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梁(j1) 炮烙(pao) 白炽灯(zhi) 叶扁舟(bidn) 伶人(1ing) 悭吝(jian) 沓纸(d) 目眦尽裂(zi) C.伺机(si) 蜷曲(qudn)刽子手(gui)人为刀俎(z) 瞋目(chen) 攻讦(jie)拘泥(ni) 喟然长叹(wei)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鹤汀凫渚云销雨霁睢园绿竹烟飞云敛 B.好高骛远盛筵难在图穷匕见梓泽丘墟 C.躬逢胜饯天高地迥风草绿褥物华天宝 D.无路请缨涸辙之鲋盈虚有数高朋满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 偻的身影蹒跚过市。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 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白居易与琵琶女虽是萍水相逢,但沦落天涯的命运使白居易对琵琶曲产生了强烈的 共鸣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 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崇祯帝虽早己看出来熊文灿没有作为,但以封疆事重,不便轻易换人。以致谷城之 变后,他还是不肯治此臣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 主要原因 B.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 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 待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 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选项中不含的通假字的一项() A.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擾而不辍 A.己欲立而立人
汶上一中 11-12 学年高二 12 月月考试题 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梁(jǐ) 炮.烙(páo) 白炽.灯(zhì) 一叶扁.舟(biǎn) B.伶.人(líng) 悭.吝(jiān) 一沓.纸(dá) 目眦.尽裂(zì) C.伺.机(sì) 蜷.曲(quán) 刽.子手(guì) 人为刀俎.(zǔ) D.瞋.目(chēn) 攻讦.(jié) 拘泥.(nì) 喟.然长叹(wèi)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鹤汀凫渚 云销雨霁 睢园绿竹 烟飞云敛 B.好高骛远 盛筵难在 图穷匕见 梓泽丘墟 C.躬逢胜饯 天高地迥 风草绿褥 物华天宝 D.无路请缨 涸辙之鲋 盈虚有数 高朋满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 偻的身影蹒跚过市。物换星移 ....,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 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白居易与琵琶女虽是萍水相逢 ....,但沦落天涯的命运使白居易对琵琶曲产生了强烈的 共鸣。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 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D.崇祯帝虽早已看出来熊文灿没有作为,但以封疆事重,不便轻易换人。以致谷城之 变后,他还是不肯治此臣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 主要原因。 B.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 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 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 待。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 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选项中不含的通假字的一项( ) A.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耰.而不辍 A.己欲立而立.人
B.不仁者远矣 C.闻弦歌之声 D.赤也为之小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恭疏短引(写作)岂妄也哉(虚妄)民众而士厉(振奋)益发兵诣赵(增加) B.立意较然(比较)数困于兵(被)必不振矣(挽救)燕王诚振怖(同“震”) C.家君作宰(宰相)却行为导(退)比诸侯之列(排列)臣海内之王(使…臣服) D.异物间进(按时)穷且益坚(却)因而刺杀之(趁机)宋子传客之(客人) 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 的行为。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②④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9-12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 :“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 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 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 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 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 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 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 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 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 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 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 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 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B.不仁者远.矣 C.闻弦.歌之声 D.赤也为之小.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恭疏.短引(写作) 岂妄.也哉(虚妄) 民众而士厉.(振奋) 益.发兵诣赵(增加) B.立意较.然(比较) 数困于.兵(被) 必不振.矣(挽救) 燕王诚振.怖(同“震”) C.家君作宰.(宰相) 却.行为导(退) 比.诸侯之列(排列) 臣.海内之王(使…臣服) D.异物间.进(按时) 穷且.益坚(却) 因.而刺杀之(趁机) 宋子传客.之(客人) 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 的行为。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 9-12 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 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 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 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 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 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 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 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 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 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 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 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 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 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 分)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C.②③⑤ 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 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 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 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 为依据。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3分)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3分) (3)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 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4分) (2)“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2分)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款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王勃《滕王阁序》)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 (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欧阳修《秋声赋》) (6)众口铄金, (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 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 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 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 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 为依据。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3 分)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3 分) (3)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 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⑴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4 分) ⑵“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2 分) ⑶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 (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秋声赋》) (6) 众口铄金,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18 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 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
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 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 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也可有可无,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 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 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来计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 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已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 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 社会还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相关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 春天是朝九晩五,冬天也是朝九晩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 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 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都 翻烂了。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 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 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泛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 虽然时光不再,我们也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 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夏天时大有 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 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 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 叶的那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 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 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 我也喜欢韦应物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 是多么困难!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5.本文在开篇和结尾两处都各引用了诗句,请分别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分) (1)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2分)
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 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 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也可有可无,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 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 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来计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 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已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他 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 社会还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相关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 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 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 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都 翻烂了。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 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 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泛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 虽然时光不再,我们也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 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夏天时大有 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 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 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 叶的那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 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 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 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 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 是多么困难!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5.本文在开篇和结尾两处都各引用了诗句,请分别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6.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 分) (1)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 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2 分)
17.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 分) 8.作者最后说“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你 认为作者说得有道理吗?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六、语言运用(9分) 19.请仿照画线句子,写出自己对孔子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4分)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 却敢于批评当时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20.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査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 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一一少 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童谣”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 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 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 着钱,买了一包烟”等。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 作提两点建议。(4分) (2) 七、作文(60分) 21.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冰心《繁星》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少于800字
17.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 (6 分) 18.作者最后说“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你 认为作者说得有道理吗?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六、语言运用(9 分) 19.请仿照画线句子,写出自己对孔子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4 分)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 却敢于批评当时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20.3 月 21 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 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 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童谣”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 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 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 着钱,买了一包烟”等。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 作提两点建议。(4 分) (1) (2) 七、作文(60 分) 21.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冰心《繁星》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A白炽灯(chi)一叶扁舟(pidn)B悭吝(qian)D喟然长叹(kui)) 2.D(A.烟霏云敛B.盛筵难再C.风草绿缛) 3.C(A.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世事的变化。B.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C.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D.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 暮。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4.B(A.搭配不当,“担心”改为“认为”。C.成分残缺,“和”的前面缺少一个介 词“对”。D.不合逻辑,主客体倒置,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5.B 6.C 7.A(B.较:清楚,明白C.宰:县官D.间:间或,时不时客:以客礼招待) 8.B 9.A“匡”应是“纠正、匡正”的意思。 10.D.①是交代二人辩论这件事,⑤是说别人对辕固的诽谤 11.B景帝想结束两人的辩论而讲了这些事,而并不是“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 论水平的高下。” 12.(1)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 (2)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3)没有太子这话,我也要去拜谒你了。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 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13.(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2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 感基调。(2分)(2)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1分)(3)“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 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 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 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 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1分)。 14.(1)落霞与孤鹜齐飞(2)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酌贪泉而觉爽(5)黟然黑者为星星 (6)积毀销骨 15.(1)开篇引用《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表明通过观察自然,可以知道秋天是否 已到来,从而引出话题。(2分)(2)结尾引用韦应物的诗,既是对上文写叶落知秋的照 应,也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 16.(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使他们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 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分)(2)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已习惯了春夏秋冬 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2分) 17.“秋天的心”体现在: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 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感受清朗圆满的情怀。(6分)(写出1点给1分,写出4 点给6分) 18.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1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感 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渐渐地脱
参考答案: 1. C (A 白炽灯(chì)一叶扁舟(piān) B 悭吝(qiān)D 喟然长叹(kuì)) 2.D(A.烟霏云敛 B.盛筵难再 C.风草绿缛) 3.C (A.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世事的变化。 B.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C.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D.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 暮。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4.B(A.搭配不当,“担心”改为“认为”。 C. 成分残缺,“和”的前面缺少一个介 词“对”。D.不合逻辑,主客体倒置,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5.B 6.C 7.A(B. 较:清楚,明白 C. 宰:县官 D. 间:间或,时不时 客:以客礼招待) 8.B 9.A “匡”应是“纠正、匡正”的意思。 10.D.①是交代二人辩论这件事,⑤是说别人对辕固的诽谤。 11.B 景帝想结束两人的辩论而讲了这些事,而并不是“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 论水平的高下。” 12.(1)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 (2)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3)没有太子这话,我也要去拜谒你了。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 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13.(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2 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 感基调。(2 分)(2)借代;(1 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1 分)(3)“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 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 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 分)与一 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 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 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 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1 分)。 14.(1)落霞与孤鹜齐飞 (2)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 酌贪泉而觉爽 (5) 黟然黑者为星星 (6) 积毁销骨 15.(1)开篇引用《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表明通过观察自然,可以知道秋天是否 已到来,从而引出话题。(2 分)(2)结尾引用韦应物的诗,既是对上文写叶落知秋的照 应,也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2 分) 16.(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使他们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 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 分) (2)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已习惯了春夏秋冬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2 分) 17.“秋天的心”体现在: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 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感受清朗圆满的情怀。(6 分) (写出 1 点给 1 分,写出 4 点给 6 分) 18.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1 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感 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渐渐地脱
离自然,而在忙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人们会逐渐失去自我,被 社会同化。(5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19.略 20.(1)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2分) (2)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2分)
离自然,而在忙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人们会逐渐失去自我,被 社会同化。(5 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19.略 20.(1)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2 分) (2)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