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 2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古诗文(3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2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乱花渐 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 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4、陆游《游山西村》中形容峰回路转,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 6、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 句子是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悦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 ”和 构成对比。(2分) 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 黄帝将见大隗Φ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 十知十腼垒1而
“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 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 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a)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获:山名③涂:同“途”,路。①果;何,什么 9解释加点字。(4分) (1)若知具茨之山乎若 (2)异哉小童异( 10.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11.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 (2分) 12.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 的人(4分) 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13—17题。(14分 ①汉语可以治病。 ②两年前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以利用学汉语的方法治病的试验,引起了医学 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乃至信息科学界的广泛口注。 ③美国费城有一少年,聪明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但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父 亲叫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他一看,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他病苦地告诉父亲,说看不 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医 生经过测试□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④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 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例如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中枢 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 这种患者常常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复杂一些的内容他们 就说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语言。“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 年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追查的结果,说明是脑外伤造成的 ⑤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淮论,不管哪个匡 国家、哪 个地区的人,只要在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失读症),但事实却不全 是这样。 ⑥科学家经过调查 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确实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汉宇。循着这 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验、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宇音和字意使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 得多,左半球记认宇音字意,右半球记认宇形(连同宇意),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 就是为什么中国、日本患失读症者少的原因。 ⑦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及某些智商作比较实 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⑧开始他们很惊愕,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原因,之后才比 较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 球从小就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⑨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 汉字 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 了:在一张纸上,英语句子和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分行列写,让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不 久,这位美国少年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要知道他原来单看英语是 念不出来的,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是口切的 ⑩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到“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 治好了。以后的试验表明,经常这样做,不断“唤醒”,患者最终能恢复英语阅读能力。这 些实验先后在法国等国家进行,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11)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的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 是非常□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了,还有其他一 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3、在文中的口中填上恰当的字。这些字依次是:(2 14、请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3分) (不超过9个字) 15、“失语症”产生的原因是:(3分) 16、第⑧段中说“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句中的“事实”指的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 么?(3分) 17、文中对用汉语如何治好美国一少年“失读症做了详细说明,其过程可以表示为: (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3题。(13分) 让规则看守世界(节选 ①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毀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貴的古色绝籍被 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ning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重 突岌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到了一个特殊的位寘,憑迫他作岀选择。原来在这 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赠的-夲书翬岀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阋读 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获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 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li()落地承认错误?一番澈烈的思想斗争后 惴( )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 学校。校长的举动令人吃惊,他首先收下书表示感谢,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 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因为,哈佛的理念是让衩规看守哈佛 ③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之一。一位留学德国多年 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 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会沿着斑马线,看着红鐛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则喜欢向别人炫耀在 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⑨当我把上面的事例说给周围人听时,我得到不同版本的意见:哈佛人是做作的,书 交上来了,人家改过了,还计较什么;德国人是刻板的,能够趁机过马路为什么不过,浪费 时间。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 ⑤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⑥德国人的名言是:循( )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 循,才使人疲惫不堪。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 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因执”,嗤之 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最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黃,他们把自己的国家 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 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 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 ⑦散文家张丽钧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规则的重要,肯定地说:“世界上如果真有所 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規则更详细。” ⑧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之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那里的人, 也将规则时刻放于心中,心甘情愿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 18.在文中拼音后填上汉字,给加点字标上拼音。(2分) 19.《让规则看守世界》的作者认为: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 的圣洁花园,是 人之向往的天堂。只有时刻将 放在心中,心甘情愿接受 才能获得更完满的自由。(3分 20.如何理解“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 堪”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方面的感受。(2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2].第⑤段的两个问句是疑问、反间还是设问句?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中国“规则¨有何重要性?中国人在遵守规则方面还有哪 些不足?(2分) 23.文章引用散文作家张丽钧的那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13分) 吟赏炊烟 王苗苗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 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 乡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 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 关。【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 了一份金黄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亠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 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 间,眼晴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諒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 我惊喜的,是偶而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蝈,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 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 欣賞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 小河流水是炊烟绛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赤,勾勒出 輻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 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 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⑤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 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 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平淡而温暖的假期 生活 ⑥裊裊的炊烟,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是对它的忆,更是对乡村的依恋 ⑦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悦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刚从城里打工归来。他 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 ⑧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像一个乡衬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 它、欣赏它 21.依据上文内容在第⑥小节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短语(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是一段 25选出下列古诗句中跟上文所写的内容和意境最相近的一项:(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D).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26.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颇具画面感和意境美,试以第④小节划线句为例进行赏 析。(4分) 27第②小节中有甲、乙、丙三个描写不同季节炊烟特点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并发挥想 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不少于30字。(4分) 我选择的是【·】: 、写作(50分) 如果说生活是一幅画那幸福便是这画面上最鲜艳的花朵;如果说生活是一首乐章, 那幸福便是这旋律中最欢快的音符……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从阳光到雨露,从亲情到 友谊,从播种到收获处处让你感受到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以“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 限;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6页)
2015年5月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窈窕淑女,君子好。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万里赴戎 机朔气传金柝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7.不识愁识尽愁少年而今8.C解析:写年轻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 的闲愁和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 (三)9.你奇怪10.B11.害群之马12.谦虚好问尊重他人(礼贤下士) 二、(一)13、关证确深14、汉语可以纠正失语证15、人的大脑皮层只有一个 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 脑外伤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会出现障碍,造成失语症。16、中国的 儿童智商要高得多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得到更充分、 更均衡的锻炼。17、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汉字—分行列写英语和汉语的句子,让 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一这位美国少年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 (二)18.凝磊 zhui xun19.生命规则约束20.提示:做事要在一定 的范围内去认真完成,而且要把事情做好,尽善尽美。做事无章可循,不仅使人疲惫不堪, 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做坏。(意思正确即可)21.设问。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 趣,引出下文的内容。22.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都在相应的规则范围内做事(活动),社 会才能和谐、稳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随心所欲等。23.起过渡作用。从上文的 议论转入下文的总结,点明中心。 (三)24.(1)一个温暖的故事;(2)一道古朴的风景;(3)一段如诗的岁月。25.D 26.参考一:炊烟、村落、绿树、小溪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乡村风景画,这画面中以炊烟 为主体,其它景物配合,既有色彩美、又有画面美,带给人古朴悠远的意境,产生家的感觉, 诗意的心情。参考二: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与乡村景物的和谐协 调与完美融合,构成一幅古朴如诗的风景画,透露出作者对炊烟浓浓的喜爱与欣赏。 27.提示:根据原句,文字优美,表达顺畅,字数相符。 三、略 九年级语文答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