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2017届高三十二月月考试题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地理、物产、民俗、宗 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 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当然,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 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宋以后,文字气场越来越大,在表现思想方面的长处凸显,与此同时,由于传播相 对困难、表意欠缺深度和准确性,图像的重要性日渐式微。这之后,出现过一个可以重 拾图像地位的机会,那就是形成于北宋、发达于清朝后期的金石学。金石学是以器物上 的铭文和石刻碑碣上的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但它的缺憾在于,没有将器物 本身的造型,位置等作为历史资料或者思想观念的表述来看待。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 书法也是一种图像,但远远不够,毕竟那些古代的铜器、石刻,包含了丰富的图像和历 史文化信息。 与传统史学不同,国内现代史学始于20世纪初,可以梁启超《新史学》的问世作为 标志。梁启超强调史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推崇史料的价值。王国维、陈 寅恪等国学大师呼吁重视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档案文献, 包括敦煌莫髙窟藏经洞经卷及“八千麻袋”的清宫大内档案等,都将史料利用及史学硏 究往前推了一大步 虽然在迭出的新史料中,文学大家们也对图像流露过浓厚的兴趣,但图像在史料中 的地位并未发生突破性变化。郑振铎就批评过“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即便这样, 郑氏所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免不了只是个“插图本”。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历史研究有了较为宽松的叙述研究环境,图像和历史的交流融合渐趋深入。时下,伴随 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图像作为历史留存的证据,逐步得到史学界的回应,以图像为研 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图像和文字能够相互印证。作为史科,文字能蕴含丰富的信息,而图像明显的优点 是形象直观。几年前陕西潼关发现一座隋代大墓,后来根据列戟的数量,推断出墓主人 为隋太子杨勇。戟是一种武器,也可作为仪仗器、礼器使用。唐代列戟制就是通过施戟 杆数的多少来表示其主人身份、地位、等级及权力。《唐六典》中记载:太庙、太社及 诸宫殿门,各二十四戟:东宫诸门,施十八戟:正一品门,施十六戟……目前已知的墓 穴发现都跟文献完全对应,列戟形状也一目了然,对还原当时礼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图像还能让我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并非历史的各个方面都有文字描 述,这个缺陷就要用视觉资料来填补,比如行人、小贩、工匠、茶客、剃头师、算命先 生等三教九流,并非都能载入史册、留下文字印记,而许多画作却能让人体会到芸芸众 生之貌、熙煕攘攘之景。 (摘编自摘自孙振华《中国古代图像史料的运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南海区 2017 届高三十二月月考试题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地理、物产、民俗、宗 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 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当然,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 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宋以后,文字气场越来越大,在表现思想方面的长处凸显,与此同时,由于传播相 对困难、表意欠缺深度和准确性,图像的重要性日渐式微。这之后,出现过一个可以重 拾图像地位的机会,那就是形成于北宋、发达于清朝后期的金石学。金石学是以器物上 的铭文和石刻碑碣上的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但它的缺憾在于,没有将器物 本身的造型,位置等作为历史资料或者思想观念的表述来看待。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 书法也是一种图像,但远远不够,毕竟那些古代的铜器、石刻,包含了丰富的图像和历 史文化信息。 与传统史学不同,国内现代史学始于 20 世纪初,可以梁启超《新史学》的问世作为 标志。梁启超强调史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推崇史料的价值。王国维、陈 寅恪等国学大师呼吁重视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档案文献, 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及“八千麻袋”的清宫大内档案等,都将史料利用及史学研 究往前推了一大步。 虽然在迭出的新史料中,文学大家们也对图像流露过浓厚的兴趣,但图像在史料中 的地位并未发生突破性变化。郑振铎就批评过“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即便这样, 郑氏所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免不了只是个“插图本”。直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 历史研究有了较为宽松的叙述研究环境,图像和历史的交流融合渐趋深入。时下,伴随 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图像作为历史留存的证据,逐步得到史学界的回应,以图像为研 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图像和文字能够相互印证。作为史科,文字能蕴含丰富的信息,而图像明显的优点 是形象直观。几年前陕西潼关发现一座隋代大墓,后来根据列戟的数量,推断出墓主人 为隋太子杨勇。戟是一种武器,也可作为仪仗器、礼器使用。唐代列戟制就是通过施戟 杆数的多少来表示其主人身份、地位、等级及权力。《唐六典》中记载:太庙、太社及 诸宫殿门,各二十四戟:东宫诸门,施十八戟;正一品门,施十六戟……目前已知的墓 穴发现都跟文献完全对应,列戟形状也一目了然,对还原当时礼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图像还能让我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并非历史的各个方面都有文字描 述,这个缺陷就要用视觉资料来填补,比如行人、小贩、工匠、茶客、剃头师、算命先 生等三教九流,并非都能载入史册、留下文字印记,而许多画作却能让人体会到芸芸众 生之貌、熙熙攘攘之景。 (摘编自摘自孙振华《中国古代图像史料的运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史学研究原本重视图像,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书稿原本有图像,古代的学者常从 图中“索像”,从文字中“索理” B.宋朝以后,图像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衰落,是因为图像传播起来比文字困难,并 且在表意方面欠缺深刻性和准确性。 C.形象直观是图像作为史料的明显优点,如果图像和文献能够完全对应,就会清晰而具 体地还原文字所表现的史学内容。 D.20世纪80年代,重文字轻图像的习惯有所改变,伴随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以图 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1.D(时间范围错,“‘图像史学’呼之欲出”是“时下”的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敦煌藏经泂经卷,清宫大内档案等史料 的发现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史学的科学化的发展。 B.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都注重史料,并且史学大师们对图像有着浓厚兴 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像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C.20世纪初新史学科学的理念、史学大师的呼吁倡导、改革开放后较为宽松的叙述研 究环境,促使中国史学的研究不断变更、发展。 D.做为史料,文字能够蕴含丰富信息,图像能够直观再现历史情境,二者相互印证,可 以让人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 2.D(文字和图像二者相互印证,并不能“让人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石学过于注重文字、书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丰富的图像和历史文化信息,所以金石 学的兴起没有使图像重拾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B.戟作为礼器,在唐代可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及权利,研究人员依据《唐六 典》的文字记载推断出陕西潼关的隋代大墓应列十八戟。 C.“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受到了郑振铎的批评,可见郑氏对图像史料的重视,但他 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仍未将图像作为编著主体 D.普通百姓的面貌、市井生活的具体情形,很难载入史册,诸如《清明上河图》,这样 的画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资料的欠缺 3.B(不是依据《唐六典》推断大墓列戟数目,而是根据列戟数目和《唐六典》记载推 断墓穴主人身份)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到驻扎在河 北获鹿县的27军1594部队农场。200多名师生分为两个学生连,分别住在李村和小 壁村的百姓家中,一住就是三年 吴冠中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刚到李村时,看到地形比较单调平淡,以为不易找 到引人入胜的风景画面。时间长了,尤其是与这里的乡亲们产生感情之后,蓦然发现, 看似平淡的李村,原来有那么多美的东西可以入画。 吴冠中在李村的土地上找到了生活之趣,发现了自然之美,这种美给了他坚守的力 量,也让他的心情豁然开朗。马上托人捎来颜料和画笔。他是画油画的,需要画布、画 框,这些东西在村里买不到,也无法制作,他急得满村转。 他终于在李村的小卖店发现了一种小黑板,是用马粪纸压成的,很轻,价格也便宜
A.中国史学研究原本重视图像,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书稿原本有图像,古代的学者常从 图中“索像”,从文字中“索理”。 B.宋朝以后,图像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衰落,是因为图像传播起来比文字困难,并 且在表意方面欠缺深刻性和准确性。 C.形象直观是图像作为史料的明显优点,如果图像和文献能够完全对应,就会清晰而具 体地还原文字所表现的史学内容。 D. 20 世纪 80 年代,重文字轻图像的习惯有所改变,伴随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以图 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1.D(时间范围错,“‘图像史学’呼之欲出”是“时下”的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敦煌藏经洞经卷,清宫大内档案等史料 的发现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史学的科学化的发展。 B.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都注重史料,并且史学大师们对图像有着浓厚兴 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像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C.20 世纪初新史学科学的理念、史学大师的呼吁倡导、改革开放后较为宽松的叙述研 究环境,促使中国史学的研究不断变更、发展。 D.做为史料,文字能够蕴含丰富信息,图像能够直观再现历史情境,二者相互印证,可 以让人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 2.D(文字和图像二者相互印证,并不能“让人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石学过于注重文字、书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丰富的图像和历史文化信息,所以金石 学的兴起没有使图像重拾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B.戟作为礼器,在唐代可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及权利,研究人员依据《唐六 典》的文字记载推断出陕西潼关的隋代大墓应列十八戟。 C.“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受到了郑振铎的批评,可见郑氏对图像史料的重视,但他 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仍未将图像作为编著主体。 D.普通百姓的面貌、市井生活的具体情形,很难载入史册,诸如《清明上河图》,这样 的画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资料的欠缺。 3.B(不是依据《唐六典》推断大墓列戟数目,而是根据列戟数目和《唐六典》记载推 断墓穴主人身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 70 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到驻扎在河 北获鹿县的 27 军 1594 部队农场。200 多名师生分为两个学生连,分别住在李村和小 壁村的百姓家中,一住就是三年。 吴冠中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刚到李村时,看到地形比较单调平淡,以为不易找 到引人入胜的风景画面。时间长了,尤其是与这里的乡亲们产生感情之后,蓦然发现, 看似平淡的李村,原来有那么多美的东西可以入画。 吴冠中在李村的土地上找到了生活之趣,发现了自然之美,这种美给了他坚守的力 量,也让他的心情豁然开朗。马上托人捎来颜料和画笔。他是画油画的,需要画布、画 框,这些东西在村里买不到,也无法制作,他急得满村转。 他终于在李村的小卖店发现了一种小黑板,是用马粪纸压成的,很轻,价格也便宜
块多钱一张,吴冠中一下买了几十张,在上面刷层胶就能替代画布了 画布有了替代品,画架怎么办?他发现房东家用荆条编制的粪筐很有特色,名为粪 筐,并不是背粪专用,老乡们下地干活,孩子们上学,总习惯挎着这种筐,拾柴、打草、 捡麦穗、装菜都能用。 吴冠中背着粪筐到地里作画,高高的背把正好当画架,筐里边放颜料盒、画笔什么的, 连画箱都用不着了。他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为ˇ粪筐画家〃。 好多师生觉得这办法不错,纷纷跟着学,星期天各自背着粪筐寻找庄稼地写生,这成 李村当时最具特色的景象。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ˇ粪筐画派′ 吴冠中到李村时,肝炎相当严重,加之失眠、脱肛等多种疾病缠绕,吃中药西药都 不管用,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房东家没啥好吃的,有时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 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乡亲们的真诚朴素,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房东陈吉堂告诉我,他亲眼见过吴冠中画高粱,中午地里闷热闷热的,吴冠中在地 头上依着粪筐作画,汗水把背心湿透了,紧贴在身上,蚊子在他的胳膊腿上咬出好多疙 瘩,他好像啥也感觉不到,只是不停地画 梵·高是吴冠中崇拜的偶像,梵·高把自己埋到土地里"的观点,对吴冠中影响很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吴冠中义无反顾从法国回来,就是立志要做中国的梵·高。李村为吴冠 中提供了实践梵·髙精神的平台,在麦浪滚滚的金黄田野,在烈日炎炎的髙粱地,在蒸笼 般湿漉漉的绿色瓜园,在无边无际的洁白棉田,吴冠中脚踩滚烫的大地,终于感受到 了梵·高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焰。 河北李村的盛夏像火烤一样炙热,中午的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生鸡蛋放在阳光 下都能烤熟。吴冠中穿着背心、短裤,在田野里依着粪筐一画就是一整天,中间不吃不 喝不休息。房东见吴冠中大中午还不回来,着急地对他的学生们说,老吴真是不要命了, 他是个病人啊,这大热的天,不吃不喝在地里画画,哪能受得了啊?你们快去看看吧, 别让他晕倒在地里还不知道。学生们理解房东的善意,可他们知道,吴先生画画时是不 许打扰的。 姜玉军是和吴冠中一起住在陈吉堂家的学生,至今提起这事仍热泪盈眶。他说,我 站在房东家的屋顶上,手搭凉棚四处寻找,看吴先生在哪块地里画画。夏日的中午田野 里几乎没有人,只要看到那块地里有个人影,肯定是吴先生。我给他送壶白开水、拿个 馒头,可他根本顾不上吃喝,说画画时胃是停止工作的,吃了东西不消化更难受。有时 只是喝口水润润嗓子,就撵我赶紧走,怕干扰他作画 吴冠中在沃野找到了创作的源泉,积蓄已久的情感得到了爆发。在李村的后期,他 拼命地画,不让自己停下来:《高粱与棉花》《瓜藤》《胡萝卜花》《野菊》《南瓜》《岩下 玉米》《冬瓜》《柴扉》《苇塘秋雁》《喜鹊》《麻雀》《池塘》《双燕》《井》《硕果》《山花 烂漫》 吴冠中在疯狂作画中,多年的肝炎竟然不治而愈,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 常。顽固的失眠症也逐渐减轻,白天在地里作一天画,晚上回来香甜地睡上一觉,第二 天又精神饱满去作画。心情好了,食欲渐渐增强,蜡黄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腿上有了 力气,走路腰板也挺了起来。 【相关链接】 ①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 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坚忍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 鲜明的艺术特色。(摘自百度百科”) ②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的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 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之中。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
一块多钱一张,吴冠中一下买了几十张,在上面刷层胶就能替代画布了。 画布有了替代品,画架怎么办?他发现房东家用荆条编制的粪筐很有特色,名为粪 筐,并不是背粪专用,老乡们下地干活,孩子们上学,总习惯挎着这种筐,拾柴、打草、 捡麦穗、装菜都能用。 吴冠中背着粪筐到地里作画,高高的背把正好当画架,筐里边放颜料盒、画笔什么的, 连画箱都用不着了。他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为“粪筐画家”。 好多师生觉得这办法不错,纷纷跟着学,星期天各自背着粪筐寻找庄稼地写生,这成了 李村当时最具特色的景象。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粪筐画派”。 吴冠中到李村时,肝炎相当严重,加之失眠、脱肛等多种疾病缠绕,吃中药西药都 不管用,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房东家没啥好吃的,有时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 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乡亲们的真诚朴素,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房东陈吉堂告诉我,他亲眼见过吴冠中画高粱,中午地里闷热闷热的,吴冠中在地 头上依着粪筐作画,汗水把背心湿透了,紧贴在身上,蚊子在他的胳膊腿上咬出好多疙 瘩,他好像啥也感觉不到,只是不停地画。 梵·高是吴冠中崇拜的偶像,梵·高“把自己埋到土地里”的观点,对吴冠中影响很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吴冠中义无反顾从法国回来,就是立志要做中国的梵·高。李村为吴冠 中提供了实践梵·高精神的平台,在麦浪滚滚的金黄田野,在烈日炎炎的高粱地,在蒸笼 一般湿漉漉的绿色瓜园,在无边无际的洁白棉田,吴冠中脚踩滚烫的大地,终于感受到 了梵·高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焰。 河北李村的盛夏像火烤一样炙热,中午的气温高达 40 多摄氏度,生鸡蛋放在阳光 下都能烤熟。吴冠中穿着背心、短裤,在田野里依着粪筐一画就是一整天,中间不吃不 喝不休息。房东见吴冠中大中午还不回来,着急地对他的学生们说,老吴真是不要命了, 他是个病人啊,这大热的天,不吃不喝在地里画画,哪能受得了啊?你们快去看看吧, 别让他晕倒在地里还不知道。学生们理解房东的善意,可他们知道,吴先生画画时是不 许打扰的。 姜玉军是和吴冠中一起住在陈吉堂家的学生,至今提起这事仍热泪盈眶。他说,我 站在房东家的屋顶上,手搭凉棚四处寻找,看吴先生在哪块地里画画。夏日的中午田野 里几乎没有人,只要看到那块地里有个人影,肯定是吴先生。我给他送壶白开水、拿个 馒头,可他根本顾不上吃喝,说画画时胃是停止工作的,吃了东西不消化更难受。有时 只是喝口水润润嗓子,就撵我赶紧走,怕干扰他作画。 吴冠中在沃野找到了创作的源泉,积蓄已久的情感得到了爆发。在李村的后期,他 拼命地画,不让自己停下来:《高粱与棉花》《瓜藤》《胡萝卜花》《野菊》《南瓜》《岩下 玉米》《冬瓜》《柴扉》《苇塘秋雁》《喜鹊》《麻雀》《池塘》《双燕》《井》《硕果》《山花 烂漫》…… 吴冠中在疯狂作画中,多年的肝炎竟然不治而愈,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 常。顽固的失眠症也逐渐减轻,白天在地里作一天画,晚上回来香甜地睡上一觉,第二 天又精神饱满去作画。心情好了,食欲渐渐增强,蜡黄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腿上有了 力气,走路腰板也挺了起来。 【相关链接】 ①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 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坚忍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 鲜明的艺术特色。(摘自“百度百科”) ②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的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 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之中。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
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吴冠中《我负丹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时代背景,点明了题意,为下文描写吴冠中在李村的生活 和创作作了必要的铺垫。 B.吴冠中在李村不仅找到了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一大批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而且振作 了精神,身体恢复了健康 C."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这几句语言朴实无华, 用整句,表现了乡亲们表现了乡亲们对吴冠中的关心 D.盛夏的中午,吴冠中还没回来,房东非常着急,要吴冠中的学生去田间找,但是学 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 4、D(“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错,学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理解吴冠 中的性格:并且这也不是运用反衬手法。) 5、文本表现了吴冠中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答:①随遇而安。他作为画家下放到部队农场,一住就是三年,但他找到了生活之趣, 发现了自然之美。②奋发作为。他利用简陋的画具进行创作,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 为“粪筐画家”。③执着坚忍。盛夏的中午,他一个人坚持在田间作画,一整天,中间不 吃不喝不休息。(每点2分,概括1分,例举事实分析1分。给4分为满分。) 6、文中运用直接、间接描写方法写吴冠中中午在田间作画的情景,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5分) 6、答:①正面描写使当时的情景显得真实可信。(2分)②通过房东陈吉堂的叙述和姜 玉军的所见,从侧面弥补了正面描写的单薄,使吴冠中的形象更加丰满。(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腊梅 吴连广 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 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你咋没去?”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俺爹俺娘的身子骨一天 不如一天,不能下地干庄稼活儿,俺去当八路打小鬼子,爹娘咋办?” 顺子说的是实情,爹娘虽然年岁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可都一身的病,别说下地干 庄稼活儿,就连走路都困难。八路军和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动员顺子参军 腊梅听顺子的话是真话,也就没多说什么。 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侍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忽 然有一天,顺子对腊梅说:“明天,俺要到二姑家去一趟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 顺子走后,腊梅就听说,辽南支队来村里招收新兵。腊梅越想越觉得顺子走得蹊跷,早 不走晚不走,偏这个时候到三十里外的二姑家去。第二天,腊梅做好够公婆一天吃的饭 菜就走了。她要去找回顺子,让他参加辽南支队打小鬼子。 腊梅一见到在二姑家的顺子,一句话也不说,拉着顺子就走,顺子不敢不跟腊梅走 走了一段路程,腊梅哭了,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 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腊 梅,俺也想参加八路军打小鬼子,可俺舍不得你和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俺爹俺娘。”两 行清澈的泪水从顺子的脸上滚落下来,顺子理了一下腊梅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接着说: “上了战场,就不能当孬种,可子弹不长眼睛,死了就死了,咱们的孩子就没爹了
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吴冠中《我负丹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时代背景,点明了题意,为下文描写吴冠中在李村的生活 和创作作了必要的铺垫。 B.吴冠中在李村不仅找到了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一大批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而且振作 了精神,身体恢复了健康。 C.“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这几句语言朴实无华, 用整句,表现了乡亲们表现了乡亲们对吴冠中的关心。 D.盛夏的中午,吴冠中还没回来,房东非常着急,要吴冠中的学生去田间找,但是学 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 4、D(“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错,学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理解吴冠 中的性格;并且这也不是运用反衬手法。) 5、文本表现了吴冠中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答:①随遇而安。他作为画家下放到部队农场,一住就是三年,但他找到了生活之趣, 发现了自然之美。②奋发作为。他利用简陋的画具进行创作,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 为“粪筐画家”。③执着坚忍。盛夏的中午,他一个人坚持在田间作画,一整天,中间不 吃不喝不休息。(每点 2 分,概括 1 分,例举事实分析 1 分。给 4 分为满分。) 6、文中运用直接、间接描写方法写吴冠中中午在田间作画的情景,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5 分) 6、答:①正面描写使当时的情景显得真实可信。(2 分)②通过房东陈吉堂的叙述和姜 玉军的所见,从侧面弥补了正面描写的单薄,使吴冠中的形象更加丰满。(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4 分) 腊 梅 吴连广 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 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你咋没去?”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俺爹俺娘的身子骨一天 不如一天,不能下地干庄稼活儿,俺去当八路打小鬼子,爹娘咋办?” 顺子说的是实情,爹娘虽然年岁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可都一身的病,别说下地干 庄稼活儿,就连走路都困难。八路军和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动员顺子参军。 腊梅听顺子的话是真话,也就没多说什么。 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侍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忽 然有一天,顺子对腊梅说:“明天,俺要到二姑家去一趟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 顺子走后,腊梅就听说,辽南支队来村里招收新兵。腊梅越想越觉得顺子走得蹊跷,早 不走晚不走,偏这个时候到三十里外的二姑家去。第二天,腊梅做好够公婆一天吃的饭 菜就走了。她要去找回顺子,让他参加辽南支队打小鬼子。 腊梅一见到在二姑家的顺子,一句话也不说,拉着顺子就走,顺子不敢不跟腊梅走。 走了一段路程,腊梅哭了,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 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腊 梅,俺也想参加八路军打小鬼子,可俺舍不得你和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俺爹俺娘。”两 行清澈的泪水从顺子的脸上滚落下来,顺子理了一下腊梅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接着说: “上了战场,就不能当孬种,可子弹不长眼睛,死了就死了,咱们的孩子就没爹了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腊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看不到走远 的部队。初秋腊梅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她也听说辽南支队开赴前线作战的消息,后来这 支黑土地上壮大的部队,转战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让日本关东军非常头痛,无 数关东军的尸体倒在黑土地上 腊梅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望着把小日本早一天打回老家去,顺子就会回来。可 小日本还没打走,东北战场上的战事还很激烈,就传回顺子回来了的消息。当腊梅飞似 的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望着一群人抬着担架走来,腊梅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知 道顺子是啥模样,她预感到了那不堪入目的一瞬。 人群渐渐地近了,腊梅再次飞奔过去。担架上抬着的是顺子,顺子双腿被炮弹炸飞 了。走的时候,是一个双腿如飞的男人,回来,却把一双腿留在战场上了。腊梅哭了 泪水像雨点似的,砸在地上了。她擦了擦眼泪笑了,无论怎样总算回来了 自从顺子回来以后,脾气非常暴躁,总是和腊梅发脾气,有时还骂腊梅,拿起东西 就砸腊梅。腊梅并不在意顺子对她的不公,依旧细心照料着顺子。那天,顺子又发脾气 了,拿起喝水的碗砸在腊梅的头上,一股鲜血顺着脸流了下来,腊梅望着顺子苦苦笑了 笑说:“顺子,俺知道你想赶俺走,不想拖累俺,俺知道,俺不走,俺是你的女人,不 管你是什么样子,这一辈子俺都是你的女人!” 顺子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青年男女腊梅和顺子的故事,歌颂了两个青年人在民族解 放事业上的牺牲精神。 B.男主人公顺子因家庭困难逃避参军,几经波折后,才在妻子腊梅的帮助下改变了落后 思想,在最后毅然从军 C.村里招收新兵,顺子为了躲避从军,谎称有事躲到了二姑家里,直到腊梅追到二姑家, 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 D.顺子负伤回家后,脾气变了很多,经常向腊梅发脾气,这一切并不说明顺子怨恨腊梅 而恰恰是他对腊梅的爱。 E.小说语言质朴,流畅简洁,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往娓娓的叙述中展现了小说的主旨, 结尾更是动人心弦。 7、D、A(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B、C不得分。B项,“落后思想 错:C项,“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不准确:E项,“跌宕起伏”不准确) 8、小说开头“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8、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②交代小说的主要矛盾,暗示腊梅和 顺子在是否参军上存在分歧。③为下文腊梅劝说顺子参军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9、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顺子参军过程的复杂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 9、答:①“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表明顺子对不能参军的无奈。②“低着头的顺子”, 表明顺子对逃避从军的追悔。③“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表明顺子想从军的愿 望,对得到腊梅支持的兴奋。④“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表明顺子 从军的坚决。(答对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腊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看不到走远 的部队。初秋腊梅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她也听说辽南支队开赴前线作战的消息,后来这 支黑土地上壮大的部队,转战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让日本关东军非常头痛,无 数关东军的尸体倒在黑土地上。 腊梅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望着把小日本早一天打回老家去,顺子就会回来。可 小日本还没打走,东北战场上的战事还很激烈,就传回顺子回来了的消息。当腊梅飞似 的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望着一群人抬着担架走来,腊梅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知 道顺子是啥模样,她预感到了那不堪入目的一瞬。 人群渐渐地近了,腊梅再次飞奔过去。担架上抬着的是顺子,顺子双腿被炮弹炸飞 了。走的时候,是一个双腿如飞的男人,回来,却把一双腿留在战场上了。腊梅哭了, 泪水像雨点似的,砸在地上了。她擦了擦眼泪笑了,无论怎样总算回来了。 自从顺子回来以后,脾气非常暴躁,总是和腊梅发脾气,有时还骂腊梅,拿起东西 就砸腊梅。腊梅并不在意顺子对她的不公,依旧细心照料着顺子。那天,顺子又发脾气 了,拿起喝水的碗砸在腊梅的头上,一股鲜血顺着脸流了下来,腊梅望着顺子苦苦笑了 笑说:“顺子,俺知道你想赶俺走,不想拖累俺,俺知道,俺不走,俺是你的女人,不 管你是什么样子,这一辈子俺都是你的女人!” 顺子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 年第 3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青年男女腊梅和顺子的故事,歌颂了两个青年人在民族解 放事业上的牺牲精神。 B.男主人公顺子因家庭困难逃避参军,几经波折后,才在妻子腊梅的帮助下改变了落后 思想,在最后毅然从军。 C.村里招收新兵,顺子为了躲避从军,谎称有事躲到了二姑家里,直到腊梅追到二姑家, 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 D.顺子负伤回家后,脾气变了很多,经常向腊梅发脾气,这一切并不说明顺子怨恨腊梅, 而恰恰是他对腊梅的爱。 E.小说语言质朴,流畅简洁,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往娓娓的叙述中展现了小说的主旨, 结尾更是动人心弦。 7、D、A(答 D 得 3 分,答 A 得 2 分,答 E 得 1 分,答 B、C 不得分。B 项,“落后思想” 错;C 项,“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不准确;E 项,“跌宕起伏”不准确) 8、小说开头“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 8、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②交代小说的主要矛盾,暗示腊梅和 顺子在是否参军上存在分歧。③为下文腊梅劝说顺子参军的情节做铺垫。(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9、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顺子参军过程的复杂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 9、答:①“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表明顺子对不能参军的无奈。②“低着头的顺子”, 表明顺子对逃避从军的追悔。③“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表明顺子想从军的愿 望,对得到腊梅支持的兴奋。④“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表明顺子 从军的坚决。(答对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答对 3 点得 5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孙觉,字莘老,髙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 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 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 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 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 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 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 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 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 以百数,葬埋之費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盜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 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 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 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 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节选自《宋史·孙觉传》,略有删改) 【注】散常平钱:青苗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B.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C.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D.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10.A(原文标点: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日:“我耕于野, 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加“宗、祖”等字,如神宗、 哲宗、汉高祖等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掌管文武官员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 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 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 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 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 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 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 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 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 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 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 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 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 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 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 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节选自《宋史·孙觉传》,略有删改) 【注】散常平钱:青苗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B.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C.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D.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 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10.A (原文标点: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日:“我耕于野, 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加“宗、祖”等字,如神宗、 哲宗、汉高祖等。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11.B (“掌管文武官员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 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 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
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 C.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 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 D.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 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 D(“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 钱管理混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2)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 13、(1)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 这是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得分点:艰、易、“难督以威”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得分点: 适、诣、动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 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进 士,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 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是除去祸害而 得到利益。”知州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 王安石很旱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 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 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 然交恶 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 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开始有了驱逐孙觉 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 觉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 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 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 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住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 都减少了十分之五。接连调任毫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艰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 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和甲相遇.他强行把 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孙觉问吏人:“依照 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死罪。”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升任吏 部侍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晢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 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驱逐。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 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 《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 C.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 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 D.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 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 12.D (“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 钱管理混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2)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 13、(1)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 这是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得分点:艰、易、“难督以威”句式各 1 分,句意 2 分) (2)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得分点: 适、诣、动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 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进 士,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 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是除去祸害而 得到利益。”知州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 王安石很旱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 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 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 然交恶。 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 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开始有了驱逐孙觉 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 觉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 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 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 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住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 都减少了十分之五。接连调任毫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艰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 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和甲相遇.他强行把 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孙觉问吏人:“依照 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死罪。”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升任吏 部侍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哲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 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驱逐。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 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 《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禁:消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均寓有兴亡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 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 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14、C、D(析:C项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D“杜甫诗中韦曲花”为袭 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当年燕子知何处”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 遇兴亡之感 15、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 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5、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 岩一样的隐士生活”,(1分)运用典故,(1分)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 爱之情,(1分)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1分)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 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2分)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 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解题思路:①散译诗句;②手法用 典:③浅层意思:④深层寓意。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在乎山水 之间也。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 ”,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 (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不图名利,但其思想仍然处于“ 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名利纷争,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无 所待” (4)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了古代仁人志士坚守理想不肯动摇,无论是“居庙 堂之高”,还是“ ,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杜鹃啼血猿哀鸣呕哑嘲哳难为听 (4)处江湖之远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5 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禁:消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景。 D.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均寓有兴亡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 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 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14、C、D(析:C 项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D“杜甫诗中韦曲花” 为袭 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当年燕子知何处”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 遇兴亡之感。) 15、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 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15、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 岩一样的隐士生活”,(1 分)运用典故,(1 分)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 爱之情,(1 分)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1 分)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 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2 分)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 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解题思路:①散译诗句;②手法用 典;③浅层意思;④深层寓意。 (三)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在乎山水 之间也。”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 “ ”,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 ”。 (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不图名利,但其思想仍然处于“ , ”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名利纷争,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无 所待”。 (4)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了古代仁人志士坚守理想不肯动摇,无论是“居庙 堂之高”,还是“ ”,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4)处江湖之远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 分)
①学生写的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 卒读,难以入目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 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 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 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⑤流佥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 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晋商重信守约,一言九鼎,有诺必践,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对 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⑤ 17.D(①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 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②“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望文生义。③“落拓不羁”形容行为 放浪,不受拘東,性情豪放,行为散漫。此处应为“穷困潦倒”。④锦心绣口:锦、绣:精美艳丽的丝 织品。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⑤流金 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⑥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 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践行“北京儿科是一家”理念,形成院际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全市急重患 L进行疑难病症预约、会诊、转诊等。 B.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C.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无疑是一届经济适用性奥运会。因为这届奥运会不仅给巴西带来了极高的关 注度,而且最主要的是费用成本超低 D.“十三五”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18.B(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医疗服务”。C项,分句语序不当。“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应对 掉。D搭配不当,暗换主语,在“是针对”前加上“新理念” 19、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站在秋天,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视它的光 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 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①我相信它是孤独的 ②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③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④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 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 ⑤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 ⑥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A①③④⑥⑤②B.③④①⑥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④①③⑥⑤② 19答案:C(前一句说“仰视它的光芒”,后一句就应是③,排除A、D:①是④的领起,故选C。)
①学生写的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 卒读..,难以入目。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 ....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 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 4 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 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 ....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 10 位作家 61 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 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⑤流金铄石 ....,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 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晋商重信守约,一言九鼎 ....,有诺必践,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对 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17.D(①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 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②“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望文生义。③“落拓不羁” 形容行为 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此处应为“穷困潦倒”。④锦心绣口:锦、绣:精美艳丽的丝 织品。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⑤流金 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⑥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 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践行“北京儿科是一家”理念,形成院际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全市急重患 儿进行疑难病症预约、会诊、转诊等。 B.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C.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无疑是一届经济适用性奥运会。因为这届奥运会不仅给巴西带来了极高的关 注度,而且最主要的是费用成本超低。 D.“十三五”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18.B(A 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医疗服务”。C 项,分句语序不当。“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应对 掉。D 搭配不当,暗换主语,在“是针对”前加上“新理念”) 19、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站在秋天 , 站 在 风 带 不 走 的 向 日 葵 的 身 边 。 我 不 由 自 主 地 抬 起 头 , 仰视它的光 芒。 。 。 。 。 。 。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 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①我相信它是孤独的 ②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③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④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 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 ⑤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 ⑥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A.①③④⑥⑤② B. ③④①⑥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④①③⑥⑤② 19 答案: :C (前一句说“仰视它的光芒”,后一句就应是③, 排除 A、D;①是④的领起,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的海面, 下层空气受水温影 响 所以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 降低0.6℃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更低, 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的差别异常显著 20.①水温更低(1分)②比上层空气更冷(2分)③密度就显得特别大(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 Edgar 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 字塔”( Cone of 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听讲 5% /阅读 被动学习 10% 视听 20% 演示 30% 讨论 50% 主动学习 实践 75% 教授给他人 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4分)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2分) 21、参考答案: (1)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35%及以下的演示、视听、阅读、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 是被动学习;(2分)而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学 习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2分)(未答出具体学习方式这一构图要素扣1分)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就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他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 边。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对多次调离边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以及物质、名利的诱惑, 他为了最初的梦想选择留了下来。他说:“留在萨尔布拉克,守牛羊是守住生活希望, 守边防是留住心中念想。”事实上,空旷无比的孤独和寂寞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何 况艰苦的自然环境,数次经历的生死考验昵?可是,他坚持了下来。人们说,这正是他 的伟大之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的海面, ① ,下层空气受水温影 响, ② _,所以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平均每升高 100 米,气温 降低 0.6℃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更低, ③ , 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的差别异常显著。 20.①水温更低(1 分)②比上层空气更冷(2 分)③密度就显得特别大(2 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 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 字塔”( Cone of 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 分) 学习金字塔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4 分)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2 分) 21、参考答案: (1)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 35%及以下的演示、视听、阅读、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 是被动学习;(2 分)而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 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学 习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2 分)(未答出具体学习方式这一构图要素扣 1 分)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就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2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他是一名老党员,1964 年,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 边。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对多次调离边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以及物质、名利的诱惑, 他为了最初的梦想选择留了下来。他说:“留在萨尔布拉克,守牛羊是守住生活希望, 守边防是留住心中念想。”事实上,空旷无比的孤独和寂寞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何 况艰苦的自然环境,数次经历的生死考验呢?可是,他坚持了下来。人们说,这正是他 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