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卷I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 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 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 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 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 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 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 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 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 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 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 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 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 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 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分数:150 分 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 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 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 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 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 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 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 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 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 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 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 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 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 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 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
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 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 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 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 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荼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 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 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 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 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 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 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 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 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 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 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 才变得很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 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淸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 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 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 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 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 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 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 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 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 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 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 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 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 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 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 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 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 分) 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 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 才变得很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 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 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 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 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 旁山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 荼为主,饼荼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 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 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 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 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至今。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 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 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我的长相太 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 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 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他讲西南 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 梁》,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 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课 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 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 旁山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 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 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 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 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 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1983 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至今。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 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 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我的长相太 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 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 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他讲西南 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 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 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课 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 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
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女 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 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 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 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 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 什么补什么。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 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 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 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 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 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 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 画排其三。”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 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 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 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 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一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 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 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 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
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 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 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 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 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 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 什么补什么。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 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 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 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 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 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 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 二,画排其三。”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 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 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 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 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 2006 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 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 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选自《北京日报》2015 年 09 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
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 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 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 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只是,他不把 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 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 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 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 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 用的作用。(4分) 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 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 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 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 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
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 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上世纪 90 年代 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 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只是,他不把 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 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 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 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 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 用的作用。(4 分) 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 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 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 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 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
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 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 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 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 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 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 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 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 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 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 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 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 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 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 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 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 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 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 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 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 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 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 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 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 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 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 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 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 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 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 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 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 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 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 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 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 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 巨大的震撼。 8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9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 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 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 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 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夤发事戎旅不经浅学及为梖颇 蓑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救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路之。帝 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 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 “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 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 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 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 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 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 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 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 巨大的震撼。 8.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9.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 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 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 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 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 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 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 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 “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 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 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 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
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 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 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神兽门,即神武门,又称玄武门。玄武主北方,后宫宫殿将北宫门称为玄武门 D.践祚,也称践位,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践,践履。祚,天祚、福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 病重的山阴父老免罪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 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 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 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1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5分)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5分
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 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 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 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 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 神兽门,即神武门,又称玄武门。玄武主北方,后宫宫殿将北宫门称为玄武门。 D. 践祚, 也称践位,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践,践履。祚,天祚、福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 病重的山阴父老免罪。 B. 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 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 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 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 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 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1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5 分)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 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 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 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 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淇则有岸 。(《诗经氓》) (3)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5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 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 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 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 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三)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 ,靡有朝矣。(《诗经 氓》) (2)淇则有岸, 。(《诗经 氓》) (3)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5 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卷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 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 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 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 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 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 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 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 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 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①他们从你身边走过,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③你还不引人注目。而④当你长成一株 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⑤会看到你,⑥欣赏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 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 ....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 ....,整个 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 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 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 ....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 ....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 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 篇累牍 ...,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 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 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 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12306 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 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 ④ 当你长成一株 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 ⑤ 会看到你, ⑥ 欣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