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一文言文 命题人:河北文安第一中学董云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祖得政,素知颎(ji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遺邗国公杨惠谕 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 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 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 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 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 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遂至邺下,与迥交战。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 策,因平尉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 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 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 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 后人,其见重如此。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 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遇霖潦疾疫, 不利而还。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谅年少, 专委军于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 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平。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 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 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颎竟坐免,以公 就第 (节选自《隋书·高颎传》) [注]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辞父在山东辞:告辞,道别 B.朝臣莫与为比 比:并列 C.会议伐辽东 会:恰逢 D.甚衔之 衔:怨恨,怀恨 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来源:学§ 科§网] A.军至河阳,(故)莫敢先进 B.上欲成其美,(则)听解仆射
陕西省 2011-2012 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 命题人:河北文安第一中学 董云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高祖得政,素知颎(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 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 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 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 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 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 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遂至邺下,与迥交战。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 策,因平尉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 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 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 本官如故。颎每坐朝 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 后人,其见重如此。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 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遇霖潦疾疫, 不利而还。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谅年少, 专委军于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 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平。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 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 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颎竟坐免,以公 就第。 --(节选自《隋书·高颎 传》) [注] 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辞父在山东 辞:告辞,道别 B. 朝臣莫与为比 比:并列 C. 会议伐辽东 会:恰逢 D. 甚衔之 衔:怨恨,怀恨 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来源:学§ 科§网] A. 军至河阳,(故)莫敢先进 B. 上欲成其美,(则)听解仆射
C.上特命勿去(之),以示后人 D.颎初不欲行,(然)陛下强 遣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 过河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 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二十天,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 来的职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 王世积一案牵连,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6分) (2)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4分) 译文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奉世长女媛以选充内 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 廉为郎,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 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参多病。 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 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 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日:“中山孝王短命早薨, 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 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君侯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
C. 上特命勿去(之),以示后人 D. 颎初不欲行,(然)陛下强 遣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 过河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 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 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 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二十天,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 来的职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 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 王世积一案牵连,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6 分) 译文: (2)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4 分) 译文: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奉世长女媛以选充内 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 廉为郎,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 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参多病。 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 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 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山孝王短命早薨, 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 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君侯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
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 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礼仪,终不改其恒操。 顷之,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追怨参姊中山太后,陷以祝诅大逆之罪,参以同 产当相坐,参自杀。且死,仰天叹日:“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 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 赞曰:《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功次补武安长次:次等,差等 B.行又敕备,以严见惮敕:整饬,严整 C.朕甚愍之愍:怜悯,同情 D.然卒死于非罪卒:突然,猝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上E 一行 D酊J 的亍 青将南每 顺声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参父子在汉朝都官居高位,最终都遭谗邪陷害:冯参的姐姐是元帝昭仪, 因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被哀帝祖母傅太后害死。 B.冯参既有才学又重礼仪品行,颇受重用,直至为宜乡侯。但被任命为代郡 太守时,因为嫌路途遥远不愿赴任而被贬为安定太守 C.中山孝王和母亲离京到了所封的地方后,冯参讲究礼仪请求去看他们,但 他还在路上中山孝王就去世了。皇上答应了中山孝王生前让舅舅冯参回京城的请求 D.冯参为人过于严谨庄肃,威严在五侯之上,遭到嫉恨。丞相翟方进很敬重 他,曾善意劝他应有所改变,但冯参没有听从。 14.对本文作者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诗经》中的话,高度赞扬冯参沉抑庄重的威仪,认为这是美德归聚的处所。 B.说冯参能“择地而行”,文中不近帷幄、上书愿至中山之事就是例证 C.“不能自免”表明作者对冯参待人接行过于严肃即“物禁太甚”的态度有所批评
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 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礼仪,终不改其恒操。 顷之,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追怨参姊中山太后,陷以祝诅大逆之罪,参以同 产当相坐,参自杀。且死,仰天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 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 赞曰:《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功次补武安长 次:次等,差等 B.行又敕备,以严见惮 敕:整饬,严整。 C.朕甚愍之 愍:怜悯,同情。 D.然卒死于非罪 卒:突然,猝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A. 君侯以 、 王舅见废 予以 、 资政殿学士行 B. 且 、 死,仰天叹曰 且 、 放白鹿青岩间 C. 参之 、 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 吾将之 、 南海 D. 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 、 行 顺风而 、 呼,声非加疾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参父子在汉朝都官居高位,最终都遭谗邪陷害;冯参的姐姐是元帝昭仪, 因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被哀帝祖母傅太后害死。 B.冯参既有才学又重礼仪品行,颇受重用,直至为宜乡侯。但被任命为代郡 太守时,因为嫌路途遥远不愿赴任而被贬为安定太守。 C.中山孝王和母亲离京到了所封的地方后,冯参讲究礼仪请求去看他们,但 他还在路上中山孝王就去世了。皇上答应了中山孝王生前让舅舅冯参回京城的请求。 D.冯参为人过于严谨庄肃,威严在五侯之上,遭到嫉恨。丞相翟方进很敬重 他,曾善意劝他应有所改变,但冯参没有听从。 14.对本文作者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诗经》中的话,高度赞扬冯参沉抑庄重的威仪,认为这是美德归聚的处所。 B.说冯参能“择地而行”,文中不近帷幄、上书愿至中山之事就是例证。 C.“不能自免”表明作者对冯参待人接行过于严肃即“物禁太甚”的态度有所批评
D.“谗邪交乱”是自古贤良受害的原因之一,作者既同情冯参,又痛恨这种现象。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 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 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 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 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遺使 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 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来源学科网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毎曰:“我暂不见周 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 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 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根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 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 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来源:Zxk.Com] 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以钟磬置水中
D.“谗邪交乱”是自古贤良受害的原因之一,作者既同情冯参,又痛恨这种现象。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 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 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 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 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 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 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来源:学科网]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 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 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 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 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 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 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来源:Zxxk.Com] A.周乃去,客密州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 今以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所亲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 C.①②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 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 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 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 终军、贾谊。[来源:Zxxk.Com]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 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来源:学,科,网Z,X,X,K]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记旧本韩王后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 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 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 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 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C.岑文本谓所亲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 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 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 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 终军、贾谊。[来源:Z_xx_k.Com]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 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来源:学,科,网 Z,X,X,K]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 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 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一 14 题。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 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 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 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 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 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 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 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 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 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 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 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 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 物而尤借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 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 盛的发展过程。[来源:学科网]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 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 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 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 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 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 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 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 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 物而尤惜之。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 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 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 盛的发展过程。[来源:学科网]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 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 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 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 身"深厚而雄博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来源Z+xx+kCom]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陕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一文言文参考解答 文言文阅读 1、(9分,每小题3分) 8.A(辞,推辞) 9.A(此句无因果关系) 10.C(“因忧虑母亲而请求解职”有误,“母忧”即母亲去世)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 (1)苏威在前朝隐居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宣,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 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6分) (2)高颎因为(高祖)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有 考虑自己利益的想法。(4分) (划线处每 处1分,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杨坚把持北周朝政后,一向了解髙颎精明能干,又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想把他请入相 府做幕僚。派邗国公杨惠去说明这一心意,高颎听后欣然应允,说:“愿意效力。即使你的 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于是高颎就被任命为相府司录。当时相府长史 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皇上疏远,高祖杨坚更加信任高颎,把他视为心腹。尉迥 起兵叛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 文"均指同一部书。 c 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 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 D 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 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 身"深厚而雄博"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来源:Z+xx+k.Com]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陕西省 2011-2012 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文言文参考解答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每小题 3 分) 8.A(辞,推辞) 9.A(此句无因果关系) 10.C(“因忧虑母亲而请求解职”有误,“母忧”即母亲去世) 第 II 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10 分) (1)苏威在前朝隐居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 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6 分) (2)高颎因为(高祖)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有 考虑自己利益的想法。(4 分) (划线处每 处 1 分,大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杨坚把持北周朝政后,一向了解高颎精明能干,又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想把他请入相 府做幕僚。派邗国公杨惠去说明这一心意,高颎听后欣然应允,说:“愿意效力。即使你的 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于是高颎就被任命为相府司录。当时相府长史 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皇上疏远,高祖杨坚更加信任高颎,把他视为心腹。尉迥 起兵叛
乱,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骑兵,驻军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出兵讨击,军 队行 进到河阳,不敢先出兵进击。高祖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派崔仲方去监军,仲方借口 父亲在山东不想前行。当时高颎又见刘昉、郑译也没有前去的意思,就自己请求出征,(这) 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高祖)派遣高颎监军。高颎接受命令后即刻出发,派人向母亲 告辞,说忠孝不能两全,抽咽着上了路。到达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叛军在河的上游放 火筏,高颎预先准备了堵水的土袋来抵挡。军队过河后,便焚毁桥梁与叛军交战,大败叛军 于是进军邺下,与尉迟迥交战,又和宇文忻、李询等人共同筹划计谋,因此平定了尉迥的叛 乱。官军班师回朝,高祖在内宫设宴,撤下帷帐,犒赏高颎。 高祖接受禅让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廷中没有人能比, 皇上常常都是称呼他的姓,而不叫他的名字。高颎极力退避权位势力上表请求辞退官位,让 给苏威。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允许他解除仆射之职。几天后,皇上说:“苏威在前朝隐居 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 因此,命令高颎官复原职。不久,封任左卫大将军,原官职不变。高颎经常坐在朝堂北面的 槐树下处理政事,那些槐树不成行列,有关官署想砍伐。皇上特意命令不要砍去,留下此树 以昭示后人。高颎就是这样被皇上重视的。又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其他官职不变。(高颎) 遇到母亲去世而(要求)解职,才二十天就命令他返职处理政事,高颎流泪推辞,高祖优诏 不允 适逢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坚持规劝不能兴兵。皇上不听,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随汉王 杨谅征伐辽东,遇上大雨成灾,疾病流行,未能获胜就返回。皇后对皇上说:“高颎起初就 不愿出兵,你强行派遣了他,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此外,皇上因为汉王杨谅年轻, 军务完全委托高颎,高颎因为(高祖)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 有考虑自己利益的想法。杨谅所说的大都不被采用,他就非常忌恨高颎,等到回朝,杨谅哭 着对皇后说:“儿子侥幸没有被高颎杀死。”皇上听说后,更加愤怒不平。不久上柱国王世积 因罪被杀,在审问核实之时,有宫禁中的事,说是从高颎那里得到的。皇上本想罗织高颎的 罪过听说此事大为震惊。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证明颎无罪 皇上更加发怒,把他们都交给主管官吏处理。从此,朝臣中没有人再敢进言,高颎最终获 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2、11.A。应为:依次、顺次、按次序 12.B。B项,副词,将,将要/副词,姑且,暂且。A项,介词,凭借。C项,动词, 去,往,到:D项,连词,表修饰,……地,或不译。亦可表顺承,不译。 3.C。A项,“冯参父子最终都遭谗邪陷害”不对,“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不是昭仪死 因。B项.因病和路途遥远而改任,并非不愿赴任而被贬。D项.文中未说“嫉恨”。 14.C。应是对“非罪而死”的同情
乱,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骑兵,驻军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出兵讨击,军 队行 进到河阳,不敢先出兵进击。高祖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派崔仲方去监军,仲方借口 父亲在山东不想前行。当时高颎又见刘昉、郑译也没有前去的意思,就自己请求出征,(这) 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高祖)派遣高颎监军。高颎接受命令后即刻出发,派人向母亲 告辞,说忠孝不能两全,抽咽着上了路。到达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叛军在河的上游放 火筏,高颎预先准备了堵水的土袋来抵挡。军队过河后,便焚毁桥梁与叛军交战,大败叛军。 于是进军邺下,与尉迟迥交战,又和宇文忻、李询等人共同筹划计谋,因此平定了尉迥的叛 乱。官军班师回朝,高祖在内宫设宴,撤下帷帐,犒赏高颎。 高祖接受禅让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廷中没有人能比, 皇上常常都是称呼他的姓,而不叫他的名字。高颎极力退避权位势力上表请求辞退官位,让 给苏威。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允许他解除仆射之职。几天后,皇上说:“苏威在前朝隐居 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 因此,命令高颎官复原职。不久,封任左卫大将军,原官职不变。高颎经常坐在朝堂北面的 槐树下处理政事,那些槐树不成行列,有关官署想砍伐。皇上特意命令不要砍去,留下此树 以昭示后人。高颎就是这样被皇上重视的。又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其他官职不变。(高颎) 遇到母亲去世而(要求)解职,才二十天就命令他返职处理政事,高颎流泪推辞,高祖优诏 不允。 适逢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坚持规劝不能兴兵。皇上不听,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随汉王 杨谅征伐辽东,遇上大雨成灾,疾病流行,未能获胜就返回。皇后对皇上说:“高颎起初就 不愿出兵,你强行派遣了他,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此外,皇上因为汉王杨谅年轻, 军务完全委托高颎,高颎因为(高祖)托付的责任重大,(所以)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 有考虑自己利益的想法。杨谅所说的大都不被采用,他就非常忌恨高颎,等到回朝,杨谅哭 着对皇后说:“儿子侥幸没有被高颎杀死。”皇上听说后,更加愤怒不平。不久上柱国王世积 因罪被杀,在审问核实之时,有宫禁中的事,说是从高颎那里得到的。皇上本想罗织高颎的 罪过听说此事大为震惊。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证明颎无罪, 皇上更加发怒,把他们都交给主管官吏处理。从此,朝臣中没有人再敢进言,高颎最终获 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2、11.A。应为:依次、顺次、按次序。 12.B。B 项,副词,将,将要/副词,姑且,暂且。A 项,介词,凭借。C 项,动词, 去,往,到;D 项,连词,表修饰,……地,或不译。亦可表顺承,不译。 13.C。A 项,“冯参父子最终都遭谗邪陷害”不对,“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不是昭仪死 因。B 项.因病和路途遥远而改任,并非不愿赴任而被贬。D 项.文中未说“嫉恨”。 14.C。应是对“非罪而死”的同情
[参考译文] 冯奉世,字子明,是上党潞地的人,迁徙到了杜陵。汉昭帝时,根据功勋按照次序补任 武安地区的长官。奉世的长女冯媛因为被选中充入内宫,后来成为汉元帝的昭仪,生了中山 孝王。元帝驾崩后,冯媛是中山太后,随中山王到了封地。奉世长子冯谭,太常年间举孝廉 任职为郎,冯谭的弟弟冯野王、冯逡、冯立、冯参位至大官。[来源:z§ⅹx§k.Com] 冯参字叔平,才学通晓《尚书》。年轻时担任黄门郎给事中,守卫京城十余年。冯参为 人矜持庄严,注重讲究仪容,进退小心谨慎,风度很可观。参是昭仪最小的弟弟,行为又整 饬完备,以严肃显示敬畏,始终不为姐弟亲近进昭仪帷幄。冯参常生病。永始中年,越级提 拔为代郡太守。因为边郡道路遥远,改任安定太守。绥和年中,皇上立定陶王为皇太子,因 为中山王被废弃(太子位),所以封中山王舅舅冯参为宜乡侯,用来宽慰中山王心意。冯参 到封国,上书希望到中山见中山王和王太后。还未到,中山王就去世了。中山王病时,上奏 希望贬低冯参的爵位,(让他)按关内侯的食邑待遇留在长安。皇上怜悯他,下诏书说:“中 山孝王短命早死,希望将他舅舅宜乡侯冯参降为关内侯,归到京城的家,我很怜悯他。那就 让冯参回到京城,凭列侯的身份奉行朝请的职事。”五侯都敬重惧怕他。丞相翟方进也非常 敬重他,多次对冯参说:“您待人接物的禁律太过分。您以王舅的身份被降爵位,本不能处 在公卿的位置,如今五侯是极尊贵的,您(却能)与他们同列,应该稍微降低仪态举止,显 得有尊奉之意。然而您认真地修饰仪容将威严施加于他们,这不是用来使五侯居下而对自 己有好处的办法啊。”冯参生性讲究礼仪,终究不改变自己一贯的操行。[来源:学+科+网 Z+X+X+K] 不久,哀帝即位,哀帝祖母傅太后当权,追究怀恨冯参的姐姐中山太后,构陷了祭祀祈 祷时发诅咒的大逆不道的罪名,冯参因为是同胞,判处连坐的刑罚,冯参自杀。他将死时 仰天叹息说:“我冯参父子兄弟都充任高位,身至封侯,如今遭恶名而死,姐弟不敢自相顾 惜,哀伤不能到黄泉之下会见先人! 赞辞说:《诗经》称赞“沉抑庄重的威仪,是美德归聚的处所”。宜乡侯冯参恭敬谦逊举 止方正,选择环境而实行,可以算是贤人君子,然而猝然死于无辜,不能自己幸免,可悲啊! 进谗奸邪的人交相作乱,忠贞贤良的人遭受陷害,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3、9.A(看不起) 10.D(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C所”, 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之”,都是代词,他) 11.B(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2.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3.(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 厚、装)
[参考译文] 冯奉世,字子明,是上党潞地的人,迁徙到了杜陵。汉昭帝时,根据功勋按照次序补任 武安地区的长官。奉世的长女冯媛因为被选中充入内宫,后来成为汉元帝的昭仪,生了中山 孝王。元帝驾崩后,冯媛是中山太后,随中山王到了封地。奉世长子冯谭,太常年间举孝廉 任职为郎,冯谭的弟弟冯野王、冯逡、冯立、冯参位至大官。[来源:Z§xx§k.Com] 冯参字叔平,才学通晓《尚书》。年轻时担任黄门郎给事中,守卫京城十余年。冯参为 人矜持庄严,注重讲究仪容,进退小心谨慎,风度很可观。参是昭仪最小的弟弟,行为又整 饬完备,以严肃显示敬畏,始终不为姐弟亲近进昭仪帷幄。冯参常生病。永始中年,越级提 拔为代郡太守。因为边郡道路遥远,改任安定太守。绥和年中,皇上立定陶王为皇太子,因 为中山王被废弃(太子位),所以封中山王舅舅冯参为宜乡侯,用来宽慰中山王心意。冯参 到封国,上书希望到中山见中山王和王太后。还未到,中山王就去世了。中山王病时,上奏 希望贬低冯参的爵位,(让他)按关内侯的食邑待遇留在长安。皇上怜悯他,下诏书说:“中 山孝王短命早死,希望将他舅舅宜乡侯冯参降为关内侯,归到京城的家,我很怜悯他。那就 让冯参回到京城,凭列侯的身份奉行朝请的职事。”五侯都敬重惧怕他。丞相翟方进也非常 敬重他,多次对冯参说:“您待人接物的禁律太过分。您以王舅的身份被降爵位,本不能处 在公卿的位置,如今五侯是极尊贵的,您(却能)与他们同列,应该稍微降低仪态举止,显 得有尊奉之意 。然而您认真地修饰仪容将威严施加于他们,这不是用来使五侯居下而对自 己有好处的办法啊。”冯参生性讲究礼仪,终究不改变自己一贯的操行。[来源:学+科+网 Z+X+X+K] 不久,哀帝即位,哀帝祖母傅太后当权,追究怀恨冯参的姐姐中山太后,构陷了祭祀祈 祷时发诅咒的大逆不道的罪名,冯参因为是同胞,判处连坐的刑罚,冯参自杀。他将死时, 仰天叹息说:“我冯参父子兄弟都充任高位,身至封侯,如今遭恶名而死,姐弟不敢自相顾 惜,哀伤不能到黄泉之下会见先人!” 赞辞说:《诗经》称赞“沉抑庄重的威仪,是美德归聚的处所”。宜乡侯冯参恭敬谦逊举 止方正,选择环境而实行,可以算是贤人君子,然而猝然死于无辜,不能自己幸免,可悲啊! 进谗奸邪的人交相作乱,忠贞贤良的人遭受陷害,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3、9.A(看不起) 10.D(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C“所”, 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之”,都是代词,他) 11.B (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2.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13.(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 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 点词语: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 暴、过、名)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 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 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 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 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 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 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 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 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 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 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 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 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 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増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 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 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 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 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 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 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 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4、11【C】解析:C.“怪”应为“奇怪”之意
(2)马周为他列举了 20 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 点词语: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 暴、过、名)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 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 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 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 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 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 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 列举了 20 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 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 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 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 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 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 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 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 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 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 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 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 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 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 48 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4、11 【C】解析:C.“怪”应为“奇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