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1—·经典晨读 2-°学习目标 3—·课前预习 4-°进入课堂 5-·学业质量标准 测 评
2 学 习 目 标 3 课 前 预 习 4 进 入 课 堂 5 学业质量标准 测 评 1 经 典 晨 读
经典晨读
经 典 晨 读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 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 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 涯!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 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 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 涯!
【作者背景】 刘长卿约709—约786),唐代诗人。字文 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少居嵩山读书 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年(733进士。刘 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 诗內容广泛,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 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 中亦有所反映,但诗作大多写遭谗贬谪、 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抒发政治失意和山水 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深苍劲之作
• 【作者背景】 • 刘长卿(约709-约786),唐代诗人。字文 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少居嵩山读书, 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刘 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 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 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 中亦有所反映,但诗作大多写遭谗贬谪、 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抒发政治失意和山水 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深苍劲之作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 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 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第二次在唐 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 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同马。从这首诗所描 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 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 中节令恰相符合
•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 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 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第二次在唐 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 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 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 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 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主旨感悟】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写诗人自己在贬谪途中,经过长沙 凭吊贾谊故居,通过悲伤贾谊的佗傺失意(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 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但不得大用,终抑郁而死),伤今怀古 感慨自己遭受迁谪的悲苦命运。 【艺术鉴赏】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秋草”“寒林”“人 去”“日斜”这些景象,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寒林”“日斜”,不仅是写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 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更是把回天乏术、无可 奈何的痛苦和惆怅,刻画得入木三分
• 【主旨感悟】 •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写诗人自己在贬谪途中,经过长沙, 凭吊贾谊故居,通过悲伤贾谊的侘傺失意(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 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但不得大用,终抑郁而死),伤今怀古, 感慨自己遭受迁谪的悲苦命运。 • 【艺术鉴赏】 •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秋草”“寒林”“人 去”“日斜”这些景象,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寒林”“日斜”,不仅是写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 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更是把回天乏术、无可 奈何的痛苦和惆怅,刻画得入木三分
“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水滔滔流去,时光一去不返, 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怀。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在贾谊故宅徘徊,暮色渐 浓,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 枯草上乱舞,一幅荒村日暮图,更渲染了诗人孤寂悲苦 的心情。 2.以古写今,含蓄蕴藉。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 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我”在,但这些写得 不是那么明显,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 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 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 “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水滔滔流去,时光一去不返, 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怀。 •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在贾谊故宅徘徊,暮色渐 浓,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 枯草上乱舞,一幅荒村日暮图,更渲染了诗人孤寂悲苦 的心情。 • 2.以古写今,含蓄蕴藉。 •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 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我”在,但这些写得 不是那么明显,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 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 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学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 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欣赏作品 的讽刺语言 ·3.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会幽 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 1.学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 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 2.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欣赏作品 的讽刺语言。 • 3.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会幽 默讽刺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