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 实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报刊业走向繁荣 出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从报》和《万国公报》 (2)自19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时间 作用 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发展
1 。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 实。 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出现 (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2)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高潮 (1)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2)表现 时间 作用 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发展
(1)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 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政治:成为宣传变 深广性 革的工具和利器 经济:促进近代民 族工商业的繁荣 方便性 化推动文化交流 、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2 (1)20 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 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起步: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 步。 (2)成熟: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 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 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 1.报刊
3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 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 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 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主题 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 1.报刊
史料一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漬廷之度败,广之无,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 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一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 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 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活动推动了獲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 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 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1)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有 (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 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影视 史料策一是开眼界,可以作漩历,看看欧美鳳的风大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 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年《大公报》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 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比听戏强”的表现。 [问题思考] 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电影。 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 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3.互联网
4 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 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 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 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 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 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 (1)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 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影视 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 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 年《大公报》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 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 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的表现。 [问题思考] 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电影。 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 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3.互联网
史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①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 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一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史料二 [史料解读] ①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②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 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 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 史论总结 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
5 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①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 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史料二 ② [史料解读] ①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②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 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 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 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1)影响 ①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 ②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 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2)应对之策 ①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 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 ②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 深化提升卜 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 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 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 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 活,消磨闲暇时光, 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 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 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 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6 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1)影响 ①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 ②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 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2)应对之策 ①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 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 ②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 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 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 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 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 活,消磨闲暇时光, 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 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 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 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1.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 有( 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5 7 1896 11 1897 45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④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④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表格是反映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而非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増长,材料 是考查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而“推动了维 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所以本题凡是含 ③④的选项均是错误的 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 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 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 7
7 1.下表是 1895~1897 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 有(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表格是反映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而非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材料 是考查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而“推动了维 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所以本题凡是含 ③④的选项均是错误的。 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 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3.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 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
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 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m 为“ 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 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 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 【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 业起步 5.如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 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m” 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 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 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 【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 业起步。 5.如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 QQ 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考点】互联网的兴起 【题点】互联网的兴起 答案B 解析互联网的费用低廉,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类别 篇数|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47.4% 经济/财政/商务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 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 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 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 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一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 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 (2)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 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 解析第(1)问可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情况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信 息“喜康、梁议论新颖”“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长沙之湘学会……天足会、禁烟会 等”“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杂志亦风起云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9 【考点】互联网的兴起 【题点】互联网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互联网的费用低廉,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 引者注:《时务报》1896 年创刊于上海,1898 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二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 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 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 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 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 (2)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 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 解析 第(1)问可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情况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信 息“喜康、梁议论新颖”“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长沙之湘学会……天足会、禁烟会 等”“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杂志亦风起云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基础达标 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B.信件C.报纸D.电报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为报纸 2.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使用 的新方式是() A.公车上书 B.著书出版 C.创办报刊 D.进行变法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公车上书”是举子联名上书的政治运动,著书出版是传统出版活动,不属于“新方 式”,A、B项错误:报刊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产物,C项正确:D项是维新人士的政治实践。 3.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 《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B
10 [基础达标]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为报纸。 2.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使用 的新方式是( ) A.公车上书 B.著书出版 C.创办报刊 D.进行变法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公车上书”是举子联名上书的政治运动,著书出版是传统出版活动,不属于“新方 式”,A、B 项错误;报刊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产物,C 项正确;D 项是维新人士的政治实践。 3.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 1 520 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 《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