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 选择题 2012年题组(无 2011年题组 1.(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 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材料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A.上海工业化一瞥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B.改革开放在上海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国代表大会召开 D.上海,红色的摇篮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解析】℃A项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B项改革开放在上海 和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 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 2..(2011·上海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 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 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解析】C回顾所学知识,①中美建交是1979年,②粉碎“四人帮”是1976年,③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④香港回归是1997年,故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故选C 2010年题组(无) 2009年题组 3.(2009·四川文综18)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一一星 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1.AB、C、D三项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应排除 4.(2009·江苏历史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最品y的代,事的》 C.①②③ D.②③④ 2.B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① 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 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2008年题组 5.(2008山东基能4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B注意歌曲中的关键词“1992年”“春天”,很显然题干所指示邓小平南方谈话。 6.(208·宁夏文综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 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1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师版 新人教版必修 2 一、选择题 2012 年题组(无) 2011 年题组 1.(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 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2.(2011·上海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 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 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010 年题组(无) 2009 年题组 3.(2009·四川文综 18)1973 年 3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 辰表”。这反映出( )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4.(2009·江苏历史 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8 年题组 5.(2008·山东基能 4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6.(2008·宁夏文综 34)1980 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 世纪 90 年代,珠海发展 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 材料 (1)1869 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 年浦东开发开放
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2.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逐济特区,加大政策支 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007年题组 7.(2007·广东历史1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3.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 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 错误 二、非选择趣 8.(2011·上海文综·3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 破。以推行 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 改革开放 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解析】回顾课本所学知识,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 填空注意抓住关键词“1980”“深圳”,所以应该填“经济特区”,第三个填空注意关键词“上 海”“纵深发展”,可以判断是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标志 参考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浦东。 9.(2009·全国文综一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 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 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 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 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 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 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 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査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 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41950—1965年中因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垂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0 49454443885066130011.70 ”时期 801780 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m119010.70 19631965年 5004.50 374023342 一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 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3月5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 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 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2007 年题组 7.(2007·广东历史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二 、非选择题 8.(2011·上海文综·33)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 破。以推行 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198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 ”,改革开放 向城市拓展。1990 年,中央决定以上海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9.(2009·全国文综一 37)(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 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 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 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 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 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 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 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 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 ,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 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 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 2600 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 年 3 月 5 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 的原因。(l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50--1965 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 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l0 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材料处理的能力,特点主要从材 料中归纳概括即可,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趋势注意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归纳,归 纳要全面,主要原因注意结合当时的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即可。第(3)考查学生的 理解和分析间题的能力 【答案】(1)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 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原因:土地兼并趋 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晋遍现象;生产区城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 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2)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 复。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 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 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 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3)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 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 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 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虑重 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诸社会 10.(2009·宁夏、辽宁文综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 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 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 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 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 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 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 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 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 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 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 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 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 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 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 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 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 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 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3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 分) 10.(2009·宁夏、辽宁文综 40)(3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 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 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 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 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 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 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 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 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 的 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 年 9 月 23 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 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 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 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 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 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 年 5 月 19 日) 材料三: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 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 1982 年,全国农副产 品中油料产量超过 11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659.9 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3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494.5 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 41184 个。1983 年,国家正式取消实 行了 20 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 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 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8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
分) (3)根据材料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改革开发 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 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 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楸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间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所 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概括历史背景。第(2)持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 原因分析需结合所学知识。第(3)闯间要全面分析材料,注意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可题 答案:(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 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 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岀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 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 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 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 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 建设的健康发展 11.(2009·安徽文综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 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 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 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0000 n月 °中中中小∮中小∮少中小 图11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 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 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 分) 11.(2009·安徽文综 36)(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 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 1843 年的 1300 多万斤增加到 1855 年的 8400 万斤;丝的出口从 1843 年的 1000 多包增加到 1855 年的 56000 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 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 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0 分) (3)分析材料三(图 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 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 分)
【答案】(1)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 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 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 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 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资本主乂的产生。(3)十一届 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 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 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2.(2007·天津文综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 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 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 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 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 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13“一夜崛起之城 图14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图15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 深圳特区(198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代)一一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 (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 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解析:(4)结合材料回答鸦片战争的背景。(5)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等入手,从材料中可以概括租界的出现引发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大城市的发展。(6)基 本格局就是“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第二小可关键是 对“经济运行环境”的理解,结合图片,充分利用图片中所提示的年代进行解答。(7)关键 点出两次开放与世界经济关系的不同。 答案要点:(4)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 关锁国。(5)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 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6)逐渐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的格局。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7)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 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5 12. (2007·天津文综 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 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 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18 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 年上海开埠后, 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 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 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 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 13 “一夜崛起之城” 图 14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图 15 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 ——深圳特区(1980 年代) ——上海浦东新区(1990 年代) ——天津滨海新区(2006 年) (6)依据图 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指出图 15 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 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 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