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超静定问题 材料力学教案 学|6学时 时基本内容 1.静不定系统。 2.力法。 3.对称条件的利用 1.静不定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桁架、刚架静不定次数的判定 3.掌握静不定结构的基本解法 教4.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的导出 学|5.了解正则方程式与正则方程组的建立 日|6.了解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基本概念。 的 7.了解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性质的利用,对于某 些载荷既非对称,也非反对称,但可将它们化成对称和反对 称两种情况的叠加,以使问题简化 重重点:1.重点掌握静不定问题的基本解法。 点和难点 2.重点掌握正则方程式与正则方程组的建立、主系数、副 系数、自由项的计算方法。 难点:1.难点是正确确定多次静不定系统的静不定次数及正确地 解正则方程组。 2.难点是建立正确的简化方案 首先,讲授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程 学其次,介绍求解复杂超静定系统的力法(正则方法) 方法 1.用什么方法计算主系数、副系数、自由项最方便? 2.如何正确应用图乘法?
第十一章 超静定问题 ————材料力学教案 学 时 6 学时 基 本 内 容 1. 静不定系统。 2. 力法。 3. 对称条件的利用 教 学 目 的 1. 静不定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桁架、刚架静不定次数的判定。 3. 掌握静不定结构的基本解法。 4.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的导出。 5. 了解正则方程式与正则方程组的建立。 6. 了解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基本概念。 7. 了解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性质的利用,对于某 些载荷既非对称,也非反对称,但可将它们化成对称和反对 称两种情况的叠加,以使问题简化 。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重点掌握静不定问题的基本解法。 2.重点掌握正则方程式与正则方程组的建立、主系数、副 系数、自由项的计算方法。 难点:1.难点是正确确定多次静不定系统的静不定次数及正确地 解正则方程组。 2.难点是建立正确的简化方案。 教 学 方法 首先,讲授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方程 其次,介绍求解复杂超静定系统的力法(正则方法) 1.用什么方法计算主系数、副系数、自由项最方便? 2.如何正确应用图乘法? 作业
第十一章超静定问题 静不定结构也称为超静定结构,和相应的静定结构相比,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 因此工程实际中的结构大多是静不定结构。本章主要介绍静不定结构的定义、静不定次数的 判断以及静不定结构的求解方法,重点介绍用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 §11-1概述 1静不定结构的概念 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支座约束力和内力,仅利用静力学平衡方程就可全部求得,这类结 构称为静定结构。例如图11-1a所示的被车削工件,图11-2a所示的桁架都是静定结构。它 们上面作用的载荷和支座约束力构成平面一般力系,有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正好可解出3 个未知的支座约束力,其内力也可由截面法或节点法所列的平衡方程求得 为了满足构件对强度、刚度的要求,常常会增加一些约東。例如为了提高图11-1a所示 工件的车削精度,在自由端B处增加了一个尾架,见图11-1b。这样未知的支座约束力由原 来的3个增加到4个,仅仅利用平衡方程已不能求出全部的支座约束力,这类结构称为外静 不定结构。又如图11-2a所示桁架中增加了一个杆BD,见图11-2b,虽然支座约束力仍为3 个,仍能由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但是杆件的内力却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这类结构称 为内静不定结构。此外,还有的结构既是外静不定的,又是内静不定的,见图11-2c。凡是 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无法求出全部支座约束力和内力的结构,统称为静不定结构或静不定系 统 在图11-1a及11-a所示结构中,原有的约束对于维持结构的平衡是必要的,充分的 而由于其他原因在静定结构上增加的约束,如图11-1b中的尾架,图11-2b中的杆肋以及图 11-2c中的杆BD和D处的水平支座链杆,对于结构的平衡来说,则是多余的。因此称它们 为“多余约束”,相应的支座约束力或内力,则称为“多余约束力”。当然“多余约東”对工 程实际来说并非多余,它们都是为了提高强度或刚度而加上去的 (b) (b) 图11-1 图11-2
第十一章 超静定问题 静不定结构也称为超静定结构,和相应的静定结构相比,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 因此工程实际中的结构大多是静不定结构。本章主要介绍静不定结构的定义、静不定次数的 判断以及静不定结构的求解方法,重点介绍用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 §11-1 概 述 1.静不定结构的概念 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支座约束力和内力,仅利用静力学平衡方程就可全部求得,这类结 构称为静定结构。例如图 11-1a 所示的被车削工件,图 11-2a 所示的桁架都是静定结构。它 们上面作用的载荷和支座约束力构成平面一般力系,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正好可解出 3 个未知的支座约束力,其内力也可由截面法或节点法所列的平衡方程求得。 为了满足构件对强度、刚度的要求,常常会增加一些约束。例如为了提高图 11-1a 所示 工件的车削精度,在自由端 B 处增加了一个尾架,见图 11-1b。这样未知的支座约束力由原 来的 3 个增加到 4 个,仅仅利用平衡方程已不能求出全部的支座约束力,这类结构称为外静 不定结构。又如图 11-2a 所示桁架中增加了一个杆 BD,见图 11-2b,虽然支座约束力仍为 3 个,仍能由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但是杆件的内力却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这类结构称 为内静不定结构。此外,还有的结构既是外静不定的,又是内静不定的,见图 11-2c。凡是 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无法求出全部支座约束力和内力的结构,统称为静不定结构或静不定系 统。 在图 11-1a 及 11-2a 所示结构中,原有的约束对于维持结构的平衡是必要的,充分的。 而由于其他原因在静定结构上增加的约束,如图 11-1b 中的尾架,图 11-2b 中的杆肋以及图 11-2c 中的杆 BD 和 D 处的水平支座链杆,对于结构的平衡来说,则是多余的。因此称它们 为“多余约束”,相应的支座约束力或内力,则称为“多余约束力”。当然“多余约束”对工 程实际来说并非多余,它们都是为了提高强度或刚度而加上去的。 图 11-1 图 11-2
2静不定次数 1)外静不定结构 首先由约束的性质确定支座约束力所含未知量的数目,再根据结构所受到的力系的性质确 定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二者之差即为结构的静不定次数。例如图11-1b中,A端固定有3 个支座约束力,B端可动铰支座有1个支座约束力,共4个支座约束力:结构受平面一般力 系作用,有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支座约束力数与平衡方程数之差为1,所以此结构为1次 外静不定 2)内静不定结构 用截面法将结构切开一个或几个截面(即去掉内部多余约束),使它变成静定的,那么切开 截面上的内力分量的总数(即原结构内部多余约束数目)就是静不定次数。 在平面结构(结构轴线与载荷均在同一平面内)中 (1)切开一个链杆(二力杆),截面上只有1个内力分量(轴力Fx),相当于去掉1个多 余约束 2)切开一个单铰,截面上有2个内力分量(轴力FN、剪力Fo),相当于去掉2个多余 约束 (3)切开一处刚性联结,截面上有3个内力分量(轴力FN、剪力F、弯矩M,相当于 去掉3个多余约束 (4)将刚性联结换为单铰,或将单铰换为链杆,均相当于去掉1个多余约束。 例如图11-2b中,切开链杆BD(切开其他任何一根也可),结构就变成静定的,所以此 结构为1次内静不定。又如图11-3a中所示结构,从中间铰C处切开,就变成静定的(图 11-3b),切开截面上有2个内力分量(图11-3c),所以此结构为2次内静不定。再如图11-4 中所示结构,将任何一处刚性联结切断就变成静定的(图11-4b),切开截面上有3个内力分 量(图11-4c),所以此结构为3次内静不定 图11-3 图11-4
图 11-4 2.静不定次数 1)外静不定结构 首先由约束的性质确定支座约束力所含未知量的数目,再根据结构所受到的力系的性质确 定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二者之差即为结构的静不定次数。例如图 11-1b 中,A 端固定有 3 个支座约束力,B 端可动铰支座有 1 个支座约束力,共 4 个支座约束力;结构受平面一般力 系作用,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支座约束力数与平衡方程数之差为 1,所以此结构为 1 次 外静不定。 2)内静不定结构 用截面法将结构切开一个或几个截面(即去掉内部多余约束),使它变成静定的,那么切开 截面上的内力分量的总数(即原结构内部多余约束数目)就是静不定次数。 在平面结构(结构轴线与载荷均在同一平面内)中: (1)切开一个链杆(二力杆),截面上只有 1 个内力分量(轴力 FN ),相当于去掉 1 个多 余约束。 (2)切开一个单铰,截面上有 2 个内力分量(轴力 FN 、剪力 FQ ),相当于去掉 2 个多余 约束。 (3)切开一处刚性联结,截面上有 3 个内力分量(轴力 FN 、剪力 FQ 、弯矩 M),相当于 去掉 3 个多余约束。 (4)将刚性联结换为单铰,或将单铰换为链杆,均相当于去掉 1 个多余约束。 例如图 11-2b 中,切开链杆 BD(切开其他任何一根也可),结构就变成静定的,所以此 结构为 1 次内静不定。又如图 11-3a 中所示结构,从中间铰 C 处切开,就变成静定的(图 11-3b),切开截面上有 2 个内力分量(图 11-3c),所以此结构为 2 次内静不定。再如图 11-4a 中所示结构,将任何一处刚性联结切断就变成静定的(图 11-4b),切开截面上有 3 个内力分 量(图 11-4c),所以此结构为 3 次内静不定。 图 11-3
3.既是外静不定又是内静不定结构 首先判断其外静不定次数,再判断其内静不定次数,二者之和即为此结构的静不定 次数。例如图11-2c中所示结构,外静不定次数为1,内静不定次数也为1,所以此结 构为2次静不定 根据上述讨论,静不定次数可表达如下 多余约束数 多余未知量个数 解不定次数 (包括内外多余约束)(包括支座约束力和内力) 未知量个数-独立平衡方程数 §11-2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使问题由静力学可解变为静力学不可解,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多余约束对结构位移或变形有着确定的限制,而位移或变形又是与 力相联系的,因而多余约束又为求解超静定问题提供了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求解超静定问题,除了平衡方程外,还需要根据多余约束对位移或变形 的限制,建立各部分位移或变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即建立几何方程,称为变形协调方程,并 建立力与位移或变形之间的物理关系,即物理方程或称本构方程。将这二者联立才能找到求 解超静定问题所需的补充方程 可见,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与物理等三方面,这就是 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与第3章中分析正应力的方法是相似的 2.几种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拉压超静定问题 这类超静定结构中构件只承受轴力。 例11-1图11-5中所示衍架,A、B、C、D四处均为饺链,求1、2、3的内力 解图11-5中所示衍架,A、B、C、D四处均为饺链,故1、2、3三均为二力杆,设 其轴力分别为FN1、FN2、FN3o由图115b受力图可知,其中有三个力是未知的,而平衡方 程只有两个,故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A2|A4∥A 图11-5
3.既是外静不定又是内静不定结构 首先判断其外静不定次数,再判断其内静不定次数,二者之和即为此结构的静不定 次数。例如图 11-2c 中所示结构,外静不定次数为 1,内静不定次数也为 1,所以此结 构为 2 次静不定。 根据上述讨论,静不定次数可表达如下: (包括支座约束力和内力) 多余未知量个数 (包括内外多余约束) 多余约束数 解不定次数 = = = 未知量个数 −独立平衡方程数 §11-2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 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使问题由静力学可解变为静力学不可解,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多余约束对结构位移或变形有着确定的限制,而位移或变形又是与 力相联系的,因而多余约束又为求解超静定问题提供了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求解超静定问题,除了平衡方程外,还需要根据多余约束对位移或变形 的限制,建立各部分位移或变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即建立几何方程,称为变形协调方程,并 建立力与位移或变形之间的物理关系,即物理方程或称本构方程。将这二者联立才能找到求 解超静定问题所需的补充方程。 可见,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与物理等三方面,这就是 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与第 3 章中分析正应力的方法是相似的。 2. 几种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 拉压超静定问题 这类超静定结构中构件只承受轴力。 例 11-1 图 11-5 中所示衍架,A、B、C、D 四处均为饺链,求 1、2、3 的内力。 解 图 11-5 中所示衍架,A、B、C、D 四处均为饺链,故 1、2、3 三均为二力杆,设 其轴力分别为 FN1、FN2、FN3。由图 11-5b 受力图可知,,其中有三个力是未知的,而平衡方 程只有两个,故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a) (b) 图 11-5
平衡方程: 2F=0: FN2sina-FNSsina=0 >F=0: FN+ FN2 coSa+FN3 cosa-Fp=0 变形协调方程: △l2=M3=△1cosa 物性关系 Ful E,A ErA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F 2E2A2 LAL E,4,4, FM= F EAL, F E,,l2 2)扭转超静定问题 考察图116a中两端固定、承受扭转的圆截面直杆,设两端的约束力偶分别为Ma、 MB,其方向如图16b所示,而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1个,即∑M(F)=0。因此,为 次超静定结构。 固定 固定 根据前述分析过程,不难确定: 于是,可以化出杆的扭矩图(图11-6c) 4() ⊥M 图11-6
平衡方程: Fx = 0 : FN2 sin − FN3 sin = 0 Fy = 0 : FN1 + FN2 cos + FN3 cos − FP = 0 变形协调方程: l 2 = l 3 = l 1 cos 物性关系:: 2 2 N2 2 2 3 1 1 N1 1 1 , E A F l l l E A F l l = = =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1 1 2 2 2 1 P N1 2 1 E A l E A l F F + = P 1 1 2 2 2 1 1 1 2 2 2 1 N2 N3 2 1 F E A l E A l E A l E A l F F + = = 2) 扭转超静定问题 考察图 11-6a 中两端固定、承受扭转的圆截面直杆,设两端的约束力偶分别为 M eA 、 M eB ,其方向如图 11-6b 所示,而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 1 个,即 Mx (F) = 0 。因此,为 一次超静定结构。 根据前述分析过程,不难确定: 3 e eA eB M M = M = 于是,可以化出杆的扭矩图(图 11-6c) 图 11-6
3)简单的超静定梁 考察图11-7a、b、c、d中四种支承不完全相同、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梁。根据约束的 性质,它们的未知约束力的个数分别为3、4、5、6,而平面力系独立平衡方程都只有3个, 故除图11-7a中所示为静定梁外,图117b、c、d所示分别为1次、2次和3次超静定梁 F (d) 置 图11-7简单超静定梁 例11-2图11-8b所示的梁自由端B处水平位移移,已知:梁的弯曲刚度为E/、长度 为l。求梁的约束力 M B 图11-8 解图示梁未知约束力的个数分别为4,平面力系独立平衡方程都只有3个,只有1 个多余约東力。求解定问题只需1个补充方程 平衡方程: Ma+FByl-9l2=0 变形协调方程
3) 简单的超静定梁 考察图 11-7a、b、c、d 中四种支承不完全相同、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梁。根据约束的 性质,它们的未知约束力的个数分别为 3、4、5、6,而平面力系独立平衡方程都只有 3 个, 故除图 11-7a 中所示为静定梁外,图 11-7b、c、d 所示分别为 1 次、2 次和 3 次超静定梁。 例 11-2 图 11-8b 所示的梁自由端 B 处水平位移移,已知:梁的弯曲刚度为 EI、长度 为 l。求梁的约束力。 解 图示梁未知约束力的个数分别为 4,平面力系独立平衡方程都只有 3 个,只有 1 个多余约束力。求解定问题只需 1 个补充方程。 平衡方程: FAx=0 FAy+FBy - ql=0 MA+FByl-ql/2=0 变形协调方程: 图 11-7 简单超静定梁 l A B q FAy FAx MA FBy 图 11-8
B=wB(q)+2(FB)=0 物性关系: gEl FB 3EI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F。= Fax=0 FAx =gl M=ql §11-3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 基本静定系和相当系统 去掉静不定结构上原有载荷,只考虑结构本身,那么解除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 称为原静不定结构的基本静定系。在基本静定系上,用相应的多余未知力代替被解除的多余 约束,并加上原有载荷,则称为原静不定结构的相当系统, 基本静定系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惟一的,与之相应的相当系统也随基本静定系的 选择而不同。例如图11-9a所示结构,可以选取B端的可动铰支座为多余约束,基本静定系 是一个悬臂梁(图11-9b),相应的相当系统表示在11-9中;也可以选取A端阻止该截面转 动的约束为多余约束,基本静定系是一个简支梁(图11-9d),相应的相当系统表示在图11-9e 中。又如图11-10a所示的3次静不定结构,其相当系统可以选取多种形式,分别表示在图 11-10b、c、d、e及f中。选取不同的相当系统所得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但计算过程却有 繁简之分,所以选择相当系统也是很重要的。 四吗2
wB = wB (q) + wB (FBy ) = 0 物性关系: EI ql wB q 8 ( ) 4 = EI F l w F By B By 3 ( ) 3 =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F ql By 8 3 = FAx=0 F ql Ay 8 5 = 2 8 1 M ql A = §11-3 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 1 . 基本静定系和相当系统 去掉静不定结构上原有载荷,只考虑结构本身,那么解除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 称为原静不定结构的基本静定系。在基本静定系上,用相应的多余未知力代替被解除的多余 约束,并加上原有载荷,则称为原静不定结构的相当系统。 基本静定系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惟一的,与之相应的相当系统也随基本静定系的 选择而不同。例如图 11-9a 所示结构,可以选取 B 端的可动铰支座为多余约束,基本静定系 是一个悬臂梁(图 11-9b),相应的相当系统表示在 11-9c 中;也可以选取 A 端阻止该截面转 动的约束为多余约束,基本静定系是一个简支梁(图 11-9d),相应的相当系统表示在图 11-9e 中。又如图 11-10a 所示的 3 次静不定结构,其相当系统可以选取多种形式,分别表示在图 11-10b、c、d、e 及 f 中。选取不同的相当系统所得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但计算过程却有 繁简之分,所以选择相当系统也是很重要的。 图 11-9
X2 图11-10 2.力法求解简单静不定结构 下面以图11-1la所示静不定梁为例,说明力法的思路和步骤。 1.判断静不定次数:本例为1次静不定。 2.选定基本静定系及相当系统分别如图11-11b及c所示。 3.建立位移协调条件,以保证相当系统的变形和位移与原静不定结构完全相同。本例 中原结构在多余约束B处是可动铰,上下不能移动,应有wB=0,所以相当系统中点B的 挠度也应为零,即 =0 式中p为原载荷F在B处引起的挠度,Bx为多余约束力X1,在B处引起的挠度,分别 如图11.11d及e所示 (e) 图
2.力法求解简单静不定结构 下面以图 11-11a 所示静不定梁为例,说明力法的思路和步骤。 1.判断静不定次数:本例为 1 次静不定。 2.选定基本静定系及相当系统分别如图 11-11b 及 c 所示。 3.建立位移协调条件,以保证相当系统的变形和位移与原静不定结构完全相同。本例 中原结构在多余约束 B 处是可动铰,上下不能移动,应有 wB = 0 ,所以相当系统中点 B 的 挠度也应为零,即 0 1 wB = wBF + wBX = 式中 wBF 为原载荷 F 在 B 处引起的挠度, BX1 为多余约束力 X1 。在 B 处引起的挠度,分别 如图 11.11d 及 e 所示。 图 11-10 图 11-11
4.由物理条件将变形或位移表达为力的函数,本例中梁的挠度以向上为正 5F13 48EⅠ X13 这两个挠度值可由第6章中的方法求得。 5.将物理条件代入位移协调方程,求解多余未知力,本例中有 5F1 X I 0 48EI 3EI X 5 F(个 X就是原静不定结构B端的支座约束力,A端的3个支座约束力可由3个独立的静力平 衡方程求出。 X求出后,原来的静不定结构就相当于在F和Ⅺ,共同作用下的静定梁(相当系统)。进 一步可按静定梁的方法作F,M图,求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经计算可知, 本例中的M仅为相应静定悬臂梁的3,而挠度的最大值仅为相应静定悬臂梁的 由此可以看出静不定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 用 3力法正则方程 研究上例中的位移协调方程 Wor+ w 因为B处是多余未知力X1作用处,所以将B改写为1,则有 西写>6 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X 所以位移协调方程改写为 61X1 上式称为力法正则方程,式中凡是有两个下标的地方,第一个下标表示位移发生的地点和方 向,第二个下标表示位移发生的原因,位移是由哪个力引起的。下面进一步阐明各项的确切 含义 x1一多余未知力,这里的X1指广义力,它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偶矩,可以是外约
4.由物理条件将变形或位移表达为力的函数,本例中梁的挠度以向上为正 EI Fl wBF 48 5 3 = − EI X l wBX 3 3 1 1 = 这两个挠度值可由第 6 章中的方法求得。 5.将物理条件代入位移协调方程,求解多余未知力,本例中有 0 48 3 5 3 1 3 − + = EI X l EI Fl ( ) 16 5 X1 = F X1 就是原静不定结构 B 端的支座约束力,A 端的 3 个支座约束力可由 3 个独立的静力平 衡方程求出。 X1 求出后,原来的静不定结构就相当于在 F 和 X1,共同作用下的静定梁(相当系统)。进 一步可按静定梁的方法作 FQ ,M 图,求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经计算可知, 本例中的 M max 仅为相应静定悬臂梁的 8 3 ,而挠度的最大值 max w 仅为相应静定悬臂梁的 33 1 。由此可以看出静不定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 用。 3.力法正则方程 研究上例中的位移协调方程 wB = wBF + wBX1 = wB 因为 B 处是多余未知力 X1 作用处,所以将 B 改写为 1,则有 wBX1 ⎯⎯→ 1X1 ======= 11X1 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改写 wBF ⎯⎯→1F 改写 ⎯⎯→1 改写 wB 所以位移协调方程改写为 11X1 + 1F = 1 (11.1) 上式称为力法正则方程,式中凡是有两个下标的地方,第一个下标表示位移发生的地点和方 向,第二个下标表示位移发生的原因,位移是由哪个力引起的。下面进一步阐明各项的确切 含义。 X1——多余未知力,这里的 X1 指广义力,它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偶矩,可以是外约
束力,也可以是内约束力 原静不定结构上,X1作用处沿X1方向的位移,这里的位移也指广义位移,它可 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角位移,可以是绝对位移,也可以是相对位移 61——在相当系统中,只保留X,并使X=1,由它引起的X,作用处沿X方向的位移 (广义位移)。 △-在相当系统上,只保留原已知载荷F(广义力),由所有原已知载荷引起的在x1, 作用处沿X,方向的位移(广义位移) 在式(11-1)中,第一项δ,X,表示在相当系统上,只考虑X的作用,X,在自身作用 点和方向上引起的位移;第二项Δ表示在相当系统上,不考虑Ⅺ1,只考虑原有载荷,所 有原已知载荷在X1作用点沿X1方向引起的位移;由叠加原理,二者之和应等于原结构在 x1作用点沿X1方向的位移。 对于高次静不定结构,一般都采用规范化了的正则方程求解。n次静不定结构的力法正 则方程为 61X1+2X2+…+61 621X1+2X2+…+O2nXn+△2F=△2 6nX1+6n2X2+…+δmnXn+△nF=△ 上式即为力法正则方程的标准形式,也可表达为矩阵形式 δn丫X1 m人xn)(△n)(△n 在很多情况下原静不定结构在n个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均为零,那么力法正则方程 可写为 0 从力法正则方程(1.3)可以看出,只要求出全部的系数O及自由项△就可以解出全 部多余未知力。这样就把求解静不定的问题转化为在静定结构上求一系列位移,△p的 问题,而这些位移可以用第10章的知识去求。 另外有一个问题要特别加以说明
束力,也可以是内约束力。 1 -——原静不定结构上,X1 作用处沿 X1 方向的位移,这里的位移也指广义位移,它可 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角位移,可以是绝对位移,也可以是相对位移。 11——在相当系统中,只保留 X1,并使 X1=1,由它引起的 X1,作用处沿 X1 方向的位移 (广义位移)。 △1F——在相当系统上,只保留原已知载荷 F(广义力),由所有原已知载荷引起的在 X1, 作用处沿 X1 方向的位移(广义位移)。 在式(11-1)中,第一项 11X1 表示在相当系统上,只考虑 X1 的作用, X1 在自身作用 点和方向上引起的位移;第二项 1F 表示在相当系统上,不考虑 X1 ,只考虑原有载荷,所 有原已知载荷在 X1 作用点沿 X1 方向引起的位移;由叠加原理,二者之和应等于原结构在 X1 作用点沿 X1 方向的位移。 对于高次静不定结构,一般都采用规范化了的正则方程求解。n 次静不定结构的力法正 则方程为 + + + + = + + + + = + + + + = n n nn n nF n n n F n n F X X X X X X X X X 1 1 2 2 21 1 22 2 2 2 2 11 1 12 2 1 1 1 (11-2) 上式即为力法正则方程的标准形式,也可表达为矩阵形式 = + nF n F n nn n n X X 1 1 1 1 11 1 在很多情况下原静不定结构在 n 个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均为零,那么力法正则方程 可写为 0 1 1 1 11 1 = + nF F n nn n n X X (11-3) 从力法正则方程(11.3)可以看出,只要求出全部的系数 ij 及自由项 iF 就可以解出全 部多余未知力。这样就把求解静不定的问题转化为在静定结构上求一系列位移 ij ,iF 的 问题,而这些位移可以用第 10 章的知识去求。 另外有一个问题要特别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