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读联之悟》 【基础演练】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得 (2)联意明白,不须诠()释 (3)下联赫()然宣告:虽只“一字空”,也不可有 3.先补充完整词语,再解释词语。 (1)言()意 () (2)不()余 力 (3)闻鸡起 4.揣摩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1)“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2)“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3)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 5、选词填空 见对联,便 见联书,便_;度佳联,便_。我对联,爱之 深深;联给我,启之深深。 (A、买 赏C、悟) 参考答案 1、略。2、()yun(2)qun(3)he (1)少、丰;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2)遗;不留下一点力气,指非常尽力。(3) 舞;半夜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4.①1)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从事笔墨营生的人不要随便地因为忙而出错,年老以后 落得个声名狼藉是最可怕的。也属于正对。笔墨岀错还能修改,声名狼藉难以挽 回。(②)这副对联字面上容易理解,二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耀人眼目,三更的灯火
第 20 课 《读联之悟》 【基础演练】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深层的底蕴( ),只有悟,才能获得。 ⑵联意明白,不须诠( )释。 ⑶下联赫( )然宣告:虽只“一字空”,也不可有! 3.先补充完整词语,再解释词语。 ⑴言( )意 ( ): ⑵不( )余 力: ⑶闻鸡起 ( ): 4.揣摩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⑴“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⑵“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⑶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 5、选词填空 见对联,便 ;见联书,便 ;度佳联,便 。我对联,爱之 深深;联给我,启之深深。 (A、买 B、赏 C、悟) 参考答案: 1、略。2、⑴yùn ⑵quán ⑶hè 3.⑴少、丰;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⑵遗;不留下一点力气,指非常尽力。⑶ 舞;半夜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4.⑴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从事笔墨营生的人不要随便地因为忙而出错,年老以后 落得个声名狼藉是最可怕的。也属于正对。笔墨出错还能修改,声名狼藉难以挽 回。⑵这副对联字面上容易理解,二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耀人眼目,三更的灯火
五更的鸡鸣催促我及时奋发。上下联属于正对,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理,内容 上互为补充。(③3)这个比喻句说出了对联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 5、B、A、C 【阅读点睛】 1、阅读课文,体会文中引用的对联的具体含义。 (1)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联谈读书,具体谈的是读和悟的关系,告诉我们要中“悟” (2)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本联谈读书,告诉我们要善疑,不遗余力地去“思”。 (3)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本联谈写作,说的是写作的态度。强调要“冷”,即沉得下心来,坐得住,不浮 躁,不急躁。“浮躁”是只停留在浅层次,只求做表面文章;“急躁”是耐不住 寂寞,急功近利,两者都不可取,,都不是“冷”,而是“躁”。上下联是从不 同角度说的。前者是要求,是应该,是条件;后者是准则,是力戒,是结果。也 只有做到了宁坐三年冷板凳的心境和写作态度,才会“不写一字空” (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联谈写作技巧,写文章应该简洁明了,还应该标新立异,追求创新。 (5)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杏花八月桂”一一可媚,风光宜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一一可贵,精 神可佳。 这副对联是教人珍惜时光,及时奋发。 (6)实磨无声空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本联谈做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7)百岁以前休叹老/七情之内本无愁。 本联谈的是养生之道 乐观开朗就能长寿。 2、文章在分析对联的含义时,运用了几个很贴切的比喻,你能找出来,分析一 下吗? 答:例如“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这个比喻说出了对联 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还有“不如此,虽有网而晒之岸边, 仍不可得鱼”,这个比喻指出做学问过于急躁,将一无所获。再就是“读书,要 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这个比 喻是警示我们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 3、“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 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是说对诗文的探究,要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执着,勇往直前。那样, 才能有获取成功的愉悦,才能真正领悟读书的快乐。如果中途停止,那么,成功 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感受得到 【文段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此联是关于读书的。意在:读,是重要 的:悟,是更重要的。读而不悟,只能认识表层;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 得。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和“学而不思”最好的批评
五更的鸡鸣催促我及时奋发。上下联属于正对,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理,内容 上互为补充。⑶这个比喻句说出了对联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 5、B、A、C 【阅读点睛】 1、阅读课文,体会文中引用的对联的具体含义。 ⑴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联谈读书,具体谈的是读和悟的关系,告诉我们要中“悟”。 ⑵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本联谈读书,告诉我们要善疑,不遗余力地去“思”。 ⑶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本联谈写作,说的是写作的态度。强调要“冷”,即沉得下心来,坐得住,不浮 躁,不急躁。“浮躁”是只停留在浅层次,只求做表面文章;“急躁”是耐不住 寂寞,急功近利,两者都不可取,,都不是“冷”,而是“躁”。上下联是从不 同角度说的。前者是要求,是应该,是条件;后者是准则,是力戒,是结果。也 只有做到了宁坐三年冷板凳的心境和写作态度,才会“不写一字空”。 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联谈写作技巧,写文章应该简洁明了,还应该标新立异,追求创新。 ⑸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杏花八月桂”――可媚,风光宜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可贵,精 神可佳。 这副对联是教人珍惜时光,及时 奋发。 ⑹实磨无声空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本联谈做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⑺百岁以前休叹老/七情之内本无愁。 本联谈的是养生之道―――乐观开朗就能长寿。 2、文章在分析对联的含义时,运用了几个很贴切的比喻,你能找出来,分析一 下吗? 答:例如“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这个比喻说出了对联 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还有“不如此,虽有网而晒之岸边, 仍不可得鱼”,这个比喻指出做学问过于急躁,将一无所获。再就是“读书,要 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这个比 喻是警示我们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 3、“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 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是说对诗文的探究,要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执着,勇往直前。那样, 才能有获取成功的愉悦,才能真正领悟读书的快乐。如果中途停止,那么,成功 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感受得到。 【文段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此联是关于读书的。意在:读,是重要 的;悟,是更重要的。读而不悟,只能认识表层;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 得。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和“学而不思”最好的批评
读书联,还有“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指明:读书,要善于 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而问题正出在 “疑处”。疑解开了,也就是有所悟了。下联指明: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 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 1.看到“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就会联想到《论语》中的哪 2.如何理解“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的追捕,才能获取豁 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的含义? 3.“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 里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幅对联的 下联是说要珍惜时间,及时奋发。那上一联是什么意思,与下一联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这句话是说对诗文的探究,要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执着,勇往直前。那样, 才能有获取成功的愉悦,才能真正领悟读书的快乐。如果中途停止,那么,成功 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感受到 3.这句话用比喻形象地指出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被别人的思想所禁锢 4.古代科考多在二月八月,所以高中状元者,又称折桂。字面上容易理解,二 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耀人眼目,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催促我及时奋发。上下联 属于正对,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 【课外链接】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 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 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 对联
读书联,还有“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指明:读书,要善于 提出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而问题正出在 “疑处”。疑解开了,也就是有所悟了。下联指明: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 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 1.看到“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就会联想到《论语》中的哪 一句? 2.如何理解“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的追捕,才能获取豁 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的含义? 3.“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 里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幅对联的 下联是说要珍惜时间,及时奋发。那上一联是什么意思,与下一联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这句话是说对诗文的探究,要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执着,勇往直前。那样, 才能有获取成功的愉悦,才能真正领悟读书的快乐。如果中途停止,那么,成功 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感受到。 3.这句话用比喻形象地指出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被别人的思想所禁锢。 4.古代科考多在二月八月,所以高中状元者,又称折桂。字面上容易理解,二 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耀人眼目,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催促我及时奋发。上下联 属于正对,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 【课外链接】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 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 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 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 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 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 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 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 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 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 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 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 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 《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 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 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 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 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 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 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 “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 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 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 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光辉 1.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3.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 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 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 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 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 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 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 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 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 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 《楹联丛话》等。进入 20 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 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 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 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 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 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 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 “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 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 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 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光辉! 1.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3.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4.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参考答案 1.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2.介绍了对联的定义、种类、起源和发展、写法、意义与影响。 3.①举例子: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 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作用:具体说明对 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②分类别: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 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作用:让读者具 体清楚地了解对联的常见类型。 【人文视窗】 四种特殊对联例谈 、顶针联 这种对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 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联锦对”。经典之句如下: 1、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2、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3、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 弓弓难开。 二、叠字联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 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 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1、温州江心寺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n; chao, chang (e"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 2、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 雨时时好好奇奇。” 三、回文联
4.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参考答案: 1.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2.介绍了对联的定义、种类、起源和发展、写法、意义与影响。 3.①举例子: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 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作用:具体说明对 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②分类别: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 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作用:让读者具 体清楚地了解对联的常见类型。 4.略 【人文视窗】 四种特殊对联例谈 一、顶针联 这种对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 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联锦对”。经典之句如下: 1、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2、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3、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 弓弓难开。 二、叠字联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 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 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1、温州江心寺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念“yún,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sàn;cháo,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2、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 雨时时好好奇奇。” 三、回文联
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 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1、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 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2、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 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 尾水连天 四、数字联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特殊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 联的作用主要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 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1.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济南大明湖有一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青岛崂山钓鱼台有副奇特的数字联;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 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4.湖北隆中三顾堂悬的一副楹联是 两表醐三顾;一对足千秋 【佳作展台】 上海印象 武汉六中八年级(13)班邓胡雅颂 上海,这颗镶嵌在东方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春节临近, 我也来到了上海,小住了几天,留下了些许印象。 1、广厦中的东西韵味 钻出地铁站,站在人民广场上,我被四周的形式各异的东西方大厦弄得头晕目眩。 借着地图,我首先来到上海美术馆前。这座西方教堂式的的尖顶建筑让我感受到 了西方文明的魅力。站在高大的大厦前,我感到自己的渺小。穿过大楼,我来到 了上海人民剧院,他就像盘古一样,手掌朝天,给人的感觉是雄伟、壮观!站在 这里,环视四周,我发现上海每座建筑的式样都不同,各有特色。 远望马路对面,在那白鸽起落之间,掩映这一座古鼎式的建筑,这就是素有“天 圆地方”建筑特色的上海博物馆。它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的融为一体,在 国内外享有盛誉。 离开人民广场,我站在外滩上,眺望江对面,因入眼帘的是合理与群楼中的东方 明珠,它是浦东近二十年来发展的标志。他与我身后的各种外国建筑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夜幕徐徐降临,各种霓虹灯次第地亮了起来,吹着江风,看着眼前的美 景,望着夜色中的人民英雄纪念塔,我悲喜交集。 2、游上海城隍庙
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 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1、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 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2、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 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 尾水连天 四、数字联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特殊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 联的作用主要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 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1.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济南大明湖有一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青岛崂山钓鱼台有副奇特的数字联;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4.湖北隆中三顾堂悬的一副楹联是: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佳作展台】 上海印象 武汉六中 八年级(13)班 邓胡雅颂 上海,这颗镶嵌在东方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春节临近, 我也来到了上海,小住了几天,留下了些许印象。 1、广厦中的东西韵味 钻出地铁站,站在人民广场上,我被四周的形式各异的东西方大厦弄得头晕目眩。 借着地图,我首先来到上海美术馆前。这座西方教堂式的的尖顶建筑让我感受到 了西方文明的魅力。站在高大的大厦前,我感到自己的渺小。穿过大楼,我来到 了上海人民剧院,他就像盘古一样,手掌朝天,给人的感觉是雄伟、壮观!站在 这里,环视四周,我发现上海每座建筑的式样都不同,各有特色。 远望马路对面,在那白鸽起落之间,掩映这一座古鼎式的建筑,这就是素有“天 圆地方”建筑特色的上海博物馆。它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的融为一体,在 国内外享有盛誉。 离开人民广场,我站在外滩上,眺望江对面,因入眼帘的是合理与群楼中的东方 明珠,它是浦东近二十年来发展的标志。他与我身后的各种外国建筑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夜幕徐徐降临,各种霓虹灯次第地亮了起来,吹着江风,看着眼前的美 景,望着夜色中的人民英雄纪念塔,我悲喜交集。 2、游上海城隍庙
上海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了,但是,它仍然保持着它的古香古色,比如:城隍庙、 豫园。 城隍庙和豫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 俗话说得好,“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 的地位和影响。“城”表示城池,“隍”表示干涸的护城河。传说明朝永乐年间 是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在1926年,城隍庙重建,殿高4、8丈 深6、33丈。一来到城隍庙,我就感觉到了这里过年的浓浓气氛。到处挂着各式 各样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灯谜。忽然,我被一处景物深深地吸引住了,走过去 看,最上面有一只最大的非常可爱的猪。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游玩了豫园,吃 了小笼包。天渐渐的黑了,要回家了,我是由喜又悲,喜,玩得很开心;悲,要 走了。 3、公交上的一幕 在公交车上,我的对面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它不胖也不瘦,一看就知道 是典型的上海人。车上的人并不多,我发现离我不远的地方不只是谁丢下的一张 卫生纸,当时我并没在意,用心地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车不紧不慢的往前开着 不经意间,我发现那位上海女人躬下腰,用手捡起地上那张废纸,我本以为她会 将它扔进垃圾桶内,没想到,她用两只手的四根手指头小心地把纸的脏了的那- 页撕开,仍在不远的垃圾娄内,然后,将剩下的那一页纸用心地擦自己并不太脏 的皮靴,我发现皮靴越来越亮。大概擦了1—2分钟,最后看了看自己的皮靴 比较满意了,才把那废纸小心的扔进垃圾桶里。看着这位上海女人的一举一动, 初到上海的我萌发了许多感慨。下车后,我把刚才在车上的一幕说给了爸爸妈妈 听,他们夸我会观察,而且告诉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 在上海,这个美丽的大都市里,它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印象。也许若干年后,我还 会来,我相信那时的上海会给我更多、更美好的印象。 我爱上海,爱这个美丽的大都市,因为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点评】:好文章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心的观察与感悟,这篇习作就是如此 许多同学一提写作就头疼,说天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来东西可写,究其主 要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洞察力。殊不知,生活就如每天从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 每天都是新的,新在哪里,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拥有一对充满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 心灵。面对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高楼大厦,小作者感受到的是东西方的融汇。特别 是公交车上的一幕,如果没有一颗处处留心生活的心,是不可能写得那么细致入 微的
上海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了,但是,它仍然保持着它的古香古色,比如:城隍庙、 豫园。 城隍庙和豫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 俗话说得好,“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 的地位和影响。“城”表示城池,“隍”表示干涸的护城河。传说明朝永乐年间, 是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在 1926 年,城隍庙重建,殿高 4、8 丈, 深 6、33 丈。一来到城隍庙,我就感觉到了这里过年的浓浓气氛。到处挂着各式 各样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灯谜。忽然,我被一处景物深深地吸引住了,走过去一 看,最上面有一只最大的非常可爱的猪。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游玩了豫园,吃 了小笼包。天渐渐的黑了,要回家了,我是由喜又悲,喜,玩得很开心;悲,要 走了。 3、公交上的一幕 在公交车上,我的对面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它不胖也不瘦,一看就知道 是典型的上海人。车上的人并不多,我发现离我不远的地方不只是谁丢下的一张 卫生纸,当时我并没在意,用心地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车不紧不慢的往前开着。 不经意间,我发现那位上海女人躬下腰,用手捡起地上那张废纸,我本以为她会 将它扔进垃圾桶内,没想到,她用两只手的四根手指头小心地把纸的脏了的那一 页撕开,仍在不远的垃圾娄内,然后,将剩下的那一页纸用心地擦自己并不太脏 的皮靴,我发现皮靴越来越亮。大概擦了 1—2 分钟,最后看了看自己的皮靴, 比较满意了,才把那废纸小心的扔进垃圾桶里。看着这位上海女人的一举一动, 初到上海的我萌发了许多感慨。下车后,我把刚才在车上的一幕说给了爸爸妈妈 听,他们夸我会观察,而且告诉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 在上海,这个美丽的大都市里,它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印象。也许若干年后,我还 会来,我相信那时的上海会给我更多、更美好的印象。 我爱上海,爱这个美丽的大都市,因为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点评】:好文章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心的观察与感悟,这篇习作就是如此。 许多同学一提写作就头疼,说天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来东西可写,究其主 要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洞察力。殊不知,生活就如每天从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 每天都是新的,新在哪里,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拥有一对充满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 心灵。面对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高楼大厦,小作者感受到的是东西方的融汇。特别 是公交车上的一幕,如果没有一颗处处留心生活的心,是不可能写得那么细致入 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