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
第十章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振
主要内容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隔振原理 四、隔振设计与计算
主要内容: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隔振原理 四、隔振设计与计算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振动可分为: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 振动对人及环境的影响 1)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在1-100Hz; 2)对人体反应最强烈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 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的频率 3)低于2Hz的次声波振动可能导致人的死亡 4)影响和损害建筑物、精密仪器和设备
一、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 1)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在1-100Hz; 2)对人体反应最强烈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 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的频率; 3)低于2Hz的次声波振动可能导致人的死亡; 4)影响和损害建筑物、精密仪器和设备。 振动可分为: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则振动。 振动对人及环境的影响:
振动强弱对人影响情况〔总概括): (1)振动的“感觉同” (2)振动的“不舒适” (3)振动的“疲劳” (4)振动的“危险同”和“极限间
振动强弱对人影响情况(总概括): (1)振动的“感觉阈” (2)振动的“不舒适阈” (3)振动的“疲劳阈” (4)振动的“危险阈”和“极限阈
ISo5349标准(局部振动标准) 规定了8-1000Hz不同暴露时间的振动加速度 和振动速度的允许值,用来评价手传振动暴露对人 损伤危害。 ISO2631标准(整体振动标准) 规定了人在振动作业环境(频率范围1-80Hz) 中的暴露基准(含垂直振动标准曲线和水平振动标 准曲线)
ISO5349标准(局部振动标准): 规定了8-1000Hz不同暴露时间的振动加速度 和振动速度的允许值,用来评价手传振动暴露对人 损伤危害。 ISO2631标准(整体振动标准): 规定了人在振动作业环境(频率范围1-80Hz) 中的暴露基准(含垂直振动标准曲线和水平振动标 准曲线)
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 《城市区城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城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 88)
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 88)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振动源 传递介质 接受者 1)减少振动源的扰动(减少非平衡力、改进工艺) 2)防止振动(改变外扰频率或系统振动频率) 3)釆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传递,如防振沟、隔振器等)
二、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1)减少振动源的扰动(减少非平衡力、改进工艺) 2)防止振动(改变外扰频率或系统振动频率) 3)采用隔振技术(控制振动传递,如防振沟、隔振器等) 振动源 传递介质 接受者
三、隔振原理 评价振动的强弱,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 度三个量来表示,该三个量有内在的联系。 对于简谐振动来说,振动的位移为: x=xm sim(at+p 其中:X-振动的位移,m Xm-振幅,即最大的位移,m U-角频率,等于2f q-相位
三、隔振原理 评价振动的强弱,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 度三个量来表示,该三个量有内在的联系。 对于简谐振动来说,振动的位移为: x = x (t +) m sin 其中:X-振动的位移,m Xm-振幅,即最大的位移,m ω-角频率,等于2πf φ-相位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位移的一阶导数与二阶导 数,即 d x axm cos(ot+ dt d 2 X O= -Oxm sin(at+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位移的一阶导数与二阶导 数,即: = = x (t +) dt dx m cos = = − x (t +) dt d x m sin 2 2 2
常用来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振系数(力传递率) 定义:通过隔振元件传递过去的力与总的干扰力之比 即 r=传递力 千扰力 系数越小,隔振元件传递的力越小,隔振 效果越好
常用来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振系数(力传递率) 定义:通过隔振元件传递过去的力与总的干扰力之比, 即: 干扰力 传递力 T = 系数越小,隔振元件传递的力越小,隔振 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