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 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 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 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 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 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 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 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 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 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 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 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 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 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
1 高二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 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 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 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 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 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 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 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 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 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 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 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 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 尝”。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 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 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 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 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 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 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 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 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 生的影响 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 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 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 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 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 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2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 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 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 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 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 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 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 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 生的影响。 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 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 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 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 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 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 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 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 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 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 祭品找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 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 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10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 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 亚唱片公司。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 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 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 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 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 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 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3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 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 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 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 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 祭品找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 年 10 月 13 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 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 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 10 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 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 亚唱片公司。 1961 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 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一 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 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 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 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 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1965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 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年到1964年间, 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 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 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 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 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 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 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 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 兰图拉》: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 出过…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 作品相媲美。1997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 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 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年2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 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 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 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 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 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 乐奖?
4 1965 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 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 年到 1964 年间, 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 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 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 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 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 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 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 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 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 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 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 兰图拉》;自 1994 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 6 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 出过……2008 年,鲍勃·迪伦获得第 92 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 作品相媲美。1997 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 1998 年到 2002 年 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 年 5 月,迪伦获 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 年 2 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 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 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 笑。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 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 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 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 乐奖?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75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2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 但截至23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 40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 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 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B.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 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92届普 利策文学奖。 D.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 国民谣时代 5.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9题。 偷父 刘心武
5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 75 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 22 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 但截至 23 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 40 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 20 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 1895 年 11 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 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 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B.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 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 92 届普 利策文学奖。 D.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 国民谣时代。 5.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6.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偷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 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 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 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 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 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 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 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 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査了 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 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 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 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 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 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 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 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6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 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 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 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 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 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 T 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 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 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 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 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 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 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 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 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 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 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 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 “我要一一我要我爸一一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髙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 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 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 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 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 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 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 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 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 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 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竞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 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 门进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4分)
7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 110。这工 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 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 “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 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 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 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 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 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 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 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 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 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 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 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 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 门进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4 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 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 8.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 9.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 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 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 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 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 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 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 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増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叶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会其兄为盐铁副使, 徙开封府判官。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他日,献卿在所拟中。帝曰: “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跻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超 寇患,亟檄罢之。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徙京西。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 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 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
8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 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 8.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 分) 9.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 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 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 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 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 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 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 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会其兄为盐铁副使, 徙开封府判官。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他日,献卿在所拟中。帝曰: “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 寇患,亟檄罢之。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徙京西。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 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 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
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 仕,卒。 【注】瘗(yi):埋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献卿聪明敏捷。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 却想欺瞒征服,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俞献卿恪尽职守。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就预料 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C.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 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D.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 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5分)
9 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 仕,卒。 【注】瘗(yì):埋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 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俞献卿聪明敏捷。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 却想欺瞒征服,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俞献卿恪尽职守。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就预料 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C.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 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D.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 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5 分)
(2)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幽居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 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无眠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错过雨后春草萌生的景象,这处细 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表现诗人幽居的自得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 生动的幽居图画。 D.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本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15.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①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 人》中的:“ 两句诗。 ②《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 ③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心非木石岂无感,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 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0 (2)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幽 居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 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无眠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错过雨后春草萌生的景象,这处细 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表现诗人幽居的自得。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 生动的幽居图画。 D.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本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15.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①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 中“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 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② 《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 , 。 ③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 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