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第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丰富内涵和精美语 言,背诵课文,积累诗中文言词语。 2:赏析诗歌中的自然美,品味 诗歌意境并体味诗歌情韵 3: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能 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4: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所运用的 手法,理解诗人现实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丰富内涵和精美语 言,背诵课文,积累诗中文言词语。 2:赏析诗歌中的自然美,品味 诗歌意境并体味诗歌情韵。 3: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 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4: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所运用的 手法,理解诗人现实主义风格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 陕西西安)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 陕西西安)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庭,家学渊博。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 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 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留存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庭,家学渊博。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 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 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留存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2.作品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 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他决计买舟东下,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 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 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 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400多 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 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叹衰老。本课所选的 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2.作品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 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他决计买舟东下,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把回家 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 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 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400多 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 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叹衰老。本课所选的三 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颚习检测
预习 检测 1.注音 qang Kui Jine 王嫱()夔州()荆门() zhong he zh 青冢( 万壑()渚清(首 朔漠(shu潦倒(io)琵琶(pipa 兼天湎dy)急暮础nn7为 繁霜鬓()浊酒杯() n zhuo
1.注音 预 习 检 测 王嫱.( ) 夔.州( ) 荆.门( ) 青冢.( ) 万壑.( ) 渚.清( ) 朔.漠( ) 潦.倒( ) 琵.琶( ) 兼天涌.( ) 急暮砧.( ) 繁霜鬓.( ) 浊.酒杯( ) qiánɡ Kuí Jīnɡ zhǒnɡ hè zh ǔ shuò liáo pí pá yǒnɡ zhēn bìn zhuó
预习 检测 节省(的n呼韩邪(ye 省悟(xmg) 邪恶(x) 塞上(sai) 玉露() 露一手(){塞责( 瓶塞(si)
预 习 检 测 栏目链接 节省.( ) 省.悟 ( ) 呼 韩 邪.( ) 邪.恶 ( ) 玉露.( ) 露.一手( ) 塞.上 ( ) 塞.责 ( ) 瓶塞.( ) lòu lù shěnɡ xǐnɡ sāi sè xié yé sài
拼音小贴士 根据语体识记多音字 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体中读音不同。具体说 来,它们在口语中是一种读音,在书面语中又 是另外一种读音。找出这种语体与读音的对应 关系,多音字也极易辨读。如: “露”,作书面语,读I:“露天”“露 骨”“原形毕露”“崭露头角”;作口语,读 lo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等
根据语体识记多音字 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体中读音不同。具体说 来,它们在口语中是一种读音,在书面语中又 是另外一种读音。找出这种语体与读音的对应 关系,多音字也极易辨读。如: “露” ,作书面语,读lù:“露天”“露 骨”“原形毕露”“崭露头角”;作口语,读 lò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等。 拼音小贴士
7通语篇 (1)《秋兴八首(其一)》首联从景 写起,为第二联蓄势。“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生动地写出了 巫谢藥峡的 气象。第三联开始,转 而由 生 抒发感慨。最后 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 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 ,和刀尺声 急切起,怎能 2 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 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1)《秋兴八首(其一)》首联从________ 写起,为第二联蓄势。“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生动地写出了 巫山巫峡的________气象。第三联开始,转 而由________生________,抒发感慨。最后 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________中 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 “________”和“________”急切响起,怎能 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 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捣衣声 秋景 萧森 景 情 生活 刀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