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一、二课时 、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 弹奏《风求凰》“风兮风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 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 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 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 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 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 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 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 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 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 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 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 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一、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 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 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 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 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 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 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 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 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 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 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 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 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 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 感受“沦落”之情)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i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肖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 音乐(琵琶声) 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he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寻阳千尺水,句(gou,勾)留江上别离情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 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竞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 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 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 客不发”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 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 P53 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 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 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 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 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 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
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 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 疫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 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仅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 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 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 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三课时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试作品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寥七字就把任务、地点、时间、事件全部概括其中,言简意明。后一句作秋 夜送客的环境烘托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真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细腻的解释了琵琶女不愿见人而又不得不见 的复杂内心活动。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一个女子 应有的情态。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句中的“幽”字用的很好,这个忧愁给人以深重隐秘沉重之感,是来源于内 心深处的哀愁。而忧愁则是形于色的浅层次的悲伤,不如幽愁来的深重。而此 时无声胜有声则创造出一种音乐停止了,可听众的感情还在延续的情绪体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用寂悄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音乐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 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 一赏 币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 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 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三课时 品一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试作品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寥寥七字就把任务、地点、时间、事件全部概括其中,言简意明。后一句作秋 夜送客的环境烘托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逼真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细腻的解释了琵琶女不愿见人而又不得不见 的复杂内心活动。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一个女子 应有的情态。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句中的“幽”字用的很好,这个忧愁给人以深重隐秘沉重之感,是来源于内 心深处的哀愁。而忧愁则是形于色的浅层次的悲伤,不如幽愁来的深重。而此 时无声胜有声则创造出一种音乐停止了,可听众的感情还在延续的情绪体验。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用寂悄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音乐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 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 伦。 赏一赏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 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 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 压曲旋律的变化是:由舒徐流畅一逐渐沉咽一间歇停顿一一激越雄壮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 乐曲旋律的变化是:.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四课时 导入 “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 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 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 “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 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 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 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竞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 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 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 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 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 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风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 歌而和之。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 下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 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关于行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琵琶行并序》教案 第四课时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 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 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 “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 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 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 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 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 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 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 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 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 难!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 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 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 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二、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 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 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 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预习思考 字词正音: 贾g谪he恬tn捻nion轴hou幺yoo嘈co zha进beng虾蟆hma钿din呕哑ouya啁哳 zhaozhi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 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 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 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 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被改任陪侍太子的左赞善大夫这一 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再次上书,就被贬为江州司 (4)题目是《琵琶行》,序言却在述说琵琶女的身世,这是否文不对题? (借音乐诉怨愁)
三、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 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 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 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四、预习思考。 1、字词正音: 贾 gǔ 谪 zhé 恬 tián 捻 niǎn 轴 zhóu 幺 yāo 嘈 cáo 乍 zhà 迸 bèng 虾蟆 hámá 钿 diàn 呕哑ōuyā 啁哳 zhāozhā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 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 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 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 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被改任陪侍太子的左赞善大夫这一 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再次上书,就被贬为江州司 马。 (4)题目是《琵琶行》,序言却在述说琵琶女的身世,这是否文不对题? (借音乐诉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