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基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铎(du)长沮(j) 接舆(yu) 莞(wan)尔 B.莒父(fu) 大车无輓(n)小车无軏(yue)曲肱(gong) C.箪(dan)食饥馑(jn) 哂(shen)之 喟(kui)然 D.无適(di) 则葸(si) 笃(du)亲 笑倩(qia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木铎怃然莞尔一箪食B.弑君铿尔凋谢畏葸 C.饬令筼当遁世佞臣 D.接舆哂之扃牖大车无輥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 武大得多。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迁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 信心克服了困难 D.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 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4.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 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 侯 C.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 乘。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 稻、黍、稷、麦、菽 5.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 要的著作。 B.《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①当仁不让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割鸡焉用牛刀④欲速则不达⑤劳苦功高⑥ 任重道远⑦见危授命⑧举一反三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⑧ C.①②⑦⑧ D.⑤⑥⑦⑧ 7.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 颜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选择题(共 24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铎(duó) 长沮(jū) 接舆(yú) 莞(wǎn)尔 B.莒父(fǔ) 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 (yuè) 曲肱(gōng) C.箪(dàn)食 饥馑(jǐn) 哂(shěn)之 喟(kuì)然 D.无適(dí) 则葸(sī) 笃(dǔ)亲 笑倩(qi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木铎 怃然 莞尔 一箪食 B. 弑君 铿尔 凋谢 畏葸 c.饬令 筼当 遁世 佞臣 D. 接舆 哂之 扃牖 大车无輗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 武大得多。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 信心克服了困难。 D.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 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4.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 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 侯。 C. 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 乘。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 稻、黍、稷、麦、菽。 5.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 要的著作。 B.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 20 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 ①当仁不让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割鸡焉用牛刀 ④欲速则不达 ⑤劳苦功高 ⑥ 任重道远 ⑦见危授命 ⑧举一反三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⑧ C.①②⑦⑧ D.⑤⑥⑦⑧ 7.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 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8.下列五个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1)弟子孰为好学?(2)子路行以告(3)晨门曰:“奚自?”(4)居则曰:“不吾知 也!”(5)古之人不余欺也 A.(1)(2) B.(2)(3) C.(2)(5) D.(4)(5)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 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 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 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 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 中。在这种晢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 之中。在儒家晢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 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 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 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 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一一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 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 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 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 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一方面, 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一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 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浓依不舍,眷 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 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 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 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 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 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 国艺术中,无论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 时行乐,莫负年华也好;无论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济世救民,建 功立业也好;无论是化空间为时闻的中国建筑、绘画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 真实来支配和构造时空的中国戏曲也好,都通由时间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 和人生自觉的分量。它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它只是不断地通过 情感而面对着它,品味着它。这样,有关存在的哲学最终就在这人类化了的具有 历史积淀成果的流动着的情感本身 (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人生的领悟》,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时间情感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8.下列五个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⑴弟子孰为好学?⑵子路行以告⑶晨门曰:“奚自?”⑷ 居则曰:“不吾知 也!”⑸古之人不余欺也 A. ⑴⑵ B. ⑵⑶ C. ⑵⑸ D. ⑷⑸ 二、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 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 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 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 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 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 之中。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 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 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 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 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 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 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 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 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一方面, 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一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 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浓依不舍,眷 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 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 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 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 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 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 国艺术中,无论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 时行乐,莫负年华也好;无论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济世救民,建 功立业也好;无论是化空间为时闻的中国建筑、绘画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 真实来支配和构造时空的中国戏曲也好,都通由时间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 和人生自觉的分量。它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它只是不断地通过 情感而面对着它,品味着它。这样,有关存在的哲学最终就在这人类化了的具有 历史积淀成果的流动着的情感本身。 (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人生的领悟》,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时间情感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时间情感化,儒家认为应该努力追求在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 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感受意义 B.关于时间情感化,在儒家看来,也只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只有懂 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义,就明白了时间的意味。 C.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虽没有解决、也不可 能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却是理解生死问题的最高层次 D.时间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觉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美学, 它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里。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个体生命自然终结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也是 哀伤生,因为人们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 B.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 恒,他们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 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的深沉感喟。 D.在儒家有关存在的哲学中,时间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如 果时间没有情感,或是情感没有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 11.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什么是时间?”这是哲学中永恒之谜。儒家哲人的谜底是个体生死之谜被溶 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 B.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论是及时行乐、莫负年华的咏叹,还是济世救民、建 功立业的抒写,都在时间的情感化中体现出生命主题的厚重。 C.只有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这 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D.儒家先哲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 因而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 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 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 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 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 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 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 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 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 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 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
A.关于时间情感化,儒家认为应该努力追求在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 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感受意义。 B.关于时间情感化,在儒家看来,也只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只有懂 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义,就明白了时间的意味。 C.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虽没有解决、也不可 能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却是理解生死问题的最高层次。 D.时间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觉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美学, 它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里。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个体生命自然终结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也是 哀伤生,因为人们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 B.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 恒,他们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 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的深沉感喟。 D.在儒家有关存在的哲学中,时间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如 果时间没有情感,或是情感没有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 11.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时间?”这是哲学中永恒之谜。儒家哲人的谜底是个体生死之谜被溶 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 B.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论是及时行乐、莫负年华的咏叹,还是济世救民、建 功立业的抒写,都在时间的情感化中体现出生命主题的厚重。 C.只有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这 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D.儒家先哲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 因而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 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 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 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 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 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 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 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 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 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 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
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 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 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 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 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C.其蔽也贼 贼:偷窃 D.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C.傅说之诏其君 予一以贯之 D.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1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B.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15.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2分)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 (1)往者不可谏, (2)由,诲女知之 乎 是知也 (3)仁,人之安宅也;义, (4)如切如磋, (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语言表达(共7分) 17.仿照下面示例,联系现实生活,为所供句子也写一段评析。(4分) 示例: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 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 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非但不去认真检查自己, 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
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 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 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 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 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C. 其蔽也贼 贼:偷窃 D. 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 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 C.傅说之诏其君 予一以贯之 D. 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1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B.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15.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2 分)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2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7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每空 1 分) ⑴往者不可谏, 。 ⑵由,诲女知之 乎? , , 是知也。 ⑶仁,人之安宅也;义, 。 ⑷如切如磋, 。 ⑸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 。 ⑹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语言表达(共 7 分) 17.仿照下面示例,联系现实生活,为所供句子也写一段评析。(4 分) 示例: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 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 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非但不去认真检查自己, 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
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 吗 【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谈谈你对儒家“人和”思想的理解。(3分) 六、写作(40分) 19.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一定会有很多联想和感慨,请你就其中一点或几点,以“做 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论语》《孟子》选读测试题答案 、基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A沮j,B箪dn,D葸xi) 【答案】c(“筼当”应为“筼筜”) 3.【答案】D句式杂糅。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 7.【答案】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一孟子庙联 点评:孔孟本一家,仁义垂千秋,孟子倡大同,境界理想化。 8.【答案】D(两个句子都是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9.【答案】A(B项“只是”绝对化,“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说少了。C, 最高层次错,原文是指通过艺术和美学把生命过程赋予了情感意义。D与原文不 符,原文为“艺术加重了……分量” 10.【答案】B(“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对原文理解有误。) 11.【答案】D(“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表述错误,文中有“执著 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 12.(3分)【答案】C(C项,残害之意。 13.(3分)【答案】D(D项都是介词,用。A项,其,前为语气副词,表 揣测,大概:后为代词,他的。B项,前为连词,表递进:后为连词,表转折。) C项,之,前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后为代词 14.(3分)【答案】A(不是作者提的观点,而是其父苏洵提的观点。) 15.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案】(1)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 (2分)(师事1分,行事1分。)
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 吗? 【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谈谈你对儒家“人和”思想的理解。(3 分) 六、写作(40 分) 19.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一定会有很多联想和感慨,请你就其中一点或几点,以“做 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论语》《孟子》选读测试题答案 一、基础选择题(共 24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B(A 沮 jù,B 箪 dān,D 葸 xǐ) 2. 【答案】c(“筼当”应为“筼筜”) 3. 【答案】D 句式杂糅。 4. 【答案】A 5. 【答案】C 6. 【答案】B(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 7. 【答案】B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孟子庙联 点评:孔孟本一家,仁义垂千秋,孟子倡大同,境界理想化。 8.【答案】D(两个句子都是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二、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9.【答案】A (B 项“只是”绝对化,“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说少了。C, 最高层次错,原文是指通过艺术和美学把生命过程赋予了情感意义。D 与原文不 符,原文为“艺术加重了……分量”) 10.【答案】B(“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对原文理解有误。) 11.【答案】D(“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表述错误,文中有“执著 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 12. (3 分)【答案】C(C 项,残害之意。) 13. (3 分) 【答案】D (D 项都是介词,用。A 项,其,前为语气副词,表 揣测,大概;后为代词,他的。B 项,前为连词,表递进;后为连词,表转折。) C 项,之,前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后为代词。 14. (3 分)【答案】A(不是作者提的观点,而是其父苏洵提的观点。) 15.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答案】(1)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 (2 分)(师事 1 分,行事 1 分。)
【答案】(2)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 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2分)(所遇、可否、病,各0.5分,语句 通顺0.5分) 四、16.名句默写(7分)略。五、仿写17.(4分)18.(3分)略
【答案】(2)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 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2 分)(所遇、可否、病,各 0.5 分,语句 通顺 0.5 分) 四、16. 名句默写(7 分)略。五、仿写 17.(4 分)18.(3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