中均有分布,主要为芦苇-紫萍水生群落, 共有植物 20 科 36 种,重要种类包括芦苇、香蒲、黑三棱、扁杆麃草、稗、紫萍、 浮萍、莕菜、菹草等。由于水层很浅,群落中沉水植物生长较差,种类(5 种) 和植株数目少;挺水植物比较发达,种类多(24 种),密度大,植株也高大(常 达 2-3m)。优势种包括挺水植物层的芦苇,浮水浮叶植物层的紫萍,沉水植物 层的菹草。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洼地减少,干燥区增多,原生植被开始发生演变。近 年来,由于严重缺水、水质污染等原因,圆明园大多数湖内水生植物种类已经随 着湖水的干涸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而急剧减少。例如泽泻、花蔺、金鱼藻、狐 尾藻、狸藻等种类,在 80 年代初期为常见种,但现在已经成为少见种了。 2. 水生动物调查 圆明园内水系众多,两栖爬行类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共有 6 科 12 种, 其中金线蛙为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鱼类多为一些民间组织和圆明园管理处定期 放养的常见种,如草鱼、鲤鱼等。然而,近年来随着水生、湿生植被的破坏和水 域面积的减小,动物的生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种类数量不断减少,鱼类更是随 着水域的消失而大量死亡。 8.1.3 陆生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1. 陆生植物调查 20 世纪 60 年代调查数据显示,圆明园共有维管植物 62 科 320 种,1988- 1989 年的调查显示,维管植物有 73 科 299 种。在本地区的植物中,当时绝大多 数为野生种,但人工栽培植物在逐渐增多。另外,除了因空气污染没有地衣植物 以外,其它植物类群如藻类、菌类、苔藓等也都有分布。从表 8-2 可以看出, 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物种种类变化不大,60 年代以后人工种植植物有所增加, 但增加比例仍处于正常范围。 圆明园地区的陆生植物是整个北京地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复 杂,既有很多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类(如构树、臭椿、栾树等),也有从古 热带植物区的东南亚植物亚区等植物区系迁移来的种类(如香椿、荆条、牛耳草

8生态影响评价 等),这些都是该地区的常见种。北京植物区系中的一些特有植物,如二月兰、 猫眼草、元宝槭、班种草、泥胡菜等在圆明园地区也都有分布。 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包括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草丛群落等。人工林主要 有油松林、加杨林、毛白杨林、银白杨林、洋槐林和核桃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油松林和加杨林;天然次生林共有植物16科23种,有发育较好的垂直群落结构 乔木层有元宝槭、构树、榆树、黑枣、臭椿等:灌木层的优势种是荆条;草本层 的优势种为狗尾草。圆明园地区没有典型的灌丛,灌木种类经常和草本种类共同 组成灌草丛,分布于圆明园区土壤干燥的地段,是本地区陆地群落中分布丛面积 较大的植被类型。本地区的灌草丛主要为蒙蒿一早开堇菜灌草丛,该群落的植物 种类多,共30科70种;群落分为上下两个亚层,上层的优势种为蒙蒿,下层优 势种是早开堇菜,其它重要种类有葎草、荆条、达乌里胡枝子、乌头叶蛇葡萄等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每年都对圆明园的陆生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较 大量的人工种植,使得评价区域内陆生植物的种类更为丰富。 表8-2圆明园陆生维管植物调查统计(20世纪60年代和1988-1989年) 植物调查年代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总计 类型 科|种|科|种|科|种‖科|种 陆生 1960 2 2 3 5 5831362320 植物 1988-19892 陆地野生 1960 005428556287 植物 1988-19892 2 0 0 5424556247 陆生栽培 1960 1332 植物 1988-19890 3 524472752 2.陆生动物调查 圆明园地处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的区系交错地带,从陆生脊椎动物分布看, 鸟类共15目37科87属159种,占北京地区鸟类种类的464%。圆明园的鸟类 数量在北京市平原地区是很丰富的,水禽种类较多,但均为旅鸟(73种,占园

8 生态影响评价 160 等),这些都是该地区的常见种。北京植物区系中的一些特有植物,如二月兰、 猫眼草、元宝槭、班种草、泥胡菜等在圆明园地区也都有分布。 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包括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草丛群落等。人工林主要 有油松林、加杨林、毛白杨林、银白杨林、洋槐林和核桃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油松林和加杨林;天然次生林共有植物 16 科 23 种,有发育较好的垂直群落结构。 乔木层有元宝槭、构树、榆树、黑枣、臭椿等;灌木层的优势种是荆条;草本层 的优势种为狗尾草。圆明园地区没有典型的灌丛,灌木种类经常和草本种类共同 组成灌草丛,分布于圆明园区土壤干燥的地段,是本地区陆地群落中分布丛面积 较大的植被类型。本地区的灌草丛主要为蒙蒿-早开堇菜灌草丛,该群落的植物 种类多,共 30 科 70 种;群落分为上下两个亚层,上层的优势种为蒙蒿,下层优 势种是早开堇菜,其它重要种类有葎草、荆条、达乌里胡枝子、乌头叶蛇葡萄等。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每年都对圆明园的陆生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较 大量的人工种植,使得评价区域内陆生植物的种类更为丰富。 表 8-2 圆明园陆生维管植物调查统计(20 世纪 60 年代和 1988-1989 年) 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总计 类型 调查年代 科 种 科 种 科 种 科 种 陆生 1960’ 2 2 3 5 58 313 62 320 植物 1988-1989 2 2 3 5 68 292 73 299 陆地野生 1960’ 2 2 0 0 54 285 56 287 植物 1988-1989 2 2 0 0 54 245 56 247 陆生栽培 1960’ 0 0 3 5 10 27 13 32 植物 1988-1989 0 0 3 5 24 47 27 52 2. 陆生动物调查 圆明园地处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的区系交错地带,从陆生脊椎动物分布看, 鸟类共 15 目 37 科 87 属 159 种,占北京地区鸟类种类的 46.4%。圆明园的鸟类 数量在北京市平原地区是很丰富的,水禽种类较多,但均为旅鸟(73 种),占园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内鸟类种数的459%,接近园内留鸟和夏侯鸟的总数。圆明园鸟类分布不均匀, 圆明园东部、中部是修整后开放的游览区,鸟类相对较少;多数鸟类集中在未修 整的后湖和万方安等一带非开放游览区。圆明园内兽类共有12种,约占北京地 区兽类种类的266%,兽类的种类和平原地区差异不大,只是黑线姬鼠占优势。 8.1.4景观格局与连通性调查与评价 1.主要景观类型 圆明园区域内景观类型主要有水体景观、绿地景观、人工建筑与遗迹景观以 及裸地(空地)景观,其中对生态系统作用较为显著的是湖泊、河道等水域和林 地、草地等绿地景观。通过对1996年、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圆明园 防渗工程施工前的景观分布情况,见图8-1、8-2。可以看出绿地景观和水域 景观涵盖整个评价区域的大部分面积,为主要的景观类型;人工建筑景观主要有 道路、遗迹、居民地等;裸地景观包括已经干涸的湖床、建筑空地以及未利用地 等。同时,从1996年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分布以及面积比例均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着重对维持自然生态状况较好的水域景观和绿地景观进行评价。 1)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是圆明园内主要景观类型之一,在园区内以湖泊、河道等形式存在。 从景观格局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圆明园评价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大面积水域。不仅 创造了舒适的视觉环境和休憩场所,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地,同时水 体的循环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和水文状况 对1996年和204年景观格局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不同时期评价区 域内水域景观的分布面积比例、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规模以及景观的动态变化 状况,如表8-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评价区域1996年的水域面积为671610m, 占整个评价区域(2074649m2)的324%。水体在评价区域内分布广泛,园区内 湖泊、河道等水域体系内均有水分布,景观斑块数量较多。但近年来由于北京市 连年干旱少雨,地表水水量补给不足,使得许多湖泊出现了干涸的状况,2004 年水域景观面积的比例下降到24.3%。同时许多小的水面已经消失成为干旱地。 长春园地区湖泊因为缺水而部分干涸,总面积达145082m,占1996年评价区域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61 内鸟类种数的 45.9%,接近园内留鸟和夏侯鸟的总数。圆明园鸟类分布不均匀, 圆明园东部、中部是修整后开放的游览区,鸟类相对较少;多数鸟类集中在未修 整的后湖和万方安等一带非开放游览区。圆明园内兽类共有 12 种,约占北京地 区兽类种类的 26.6%,兽类的种类和平原地区差异不大,只是黑线姬鼠占优势。 8.1.4 景观格局与连通性调查与评价 1. 主要景观类型 圆明园区域内景观类型主要有水体景观、绿地景观、人工建筑与遗迹景观以 及裸地(空地)景观,其中对生态系统作用较为显著的是湖泊、河道等水域和林 地、草地等绿地景观。通过对 1996 年、2004 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圆明园 防渗工程施工前的景观分布情况,见图 8-1、8-2。可以看出绿地景观和水域 景观涵盖整个评价区域的大部分面积,为主要的景观类型;人工建筑景观主要有 道路、遗迹、居民地等;裸地景观包括已经干涸的湖床、建筑空地以及未利用地 等。同时,从 1996 年到 2004 年各景观类型分布以及面积比例均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着重对维持自然生态状况较好的水域景观和绿地景观进行评价。 1)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是圆明园内主要景观类型之一,在园区内以湖泊、河道等形式存在。 从景观格局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圆明园评价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大面积水域。不仅 创造了舒适的视觉环境和休憩场所,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地,同时水 体的循环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和水文状况。 对 1996 年和 2004 年景观格局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不同时期评价区 域内水域景观的分布面积比例、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规模以及景观的动态变化 状况,如表 8-3 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评价区域 1996 年的水域面积为 671610m2, 占整个评价区域(2074649m2)的 32.4%。水体在评价区域内分布广泛,园区内 湖泊、河道等水域体系内均有水分布,景观斑块数量较多。但近年来由于北京市 连年干旱少雨,地表水水量补给不足,使得许多湖泊出现了干涸的状况,2004 年水域景观面积的比例下降到 24.3%。同时许多小的水面已经消失成为干旱地。 长春园地区湖泊因为缺水而部分干涸,总面积达 145082m 2,占 1996 年评价区域

8生态影响评价 水面面积的21.6%。大面积的水域消失使得许多水生动植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 地,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景观类型 练合绿地 草地 林地 有水区域 无水湖泊 一建筑与空地 请华大学环境科学 图8-11996年评价区域主要景观类型分布图 表8-31996年与2004年水域景观状况 年份水域状况水域面积评价区比斑块数斑块平均面积 (m2) 例(%) (个) 1996年湖泊、河道671610 32.4 9594 湖泊、河道|503557 24.3 33 15259 2004年无水湖区(位 145082 7.0 29014 于长春园)

8 生态影响评价 162 水面面积的 21.6%。大面积的水域消失使得许多水生动植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 地,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图 8-1 1996 年评价区域主要景观类型分布图 表 8-3 1996 年与 2004 年水域景观状况 年份 水域状况 水域面积 (m 2) 占评价区比 例(%) 斑块数 (个) 斑块平均面积 (m 2) 1996 年 湖泊、河道 671610 32.4 70 9594 湖泊、河道 503557 24.3 33 15259 2004 年 无水湖区(位 于长春园) 145082 7.0 5 29014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景观类型 综合绿地 草地 林地 有水区域 125250 600 无水湖泊 一建筑与空地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图8-22004年评价区域主要景观类型分布图 圆明园区在施工前(以2004年5月景观分布为参考)的水域主要分布在中 东部地区,见表8-4,其中包括位于绮春园的澄心堂景区、鉴碧亭景区、天心 水面景区、晨诗应律景区和风麟洲景区;位于长春园的得全阁景区、思咏斋景区 和海岳开襟景区;位于圆明园的福海、大船坞和方壶胜境景区。湖泊是圆明园区 的主要水体形式,园区内最大的湖泊为福海,面积为262501m2,其余的湖泊面 积相对较小,但面积均超过了1000m2。大范围的水面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广阔的 栖息地,并且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绿地景观 绿地景观在圆明园广泛分布。1996年评价区域中绿地面积为1046000m;而 在2004年总面积为1064102m2,较1996年增加了18102m2。评价区域内绿地景 观按植被结构可以分为林、灌、草综合绿地,林地以及灌草地三类,各类绿地类 型的面积和景观斑块数统计如表8-5所示。1996年至2004年评价区域绿地总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63 图 8-2 2004 年评价区域主要景观类型分布图 圆明园区在施工前(以 2004 年 5 月景观分布为参考)的水域主要分布在中 东部地区,见表 8-4,其中包括位于绮春园的澄心堂景区、鉴碧亭景区、天心 水面景区、晨诗应律景区和风麟洲景区;位于长春园的得全阁景区、思咏斋景区 和海岳开襟景区;位于圆明园的福海、大船坞和方壶胜境景区。湖泊是圆明园区 的主要水体形式,园区内最大的湖泊为福海,面积为 262501m2,其余的湖泊面 积相对较小,但面积均超过了 1000m2。大范围的水面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广阔的 栖息地,并且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绿地景观 绿地景观在圆明园广泛分布。1996 年评价区域中绿地面积为 1046000m2 ;而 在 2004 年总面积为 1064102m2,较 1996 年增加了 18102m 2。评价区域内绿地景 观按植被结构可以分为林、灌、草综合绿地,林地以及灌草地三类,各类绿地类 型的面积和景观斑块数统计如表 8-5 所示。1996 年至 2004 年评价区域绿地总

8生态影响评价 面积增加,而各类绿地斑块数量则有少量减少趋势,这反映出近年来绿地之间不 断融合衔接,许多小的绿地斑块合并和发展成为较大面积斑块。同时,由于一些 湖泊长期干涸,许多陆生植物开始生长,使原本是湖盆的区域自然演替成了∫绿地。 表8-4园区内2004年水域分布情况 湖号面积(m2) 备注 湖号面积(m2)备注 1# 23214 澄心堂 19# 5293 大船坞 5# 30868 晨诗应律 20# 方壶胜境 6 6872 天心水面20A# 5023 方壶胜境 6A# 1713 天心水面 25# 53961海岳开襟 7# 36159 风麟洲 6# 24652 思咏斋 8 15612 鉴碧亭 26A# 7344 得全阁 10# 262501 福海 表8-519%6年与2004年评价区域不同类型绿地景观的规模 年份绿地类型 绿地面积绿地比例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 (m2) (%) (个) 林灌草综合 970157 46.8 321 3022 1996乔木绿地 16324 0.8 192 灌草地 59057 28.5 143 412 林灌草综合 966111 46.6 290 3331 乔木绿地 15670 0.8 200 灌草地 82320 397 132 623 2.景观格局和连通性分析 斑块格局:根据204年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得出施工前主要景观类型的斑 块数量、斑块规模、斑块形状水平、斑块周长面积比等斑块格局情况,见表8 6所示

8 生态影响评价 164 面积增加,而各类绿地斑块数量则有少量减少趋势,这反映出近年来绿地之间不 断融合衔接,许多小的绿地斑块合并和发展成为较大面积斑块。同时,由于一些 湖泊长期干涸,许多陆生植物开始生长,使原本是湖盆的区域自然演替成了绿地。 表 8-4 园区内 2004 年水域分布情况 湖号 面积(m 2) 备注 湖号 面积(m 2) 备注 1# 23214 澄心堂 19# 5293 大船坞 5# 30868 晨诗应律 20# 9950 方壶胜境 6# 6872 天心水面 20A# 5023 方壶胜境 6A# 1713 天心水面 25# 53961 海岳开襟 7# 36159 风麟洲 26# 24652 思咏斋 8# 15612 鉴碧亭 26A# 7344 得全阁 10# 262501 福海 表 8-5 1996 年与 2004 年评价区域不同类型绿地景观的规模 年份 绿地类型 绿地面积 (m 2) 绿地比例 (%) 斑块数 (个) 平均斑块面积 (m 2) 林灌草综合 970157 46.8 321 3022 1996 乔木绿地 16324 0.8 85 192 灌草地 59057 28.5 143 412 林灌草综合 966111 46.6 290 3331 2004 乔木绿地 15670 0.8 78 200 灌草地 82320 39.7 132 623 2. 景观格局和连通性分析 斑块格局:根据 2004 年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得出施工前主要景观类型的斑 块数量、斑块规模、斑块形状水平、斑块周长面积比等斑块格局情况,见表 8- 6 所示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表8-6评价区域的主要景观斑块规模以及形状指数分析 景观类型|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周长 周长/面积形状指数 绿地 500 2128 190.2 0.089 1425 水域 33 15295 543 0.027 1.952 建筑和空地1306 305.7 76.4 0.250 1446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建筑物和空地斑块数量最多,平均斑块 面积也最小,景观破碎。水域景观的斑块数量最少,平均斑块面积在1.5公顷以 上,反映出大面积的水面连续分布的现状。绿地景观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居中, 相对于建筑和空地景观来说,斑块的整体性较好。 评价区域内水体斑块最为接近圆形,其周长与面积的比值也最小;绿地和建 筑(空地)形状指数分别为1425和1446,说明其形状都比较复杂,但由于绿 地斑块面积很大,其周长与面积的比例要低于建筑和空地景观。 评价区域中的水域周长面积比值最小,说明其核心区域相对面积较大,边缘 区域则较小。建筑和空地景观周长与面积比值较髙,反映其边缘区域面积比值较 大,核心区域面积相对较少,并且有些地方基本上全部是边缘区域。绿地景观的 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比例居中。 基质评定:通过景观的优势度分析得出了评价区域中不同景观类型的优势度 和分布水平,见表8-7。可以看出,整个评价区域内绿地景观优势度值较高, 其次为建筑和空地,水域则最低,由此可以确定绿地可以看作整个评价区域景观 的基质。 表8一7评价区域主要景观优势度相关指数分析 景观类型 斑块密度 景观比例 优势度值 绿地 0.27 0.50 0.3175 水域 0.01 0.31 0.1575 建筑和空地 0.71 0.19 0.2725 水域景观连通性:近年的干旱使圆明园东部地区部分湖泊干涸,水域面积减 小。但在人工维持的情况下,2004年湖泊水面之间仍有河道连接,并且各个河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65 表 8-6 评价区域的主要景观斑块规模以及形状指数分析 景观类型 斑块数 平均斑块面积 (m 2) 平均周长 (m) 周长/面积 形状指数 绿地 500 2128 190.2 0.089 1.425 水域 33 15295 543 0.027 1.952 建筑和空地 1306 305.7 76.4 0.250 1.446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建筑物和空地斑块数量最多,平均斑块 面积也最小,景观破碎。水域景观的斑块数量最少,平均斑块面积在 1.5 公顷以 上,反映出大面积的水面连续分布的现状。绿地景观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居中, 相对于建筑和空地景观来说,斑块的整体性较好。 评价区域内水体斑块最为接近圆形,其周长与面积的比值也最小;绿地和建 筑(空地)形状指数分别为 1.425 和 1.446,说明其形状都比较复杂,但由于绿 地斑块面积很大,其周长与面积的比例要低于建筑和空地景观。 评价区域中的水域周长面积比值最小,说明其核心区域相对面积较大,边缘 区域则较小。建筑和空地景观周长与面积比值较高,反映其边缘区域面积比值较 大,核心区域面积相对较少,并且有些地方基本上全部是边缘区域。绿地景观的 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比例居中。 基质评定:通过景观的优势度分析得出了评价区域中不同景观类型的优势度 和分布水平,见表 8-7。可以看出,整个评价区域内绿地景观优势度值较高, 其次为建筑和空地,水域则最低,由此可以确定绿地可以看作整个评价区域景观 的基质。 表 8-7 评价区域主要景观优势度相关指数分析 景观类型 斑块密度 景观比例 优势度值 绿地 0.27 0.50 0.3175 水域 0.01 0.31 0.1575 建筑和空地 0.71 0.19 0.2725 水域景观连通性:近年的干旱使圆明园东部地区部分湖泊干涸,水域面积减 小。但在人工维持的情况下,2004 年湖泊水面之间仍有河道连接,并且各个河

8生态影响评价 道之间仍然保存了流动的水体,从而保证了园区内湖泊水域、河道水域之间的连 通性,整个水面是一个连通的水域整体,这保证了局部地区水体的流动性和各湖 区之间的连通性,见图8-3。 米 绿地景观 水域景观 连通区域 无水区域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图8-3评价区域施工前景观连通性状况 绿地景观连通性:选取绿地斑块周长、面积等参数对绿地景观的连通性进行 评价,得到园区内不同区域绿地斑块的景观连通性等级如图8-3所示。园区内 大部分绿地围绕湖泊和建筑分布,并且绿地斑块之间连接较为紧密,使得绿地景 观连通性较好。大面积绿地分布在湖泊、裸地之间,形成了纵横相通的绿地廊道, 这些都有利于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迁移。 81.5施工前生态与环境敏感问题 (1)湖水渗漏加剧:圆明园座落在古河道砂砾层上,湖底渗漏严重。1999 年以前,一般补水3-5次,平均水深基本能保持1.5米。2000年以后,由于补 水量减少,渗漏量加大,湖内无法保持应有的水深。 (2)生物多样性减少:200年后,由于水源短缺和湖水渗漏,园内湖水干 枯时间最长达每年七个月,严重威胁圆明园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缺水导致水生

8 生态影响评价 166 道之间仍然保存了流动的水体,从而保证了园区内湖泊水域、河道水域之间的连 通性,整个水面是一个连通的水域整体,这保证了局部地区水体的流动性和各湖 区之间的连通性,见图 8-3。 图 8-3 评价区域施工前景观连通性状况 绿地景观连通性:选取绿地斑块周长、面积等参数对绿地景观的连通性进行 评价,得到园区内不同区域绿地斑块的景观连通性等级如图 8-3 所示。园区内 大部分绿地围绕湖泊和建筑分布,并且绿地斑块之间连接较为紧密,使得绿地景 观连通性较好。大面积绿地分布在湖泊、裸地之间,形成了纵横相通的绿地廊道, 这些都有利于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迁移。 8.1.5 施工前生态与环境敏感问题 (1)湖水渗漏加剧:圆明园座落在古河道砂砾层上,湖底渗漏严重。1999 年以前,一般补水 3-5 次,平均水深基本能保持 1.5 米。2000 年以后,由于补 水量减少,渗漏量加大,湖内无法保持应有的水深。 (2)生物多样性减少:2000 年后,由于水源短缺和湖水渗漏,园内湖水干 枯时间最长达每年七个月,严重威胁圆明园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缺水导致水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2页,可试读18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