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 、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 斗争O A.报纸 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D.发动民众起义 解析: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已开始自己创办报刊,报刊成为当时维新派宣传改良思想 的最好武器,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历史实际。 答案:A 2.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 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Q A.电视 B.电影C.报纸D.广播 解析:1909年,中国的电影己经诞生,广播、电视当时还没出现,且能“如同身历其 境,亲眼得见一样”,可判断是电影 答案:B 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 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0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答案:D 4.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 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中学生上网利
第 16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 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解析: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已开始自己创办报刊,报刊成为当时维新派宣传改良思想 的最好武器,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历史实际。 答案:A 2.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 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解析: 1909 年,中国的电影已经诞生,广播、电视当时还没出现,且能“如同身历其 境,亲眼得见一样”,可判断是电影。 答案:B 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 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答案:D 4.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 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中学生上网利
弊谈”。 答案:B 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0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 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答案:B 、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8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等著名 文章先后在该报发表,几个月内《时务报》的发行量激增到一万几千份,对宣传维新变法起 了巨大作用。在创办之时,梁启超和汪康年曾议论说:“非创办一杂志,广译五洲近事,详 录各省新政,博收交涉要案,俾阅者周知全球大事,熟悉本国近状,不足以开民智而雪国耻。” 《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1898年,天津华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国闻报》,其主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和 翻译家严复。严复在“发刊词”中阐发他的办报思想:要通上下之情一一提倡民主;通中外 之情——提倡科学,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他首先翻译了赫胥黎的《天 演论》在《国闻报》上连载,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进化论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挽 救民族危亡的理论依据。《国闻报》敢于言人所不能言。戊戌政变的第七天,《国闻报》在“视 死如归”的标题下,报道了“六君子”被害的消息。对维新志士们的死难表示哀悼,对他们 的牺牲精神表示了最后的敬意。这一消息,在全国算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材料一谈谈梁启超办报的宗旨。 (2)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办报活动有什么特点? 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办报活动有着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案:(1)宗旨:为公众传播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国人 的思想觉醒,改变被外人欺侮的面貌 (2)特点:报刊宣传和当时的政治活动联系非常密切。 (3)作用:改变外报独占中国报坛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冲破了 封建统治者的言路封闭,为公众传播民主自由、科技进步,了解国内外大事提供了重要渠道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弊谈”。 答案:B 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该剧摄制于 19 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 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 年 8 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等著名 文章先后在该报发表,几个月内《时务报》的发行量激增到一万几千份,对宣传维新变法起 了巨大作用。在创办之时,梁启超和汪康年曾议论说:“非创办一杂志,广译五洲近事,详 录各省新政,博收交涉要案,俾阅者周知全球大事,熟悉本国近状,不足以开民智而雪国耻。” ——《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 1898 年,天津华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国闻报》,其主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和 翻译家严复。严复在“发刊词”中阐发他的办报思想:要通上下之情——提倡民主;通中外 之情——提倡科学,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他首先翻译了赫胥黎的《天 演论》在《国闻报》上连载,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进化论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挽 救民族危亡的理论依据。《国闻报》敢于言人所不能言。戊戌政变的第七天,《国闻报》在“视 死如归”的标题下,报道了“六君子”被害的消息。对维新志士们的死难表示哀悼,对他们 的牺牲精神表示了最后的敬意。这一消息,在全国算是绝无仅有的。 (1)根据材料一谈谈梁启超办报的宗旨。 (2)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办报活动有什么特点? (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办报活动有着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案:(1)宗旨:为公众传播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国人 的思想觉醒,改变被外人欺侮的面貌。 (2)特点:报刊宣传和当时的政治活动联系非常密切。 (3)作用:改变外报独占中国报坛局面,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冲破了 封建统治者的言路封闭,为公众传播民主自由、科技进步,了解国内外大事提供了重要渠道;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课后作业知能强化 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 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 时,这一报道0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解析:据材料“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这样的 内容对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的1835年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种新的知识和信息的传 播,当时报纸又只能为部分中国人所阅读,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2.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0 A.《时务报》 《万国公报》 C.《民报》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解析: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答案:D 3.1840年前,中文报刊所载“关于宗教之事,居大半”;而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报 刊在内容上多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海军等洋务事宜。该 变化反映了O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B.阅读报刊已成为华人生活习惯 C.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 D.鸦片战争前华人已有近代报刊 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列强侵华方式都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文报刊 内容的变化而非阅读报刊成为华人生活习惯,故B项错误:报刊内容发生变化是中华民族与 外国列强矛盾加深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华人近代报刊的起源,故D项错误 答案:C 4.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 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5 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 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 时,这一报道()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解析:据材料“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这样的 内容对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的 1835 年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种新的知识和信息的传 播,当时报纸又只能为部分中国人所阅读,故正确答案为 D。 答案:D 2.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 A.《时务报》 B.《万国公报》 C.《民报》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解析:1833 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答案:D 3.1840 年前,中文报刊所载“关于宗教之事,居大半”;而 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的报 刊在内容上多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海军等洋务事宜。该 变化反映了()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B.阅读报刊已成为华人生活习惯 C.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 D.鸦片战争前华人已有近代报刊 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列强侵华方式都以商品输出为主,故 A 项错误;材料提及中文报刊 内容的变化而非阅读报刊成为华人生活习惯,故 B 项错误;报刊内容发生变化是中华民族与 外国列强矛盾加深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华人近代报刊的起源,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1897 年 11 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 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 X 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
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 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解析:题干所述只是“乡人某”应用西方科技的个例,无法得出西方科技在农村广泛应 用,故A项错误:《时务报》登载“乡人某蓄鸡鸭……必携射光机器”,意在宣传推广这一技 术,故B项正确:《时务报》记载的是国人应用西方科技的情况,与维新思想宣传无关,故 C项错误:由题干得知,当时能够应用西方科技的人还只是少数,并不普遍,故D项错误。 答案:B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 《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A.教化价值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D.艺术价值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 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6.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 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 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Q A.报纸B.电影 C.电视D.互联网 解析:报纸的信息不具有可选择性,故A项错误:;电影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B 项错误:电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C项错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详细、系统,具有 可选择性、可保留性,成本低,故D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7.1896-1898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 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0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推翻清朝具有社会基础 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
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 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解析:题干所述只是“乡人某”应用西方科技的个例,无法得出西方科技在农村广泛应 用,故 A 项错误;《时务报》登载“乡人某蓄鸡鸭……必携射光机器”,意在宣传推广这一技 术,故 B 项正确;《时务报》记载的是国人应用西方科技的情况,与维新思想宣传无关,故 C 项错误;由题干得知,当时能够应用西方科技的人还只是少数,并不普遍,故 D 项错误。 答案:B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 《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 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 A 项正确,故 B、C、D 三项错误。 答案:A 6.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 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 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解析:报纸的信息不具有可选择性,故 A 项错误;电影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 B 项错误;电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 C 项错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详细、系统,具有 可选择性、可保留性,成本低,故 D 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7.1896-1898 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 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推翻清朝具有社会基础 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
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1896-1898年这一时间,正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的 时候,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信息 故B项错误: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兴中会, 开始领导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民主革命思潮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8.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0 19世纪4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0世纪初期 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新青年》的创办;革命 代表刊物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报》《中外纪闻》等宣传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 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思想 近120种报刊 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内容,主要讲述了报刊业发展的史实,而没有叙述所报道内容,故 A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往后推移,19世纪90年代的报刊多为维新派所办,20 世纪初多为革命派所办,可以体现基本以国人创办为主,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了近代 报刊发展的史实,无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故C项错误:因为材料中没有说明其传播的内容, 也没有反映人们思想解放的证据,故D项错误 9.西班牙人雷玛斯于1911年6月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 影开始进入我国民间。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 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 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0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 办法可知既有封建保守内容,“男女观众必须分座……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 等”,又有思想开放的体现,例如女子可以观看电影,故B项正确: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可知
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 1896—1898 年这一时间,正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的 时候,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信息, 故 B 项错误;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1894 年孙中山建立了兴中会, 开始领导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民主革命思潮已经出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A 8.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19 世纪 40-90 年代 19 世纪 90 年代 20 世纪初期 代表刊物 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 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 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派《时务报》《强学 报》《中外纪闻》等宣传 维新思想 《新青年》的创办;革命 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 近 120 种报刊 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内容,主要讲述了报刊业发展的史实,而没有叙述所报道内容,故 A 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往后推移,19 世纪 90 年代的报刊多为维新派所办,20 世纪初多为革命派所办,可以体现基本以国人创办为主,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了近代 报刊发展的史实,无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故 C 项错误;因为材料中没有说明其传播的内容, 也没有反映人们思想解放的证据,故 D 项错误。 答案:B 9.西班牙人雷玛斯于 1911 年 6 月 24 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 影开始进入我国民间。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 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 迟以夜间 12 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 办法可知既有封建保守内容,“男女观众必须分座……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 12 点以前为限 等”,又有思想开放的体现,例如女子可以观看电影,故 B 项正确;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可知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以夜间12点 为限,不能体现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2018年4月26日至28日举行,主题为“AI生万物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O A.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 C.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解析:互联网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极大地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故A项错误:互联 网诞生于1969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故B项错误:互联网与报纸、广 播、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故C项错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播信息,高 度互动,双向传授,故D项正确 答案:D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人们的生活时尚。 图三 材料二上海之最 1862年,上海建立了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一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00年,上海城市人口超过100万,跃居全国第 1903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建立,印行的《黄帝魂》一书,收罗了当时上海各报刊发表的革 命论著,成为当时全国流传最为广泛的革命宣传品 1919年6月3日,上海爆发了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罢工 1923年,奥斯邦广播电台开播,这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 (1)据材料一,说明图中显示的民国初年的生活时尚分别是什么。请选一幅图,说明其 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 2)据材料二,以“上海变迁与近代化”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答案:(1)内容:女性穿旗袍,剪短发,出行坐汽车,阅读(出版)报纸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以夜间 12 点 为限,不能体现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0.2018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 2018 年 4 月 26 日至 28 日举行,主题为“AI 生万物”。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C.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解析:互联网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极大地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故 A 项错误;互联 网诞生于 1969 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故 B 项错误;互联网与报纸、广 播、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故 C 项错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播信息,高 度互动,双向传授,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人们的生活时尚。 材料二 上海之最。 1862 年,上海建立了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 1866 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一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00 年,上海城市人口超过 100 万,跃居全国第一 1903 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建立,印行的《黄帝魂》一书,收罗了当时上海各报刊发表的革 命论著,成为当时全国流传最为广泛的革命宣传品 1919 年 6 月 3 日,上海爆发了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罢工 1923 年,奥斯邦广播电台开播,这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 (1)据材料一,说明图中显示的民国初年的生活时尚分别是什么。请选一幅图,说明其 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 (2)据材料二,以“上海变迁与近代化”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答案:(1)内容:女性穿旗袍,剪短发,出行坐汽车,阅读(出版)报纸
图一趋势:从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图二趋势:交通从人力向机械力方向发展 图三特征:重视政治、科学宣传,宣传民主自由思想。 (2)主题:上海的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例1:上海第一所外语学校一一广方言馆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例2:上海出现广播电台这一新的传媒工具,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例3: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建立,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主题:近代化推动了上海的变迁。 例1:书局、报刊等近代传媒工具的出现,推动上海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心之一。 例2:五四运动期间的上海大罢工,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 台,推动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图一趋势:从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图二趋势:交通从人力向机械力方向发展。 图三特征:重视政治、科学宣传,宣传民主自由思想。 (2)主题:上海的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例 1:上海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例 2:上海出现广播电台这一新的传媒工具,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例 3: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建立,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主题:近代化推动了上海的变迁。 例 1:书局、报刊等近代传媒工具的出现,推动上海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心之一。 例 2:五四运动期间的上海大罢工,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 台,推动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9分)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形成人类社会以后,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的概念。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文化统治手段。《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的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礼记·玉藻》载道:“衣正色,裳间非列采不入公门。”自此,五行、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使用颜色,这些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的手段。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扩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然界的色彩。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本阅读(题共3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一进小区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挥手。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就看见一人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地张望。每到周六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牵着我,一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地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累死老子了,二回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涂的,不知身处何地。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地方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班而去,回到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讲诉刚才的遭遇。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原来,每次她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一模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天不如一。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地开不了门,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在途中慢向死亡靠拢,与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便依仗她对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向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回四川,坐火车汽回飞机。想尽一切办法回。去吃甘蔗,凉粉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5.文章说“她早已迷路”,请结合上下文谈你对“迷路”的理解。(分)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6.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 目前关于数宇经济最权威的定义是6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该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动能》一书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的新要求;供给和需的界限日益模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日益融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至201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主要是因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马化腾指出,对于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国家应当有更加系统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开始改变,由需求引发供给,通过云、大数据柔性制造,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让数据提升效率、爆发力量。(摘编自牛禄清《数字经济革命》)材料二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态和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2017)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带来280万新增就业,占年全新增就业人口的21%。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中,用下图显示对2015-3年中国数宇经济的规模、渗透率以及就业容量做出的测算和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