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 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 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 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 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 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 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 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 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 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 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 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 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 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 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 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 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 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 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 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 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 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 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 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课文诵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 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1)原文解疑 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综合探究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 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 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 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 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 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 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 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课文诵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 如其人,言为心 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1)原文解疑 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 、综合探究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 (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 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 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 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 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 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 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 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 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 “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 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 (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 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 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 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 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 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 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 ,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 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 ,“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 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 “__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2) ,独留青冢向黄昏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 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 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 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 (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 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 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 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 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 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4.(1)诗史沉郁顿挫诗圣 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 【课外拓展】 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 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星垂,而使平野 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 ”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 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 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 阳楼》。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 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 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 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 镜头深深地感动 (3)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 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颈联用 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尾联忽转别意, 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 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 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②《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 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融为一体。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 作者的孤单身景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 “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垂 下的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走的作 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个人 的渺小与微弱
【课堂检测】 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 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4.(1)诗史 沉郁顿挫 诗圣 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 【课外拓展】 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 江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星垂,而使平野 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 ”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 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一 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 阳楼》。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 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 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 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 镜头深深地感动。 (3)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 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颈联用 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尾联忽转别意, 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 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 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 ②《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 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融为一体。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 作者的孤单身景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 “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垂 下的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走的作 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个人 的渺小与微弱
⑤《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 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 伙儿,而是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 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喻守其在其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这样评论本诗的 颔联:“诗人写景状物,往往喜欢夸大形容,因此就不免有牵强失真的地方。本诗颔联就犯 此病。照地理上讲,洞庭湖四周,均为楚地,那(哪)能说是与吴分界之处。乾坤日夜浮,倘 用来咏大海,那还相当,若咏洞庭湖,未免不称。后人虽加以曲解,究与事理未当。”我们 认为,这种评价未免太“现实主义”了,若都要与事理相当,那么文学作品就不能有夸张, 不能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等极富渲染力的诗句了。事实上,凡是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 色彩,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能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丰富联想与想像的,就应该是 好的夸张。同时,从阅读时间上说,经得起读者的推敲、时间的考验,能流传到今天并且仍 然脍炙人口的,就证明它是名句,说明它的夸张是用得成功的
⑤《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 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 伙儿,而是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 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喻守其在其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这样评论本诗的 颔联:“诗人写景状物,往往喜欢夸大形容,因此就不免有牵强失真的地方。本诗颔联就犯 此病。照地理上讲,洞庭湖四周,均为楚地,那(哪)能说是与吴分界之处。乾坤日夜浮,倘 用来咏大海,那还相当,若咏洞庭湖,未免不称。后人虽加以曲解,究与事理未当。”我们 认为,这种评价未免太“现实主义”了,若都要与事理相当,那么文学作品就不能有夸张, 不能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等极富渲染力的诗句了。事实上,凡是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 色彩,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能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丰富联想与想像的,就应该是 好的夸张。同时,从阅读时间上说,经得起读者的推敲、时间的考验,能流传到今天并且仍 然脍炙人口的,就证明它是名句,说明它的夸张是用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