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教学对象:材料化学 学时学分:共80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五学期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及物理化学、计算技 术为基础,将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本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 过程中以物理加工过程为主要背景归钠而成的若干共性规律,并应用这些共性规律进行设计计算、指导操作、强化 过程及延伸拓展:并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 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用自然科学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化工生产中流体流动过程、工业传热过程、吸收、精馏、干燥等化 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具有比较、选用和计算过程及设 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 下基础。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进行课堂讲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救有,联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 多练,增加讨论课,习题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成绩的合成: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 出勒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等综合情况。 五、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王志魁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大连理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下册,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 21姚文英主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B)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六、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课堂讲授主要以板书授课,采用启发式教有,联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习题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讨论(习愿)课 实验课 表1课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时 时 程学时分 绪论 2 配表 1 流体流动 12 七 2 流体输送机械 6 学内容 3 沉降与过滤 6
章 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时 讨论(习题)课 时 实验课 时 绪论 2 1 流体流动 12 2 流体输送机械 6 3 沉降与过滤 6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教学对象:材料化学 学时学分:共80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五学期.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及物理化学、计算技 术为基础,将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本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 过程中以物理加工过程为主要背景归纳而成的若干共性规律,并应用这些共性规律进行设计计算、指导操作、强化 过程及延伸拓展;并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 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用自然科学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化工生产中流体流动过程、工业传热过程、吸收、精馏、干燥等化 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具有比较、选用和计算过程及设 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 下基础。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进行课堂讲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育,联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 多练,增加讨论课,习题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成绩的合成: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 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等综合情况。 五、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王志魁主编,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 大连理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文英主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六、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课堂讲授主要以板书授课,采用启发式教育,联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习题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表1 课 程学时分 配表 七、 教学内容
传热 14 绪论 吸收 12 (讲课2学 蒸馏 时) 汽液传质设备 教学 固体干操 10 目标 总计 80 80 通过 本章的学 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因次、单位制和单位 换算: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本章重点 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因次、单位制和单位换算:物料衡算与能量衡 本章难点 实验方程式的单位换算 进授内容 1、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2、《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3、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4、混和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5、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流体流动(讲课12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流体的密度、比容、压力的意义及计算,掌摒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理解流量、流速、稳定流动和不稳 定流动,掌握流体流动系统的物料衡算。机械能衡算及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理解粘度、牛顿粘性定律、 流体的流动形态、流体流动边界层。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因次分析法。掌握阻力计算通式,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的计算。了解复杂管路的计算。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毕托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应用。 本章重点 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管路阻力的计算。 本章难点 伯努力方程的应用及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的因次分析法。 讲授内容 1、静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质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 3、牛顿粘性定律、层流和湍流,圆管中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概念。 4、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因次分析法: 5、管路计算、流速、流量的测量。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讲课6学时)》 数学目标 了解常用液体输送机械,掌握离心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的意义、用途、测量方 法。理解离心泵产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及防止。掌握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的计算、流量调节、泵的选择原则。了 解离心风机的性能与选用
4 传热 14 5 吸收 12 6 蒸馏 14 7 汽液传质设备 4 8 固体干燥 10 总 计 80 80 绪论 (讲课2学 时) 教学 目标 通过 本章的学 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因次、单位制和单位 换算;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本章重点 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因次、单位制和单位换算;物料衡算与能量衡 算。 本章难点 实验方程式的单位换算。 讲授内容 1、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2、《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3、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4、混和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5、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流体流动(讲课12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流体的密度、比容、压力的意义及计算,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理解流量、流速、稳定流动和不稳 定流动,掌握流体流动系统的物料衡算。机械能衡算及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理解粘度、牛顿粘性定律、 流体的流动形态、流体流动边界层。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因次分析法。掌握阻力计算通式,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的计算。了解复杂管路的计算。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毕托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应用。 本章重点 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管路阻力的计算。 本章难点 伯努力方程的应用及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的因次分析法。 讲授内容 1、静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质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 3、牛顿粘性定律、层流和湍流,圆管中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概念; 4、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因次分析法; 5、管路计算、流速、流量的测量。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讲课6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液体输送机械,掌握离心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的意义、用途、测量方 法。理解离心泵产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及防止。掌握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的计算、流量调节、泵的选择原则。了 解离心风机的性能与选用
本章重点 掌握离心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的计算。 本章难点 离心泵产生气铺与气钟现象的原因 讲授内容 1、常用液体输送机械 2、离心泵的理论压头和实际压头(扬程),功率和效率: 3、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4、泵的安装高度、流量调节、泵的选择 5、离心风机的性能与选择。 第三章过滤与沉降(讲课6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非均相物系的性质、分离目的及分离方法: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定义、意 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降尘室、沉降槽以及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了解过滤常 数的测定方法:掌握过滤设备的结构、特点 本章重点 沉降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及设备的结构、特点。 本章难点 沉降速度的定义、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 讲授内容 1、流体与单个固体颗粒的相对运动、沉降速度 2、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原理与设备: 3、过滤、过滤速率及其在恒压条件下的应用: 4、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第四章传热(讲课1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牛 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的选用及计算。了解热辐射基本 概念,两物体间的相互辐射及设备热损失的计算。掌握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的传热计算。了解常用换热器类型及结 构。了解加热和冷却方法、传热设备、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掌握列管换热器的结构、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 本音重占 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的传热计算,列管换热器的结构、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 本音推占 设备热损失的计算,列管换热器设计计算。 讲授内容 1、热量传递 2、傅立叶定律及其在一维稳态传导中的应用: 3、对流传热过程,对流传热系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热辐射: 5、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本章重点 掌握离心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的计算。 本章难点 离心泵产生气缚与气蚀现象的原因。 讲授内容 1、常用液体输送机械; 2、离心泵的理论压头和实际压头(扬程),功率和效率; 3、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4、泵的安装高度、流量调节、泵的选择; 5、离心风机的性能与选择。 第三章 过滤与沉降(讲课6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非均相物系的性质、分离目的及分离方法; 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定义、意 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掌握降尘室、沉降槽以及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了解过滤常 数的测定方法; 掌握过滤设备的结构、特点。 本章重点 沉降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及设备的结构、特点。 本章难点 沉降速度的定义、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 讲授内容 1、流体与单个固体颗粒的相对运动、沉降速度; 2、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原理与设备; 3、过滤、过滤速率及其在恒压条件下的应用; 4、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第四章 传热(讲课1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牛 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的选用及计算。了解热辐射基本 概念,两物体间的相互辐射及设备热损失的计算。掌握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的传热计算。了解常用换热器类型及结 构。了解加热和冷却方法、传热设备、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掌握列管换热器的结构、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 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的传热计算,列管换热器的结构、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 本章难点 设备热损失的计算,列管换热器设计计算。 讲授内容 1、热量传递; 2、傅立叶定律及其在一维稳态传导中的应用; 3、对流传热过程,对流传热系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热辐射; 5、两流体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6、常用换热器的类型与分类: 7、加热与冷却方法,常用换热设备,传热过程的强化,典型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与设计。 第五章吸收(讲课1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吸收单元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目的:吸收操作过程的分类和流程:掌握吸收过程的汽液相平衡关 系、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掌握吸收过程的物料平衡操作线方程式和吸收剂用量计算:掌握吸收塔填料 层高度的计算:掌握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了解填料塔的结构、填料类型与特性、填料塔的流体力 学性能。 本章重点 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过程的物料平衡操作线方程式和吸收剂用量计算。 本章难点 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讲授内容 1、分子扩散的和费克定律: 2、等分子反向扩散和通过静止组分的单向扩散,对流传质,相际传质: 3、气液相平衡和亨利定律: 4、吸收流程和溶剂的选择: 5、传质速率和传质系数: 6、吸收塔计算,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传质理论。 第六章蒸馏(讲课14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蒸缩原理,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掌握tXy图、xy图、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了解非理想 溶液的平衡关系。理解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理解精馏原理、理论板、恒摩尔流假设,掌握精馏操作线方程及应 用,q线方程及应用,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适宜回流比的选择。了解精馏塔的能量衡算及节能及 其它蒸馏方法。 本章重点 精馏操作线方程及应用,q线方程及应用,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适宜回流比的选择。 本章难点 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 讲授内容 1、双组分混合液的汽液平衡: 2、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3、精馏原理,理论板,理论板计算方法 4、塔板效率,等板高度,间歇蒸馏,其它蒸馏方式。 第七章汽液传质设备(讲课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板式塔的主要类型及结构特点,塔板的流体力学状况,掌握单板效率、全塔效率及塔径的计算,塔板负荷 性能图的概念。了解填料塔结构及填料特性,掌摆填料塔的塔径及压降的计算 本章重点 单板效率、全塔效率及塔径的计算,塔板负荷性能图的概念
6、常用换热器的类型与分类; 7、加热与冷却方法,常用换热设备,传热过程的强化,典型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与设计。 第五章 吸收(讲课1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吸收单元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目的;吸收操作过程的分类和流程;掌握吸收过程的汽液相平衡关 系、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 掌握吸收过程的物料平衡-操作线方程式和吸收剂用量计算; 掌握吸收塔填料 层高度的计算; 掌握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 。了解填料塔的结构、填料类型与特性、填料塔的流体力 学性能。 本章重点 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过程的物料平衡-操作线方程式和吸收剂用量计算。 本章难点 吸收操作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计算,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讲授内容 1、分子扩散的和费克定律; 2、等分子反向扩散和通过静止组分的单向扩散,对流传质,相际传质; 3、气液相平衡和亨利定律; 4、吸收流程和溶剂的选择; 5、传质速率和传质系数; 6、吸收塔计算,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传质理论。 第六章 蒸馏(讲课14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蒸馏原理,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掌握t-x-y图、x-y图、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了解非理想 溶液的平衡关系。理解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理解精馏原理、理论板、恒摩尔流假设,掌握精馏操作线方程及应 用,q线方程及应用,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适宜回流比的选择。了解精馏塔的能量衡算及节能及 其它蒸馏方法。 本章重点 精馏操作线方程及应用,q线方程及应用,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适宜回流比的选择。 本章难点 进料板位置的确定、理论板的计算法。 讲授内容 1、双组分混合液的汽液平衡; 2、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3、精馏原理,理论板,理论板计算方法; 4、塔板效率,等板高度,间歇蒸馏,其它蒸馏方式。 第七章 汽液传质设备(讲课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板式塔的主要类型及结构特点,塔板的流体力学状况,掌握单板效率、全塔效率及塔径的计算,塔板负荷 性能图的概念。了解填料塔结构及填料特性, 掌握填料塔的塔径及压降的计算。 本章重点 单板效率、全塔效率及塔径的计算,塔板负荷性能图的概念
本章难点 填料塔的塔径及压降的计算。 讲授内容 1、板式塔: 2、填料塔 3、板式塔与填料塔比较。 第八章固体干燥(讲课10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干燥过程特征、干燥方法分类及应用,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 衡算,干燥过程图解法。掌握干燥机理,自由水与平衡水,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概念。掌握恒定条件下干燥速率的 计算方法,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时间计算,了解干燥器类型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干燥速率的计算方法,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时间计算。 本章难点 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图解法。 讲授内容 1、固体干燥,湿空气性质和湿度图: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湿分在气固两相间平衡,气固两相间热质传递: 3、恒定气液条件下的固体干燥速率、临界含湿量、干燥时间计算,典型干燥设备
本章难点 填料塔的塔径及压降的计算。 讲授内容 1、板式塔 ; 2、填料塔; 3、板式塔与填料塔比较。 第八章 固体干燥(讲课10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干燥过程特征、干燥方法分类及应用,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 衡算,干燥过程图解法。掌握干燥机理,自由水与平衡水,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概念。掌握恒定条件下干燥速率的 计算方法,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时间计算,了解干燥器类型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干燥速率的计算方法,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时间计算。 本章难点 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图解法。 讲授内容 1、固体干燥,湿空气性质和湿度图;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湿分在气固两相间平衡,气固两相间热质传递; 3、恒定气液条件下的固体干燥速率、临界含湿量、干燥时间计算,典型干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