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自主提升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所谓的“世界末日”一一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 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 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 事故就是先例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3 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自主提升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 10000 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 187.2 万个 日子来到 2012 年 12 月 21 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 2012 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 1000 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 450 万种约 20 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 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 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1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 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项是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 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人类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 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等,挪威政府投资建造“末日种子库”的做法 根本没有用。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 凶恶有素,如今备卫在身。汝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 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 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 年第 1 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 10000 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 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一项是( )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 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 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 年”将是 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人类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 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等,挪威政府投资建造“末日种子库”的做法 根本没有用。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 凶恶有素,如今备卫在身。汝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 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 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
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 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 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 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 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 印绶去官,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 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 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以启娥亲 启:禀告 B.及闻寿言,感激 愈深 感激:感谢,激动 C.阴市名刀 市:购买 D.娥亲视息世 视息:生存,隐忍苟活 5、下列六句话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②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 间,活复何求! ③扼腕切齿,悲涕长叹。 ④便下车扣寿马, 叱 ⑤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③④ 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寿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知当初社会上地主豪强嚣张跋扈到了 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章 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文章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 突显在读者眼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她逃匿等一些环节,揭露了 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5分) (2)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5分) 8、“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 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 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 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 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 印绶去官,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 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 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以启娥亲 启:禀告 B.及闻寿言,感激 愈深 感激:感谢,激动 C.阴市名刀 市:购买 D.娥亲视息世 间 视息:生存,隐忍苟活 5、下列六句话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 ②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 间,活复何求! ③扼腕切齿,悲涕长叹。 ④ 便下车扣寿马, 叱之。 ⑤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寿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知当初社会上地主豪强嚣张跋扈到了 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章 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文章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 突显在读者眼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她逃匿等一些环节,揭露了 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5 分) (2)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5 分) 8、“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5 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
(2)故木受绳则 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 画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嬴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2)故木受绳则 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 画,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 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髙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査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3)“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 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6分)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 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 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 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 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 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岀,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査,最 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 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 “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 6 分) (3)“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 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6 分)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 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 年,芦沟桥事 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 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 1942 年 4 月 13 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 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 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 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 “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
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 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 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 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 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 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 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 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 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 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 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 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 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 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 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 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 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 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 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 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 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 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 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 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 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 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 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 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 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 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 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 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 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 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 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 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 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 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 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 岁时,县知事到学堂 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 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 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 12 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 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 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 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 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 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 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 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 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 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 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 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 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 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 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 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 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 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 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 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 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 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 34 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 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 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 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 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 岁时 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 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 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D.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 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E.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 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2)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是他 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选文谈 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是否会将限制枪支列为优先事项的问题,虽然白宫方面表示,“今天并 不适合讨论这一在华盛顿夸夸其谈的辩题”,但康州小学枪击惨案后,枪支限制 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强烈关注的问题。 B.《中国好声音》作为2012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优秀学员纷纷 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进入雷公山,古木参天,雨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 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从书,丛书囊括了当代 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 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写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要“会爱会恨”,同时也要“敢爱敢恨” 爱什么、恨什么,如何爱、如何恨,都是我们写作的内容。 C.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 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 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年清明刚过,这场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 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 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 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 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 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 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D.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 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E.在陆蠡 34 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 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2)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3)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请简要分析。(6 分) (4)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是他 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选文谈 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于是否会将限制枪支列为优先事项的问题,虽然白宫方面表示,“今天并 不适合讨论这一在华盛顿夸夸其谈的辩题”,但康州小学枪击惨案后,枪支限制 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强烈关注的问题。 B.《中国好声音》作为 2012 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优秀学员纷纷 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进入雷公山,古木参天,雨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 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 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 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写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要“会爱会恨”,同时也要“敢爱敢恨”, 爱什么、恨什么,如何爱、如何恨,都是我们写作的内容。 C.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 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 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今年清明刚过,这场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 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 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 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 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16、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文意,写出结论,30字左右。(5分) 有网友调侃说,位于苏州市的“东方之门”,其造型就像一条秋裤,还有网友称 有了它,央视的“大裤衩”就不再寂寞了。与此同时,各路PS高手纷纷现身 美人、壮汉、绿巨人都应景穿上了“秋裤 那么,“东方之门”在外形上好看吗?根据“京报调查”,有32.2%的受众认为 “好看,很美观”;有51.5%的受众认为“不好看,有些搞笑”;也有16.3%的 受众认为“不好说”。审美审丑,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出现一面 倒的现象,至少说明与大众的审美观存在差异 面对“东方之门”被调侃的热闹景象,47.5%的人认为“值得深思”,认为“民 众还是有判断力的”:当然,也有32.1%的人认为“这样调侃只是一种情绪的释 放,没有参考价值”;甚至还有20.4%的受众认为这是民众对标志性建筑的表达 权没被尊重的“抗议”。看来,网上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不乏公众对城市标志 性建筑没有表达权的失落。 建筑之美,有时是一种专业之美,雅俗共赏,或许也是一种理想状态。 问题是,民众对一个标志性建筑有没有评判权? 对于这个问题,75.2%的受众还是赞同“有”评判权的,认为“如果建筑得不到 民众认可,还谈什么标志”;也有部分受众坚持建筑的专业性的观点;12.7%的 受众认为“建筑需要专业的审美眼光”;12.1%的受众认为“民众意见仅仅可以 参考,最终还是要听设计专家的 综合此次调查来 看 7、仿照下面句式的特点另写两句话,使其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对 生命的态度。(6分) 我喜欢呐喊的生命,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自主提升验收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7、(1)李寿你不要得意,终究不会让你活着!你怎么知道我就不能亲手杀死你 呢,而在那里自我庆幸呢?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 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16、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文意,写出结论,30 字左右。(5 分) 有网友调侃说,位于苏州市的“东方之门”,其造型就像一条秋裤,还有网友称, 有了它,央视的“大裤衩”就不再寂寞了。与此同时,各路 PS 高手纷纷现身, 美人、壮汉、绿巨人都应景穿上了“秋裤”。 那么,“东方之门”在外形上好看吗?根据“京报调查”,有 32.2%的受众认为 “好看,很美观”;有 51.5%的受众认为“不好看,有些搞笑”;也有 16.3%的 受众认为“不好说”。审美审丑,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出现一面 倒的现象,至少说明与大众的审美观存在差异。 面对“东方之门”被调侃的热闹景象,47.5%的人认为“值得深思”,认为“民 众还是有判断力的”;当然,也有 32.1%的人认为“这样调侃只是一种情绪的释 放,没有参考价值”;甚至还有 20.4%的受众认为这是民众对标志性建筑的表达 权没被尊重的“抗议”。看来,网上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不乏公众对城市标志 性建筑没有表达权的失落。 建筑之美,有时是一种专业之美,雅俗共赏,或许也是一种理想状态。 问题是,民众对一个标志性建筑有没有评判权? 对于这个问题,75.2%的受众还是赞同“有”评判权的,认为“如果建筑得不到 民众认可,还谈什么标志”;也有部分受众坚持建筑的专业性的观点;12.7%的 受众认为“建筑需要专业的审美眼光”;12.1%的受众认为“民众意见仅仅可以 参考,最终还是要听设计专家的”。 综合此次调查来 看, 。 17、仿照下面句式的特点另写两句话,使其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对 生命的态度。(6 分) 我喜欢呐喊的生命,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 。 2012~2013 学年度高三年级自主提升验收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7、(1)李寿你不要得意,终究不会让你活着!你怎么知道我就不能亲手杀死你 呢,而在那里 自我庆幸呢?
(2)娥亲马上又跟上去在沟里砍他,砍中了兰树,把刀砍断了。李寿受伤但没 有死。 8、对比。(2分)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1分)表达了客居他 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2分) 9、诗人的“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跟离人相别;二是秋天凄清的景致 三是功业无望,梦想成空;四是长年漂泊在外。(答出三点给6分 10、(1)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 (2)金就砺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11、(1)BE(B项“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文中无 据。E项,文章没有采用双线结构。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 (2)题目“信任”具有线索的作用,小说正是围绕“信任”层层展开矛盾冲突, 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3分);小说中“信任”被亵渎,以信任为题,突出了小 说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3分)。 (3)这个细节说明汉克进一步了解了将军的为人,从而对其产生不信任和畏惧 (2分),通过汉克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突出了将军阴险狡诈的性格(2分)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2分) (4)观点一: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①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将军 到底是被谁杀的?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或者是他的对手?②主旨表 达更加含蓄。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味得出,更富 韵味。③小说情节在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 扬善的主流思想。 观点二: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①情节更完整。②汉克的形象更鲜明,更 丰满。③主旨更加突出。(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4分。) 12、(1)AD(A项,陆蠡是在13岁考入高中后才“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 界”的。D项,巴金的原话是“见得不多”,不是“再无第二个”。写对一个给 2分,写对两个给5分) (2)①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 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②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 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③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 本人的逼问,陆蠡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6分) (3)①作为一个“绝代散文家”,陆蠡的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② 陆蠡身上所体现的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③与陆蠡的 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知之太少,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6分) (4)观点一: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2分) ①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②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 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③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 理想。④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6分) 观点二: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2分) ①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②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他能为祖国 献出生命的根基。③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④ 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 (6分)
(2)娥亲马上又跟上去在沟里砍他,砍中了兰树,把刀砍断了。李寿受伤但没 有死。 8、对比。(2 分)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1 分)表达了客居他 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2 分) 9、诗人的“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跟离人相别;二是秋天凄清的景致; 三是功业无望,梦想成空;四是长年漂泊在外。(答出三点给 6 分) 10 、(1)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2)金就砺则 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11、(1) B E(B 项“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文中无 据。E 项,文章没有采用双线结构。选对一项得 2 分,两项都对得 5 分) (2)题目“信任”具有线索的作用,小说正是围绕“信任”层层展开矛盾冲突, 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3 分);小说中“信任”被亵渎,以信任为题,突出了小 说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3 分)。 (3)这个细节说明汉克进一步了解了将军的为人,从而对其产生不信任和畏惧 (2 分),通过汉克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突出了将军阴险狡诈的性格(2 分),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2 分) (4)观点一: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①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将军 到底是被谁杀的?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或者是他的对手?②主旨表 达更加含蓄。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味得出,更富 韵味。③小说情节在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 扬善的主流思想。 观点二: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①情节更完整。②汉克的形象更鲜明,更 丰满。③主旨更加突出。(观点明确 2 分,论述合理 4 分。) 12、(1)A D (A 项,陆蠡是在 13 岁考入高中后才“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 界”的。D 项,巴金的原话是“见得不多”,不是“再无第二个”。写对一个给 2 分,写对两个给 5 分) (2)①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 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②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 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③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 本人的逼问,陆蠡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6 分) (3)①作为一个“绝代散文家”,陆蠡的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② 陆蠡身上所体现的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③与陆蠡的 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知之太少,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6 分) (4)观点一: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2 分) ①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②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 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③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 理想。④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6 分) 观点二: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2 分) ①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②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他能为祖国 献出生命的根基。③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④ 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 (6 分)
观点三: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2分) (理由见观点一、二处,6分) 13、D(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A“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 议论,应为“老生常谈”一一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 权势盛:C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合语境。) 14、A(B语序不当,应将“会爱会恨”与“敢爱敢恨”调换;C搭配不当,“防 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D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不可 能”后加上“养成” 15、C(“隐匿了行迹”后有“发觉不了它”,可见⑤接②,先说难以发现,再 说仔细看就能发现,可见②⑤放前。后三句,由“看看”到“再看看”,可见③ 在最前:考虑到由近及远可判断①在④前。) 16、民众更多纠结的不仅仅是建筑的风格问题,更是在这种风格上有没有发言权 17、我追求坚贞的生命,宁做绝壁倒挂的松,不做随波逐流的萍; 我向往奔放的生命,宁做殒身飞落的瀑,不做波澜不惊的塘 我欣赏专注的生命,宁做地底掘进的蚓,不做浅尝辄止的蟹 18、略 【译文】 酒泉县有个贞烈女子叫庞娥亲的,是禄福县赵君安的女儿。赵君安被同县李寿杀 害了。娥亲有三个弟弟,都想为父报仇。李寿防备很严密。正好遭受灾疫,娥亲 的三个弟弟都死了。李寿听说后大喜,请求会见宗族的人,互相庆贺,说:“赵 家强壮的人口已经死了,只有柔弱的女儿,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李寿的防 备就开始松懈了。 娥亲的儿子淯出门,听说了李寿的这些话,回来后告诉了娥亲。娥亲一向都有报 仇之心,等到听了李寿的话,报仇的决心更加深了,悲伤的哭着说:“李寿,你 不要高兴得太早了,终究不会让你活着!难道我娥亲就不能亲手杀了你吗?而你 却在那儿庆幸呢?”于是娥亲偷偷地买了快刀,拿着兵刃,天天伤心,立志要杀 了李寿。 隔壁有一个姓徐的妇女,担心娥亲不能制服李寿,害怕她反被李寿加害,多次劝 谏她,说:“李寿,是个男子,一向凶恶,加上如今有所防备。娥亲虽有猛烈的 志向,然而强弱悬殊,敌不过他。为了门户考虑,详细考量。”娥亲说:“父母 之仇不共戴天。李寿不死,娥亲有何面目活在这人世间呢!现在虽然三个弟弟早 死,门户没落,然而娥亲还在,岂能靠别人来报仇呢!如果以你的心情来说我, 那么李寿杀不了;论我的心情,李寿必定被我所杀明显了。”娥亲日夜多次磨刀, 握紧手腕,咬牙切齿,悲伤啼哭,长长叹息,家人和邻里都笑她。娥亲对左右的 人说:“你们笑话我,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弱女子不能杀了李寿的缘故吧。一定要 以李寿的颈血来喂这刀刃,让你们这些人见识见识 于是不管家里的事情,乘坐鹿车窥伺李寿。到了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以白日清时, 在都亭之前,与李寿相遇,娥亲于是下车扣住李寿的马,叱责他。李寿惊愕住了, 回马想走。娥亲奋刀砍他,也砍伤了他的马。马受惊,李寿跑到了路边的水沟之 中。娥亲马上又跟上去在沟里砍他,砍中了兰树,刀折了。李寿被砍伤没有死, 娥亲于是挺身奋手,娥亲于是拔下他的刀来砍李寿的头,持着头来到都亭自首, 衙门定罪后,慢步走到监狱,言辞面色不变。当时禄福官长汉阳县尹嘉不忍心审 判娥亲,就解印辞官,想放她走。娥亲说:“报仇而死,是我的本分。严明法纪
观点三: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2 分) (理由见观点一、二处,6 分) 13、D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A“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 议论,应为“老生常谈”——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B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 权势盛;C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合语境。) 14、A (B 语序不当,应将“会爱会恨”与“敢爱敢恨”调换;C 搭配不当,“防 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D 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不可 能”后加上“养成”) 15、C (“隐匿了行迹”后有“发觉不了它”,可见⑤接②,先说难以发现,再 说仔细看就能发现,可见②⑤放前。后三句,由“看看”到“再看看”,可见③ 在最前;考虑到由近及远可判断①在④前。) 16、民众更多纠结的不仅仅是建筑的风格问题,更是在这种风格上有没有发言权。 17、我追求坚贞的生命,宁做绝壁倒挂的松,不做随波逐流的萍; 我向往奔放的生命,宁做殒身飞落的瀑,不做波澜不惊的塘; 我欣赏专注的生命,宁做地底掘进的蚓,不做浅尝辄止的蟹。 18、略 【译文】 酒泉县有个贞烈女子叫庞娥亲的,是禄福县赵君安的女儿。赵君安被同县李寿杀 害了。娥亲有三个弟弟,都想为父报仇。李寿防备很严密。正好遭受灾疫,娥亲 的三个弟弟都死了。李寿听说后大喜,请求会见宗族的人,互相庆贺,说:“赵 家强壮的人口已经死了,只有柔弱的女儿,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李寿的防 备就开始松懈了。 娥亲的儿子淯出门,听说了李寿的这些话,回来后告诉了娥亲。娥亲一向都有报 仇之心,等到听了李寿的话,报仇的决心更加深了,悲伤的哭着说:“李寿,你 不要高兴得太早了,终究不会让你活着!难道我娥亲就不能亲手杀了你吗?而你 却在那儿庆幸呢?”于是娥亲偷偷地买了快刀,拿着兵刃,天天伤心,立志要杀 了李寿。 隔壁有一个姓徐的妇女,担心娥亲不能制服李寿,害怕她反被李寿加害,多次劝 谏她,说:“李寿,是个男子,一向凶恶,加上如今有所防备。娥亲虽有猛烈的 志向,然而强弱悬殊,敌不过他。为了门户考虑,详细考量。”娥亲说:“父母 之仇不共戴天。李寿不死,娥亲有何面目活在这人世间呢!现在虽然三个弟弟早 死,门户没落,然而娥亲还在,岂能靠别人来报仇呢!如果以你的心情来说我, 那么李寿杀不了;论我的心情,李寿必定被我所杀明显了。”娥亲日夜多次磨刀, 握紧手腕,咬牙切齿,悲伤啼哭,长长叹息,家人和邻里都笑她。娥亲对左右的 人说:“你们笑话我,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弱女子不能杀了李寿的缘故吧。一定要 以李寿的颈血来喂这刀刃,让你们这些人见识见识。” 于是不管家里的事情,乘坐鹿车窥伺李寿。到了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以白日清时, 在都亭之前,与李寿相遇,娥亲于是下车扣住李寿的马,叱责他。李寿惊愕住了, 回马想走。娥亲奋刀砍他,也砍伤了他的马。马受惊,李寿跑到了路边的水沟之 中。娥亲马上又跟上去在沟里砍他,砍中了兰树,刀折了。李寿被砍伤没有死, 娥亲于是挺身奋手,娥亲于是拔下他的刀来砍李寿的头,持着头来到都亭自首, 衙门定罪后,慢步走到监狱,言辞面色不变。当时禄福官长汉阳县尹嘉不忍心审 判娥亲,就解印辞官,想放她走。娥亲说:“报仇而死,是我的本分。严明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