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201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诸如汉 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如此独特 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一一“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 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 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 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 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 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 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 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 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 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 容。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 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 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 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 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 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 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同辈之间的切磋探讨也 是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之一。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自己 的天赋和勤奋,他与表兄文同在创作过程中的互相借鉴探讨也功不可没。不仅是 学识技艺的传授,家学中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历来受重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 叔王廙曾为爱侄绘制了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在《平南论画》中解释说,自 己亲自画画、题字,意在激励王羲之,希望他明白“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 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不要单单着意技法,更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家学 正是通过这种以上感下,前后相继,左右相渗,彼此研习的传统,在乱世之中, 存续了学术文化,又在官学之外,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98岁高龄的钱学森曾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 出人才?”虽然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的家学传 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 发 (摘编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12期)
吉林省长春 2014 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诸如汉 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如此独特 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 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 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 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 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 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 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 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 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 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 容。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 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 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 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 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 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 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同辈之间的切磋探讨也 是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之一。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自己 的天赋和勤奋,他与表兄文同在创作过程中的互相借鉴探讨也功不可没。不仅是 学识技艺的传授,家学中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历来受重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 叔王廙曾为爱侄绘制了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在《平南论画》中解释说,自 己亲自画画、题字,意在激励王羲之,希望他明白“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 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不要单单着意技法,更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家学 正是通过这种以上感下,前后相继,左右相渗,彼此研习的传统,在乱世之中, 存续了学术文化,又在官学之外,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98 岁高龄的钱学森曾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 出人才?”虽然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的家学传 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 发。 (摘编自《中华遗产》)2013 年第 12 期)
1.下列对“家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种中国式文化现象一一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 数杰一一的关系密不可分。 B.钱穆先生认为,家学是家教的内容之一,是一个家族希望后世子孙能具备经 籍文史学业的修养。 C.家学的形成有一些途径,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后人、弟子视其 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 D.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能为子弟们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 这也是家学的一个优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朝廷垄断了文化,有“学在官府”之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早期家学形成的源头。 B.两汉时期的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从内容和规模上有所突破,这与当 时的文化政策不够宽松有关 C.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也使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D.宋代三苏、明代三袁等佳话不胜枚举,体现了家学的父教其子、兄教其弟、 亲师合一、倾囊相授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带来的学业与门庭相因相成的结果,促使当时“家门人 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B.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还得益于同辈之间切磋探讨 这一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 C.王廙绘制《孔子十弟子图》来激励王羲之,表明家学中不仅重视传授学识技 艺,也重视道德品行的培养。 D.钱学森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或许与他四岁开始就受家学影响有关,这表 明家学传承的结果优于学校教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 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 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 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 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 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 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 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 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 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 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
1. 下列对“家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种中国式文化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 数杰——的关系密不可分。 B. 钱穆先生认为,家学是家教的内容之一,是一个家族希望后世子孙能具备经 籍文史学业的修养。 C. 家学的形成有一些途径,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后人、弟子视其 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 D.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能为子弟们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 这也是家学的一个优势。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朝廷垄断了文化,有“学在官府”之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早期家学形成的源头。 B. 两汉时期的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从内容和规模上有所突破,这与当 时的文化政策不够宽松有关。 C. 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也使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D. 宋代三苏、明代三袁等佳话不胜枚举,体现了家学的父教其子、兄教其弟、 亲师合一、倾囊相授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带来的学业与门庭相因相成的结果,促使当时“家门人 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B. 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还得益于同辈之间切磋探讨 这一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 C. 王廙绘制《孔子十弟子图》来激励王羲之,表明家学中不仅重视传授学识技 艺,也重视道德品行的培养。 D. 钱学森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或许与他四岁开始就受家学影响有关,这表 明家学传承的结果优于学校教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 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 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 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 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 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 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 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 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 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 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
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 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 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 戒。”又力言:“邦昌己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 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 B.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 C.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 D.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 ①不意身自为质 ②邦昌但东面 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 ④见百官称 “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⑥使道路目为故天 子哉 A. ①②⑥ ①③④ ②④⑤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 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 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 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 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 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 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 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 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 B.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 C.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 D. 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 分) ①不意身自为质 ②邦昌但东面 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 ④见百官称 “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⑥使道路目为故天 子哉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 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 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 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 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 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 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 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 分)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8.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猩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 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 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 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 那店里去过。 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 来跟奶奶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 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 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 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可是路 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 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 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 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可 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8.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 分)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 猩 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 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 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 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 那店里去过。 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 来跟奶奶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 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 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 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可是路 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 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 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 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可 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原来 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 块来,奶奶愿意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本来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 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买点好 玩儿的吗?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奶奶就问妮妮:“你喜欢哪一样呢?”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 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原来小妺妺喜欢这个大猩猩, 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 买我就把它放下来…”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放下来放下来!快点儿放下来! 奶奶慌了:“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 具,一百二!奶奶想也不敢想 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 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妮妮大哭。奶奶急了,绷着脸问:“那大猩猩有什么好?那么贵!你干吗非要那 大猩猩?”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 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 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 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甲面数出了好多张 大票孑……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 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 动物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 可当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 浮出个淡淡的念头: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精品店,突出了它的“有色”和“有声”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妮妮听奶奶讲大猩猩故事后总要问“大猩猩不疼吗”,又“总不大相信”奶 奶的回答,这突出了四岁多的妮妮年幼任性的性格特征。 C.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虽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但 读者却在轻松平静的故事里感受着内心的沉重和不平静 D.补叙妮妮的爸爸妈妈的生活状况,既使妞妞“只好到奶奶这儿来”的情节真 实可信,也令人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心生感慨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原来 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 块来,奶奶愿意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本来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 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买点好 玩儿的吗?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奶奶就问妮妮:“你喜欢哪一样呢?”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 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原来小妹妹喜欢这个大猩猩, 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 买我就把它放下来……”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放下来放下来!快点儿放下来!” 奶奶慌了:“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 具,一百二!奶奶想也不敢想! 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 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妮妮大哭。奶奶急了,绷着脸问:“那大猩猩有什么好?那么贵!你干吗非要那 大猩猩?”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 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 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 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 大票子……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 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 动物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 可当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 浮出个淡淡的念头: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开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精品店,突出了它的“有色”和“有声”,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 妮妮听奶奶讲大猩猩故事后总要问“大猩猩不疼吗”,又“总不大相信”奶 奶的回答,这突出了四岁多的妮妮年幼任性的性格特征。 C. 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虽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但 读者却在轻松平静的故事里感受着内心的沉重和不平静。 D. 补叙妮妮的爸爸妈妈的生活状况,既使妞妞“只好到奶奶这儿来”的情节真 实可信,也令人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心生感慨
E.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肯定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要纯净善良的意义,使 小说主题具有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并发人深思。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6分) (3)文中多次写到玩偶“大猩猩”,有哪些作用?(6分) (4)为什么小说中“描眉的小姐”这一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留给读者的印象 却很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蕾 1990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 聪创作的《思乡曲》。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 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 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 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 作了《思乡曲》。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一一早 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后来,马思聪 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 尽乡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那时,他虽然 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 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 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 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 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 要贡献。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上世纪40 年代末50年代初。“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 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 投敌分子”。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0年,但他身在美国, 心系祖国。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 国只有一个。”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 生活。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 乐事业的关心。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他晚年花费大量精 力创作的歌剧《热碧亚》,也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 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 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 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思乡 曲》结尾的追问一—“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辞世。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 遗作,题为“思
E. 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肯定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要纯净善良的意义,使 小说主题具有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并发人深思。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6 分) (3)文中多次写到玩偶“大猩猩”,有哪些作用?(6 分) (4)为什么小说中“描眉的小姐”这一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留给读者的印象 却很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 蕾 1990 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 90 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 聪创作的《思乡曲》。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 1912 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 岁时去法国,1928 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 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 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 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 作了《思乡曲》。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 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后来,马思聪 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 尽乡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那时,他虽然 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 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 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 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 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 要贡献。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上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 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 投敌分子”。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 20 年,但他身在美国, 心系祖国。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 国只有一个。”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 生活。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 乐事业的关心。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他晚年花费大量精 力创作的歌剧《热碧亚》,也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 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 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 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思乡 曲》结尾的追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 1987 年 5 月 20 日,马思聪辞世。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 遗作,题为“思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我作为一个中 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 (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我 为什么离开中国》) 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 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 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新浪博客) ③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 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徐迟《祭马思聪文》) ④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所表达的内容,体现 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 B.北平的和平解放,给马思聪带来了参加大量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的机会,这 让他意气风发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贡献 C.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 D.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 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 E.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 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 (2)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马思聪是一个怎样的音乐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选秀男歌星因涉嫌吸毒被捕的消息得到了官方确认,圈内好友和歌迷们无不 对该歌星这种别出机杼的行为表示震惊 B.“虚拟信用卡”被叫停,业内人士一时飞短流长,各持己见,但我们不妨认 为这只是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对外部威胁的反应。 C.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 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D.留学在外的中国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他们浪费了可以创造成功未 来的机会,但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让人瞠乎其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两位短道速滑女选手的实力悬殊不是特别大,在竞技体育水平相当高的现 代赛场上,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乡”。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我作为一个中 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 (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我 为什么离开中国》) 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 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 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新浪博客) ③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 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徐迟《祭马思聪文》) ④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所表达的内容,体现 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 B. 北平的和平解放,给马思聪带来了参加大量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的机会,这 让他意气风发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贡献。 C. 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 D. 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 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 E.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 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 (2)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马思聪是一个怎样的音乐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4)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选秀男歌星因涉嫌吸毒被捕的消息得到了官方确认,圈内好友和歌迷们无不 对该歌星这种别出机杼的行为表示震惊。 B. “虚拟信用卡”被叫停,业内人士一时飞短流长,各持己见,但我们不妨认 为这只是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对外部威胁的反应。 C. 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 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D. 留学在外的中国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他们浪费了可以创造成功未 来的机会,但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让人瞠乎其后。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这两位短道速滑女选手的实力悬殊不是特别大,在竞技体育水平相当高的现 代赛场上,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B.吉林红石林业局植树模范赵希海入围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 人榜”,他是唯一全省入选的敬业奉献类候选人。 C.细心的记者发现,会场上没有摆设鲜花、绿植,会场中间的会议桌没有铺台 布,一边五把红色靠背的椅子已经摆放好。 D.马航MH370客机的发动机检测系统由发动机制造商劳斯莱斯公司提供,定时 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数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 的 ;该说的, 该演的, 。不知过了多 久,满心疲惫回到后台,有知饥知渴的朋友 在 ,这比前台什么样的满堂彩都要 受用 ①淋漓精致 ②五音不乱 ③字正腔圆 ④等一个时辰 ⑤接一声辛苦 ⑥递一杯温茶 A.③①②⑤④⑥ ①③②④⑤⑥ C.②①③⑥⑤④ ②③①④⑥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 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③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 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 的,要属“东坡肉” 17.“藏头诗”是古代谐趣诗的一种,如:“三结义后纷战酣,顾盼天下访大贤。 茅舍频趋精诚至,庐内孔明始出山。”每句首字相连为“三顾茅庐”。后又衍生 出藏头联的对联形式。请从下面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写一副每句7个字的藏 头联。不考虑平仄。(5分) ①春秋 ②动静 ③起止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和法国曾同时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刚刚被探险家发现的“新大陆”澳大利 亚 航海技术较先进的法国人首先到达今天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港,并将它 命名为“拿破仑领地”。但他们突然发现并全体出动去抓一种珍奇蝴蝶。此时, 英国人也来到这里。他们只在岸边看到了法国人的船却没有在陆地上看到法国人 的影踪或其占领标志。于是他们立即行动,在这两块陆地上插上了大英帝国的占 领标志
B. 吉林红石林业局植树模范赵希海入围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 人榜”,他是唯一全省入选的敬业奉献类候选人。 C. 细心的记者发现,会场上没有摆设鲜花、绿植,会场中间的会议桌没有铺台 布,一边五把红色靠背的椅子已经摆放好。 D. 马航 MH370 客机的发动机检测系统由发动机制造商劳斯莱斯公司提供,定时 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数据。()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 的, ;该说的, ;该演的, 。不知过了多 久,满心疲惫回到后台,有知饥知渴的朋友 在: , , ,这比前台什么样的满堂彩都要 受用! ①淋漓精致 ②五音不乱 ③字正腔圆 ④等一个时辰 ⑤接一声辛苦 ⑥递一杯温茶 A. ③①②⑤④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②①③⑥⑤④ D. ②③①④⑥⑤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 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 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 的,要属“东坡肉”。 17. “藏头诗”是古代谐趣诗的一种,如:“三结义后纷战酣,顾盼天下访大贤。 茅舍频趋精诚至,庐内孔明始出山。”每句首字相连为“三顾茅庐”。后又衍生 出藏头联的对联形式。请从下面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写一副每句 7 个字的藏 头联。不考虑平仄。(5 分) ①春秋 ②动静 ③起止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英国和法国曾同时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刚刚被探险家发现的“新大陆”澳大利 亚。 航海技术较先进的法国人首先到达今天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港,并将它 命名为“拿破仑领地”。但他们突然发现并全体出动去抓一种珍奇蝴蝶。此时, 英国人也来到这里。他们只在岸边看到了法国人的船却没有在陆地上看到法国人 的影踪或其占领标志。于是他们立即行动,在这两块陆地上插上了大英帝国的占 领标志
当法国人带着蝴蝶标本归来,“拿破仑领地”已不复存在,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 态向他们介绍了英国的“维多利亚”领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吉大附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偷换概念,是“希望的表现”,而非“希望本身” 2.A说法无中生有。 3.D说法绝对,原文是“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4.D肆:处死刑后陈尸于市 5.C①属于无奈,而非僭逆;③不属于张邦昌行事;⑥是李纲向宋高宗赵构讲 明张邦昌僭逆的危害 6.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与文意不符。 7.(1)人心归向你,是因为被金人的威势胁迫,金人已经离开了,还能(应该) 再有今天的样子 吗?(采分点:“人情”1分,“劫”1分,“于”表被动1分,句意2分) (2)尽力顺从金人推举拥护的原因,是想要暂且适应一时来解除国难,岂敢有 其他呢?(采分点: 所以”1分,“权宜”1分,“纾”1分,句意2分) 8.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 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 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答出“侧面 表现”,给1分;答 出“拟人”并作解释,给1分;答出“渲染”,给1分;答出“铺垫”,给2 分) 9.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髙兴,对王 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 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每答出一点给2分) 【诗译参考】 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春雨 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 饭和谷种。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 10.(1)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2)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 虎(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虽然 符合原文意思,但 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中,而且比较容易归纳。D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 状”不完全符合原 文意思,而且仅仅体现在本自然段中。B项妮妮的性格特征应该是纯净、天真 善良。C项“没有 任何波澜起伏”与原文意思不符。有伏笔,如“天天挂在外面”、“妮妮的眼睛 总往店里头看”等 有转折,如“奶奶要给妮妮买玩具一一因钱少而不买一一回家取够钱买回来” 等)
当法国人带着蝴蝶标本归来,“拿破仑领地”已不复存在,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 态向他们介绍了英国的“维多利亚”领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吉大附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B 偷换概念,是“希望的表现”,而非“希望本身”。 2. A 说法无中生有。 3. D 说法绝对,原文是“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4. D 肆:处死刑后陈尸于市。 5. C ①属于无奈,而非僭逆;③不属于张邦昌行事;⑥是李纲向宋高宗赵构讲 明张邦昌僭逆的危害。 6. 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与文意不符。 7. (1)人心归向你,是因为被金人的威势胁迫,金人已经离开了,还能(应该) 再有今天的样子 吗?(采分点:“人情”1 分,“劫”1 分,“于”表被动 1 分,句意 2 分) (2)尽力顺从金人推举拥护的原因,是想要暂且适应一时来解除国难,岂敢有 其他呢?(采分点: “所以”1 分,“权宜”1 分,“纾”1 分,句意 2 分) 8. 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 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 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答出“侧面 表现”,给 1 分;答 出“拟人”并作解释,给 1 分;答出“渲染”,给 1 分;答出“铺垫”,给 2 分) 9. 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 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 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诗译参考】 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春雨 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 饭和谷种。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 10. (1)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2)寻常巷陌 气吞万里如 虎(3)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11. (1)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A 项虽然 符合原文意思,但 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中,而且比较容易归纳。D 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 状”不完全符合原 文意思,而且仅仅体现在本自然段中。B 项妮妮的性格特征应该是纯净、天真、 善良。C 项“没有 任何波澜起伏”与原文意思不符。有伏笔,如“天天挂在外面”、“妮妮的眼睛 总往店里头看”等; 有转折,如“奶奶要给妮妮买玩具——因钱少而不买——回家取够钱买回来” 等)
2)通过对奶奶取钱动作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奶奶的细心和谨慎,表现出奶奶 生活的拮据和节俭 突出了奶奶善良和坚定的性格特征,也从侧面表现出奶奶对妮妮的爱,丰富了小 说主题的内涵(善 良不仅是儿童的纯真天性,也是很多人的美好品质)。(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构成象征,象征了被 摧残、受伤害的生 命和情感,承载了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愿望。(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采用了准确简洁的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清晰和突出,带动 了读者联想;②人 物形象缺乏善心和关爱的个性很鲜明,典型性强:③与妮妮和奶奶的性格特征形 成了对比,金钱至 上的唯利思想突出;④推动了“买”大猩猩情节的发展;⑤从反面强化了小说呼 唤美好纯真的心灵 和人性的立意。(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项不完 全符合原文意思, “催人泪下”与曲子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关系。C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 但仅仅体现在一个 自然段中。B项“给马思聪带来机会”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出现,“为新中国音 乐艺术做贡献”属 于信息嫁接错误。D项“马思聪认为,……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 本原因”的信息在 材料中没有出现。 2)表现了张学良思念家乡的深沉和痛苦,从侧面表现(渲染)了《思乡曲 的艺术感染力,奠 定了文章凝重感人的基调,引出下文对《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事迹的叙述。 (3)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热爱祖国,热爱音乐艺术,热爱平静的生活,对祖国 的发展和进步充 满热情,钟爱民族音乐题材,追求自由和,单纯,热情,理性,勇敢,爱祖国, 爱生活。 (4)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C弄巧成拙:想耍巧妙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A.别出机杼:比喻诗 文的构思和布局,也指 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对象误用。B.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不 合语境。D.瞠乎其 后:在后面干瞪眼,赶不上
(2)通过对奶奶取钱动作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奶奶的细心和谨慎,表现出奶奶 生活的拮据和节俭, 突出了奶奶善良和坚定的性格特征,也从侧面表现出奶奶对妮妮的爱,丰富了小 说主题的内涵(善 良不仅是儿童的纯真天性,也是很多人的美好品质)。(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构成象征,象征了被 摧残、受伤害的生 命和情感,承载了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愿望。(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采用了准确简洁的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清晰和突出,带动 了读者联想;②人 物形象缺乏善心和关爱的个性很鲜明,典型性强;③与妮妮和奶奶的性格特征形 成了对比,金钱至 上的唯利思想突出;④推动了“买”大猩猩情节的发展;⑤从反面强化了小说呼 唤美好纯真的心灵 和人性的立意。(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给满 8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12.(1)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A 项不完 全符合原文意思, “催人泪下”与曲子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关系。C 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 但仅仅体现在一个 自然段中。B 项“给马思聪带来机会”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出现,“为新中国音 乐艺术做贡献”属 于信息嫁接错误。D 项“马思聪认为,……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 本原因”的信息在 材料中没有出现。 (2)表现了张学良思念家乡的深沉和痛苦,从侧面表现(渲染)了《思乡曲》 的艺术感染力,奠 定了文章凝重感人的基调,引出下文对《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事迹的叙述。 (3)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热爱祖国,热爱音乐艺术,热爱平静的生活,对祖国 的发展和进步充 满热情,钟爱民族音乐题材,追求自由和,单纯,热情,理性,勇敢,爱祖国, 爱生活。 (4)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13. C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A. 别出机杼:比喻诗 文的构思和布局,也指 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对象误用。B. 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不 合语境。D. 瞠乎其 后:在后面干瞪眼,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