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 楚骚一派芬芳悱侧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 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讦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 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 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 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 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 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括,而“”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 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难”“高强”变化出来,但李偏于 “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 人由于性格和学口关系,不免有所侷向,其间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李杜 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盐 彰。就此点论,则“风雅”一一李杜这条线,始终贯穿两千余年古典诗歌发展史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 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 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 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日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 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 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 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2011—2012 学年度上学期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 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 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 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日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 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 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 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 益彰的作品。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诗偏于“风骚” 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一一李杜这条线,贯穿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 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加以 变化运用,各以复杂的生活遭遇,创作了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 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 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 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 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 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 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 益彰的作品。 B. 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 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D. 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诗偏于“风骚”, 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穿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B. 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 乎同时出现在当日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 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加以 变化运用,各以复杂的生活遭遇,创作了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 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 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 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 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 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 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 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 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 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 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 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 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 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 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 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 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 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 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 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 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 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②缑氏:县名。③将漕:办理漕运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小牧羊,不习仕宦 习:熟悉,习惯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 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 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 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 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 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 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 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 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 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 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 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 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 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小牧羊,不习仕宦 习:熟悉,习惯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3 分)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 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 B.从卜式愿意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 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音啬钱财、不图回报、思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 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看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才输边,从给呈上 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皇上诛匈奴,墨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司奴可灭也,《5分) (2)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维氏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可题 印州稻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凑凑,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唏 8、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6分) 9、有人说三、四句将景与情融合无间,试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5分) 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 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 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 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妤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 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8、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6 分) 9、有人说三、四句将景与情融合无间,试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5 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 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 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 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 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
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 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 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 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 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 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 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 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 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 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 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一一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 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 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 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 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 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 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一一”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 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 凄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 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 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 14 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 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 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 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 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 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 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 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 30 岁了,如果再年轻 5 岁,哪怕 3 岁呢,她也一定要争 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 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 是,叫这位 60 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 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 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 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 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 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 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 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 凄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 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 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D.“提看蓝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 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曲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心理活动的 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t6分)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按了一个队,并十分努 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 是做作拖誉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该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2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权同先生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 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 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眀。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 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 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 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 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 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 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竞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 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 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 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 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 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 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 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 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 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仼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 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 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 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 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 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 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 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 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 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 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 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 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 遗训一一认真一一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 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 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 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 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 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 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 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 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 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 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 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 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 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 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 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 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 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 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 年 4 月作于四川客寓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 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 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 国。 C.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 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 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 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 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 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 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蒙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 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 出自己的路来 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晢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 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分人感慨万千 C.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觞,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D.信息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 传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 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是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高等 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 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 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15.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得当。(5分)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 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 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3 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 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是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高等 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 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 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15.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得当。(5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 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因此“海 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 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16.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 题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 实习鉴定 正式工作机会其它 9% 1%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 倛其它 21% 6% 51%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就大学生培养方面的问题给高校提出合 理建议。(5分) 结 建 (2分) 7.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4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 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因此“海 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 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16.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 题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 实习鉴定 正式工作机会 其它 69% 7% 21% 3%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 实践能力 其它 21% 26% 51% 2%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就大学生培养方面的问题给高校提出合 理建议。(5分) 结 论: (3 分) 建 议: (2分) 17.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4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 视野和胸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 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 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 的话,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科,自主确定立意,选择又体,确定标题,不要锐高材料内容及其 内逊范困,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潘是,出现别字扣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 视野和胸 襟; , ; , 。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 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 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