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新课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传热设备的类型、控 制要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6.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述 教学内容 16.11传热设备的类型 16.12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难点: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传热设备的类型、控 制要求)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6. 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 概述 16.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16.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重点 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策略: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了解传热设备的类型及其控制要求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分配 手段 概述 16.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概述 探究式 定义: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传热过程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工艺过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讲授法 必须对传热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16.1.1传热设备的类型 传热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物流接触关系: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热量交换形式:无相变的热量交换、有相变的热量交换 结构形式 列管式 蛇管式、 夹套式 套管式 对图17-1中前四类传热设备以对流传热为主要传热方式,有时把它们统称为 般传热设备 特殊传热设备:加热炉、锅炉、蒸发器等。 液体1进口 液体2出口 探究式 讲授法 列答 的类型 液体2入口 1) 液体1出口 Ca) 皆式焕热器 蛇管 多媒体 演示法 容器 0▣ (b) 蛇管式换热器 -1-
- 1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概 述 5 分 钟 16. 传热设备的控制 16.1 概述 定义: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传热过程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工艺过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必须对传热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探究式 讲授法 传 热 设 备 的 类 型 (1) 18 分 钟 16.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传热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物流接触关系: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热量交换形式:无相变的热量交换、有相变的热量交换 结构形式:列管式、蛇管式、夹套式、套管式 对图 17-1 中前四类传热设备以对流传热为主要传热方式,有时把它们统称为一 般传热设备 特殊传热设备:加热炉、锅炉、蒸发器等。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冷液进口 蒸汽 不凝性气体 设备的类型 排出口 冷液出口 容器 板书、 夹套 互动法 冷凝水 (c)夹套式换热器 钟 热流体入口 冷流体入口 冷流体出口 传 热流体出口 备的 (d)套管式换热器 16.1.2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在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中,进行传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三种 控制要求: (1)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时在工艺过 程中进行加入或除去热量,使工艺过程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2)使工艺介质发生相变。根据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加热使工艺介质汽化, 也有冷凝除热,使气相物料液化 (3)热量回收 根据传热设备的传热目的,传热设备的控制主要是热量平衡的控制,取温度 作为被控变量。以及一些保护性控制
- 2 - 传 热 设 备 的 类 型 (2) 15 分 钟 传 热 设 备 的 控 制 要 求 10 分 钟 16.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在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中,进行传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三种. 控制要求: (1)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时在工艺过 程中进行加入或除去热量,使工艺过程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2)使工艺介质发生相变。根据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加热使工艺介质汽化, 也有冷凝除热,使气相物料液化 (3)热量回收 根据传热设备的传热目的,传热设备的控制主要是热量平衡的控制,取温度 作为被控变量。以及一些保护性控制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板书、 互动法
小结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探究式 讲授法 钟 课后练习: 顶习: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讲新课 乐 我 (换热器的控制、蒸汽 加热器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6.2 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6.2.1换热器的控制 (1)特性分析 教学内容 ①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②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2)控制方案 16.2.2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通过本节误的学习,使同学理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 方案, 同时了解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教学重点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难点: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教学难点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和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策略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3
- 3 - 小结 2 分 钟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课后练习: 预习: 探究式 讲授法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换热器的控制、蒸汽 加热器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6.2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6.2.1 换热器的控制 (1)特性分析 ① 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② 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2)控制方案 16.2.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理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 方案,同时了解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重点 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策略: 通过教师分析讲解换热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方案和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方案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分配 手段 16.2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一般传热设备:换热器、蒸汽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16.2.1换热器的控制 探究式 换热器是传热设备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其两侧介质在换热过程中都没有相变化 讲授法 G2C2 换热 图16-2逆流单程换热器 (1)特性分析 ①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特性 对象特性就是要确定Ti、T1o、T2i、G2、G1之间的函数关系f 分析 静态特性的两个基本方程式: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静态特性的求得,可以用于系统扰动分析及静态控制设计依据 Sq=Gci(Tio-Ti)=Gae2(Tu -Tn) Lg-KFAT ◆ T10 -Tu 1 Ta -Tu G1C1 + 1 1+GC1 (16-6) 2( G2C2 多媒体 单程、逆流管式换热器静态特性基本表达式 演示法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均可由16-6推出。 a工艺介质入口温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即△T→△T。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载热体入口温度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T→△T通道的静态放大 倍数 .4-
- 4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课 程 导 入 3 分 钟 16.2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一般传热设备:换热器、蒸汽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16.2.1 换热器的控制 换热器是传热设备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其两侧介质在换热过程中都没有相变化 探究式 讲授法 换热 器的 对象 静态 特性 分析 15 分 钟 图 16-2 逆流单程换热器 (1)特性分析 ① 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对象特性就是要确定 T1i、T1o、T2i、G2、G1 之间的函数关系 f 静态特性的两个基本方程式: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静态特性的求得,可以用于系统扰动分析及静态控制设计依据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均可由 16-6 推出。 a 工艺介质入口温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T1i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b 载热体入口温度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T2i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 倍数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c载热体流量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G,→△T。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d工艺介质流量对其出口温度的影响,即△G→△T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探究式 讲授法 T1i→T10:式16-8 T2iT10:式16-9 △T10=1 1 多媒体 △T1 G1C1+ 1 1+ G1C1 演示法 KH 2 G2C2 △T10 1 板书、 △T21 G1C1+ G1C1 互动法 KF T10-G2: T10G1: -T -1 2 4 KF 换热 器的 图16-4 图16-5 对象 ②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静态 分布参数对象:既是时间函数,又是空间的函数,其变化规律需用偏微分方程来 特性 分析 精确描述:偏微分方程,求解困难 经验公式近似描述: x、 控制 516-114后 载热 (2)控制方案 体流 两类基本方案:控制载热体流量、旁路控制介质流量 ①控制载热体流量 用载热体流量控制介质出口温度,最常用的方法 机理:从传热速率方程来分析通过G2的变化,是如何改变传热量Q的 特点:简单易行 但是,当G2口经很大,而温差较小时,识钟控制 另外。若工艺上不允许对钱热体节流时。不能采用这种方案
- 5 - 换热 器的 对象 静态 特性 分析 5 分 钟 控制 载热 体流 量 5 分 钟 c 载热体流量对工艺介质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G2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d 工艺介质流量对其出口温度的影响,即 ΔG → ΔT10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T1i → T1o : 式 16-8 T2i → T1o : 式 16-9 T1o --G2 : T1o --G1 : 图 16-4 图 16-5 ② 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分布参数对象:既是时间函数,又是空间的函数,其变化规律需用偏微分方程来 描述 精确描述:偏微分方程,求解困难 经验公式近似描述: (2)控制方案 两类基本方案:控制载热体流量、旁路控制介质流量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用载热体流量控制介质出口温度,最常用的方法 机理:从传热速率方程来分析通过 G2 的变化,是如何改变传热量 Q 的 特点:简单易行 但是,当 G2 已经很大,而温差较小时,迟钝控制 另外,若工艺上不允许对载热体节流时,不能采用这种方案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板书、 互动法
钱热体 :2 介质 图16-7 旁路 控制 ②介质旁路控制 工艺介质旁路同样可分为分流与合流形式。图169为分流形式的工艺介质旁 路控制,其中一部分介质经换热器,另一部分走旁路。 探究式 从控制机理看县一个介质混合村程。反应控制及时(相当于前情机理) 讲授法 10 另外,还可以组成前馈 一串级控制方案,用于及时克服工艺介质的入口温度 和流最两个扰动因素。 找热体 G2 乔泼 多媒体 演示法 图11-9 162.2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热载体为液态冷却剂,通过在换热器内蒸发,带走介质热量:水蒸气是最常用的 载热体 ①控制截热体流量 自问自 蒸汽发生相变,可同时通过△T和传热面积控制,只是要注意出口液体能够连 答形式 蒸汽 续排出。 器的 蒸汽G2 控制 G 图16-11 凝液 ②控制冷凝液排量 热载体的出口控制,通过改变F控制 控制阀控制液体,口径可以小些,液体控制平稳,缺点:滞后 分钟 汽G, T© 凝液 图16-14前锁-反馈控制系统
- 6 - 介质 旁路 控制 10 分 钟 蒸汽 加热 器的 控制 10 分 钟 ② 介质旁路控制 工艺介质旁路同样可分为分流与合流形式。图 16-9 为分流形式的工艺介质旁 路控制,其中一部分介质经换热器,另一部分走旁路。 从控制机理看是一个介质混合过程,反应控制及时(相当于前馈机理) 另外,还可以组成前馈——串级控制方案,用于及时克服工艺介质的入口温度 和流量两个扰动因素。 16.2.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热载体为液态冷却剂,通过在换热器内蒸发,带走介质热量;水蒸气是最常用的 载热体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蒸汽发生相变,可同时通过ΔT 和传热面积控制,只是要注意出口液体能够连 续排出。 ② 控制冷凝液排量 热载体的出口控制,通过改变 F 控制 控制阀控制液体,口径可以小些,液体 控制平稳,缺点:滞后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自问自 答形式
小结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探究式 分钟 课后练习: 讲授法 预习: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讲新课 乐 色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学时(50分钟) 16.2.3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16.3锅炉设备的控制 16.3.1概沫 教学内容 16.3.2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1)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冷凝冷却器的控制,同时掌握锅炉汽包水位 教学目的 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教学重点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难点: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 及相应的 通过教师举例分析讲解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洲 量控制问题。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1
- 7 - 小结 2 分 钟 1.总结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练习及下节课预习任务。 课后练习: 预习: 探究式 讲授法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课 型 讲新课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教师姓名 授课学时 1 学时(50 分钟) 教学内容 16.2.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16.3 锅炉设备的控制 16.3.1 概述 16.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1) 单冲量控制系统 (2) 双冲量控制系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冷凝冷却器的控制,同时掌握锅炉汽包水位 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教学重点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教学难点 及相应的 教学策略 难点: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量控制问题 策略: 通过教师举例分析讲解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中的单冲量控制和双冲 量控制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讲授法、互动法(提问)、演示法(多媒体)、 课堂讨论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包括自问自答) 教学手段 板书及多媒体有机结合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16.2.3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热载体为液态冷却剂,通过在换热器内蒸发,带走介质热量 ①控制载热体流量 优点:控制平稳,对出口气相压力没有影响 缺点:控制不灵活, 另外要保证液位不能过高,防止汽带液TL串级控制系纺 图16-16 器的 控制 气氨 探究式 讲授法 T⊙ 液氯 图16-15 ②控制汽相流量 控制灵活,但出口压力波动,若直接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有影响。另外冷 量的利用不充分 气氯 一 多媒体 演示法 16.3锅炉设备的控制 问题
- 8 -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手段 冷凝 冷却 器的 控制 10 分 钟 提 出 问 题 5 分 钟 16.2.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热载体为液态冷却剂,通过在换热器内蒸发,带走介质热量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优点:控制平稳,对出口气相压力没有影响 缺点:控制不灵活,另外要保证液位不能过高,防止汽带液 T-L 串级控制系统 图 16-16 ② 控制汽相流量 控制灵活,但出口压力波动,若直接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有影响。另外冷 量的利用不充分 16.3 锅炉设备的控制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16.3.1概述 作用:锅炉产生蒸汽,而蒸汽一般是过程设备的能最来源一一动力设备,而蒸汽 质量对过程生产有直接影 探究式 锅炉有多种分类,根据锅炉用途、燃料性质(煤、油、气)、压力(高、 讲授法 中、低) 结构:主要结构图P199图16-19燃烧系统、给水系统、蒸汽产生系统 多媒体 士要均制系体】 演示法 (1)汽包水位控制 保持水量与蒸汽量的物料平衡 (2)燃烧控制 板书、 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互动法 (3)蒸汽控制 8分钟 控制过热 蒸汽的温度 (4)水处理控制 防止或减少结垢 16.3.2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汽包水位的控制是锅炉和蒸汽用户的平稳、安全的保证 水位过高 一影响汽水分离。 使饱和蒸汽带水过多,使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水位过低 可能全部汽化, 生危险 锅炉的汽包水位控制一般比较严格 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影响因素多,以锅炉蒸汽量和给水流量为主 主要讨论水流每 L特性 锅炉 ①给水流量一L,即控制通道的特性 汽 阶跃响应H曲线,用传递函数来描述时,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纯滞后环节 水位 的串联 给水温度越低,纯滞后时间越大 W H H 图16-21给水流量作用下水位变化阶跃响应曲线 9
- 9 - 概 述 8 分 钟 锅炉 汽包 水位 的控 制 15 分 钟 16.3.1 概述 作用:锅炉产生蒸汽,而蒸汽一般是过程设备的能量来源——动力设备,而蒸汽 质量对过程生产有直接影响 分类:锅炉有多种分类,根据锅炉用途、燃料性质(煤、油、气)、压力(高、 中、低) 结构:主要结构图 P199 图 16-19 燃烧系统、给水系统、蒸汽产生系统 主要控制系统: (1)汽包水位控制 保持水量与蒸汽量的物料平衡 (2)燃烧控制 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3)蒸汽控制 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 (4)水处理控制 防止或减少结垢 16.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汽包水位的控制是锅炉和蒸汽用户的平稳、安全的保证 水位过高——影响汽水分离,使饱和蒸汽带水过多,使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水位过低——可能全部汽化,产生危险 锅炉的汽包水位控制一般比较严格 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影响因素多,以锅炉蒸汽量和给水流量为主 主要讨论水流量—L、蒸汽流量—L 特性 ① 给水流量 W—L,即控制通道的特性 阶跃响应 H 曲线 ,用传递函数来描述时,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纯滞后环节 的串联 给水温度越低,纯滞后时间越大 图 16-21 给水流量作用下水位变化阶跃响应曲线 探究式 讲授法 多媒体 演示法 板书、 互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