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读解 密 君子之风 制作浙江浦江二中 黄旭宝
君子之风 制作 浙江浦江二中 黄 旭 宝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 (1),依于仁,游于艺(2)。”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 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 (1),依于仁,游于艺(2)。”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 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躅多乍索妲田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 瞞西不陝申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弟乎宫默早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 三小厭車修焉,息焉,游焉。夫然, 业嚣卧登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 ♀面贱占粉 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 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 樂爱了原 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 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 币歌 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 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 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 修焉,息焉,游焉。夫然,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 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 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 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 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 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 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 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 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 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行求我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 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 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 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 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 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 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 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 的壮丽诗篇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 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 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 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 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 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 的壮丽诗篇
【读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 又一座永恒的纪念碑。然而,有谁能考证出奠 基于其间的儒教精神及其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 呢 这应该是一个思想史的课题。 当然,杀身以成仁的“杀”,可以像谭嗣同 样壮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 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不应作拘泥的理解。 至于说“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 身”也未必尽是“成仁
• 【读解】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 又一座永恒的纪 念碑。然而,有谁能考证出奠 基于其间的儒教精神及其潜移默化 的道德影响 呢? 这应该是一个思想史的课题。 当然,杀身以成仁的“杀”,可以像谭嗣同 一样壮烈——“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 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不应作拘泥的理解。 至于说“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 身”也未必尽是 “成仁
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 利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读解】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 义”与‘利”作 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可 得兼的选择。 你选择‘”还是“利”呢? 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 不能做小人
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 利。” •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 【读解】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怀刑,小人怀惠”一样, 把“义”与‘利”作 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 可 得兼的选择。 你选择‘义”还是“利”呢? 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 不能做小人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于言利”的传统心 态。直到进人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人们才发现,君 子也要“不羞于言利”,该做的贡献要做,该拿的钱 也照样要拿。也就是既要“喻于义”,也要“喻于利” 于是便有了“义”与“利”之间的若干纠葛,若干 不清,若干的尴尬人做出若干的尴尬事。比如说“义 演”还是‘利演”的问题,劳动所得还是贪污受贿的 问题,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 “义”就不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 魔盒一样,一旦放出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 子和小人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 求我们重“义”而轻“利”罢了
•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于言利”的传统心 态。直到 进人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人们才发现,君 子也要“不羞于言 利”,该做的贡献要做,该拿的钱 也照样要拿。也就是既要“喻于义”,也要“喻于利”。 于是便有了“义”与“利”之间的若干纠葛,若干 不清,若 干的尴尬人做出若干的尴尬事。比如说“义 演”还是‘利演”的 问题,劳动所得还是贪污受贿的 问题,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 “义”就不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 魔盒一样,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 子和小人 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 求我们重“义”而轻 “利”罢了
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恶衣 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①士:“士”在古 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 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 是指有知识,有修养,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论语》中的“士”则 多指读书人,即知识分 秋窗读《易》
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恶衣 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注释】 ①士:“士”在古 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 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 是指有 知识,有修养,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论语》中的“士”则 多指读书人,即 知识分 子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 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 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 的问题
•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 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 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