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216803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专业课课程设计 学时/学分: 3周3 英文名称:Specialty Course Design 考核方式:考查 选用教材: 《专业课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纲执笔人:徐晓秋 徐晓秋 先修课程:传感器、测控电路、单片机等 大纲审核人:专业教学指 导组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课程目标 1.能针对课题,通过文献检索及其他途径收集整理资料: 2.能根据测量对象和任务正确理解设计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3.能够确定满足设计指标的单元模块、功能部件,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比 较,论证其可行性。 4.能够针对提出的方案设计相应的实验,包括传感器的选型、信号处理电路 及显示电路的设计、报警方式的选取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搭建实验装 置进行实验仿真。 5. 能够用图纸、报告、软件模型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6.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二、内容及设计要求 针对教师规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传感器、测控 电路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知识, 进行测控仪器及系统的设计,训练学生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传感器的选用、检测信号的处理、显示电路 及报警方式的选取等。设计课题详见《专业课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要求如下: 1.根据设计任务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支撑课程 目标2) 2.按照技术指标要求合理选择传感器;(支撑课程目标3、4) 3.详细讨论各部分电路的实现方法和原理,计算相应的参数并确定所选元器 件的型号:(支撑课程目标3、4) 4.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4) 5.完成题目的程序设计,提交程序设计框图及程序清单:(支撑课程目标4) 6.完成电路的PCB设计并用计算机绘出总的电路图。(支撑课程目标5)
《专业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16803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专业课课程设计 学时/学分: 3 周 /3 英文名称: Specialty Course Design 考核方式: 考查 选用教材: 《专业课课程设计指导书》 徐晓秋 大纲执笔人: 徐晓秋 先修课程: 传感器、测控电路、单片机等 大纲审核人: 专业教学指 导组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 课程目标 1. 能针对课题,通过文献检索及其他途径收集整理资料; 2. 能根据测量对象和任务正确理解设计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3. 能够确定满足设计指标的单元模块、功能部件,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比 较,论证其可行性。 4. 能够针对提出的方案设计相应的实验,包括传感器的选型、信号处理电路 及显示电路的设计、报警方式的选取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搭建实验装 置进行实验仿真。 5. 能够用图纸、报告、软件模型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6. 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二、 内容及设计要求 针对教师规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传感器、测控 电路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知识,进行测控仪器及系统的设计,训练学生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传感器的选用、检测信号的处理、显示电路 及报警方式的选取等。设计课题详见《专业课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要求如下: 1.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支撑课程 目标 2) 2. 按照技术指标要求合理选择传感器;(支撑课程目标 3、4) 3. 详细讨论各部分电路的实现方法和原理,计算相应的参数并确定所选元器 件的型号;(支撑课程目标 3、4) 4. 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系统的接口电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4) 5. 完成题目的程序设计,提交程序设计框图及程序清单;(支撑课程目标 4) 6. 完成电路的 PCB 设计并用计算机绘出总的电路图。(支撑课程目标 5)
7.提出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撑课 程目标6) 8.提交设计报告书,要求打印,并列出参考文献。设计报告书必须独立完成, 要求4000~5000字,参考文献至少56篇(除参考书外):设计框图和电路 不能徒手画,不能通过扫描或粘贴完成。(支撑课程设计目标1、5) 三、参考文献 [1]黄劫,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 [2]李刚,现代测控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唐文彦,传感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4]刘新、刘笃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13.08 [5]王化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02 [6]王庆有,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4 [7]王煜东,传感器应用电路400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08 [8]张国雄,测控电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四、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1.设计分小组进行,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自愿组合(原则上6-8人), 并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任务分工,组织研讨及成绩评定: 2.设计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定出相应的达成目标: ①明确任务。由教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介绍,通过实例讲授设计思路 和方法,对学生提出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 ②形成总体方案。经查阅资料,分析课题技术要求,通过教师参与的问题 答辩后,形成总体设计方案。 ③解决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元器件选型的依据:精度、分辨率的满 足条件及影响因素:软件编程等问题。 ④指导学生撰写设计报告。 ⑤提交报告并组织小组答辩。由组长介绍本组设计的总体情况,各成员 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说明,教师针对每个部分进行提问,并给出答辩成绩。 3.小组根据组员的学习态度、完成的任务、报告质量、与同组成员的合作 等情况,评定小组成绩。 4.报告评定。教师根据设计要求对每组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考评,给出成绩。 包括文献资料应用能力、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各功能模块是否能满足技术 指标要求、设计的完整性及实用性、报告质量以及工作量及工作态度等 5.命题要求
7. 提出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撑课 程目标 6) 8. 提交设计报告书,要求打印,并列出参考文献。设计报告书必须独立完成, 要求 4000~5000 字,参考文献至少 5~6 篇(除参考书外);设计框图和电路 不能徒手画,不能通过扫描或粘贴完成。(支撑课程设计目标 1、5) 三、 参考文献 [1]黄劼,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年 2 月 [2]李刚,现代测控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唐文彦,传感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4]刘靳、刘笃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13.08 [5]王化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02 [6]王庆有,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4 [7]王煜东,传感器应用电路 400 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08 [8]张国雄,测控电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四、 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1. 设计分小组进行,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自愿组合(原则上 6‐8 人), 并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任务分工,组织研讨及成绩评定; 2. 设计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定出相应的达成目标; ① 明确任务。由教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介绍,通过实例讲授设计思路 和方法,对学生提出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 ②形成总体方案。经查阅资料,分析课题技术要求,通过教师参与的问题 答辩后,形成总体设计方案。 ③ 解决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元器件选型的依据;精度、分辨率的满 足条件及影响因素;软件编程等问题。 ④ 指导学生撰写设计报告。 ⑤ 提交报告并组织小组答辩。由组长介绍本组设计的总体情况,各成员 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说明,教师针对每个部分进行提问,并给出答辩成绩。 3. 小组根据组员的学习态度、完成的任务、报告质量、与同组成员的合作 等情况,评定小组成绩。 4. 报告评定。教师根据设计要求对每组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考评,给出成绩。 包括文献资料应用能力、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各功能模块是否能满足技术 指标要求、设计的完整性及实用性、报告质量以及工作量及工作态度等 5. 命题要求
本课程设计命题依据《专业课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而设置。训练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工作量要适中,保证学生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目标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3.1能够根据用户及社会需求提出设课程目标2、3 案:能够设计针对机械工程中 计目标、确定设计方案。 的复杂测试计量及控制问题的 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习 的测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并能 33能够用图纸、报告、软件模型或课程目标5 实物等形式,早现设计成果。 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4能够在安全、环墙、法律等现实 课程目标3 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 行论证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 分析和解 课程目标4 综合得到合 有效 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 工程中的复杂测试计量及控制 问题进行研究,能设计实验,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5.1能够通过文献检索及其它途径获课程目标1 对机械工程中的复杂测 取资料及数据。 计量及控制问题,开发与选 恰当的技术、资源及现代工只具 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能 9)能理解个人在闭队中的角伍与青 课程目标6 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团队协 任,担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入 作,承担不同的团队角色。 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 六 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本课程设计命题依据《专业课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而设置。训练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工作量要适中,保证学生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目标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 案:能够设计针对机械工程中 的复杂测试计量及控制问题的 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 的测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并能 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根据用户及社会需求提出设 计目标、确定设计方案。 课程目标 2、3 3.3 能够用图纸、报告、软件模型或 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课程目标 5 3.4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 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 行论证。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4 研究:能够基于科 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 工程中的复杂测试计量及控制 问题进行研究,能设计实验,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4.2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 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 论。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5 使用现代工具:能 够针对机械工程中的复杂测试 计量及控制问题,开发与选用 恰当的技术、资源及现代工具 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通过文献检索及其它途径获 取资料及数据。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9 个人和团队:能够 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团队协 作,承担不同的团队角色。 9.2 能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与责 任,担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 课程目标 6 六、 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其中:优(100-90分):良(89-80):中(79-70):及格(69-60): 不及格(59以下)。 小组自评成绩(%) 答辩成绩(%) 报告成绩(%) 20% 20% 60% 总成绩=小组自评成绩+答辩成绩+报告成绩 七、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分配 1、布置设计任务 2学时 2、形成总体方案 4学时 3、 各部分设计分析及计算、硬件选型 4学时 4、指导报告撰写 2学时 5、设计问题提问及答辩 4学时 6、课下设计 32学时(2周) 合计 48学时(3周)
其中:优(100-90 分);良(89-80);中(79-70);及格(69-60); 不及格(59 以下)。 小组自评成绩(%) 答辩成绩(%) 报告成绩(%) 20% 20% 60% 总成绩 =小组自评成绩+答辩成绩+报告成绩 七、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分配 1、 布置设计任务 2 学时 2、 形成总体方案 4 学时 3、 各部分设计分析及计算、硬件选型 4 学时 4、 指导报告撰写 2 学时 5、 设计问题提问及答辩 4 学时 6、 课下设计 32 学时(2 周) 合计 48 学时(3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