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9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1-3题分别考查读音、字形、词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板子矶在芜湖市荻港南面的江边上,登矶远眺,江滔拍岸,浪卷如雪,令人 心旷神怡。这里居高临下,扼长江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60年前,中国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从板子矶登陆突破长江天险的。矶上绿树抱合, 簇拥着一座花岗岩石碑,灰白的石片耸立如帆,当中那片最高,镌刻着鲜红的大 字“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左右各一片,错落有致,象征着万船竟渡。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咽喉()②镌刻()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心旷神怡 ②错落有致: ◇【答卷分析】从答卷情况看,这三题学生的抽样得分率分别为76.5%59%、40.5 得分率的递减,让我们产生这样一个假想:假如不允许使用《新华字典》,会现什 么样的情况。连第1题的得分率都不能达到100%,更别说基本用不着《新华字典》 的词义解释了,说明很多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扎实、部分学生甚至没能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令★第4题为标点符号使用及病句修改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②③句存在语病,请 改正。 2009年4月22日晚,在奥林匹克体育馆,①我市举办了一场红色经典歌曲万 人歌咏大会——暨纪念芜湖解放60周年大型文艺晩会。市文化馆承担了此次歌咏 大会合唱方阵队的辅导排练工作,②并全程接待外地来芜演职人员的吃、住、行, 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表彰。③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全 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单位 ◆改正:① ◆【答卷分析】修改病句题是全卷试题中抽样得分率较低的一题,仅为30.8%,标准 差为1.55。说明在此题型上,考生得分的离散程度相比以往有所加大,学生掌握 得十分不均衡:如此低的得分率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该题上得分偏低,反映出多数 学生语感方面的不足以及教师在复习中修改病句教学的不全面 ◆★第5题为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令名句默写
❖ 芜湖市 2009 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 ❖ ★1—3 题分别考查读音、字形、词义: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 板子矶在芜湖市荻港南面的江边上,登矶远眺,江滔拍岸,浪卷如雪,令人 心旷神怡。这里居高临下,扼长江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60 年前,中国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从板子矶登陆突破长江天险的。矶上绿树抱合, 簇拥着一座花岗岩石碑,灰白的石片耸立如帆,当中那片最高,镌刻着鲜红的大 字“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左右各一片,错落有致,象征着万船竟渡。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①咽喉( ) ②镌刻( )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 ①心旷神怡: ❖ ②错落有致: ❖ ❖ 【答卷分析】从答卷情况看,这三题学生的抽样得分率分别为 76.5%、59%、40.5%, 得分率的递减,让我们产生这样一个假想:假如不允许使用《新华字典》,会现什 么样的情况。连第 1 题的得分率都不能达到 100%,更别说基本用不着《新华字典》 的词义解释了,说明很多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扎实、部分学生甚至没能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 ★第 4 题为标点符号使用及病句修改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②③句存在语病,请一一 改正。 ❖ 2009 年 4 月 22 日晚,在奥林匹克体育馆,①我市举办了一场红色经典歌曲万 人歌咏大会——暨纪念芜湖解放 60 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市文化馆承担了此次歌咏 大会合唱方阵队的辅导排练工作,②并全程接待外地来芜演职人员的吃、住、行, 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表彰。③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全 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单位。 ❖ 改正:① ❖ ② ❖ ③ ❖ 【答卷分析】修改病句题是全卷试题中抽样得分率较低的一题,仅为 30.8%,标准 差为 1.55。说明在此题型上,考生得分的离散程度相比以往有所加大,学生掌握 得十分不均衡;如此低的得分率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该题上得分偏低,反映出多数 学生语感方面的不足以及教师在复习中修改病句教学的不全面。 ❖ ★第 5 题为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 名句默写
◆①窈窕淑女 (《诗经》) ◆②己所不欲 (《论语》)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⑤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岑参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是 ◆⑧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蕴含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你写出连续的 两句(课内外均可) ◆【答卷分析】该题样本得分率为68.7%,表明大部分学生重视了古代诗文的背诵 默写,标准差为2.94,意味着样本中学生得分的离散程度较高,零分率为46%, 得分在5分以下的占样本的2867%,暴露出少数学生不重视对包括古代诗文在内 的语文知识的记忆积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考生失分并不是不会背,而是不 会写,例如:有学生将“君子好逑”的“逑”写成“求”,“勿施于人”写成“勿失于人”等 把“受任于败军之际”写成“受命于败军之际”,把“山回路转不见君”写成“峰回路转 不见君”等。造成不该有的丢分现象 ◆★第6题考査学生名著阅读情况: ◆走进《西游记》 ◆①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国度, 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 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 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 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 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 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 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答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较高,为70.6%,标准差也很小。失分的主要原因 是少数学生不能区分小说与史实,在第①题中想当然的填写缅甸等南亚国家,再 有就是在课外阅读中粗心大意,比如有同学填了孙悟空的出生地傲来国。凡此种 种,也的确显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匮乏 ◆★第7题是综合性学习题: ◆语文综合运用
❖ ①窈窕淑女, 。(《诗经》) ❖ ②己所不欲, 。(《论语》) ❖ ③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 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 ⑤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岑参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是: , ❖ 。 ❖ ⑧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蕴含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你写出连续的 两句(课内外均可): ❖ , 。 ❖ 【答卷分析】该题样本得分率为 68.7%,表明大部分学生重视了古代诗文的背诵 默写,标准差为 2.94,意味着样本中学生得分的离散程度较高,零分率为 4.6%, 得分在 5 分以下的占样本的 28.67%,暴露出少数学生不重视对包括古代诗文在内 的语文知识的记忆积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考生失分并不是不会背,而是不 会写,例如:有学生将“君子好逑”的“逑”写成“求”,“勿施于人”写成“勿失于人”等, 把“受任于败军之际”写成“受命于败军之际”,把“山回路转不见君”写成“峰回路转 不见君”等。造成不该有的丢分现象。 ❖ ★第 6 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 ❖ 走进《西游记》。 ❖ ①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国度, 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 。 ❖ 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 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 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 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 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 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 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 答: ❖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较高,为 70.6%,标准差也很小。失分的主要原因 是少数学生不能区分小说与史实,在第①题中想当然的填写缅甸等南亚国家,再 有就是在课外阅读中粗心大意,比如有同学填了孙悟空的出生地傲来国。凡此种 种,也的确显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匮乏。 ❖ ★第 7 题是综合性学习题: ❖ 语文综合运用
◆①下表中是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获得的部分数据,请你用文字表述2008年的 变化情况。(不超过35字) ◆②小丽准备对九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她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 想到了“休闲消遣”。请你用四个字短语帮助她再设计两点。 ◆③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 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 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68.5%,不错的得分率显示命题人考虑到以往该 题型的难度偏大,而有意识的予以压低。的确,在低难度的要求下,考生得分普 遍较高,零分率是6.67%,皆为放弃不答。从三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第①题丢 分相对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作答时泛泛而谈,没有顾及从数据的对比中得出结 论,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其次是第③题,扣分原因是语言组织不简洁不流 畅,说明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现代文阅读,选有两篇短文 ◆一篇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江南瓦》,风雨中的乐器,檐下滴雨,瓦上生烟,瓦上 积雪,草和青苔,描摹得很细腻,语言很优美,借江南卑微而粗糙的屋瓦,表达 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忧思。引导考生关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从而 引发对生活、对人生的遐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另一篇行文严谨的议论文《纯真与练达》,文章观点是:文学家既要纯真,又要练 达。作家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写出真性情的文字,文学家还应该练达,准确而深 刻地揭示社会人生。文章以学生熟悉的鲁迅、郭沫若、福楼拜、果戈理为例子。 榜样效应整合学生语文素养。 ◆两篇文章共设9道试题,全部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虽然题少量轻,却对考生的理 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8.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方框中。(4分 外观与功 瓦上草和苔 ◆【答卷分析】这道试题抽样得分率为61.3%,零分率为20%,满分率为40%。高 得分率和高满分率说明该道试题难度小。然而高零分率,说明仍有为数不少的学 生丢分惨重。考察样本试卷,除去放弃不做的,失分主要原因是读题不仔细和语 言组织欠周密。比如,有的考生只注意到第一个示例“外观与功能”而忽略了示例二
❖ ①下表中是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获得的部分数据,请你用文字表述 2008 年的 变化情况。(不超过 35 字) ❖ ②小丽准备对九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她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 想到了“休闲消遣”。请你用四个字短语帮助她再设计两点。 ❖ ③2 月 28 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 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 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 68.5%,不错的得分率显示命题人考虑到以往该 题型的难度偏大,而有意识的予以压低。的确,在低难度的要求下,考生得分普 遍较高,零分率是 6.67%,皆为放弃不答。从三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第①题丢 分相对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作答时泛泛而谈,没有顾及从数据的对比中得出结 论,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其次是第③题,扣分原因是语言组织不简洁不流 畅,说明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 ★现代文阅读,选有两篇短文。 ❖ 一篇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江南瓦》,风雨中的乐器,檐下滴雨,瓦上生烟,瓦上 积雪,草和青苔,描摹得很细腻,语言很优美,借江南卑微而粗糙的屋瓦,表达 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忧思。引导考生关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从而 引发对生活、对人生的遐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另一篇行文严谨的议论文《纯真与练达》,文章观点是:文学家既要纯真,又要练 达。作家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写出真性情的文字,文学家还应该练达,准确而深 刻地揭示社会人生。文章以学生熟悉的鲁迅、郭沫若、福楼拜、果戈理为例子。 榜样效应整合学生语文素养。 ❖ 两篇文章共设 9 道试题,全部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虽然题少量轻,却对考生的理 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 8.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方框中。(4 分) ❖ 答: ❖ 【答卷分析】这道试题抽样得分率为 61.3%,零分率为 20%,满分率为 40%。高 得分率和高满分率说明该道试题难度小。然而高零分率,说明仍有为数不少的学 生丢分惨重。考察样本试卷,除去放弃不做的,失分主要原因是读题不仔细和语 言组织欠周密。比如,有的考生只注意到第一个示例“外观与功能”而忽略了示例二, 外观与功 能 瓦上草和苔 藓
他们的思维马上与说明角度联系起来,于是填写了诸如“风雨中的瓦”“炎夏时的 瓦下雪天的瓦”等短语。语言组织方面,受示例二的单独影响,生搬硬套地组织 成“瓦上的雨和雪”等。另外,还有的学生因为理解分析能力欠缺,使得筛选的信息 有误。尽管也筛选出一些有效信息,但组织成答案之后显得混杂不堪 ◆9.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吣[参考解答:①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1分)音韵和谐 具有音乐美,(1分)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 效。(1分)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1分)表现了作者对 檐下滴雨的喜爱。(1分)] 【答卷分析】本道试题抽样调查,满分仅1人,样卷得分率较低,为46.5%。考察 样本卷的解答,很多被扣分学生不是一点不具备语言欣赏能力,而是所组织的答 案,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用语却与参考答案出入明显。句①的参考解答用语, 学生几乎无法触及,只以句②赏析为例,有得1分的“此句用比喻句来写风雨在江 南瓦上的心情。就连大自然中的风雨都像顽皮的孩子在上面撒欢嬉戏,来写江南 瓦的好”:有得2分的“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比作顽皮的孩子,把文章写的(得) 更加生动、形象”。个人以为,这样的答案已经具备了满足题干答题要求的条件, 可以给满分或少扣分。然而,本题参考解答及其评分细则规定太细,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学生得分。 哈s10.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哈s【试题点评】试题考査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倒数第二段很简短, 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也简单明了。此题当属容易题 s【答卷分析】样卷调查显示,本题虽然20%的考生得了满分,可是平均得分率只 有56.6%,并不算高,难度系数为0.57,明显低于0.7,明明是道容易题,怎么成 了中等难度题呢?剔除15.3%的零分率因素影响(因为这是不端正的答题态度造 成),考察样本答案,发现很多学生混淆了概念。例如有得2分的考生答道:“运用 对比的描写手法,反衬出江南瓦的特别。说明了作者更偏爱江南瓦。”此答案如何 不把写作手法跟表达方式混为一谈,满分应该没有问题的 11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 这种担忧的?为什么?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61%,标准差却高达182,学生得分极不均匀 两头大中间小。说明说明学生在整体理解文章上的水平差距较大 哈s12.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哈答:①②③④⑤⑥ 哈中心论点 【答卷分析】样本试卷分析,本题平均得分率582%,满分率19.3%,低于平均得
他们的思维马上与说明角度联系起来,于是填写了诸如“风雨中的瓦”“炎夏时的 瓦”“下雪天的瓦”等短语。语言组织方面,受示例二的单独影响,生搬硬套地组织 成“瓦上的雨和雪”等。另外,还有的学生因为理解分析能力欠缺,使得筛选的信息 有误。尽管也筛选出一些有效信息,但组织成答案之后显得混杂不堪。 ❖ 9.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参考解答:①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1 分)音韵和谐, 具有音乐美,(1 分)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 效。(1 分)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1 分)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1 分)表现了作者对 檐下滴雨的喜爱。(1 分)] 【答卷分析】本道试题抽样调查,满分仅 1 人,样卷得分率较低,为 46.5%。考察 样本卷的解答,很多被扣分学生不是一点不具备语言欣赏能力,而是所组织的答 案,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用语却与参考答案出入明显。句①的参考解答用语, 学生几乎无法触及,只以句②赏析为例,有得 1 分的“此句用比喻句来写风雨在江 南瓦上的心情。就连大自然中的风雨都像顽皮的孩子在上面撒欢嬉戏,来写江南 瓦的好”;有得 2 分的“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比作顽皮的孩子,把文章写的(得) 更加生动、形象”。个人以为,这样的答案已经具备了满足题干答题要求的条件, 可以给满分或少扣分。然而,本题参考解答及其评分细则规定太细,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学生得分。 10.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试题点评】试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倒数第二段很简短, 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也简单明了。此题当属容易题。 【答卷分析】样卷调查显示,本题虽然 20%的考生得了满分,可是平均得分率只 有 56.6%,并不算高,难度系数为 0.57,明显低于 0.7,明明是道容易题,怎么成 了中等难度题呢? 剔除 15.3%的零分率因素影响(因为这是不端正的答题态度造 成),考察样本答案,发现很多学生混淆了概念。例如有得 2 分的考生答道:“运用 对比的描写手法,反衬出江南瓦的特别。说明了作者更偏爱江南瓦。”此答案如何 不把写作手法跟表达方式混为一谈,满分应该没有问题的。 11.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 这种担忧的?为什么?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 61%,标准差却高达 1.82,学生得分极不均匀, 两头大中间小。说明说明学生在整体理解文章上的水平差距较大。 12.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心论点: 【答卷分析】样本试卷分析,本题平均得分率 58.2%,满分率 19.3%,低于平均得
分率的人数占38%(包括一如前面所述,弃题不答及胡涂乱抹原因造成14%的零 分率),应该说考生答题正常。失分的非人为原因主要在提炼论点上,主要存在两 种情况:一是阅读不够,理解不到位,想当然的猜测,认为文章要求所有人要纯 真练达;二是教条主义,判断文章论点一定在开头。 ◆13.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 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令参考解答:不好。(1分这两段文字分别论述“纯真 与“练达”在文学家身上的鲜明体现。(1分)有意识 地重复运用这些典型例子,充分证明这两种素质在 文学家身上可以并存。(1分)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意思对即可)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仅为43%,满分率1.3%,低于平均得分率的人数也 不多,占比仅36%。说明此题得分分布较为集中,且不是很高。以上分析的结论 是:对论据作用的理解,几乎所有学生没掌握好。事实如何呢?考察样本试卷答 案发现,此题得分偏低,不全是学生自身原因,人为因素极大:或是字迹的模糊 或是用语有别于参考答案,或是语言的组织不简练,使得得分被“腰斩”。试举几例 与参考答案对比:得2分的有“不好。因为举鲁迅、郭沫若、果戈理等人的事例 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文章多次提到他们,是为了进一步证明文章的论 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好。因为文章所阐述的纯真与练达是统一的, 二者之间充满辩证法。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相同人物纯真与练达两种素质的描写 论证了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 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这几个文学家,是具(集) 纯真与练达于一身的具体表现,刻画几个人的事例,有利于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若换成其他人物事例,则不足以论述纯真与练达间关系。”诸如此类的很多,看得 出阅卷人随手给分。当然,教训应该吸取,如果我们的字迹工整漂亮?如果我们 答案组织要言不烦? ◆14.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答卷分析】样卷平均得分率为49%,满分率11.3%,40.7%的学生得分低于平均 分。数据分析显示,多数学生此题答题正常,可是得分却不是很高。考察样卷答 案,问题出在阅读质量上。学生课外阅读量也许达到课标要求了(其实还真难说), 但从答案组织看,阅读质量是很低的,表现在对名著的了解是一鳞半爪的。例如 有一居然得了2分的答案是这样组织的:“我特别敬佩伟大的诗人雨果,他不仅诗 写得好,而且性情也真,练达与纯真在他身上浮现。”再有一2分的例子:“我特别 爱一部《三国演义》,通篇历史记载,让人心惊肉跳:蕴涵哲理,人在曹营心在汉 真叫人啼笑皆非
分率的人数占 38%(包括一如前面所述,弃题不答及胡涂乱抹原因造成 14%的零 分率),应该说考生答题正常。失分的非人为原因主要在提炼论点上,主要存在两 种情况:一是阅读不够,理解不到位,想当然的猜测,认为文章要求所有人要纯 真练达;二是教条主义,判断文章论点一定在开头。 ❖ 13.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 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 参考解答:不好。(1 分)这两段文字分别论述“纯真” 与“练达”在文学家身上的鲜明体现。(1 分)有意识 地重复运用这些典型例子,充分证明这两种素质在 文学家身上可以并存。(1 分)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 分)(意思对即可) ❖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仅为 43%,满分率 1.3%,低于平均得分率的人数也 不多,占比仅 36%。说明此题得分分布较为集中,且不是很高。以上分析的结论 是:对论据作用的理解,几乎所有学生没掌握好。事实如何呢?考察样本试卷答 案发现,此题得分偏低,不全是学生自身原因,人为因素极大:或是字迹的模糊, 或是用语有别于参考答案,或是语言的组织不简练,使得得分被“腰斩”。试举几例 与参考答案对比:得 2 分的有“不好。因为举鲁迅、郭沫若、果戈理等人的事例, 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文章多次提到他们,是为了进一步证明文章的论 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好。因为文章所阐述的纯真与练达是统一的, 二者之间充满辩证法。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相同人物纯真与练达两种素质的描写, 论证了‘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 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这几个文学家,是具(集) 纯真与练达于一身的具体表现,刻画几个人的事例,有利于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若换成其他人物事例,则不足以论述纯真与练达间关系。”诸如此类的很多,看得 出阅卷人随手给分。当然,教训应该吸取,如果我们的字迹工整漂亮?如果我们 答案组织要言不烦? ❖ 14.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 【答卷分析】样卷平均得分率为 49%,满分率 11.3%,40.7%的学生得分低于平均 分。数据分析显示,多数学生此题答题正常,可是得分却不是很高。考察样卷答 案,问题出在阅读质量上。学生课外阅读量也许达到课标要求了(其实还真难说), 但从答案组织看,阅读质量是很低的,表现在对名著的了解是一鳞半爪的。例如 有一居然得了 2 分的答案是这样组织的:“我特别敬佩伟大的诗人雨果,他不仅诗 写得好,而且性情也真,练达与纯真在他身上浮现。”再有一 2 分的例子:“我特别 爱一部《三国演义》,通篇历史记载,让人心惊肉跳;蕴涵哲理,‘人在曹营心在汉’。” 真叫人啼笑皆非
◆15.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42%,满分率是除作文题外唯一为0%的题目,低 于平均得分率的人数占比高达62%。数据分析显示,该题学生得分非但低,而且 面广。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文章选材组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对我们的作文教 学敲响了警钟。 ◆16.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令【答卷分析】样本试卷平均得分率为457%,零分率达18.7%,远非答题态度所能 解释,而且超出半数(553%)考生得分低于平均得分。这样低要求低难度的题目 怎么就损失惨重了呢?考察考生答案发现,问题出在“原文意识”上。其实,一线教 师是会强调“答案在文中,答案不在脑子里”的“原文意识”的,然而学生一旦遇到这 样的拓展题,便往往将“原文意识”忘之九霄云外而信马由缰。例如有这样的解答 “我认为生活也是这样,需要勇气与“智慧’,这是缺一不可。有“勇气'的人没有‘智 慧不行,相反,有智慧’的人没有“勇气'也不行,所以两个都要俱(具)备缺一不 可。”类似答案撇开语言组织的条理性不谈,内容是几乎都在忘乎所以的“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大谈“启迪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的设置以比较阅读形式呈现,是芜湖市中考语文卷为外省市称道和效 仿的特点之一。2009年文言文试题提供了课内的《桃花源记》片段和课外的节选 自《礼记·檀弓下》的片段文字。两篇文字虽然各有出处,但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难度上,课外阅读文段很短,注释也较为详尽,初中毕业生理解起来并不费力。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答卷分析】总体来说,该题不算高难题,但是,抽样显示,平均得分率52.3%, 8%的考生得分低于题均分。考察抽样答卷,我们发现4个小题中,课内的2个小 题答题情况较好,课外的2个小题很糟糕。“子”,有很多学生想当然的解释成“儿 子”、“晚辈”等,“苛”,被简单的理解成“苛刻”、“残暴”的也非常多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64.3%,低于均分人数占比为36%,满分率达29.3% 数据显示该题学生解答很完美。不过,有必要提一笔的是,今年包括课外句子的 整句翻译,较过去几年确实是简单不少的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 手法突出主题。(每 格限填1字)
❖ 15.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 么? ❖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 42%,满分率是除作文题外唯一为 0%的题目,低 于平均得分率的人数占比高达 62%。数据分析显示,该题学生得分非但低,而且 面广。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文章选材组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对我们的作文教 学敲响了警钟。 ❖ 16.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 【答卷分析】样本试卷平均得分率为 45.7%,零分率达 18.7%,远非答题态度所能 解释,而且超出半数(55.3%)考生得分低于平均得分。这样低要求低难度的题目 怎么就损失惨重了呢?考察考生答案发现,问题出在“原文意识”上。其实,一线教 师是会强调“答案在文中,答案不在脑子里”的“原文意识”的,然而学生一旦遇到这 样的拓展题,便往往将“原文意识”忘之九霄云外而信马由缰。例如有这样的解答: “我认为生活也是这样,需要‘勇气’与‘智慧’,这是缺一不可。有‘勇气’的人没有‘智 慧’不行,相反,有‘智慧’的人没有‘勇气’也不行,所以两个都要俱(具)备缺一不 可。”类似答案撇开语言组织的条理性不谈,内容是几乎都在忘乎所以的“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大谈“启迪”。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试题的设置以比较阅读形式呈现,是芜湖市中考语文卷为外省市称道和效 仿的特点之一。2009 年文言文试题提供了课内的《桃花源记》片段和课外的节选 自《礼记·檀弓下》的片段文字。两篇文字虽然各有出处,但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难度上,课外阅读文段很短,注释也较为详尽,初中毕业生理解起来并不费力。 ❖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 【答卷分析】总体来说,该题不算高难题,但是,抽样显示,平均得分率 52.3%, 58%的考生得分低于题均分。考察抽样答卷,我们发现 4 个小题中,课内的 2 个小 题答题情况较好,课外的 2 个小题很糟糕。“子”,有很多学生想当然的解释成“儿 子”、“晚辈”等,“苛”,被简单的理解成“苛刻”、“残暴”的也非常多。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②今吾子又死焉 ❖ 【答卷分析】试题抽样得分率为64.3%,低于均分人数占比为36%,满分率达29.3%。 数据显示该题学生解答很完美。不过,有必要提一笔的是,今年包括课外句子的 整句翻译,较过去几年确实是简单不少的。 ❖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 手法突出主题。(每 格限填 1 字)
◆【答卷分析】试卷抽样得分率为22.3%,有507%的考生得分低于题均分,50.67% 的零分率为各题之最。事实上,该道题目并不难,因为命题者对比较方向作了明 显的具体的提示。学生大面积丢分的局面,我们从教学过程中已有预感:学生对 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概念总是混成一团无法分辨。这种情况,这种 结果,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 回答) ◆【答卷分析】该题赋分4分,抽样得分率48.5%,不到一半。满分率233%,零分 率20%。看得出来,大部分同学此题解答的一般。考察样卷,发现丢分主要在泰 山妇人不愿离开的原因上。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桃源人不离开的原因,而对 泰山妇人不离去的原因避而不答,或答得不得要领。此种情况说明我们的学生在 文言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转换方面严重欠缺,因为答不出泰山妇人不离去原因的 考生,其其他涉及该文段的试题也是鲜有正确解答的。可以推断,他们并没有读 懂该文段,文言文学习还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 ★作文 ◆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试题点评】作文题虽摒弃了造成大面积仿写套构的话题作文形式,却也未选取 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的,时下流行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而单单采用了传统的命题 作文形式。这种“复古”式的命题倾向值得注意。个人认为,命题作文虽然对文章题 材和内容比半命题作文的限制更为严格,却对考生的审题能力、选材能力、组材 能力有更高和更稳定的考查功能。 ◆【答卷分析】写作抽样得分率为72.6%,低于题均分的人数占29.3%,区分度0.22 说明本次作文评分偏高且集中,少数作文质量很低。虽然在样卷中也不乏考场作 文佳作,但整体来看,学生作文能力还不至于这么整齐。低区分度的原因,试卷 分析部分已经提到。对样卷作文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些仍未见好转的老毛病,这里 再一次提出来,以引起重视 ◆(1)审题能力仍需加强。“那一次,我很感动”,以第一人称描述被感动的一次经 历,抒发内心感受。可是,样本试卷中居然有被感动过几次的作文出现 ◆(2)选材能力有欠缺。命题作文在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后,选材上的精挑细选很 重要,一要紧扣生活以显其“真”,二要推陈出新显其“精”。可是,样卷作文仍有许 多老掉牙的材料在用,比如下雨没带伞,同学帮“我”打:比如夜晚突然发烧,妈妈 送“我”去医院 ◆(3)立意显得平淡。样本试卷中绝大多数考生作文在写自己如何如何得人恩惠而 感动,少有见到感动于先进的人和事
❖ 【答卷分析】试卷抽样得分率为 22.3%,有 50.7%的考生得分低于题均分,50.67% 的零分率为各题之最。事实上,该道题目并不难,因为命题者对比较方向作了明 显的具体的提示。学生大面积丢分的局面,我们从教学过程中已有预感:学生对 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概念总是混成一团无法分辨。这种情况,这种 结果,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 回答) ❖ 【答卷分析】该题赋分 4 分,抽样得分率 48.5%,不到一半。满分率 23.3%,零分 率 20%。看得出来,大部分同学此题解答的一般。考察样卷,发现丢分主要在泰 山妇人不愿离开的原因上。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桃源人不离开的原因,而对 泰山妇人不离去的原因避而不答,或答得不得要领。此种情况说明我们的学生在 文言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转换方面严重欠缺,因为答不出泰山妇人不离去原因的 考生,其其他涉及该文段的试题也是鲜有正确解答的。可以推断,他们并没有读 懂该文段,文言文学习还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 ❖ ★作文 ❖ 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 【试题点评】作文题虽摒弃了造成大面积仿写套构的话题作文形式,却也未选取 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的,时下流行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而单单采用了传统的命题 作文形式。这种“复古”式的命题倾向值得注意。个人认为,命题作文虽然对文章题 材和内容比半命题作文的限制更为严格,却对考生的审题能力、选材能力、组材 能力有更高和更稳定的考查功能。 ❖ 【答卷分析】写作抽样得分率为 72.6%,低于题均分的人数占 29.3%,区分度 0.22。 说明本次作文评分偏高且集中,少数作文质量很低。虽然在样卷中也不乏考场作 文佳作,但整体来看,学生作文能力还不至于这么整齐。低区分度的原因,试卷 分析部分已经提到。对样卷作文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些仍未见好转的老毛病,这里 再一次提出来,以引起重视。 ❖ (1)审题能力仍需加强。“那一次,我很感动”,以第一人称描述被感动的一次经 历,抒发内心感受。可是,样本试卷中居然有被感动过几次的作文出现。 ❖ (2)选材能力有欠缺。命题作文在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后,选材上的精挑细选很 重要,一要紧扣生活以显其“真”,二要推陈出新显其“精”。可是,样卷作文仍有许 多老掉牙的材料在用,比如下雨没带伞,同学帮“我”打;比如夜晚突然发烧,妈妈 送“我”去医院…… ❖ (3)立意显得平淡。样本试卷中绝大多数考生作文在写自己如何如何得人恩惠而 感动,少有见到感动于先进的人和事
◆(4)语言缺乏推敲而平淡乏味。我们说中文即“做文”,要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 艺术加工,语言的推敲锤炼必不可少。 ◆(5)字迹潦草,病句错字频现
❖ (4)语言缺乏推敲而平淡乏味。我们说中文即“做文”,要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 艺术加工,语言的推敲锤炼必不可少。 ❖ (5)字迹潦草,病句错字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