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了解中国入世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的何在?对外 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2)主要内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推进的? (1)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 五 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 等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 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发区 (3)1992年,开发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3、从以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意义? (1)格局: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 从东部到中西部 的新格局 (2)意义: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 ,越来越适 一,对外开放的深化一入世 入世历程 (1)1947年,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 (2)1981年,新中国首次 (3)1986年7月,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 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 入世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 志着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 济融入世界,必将 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应对 问题补充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1)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 就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2)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 的基础上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了解中国入世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自主学习】 A.基础知识梳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目的何在?对外 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2)主要内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推进的? (1)1980 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 、 、 、 、 五 个经济特区; (2)198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 、 、 、 等 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 、 、 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发区。 (3)1992 年,开发 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3、从以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意义? (1)格局: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 到 再 到 ,从东部到中西部 、 的新格局。 ( 2 ) 意 义 : 对 外 开 放 有 力 的 推 动 了 , 越 来 越 适 应 。 4、对外开放的深化——入世 入世历程 (1)1947 年,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 (2)1981 年,新中国首次 (3)1986 年 7 月, (4)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 年 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 员。 入世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 ,标 志着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 济融入世界,必将 。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应对。 问题补充 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1)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 就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2)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 的基础上
(3)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 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问题补充2.经济特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1)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 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泉 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 海开放地带。 B.自学存疑 【巩固练习】 A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南京签署的,南京记录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一笔。现代史上 南京在经济上对外开放是在() A.1978年B.1980年 C.1984年D.1985年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的崛起座座金山……”这些金山最先出现在() 海南省 B.广东,福建C.长江三角洲 香港,澳门 4.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 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贸易是否具有自主权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5.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 青岛和香港,其中那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 城市() ①天津②秦皇岛③上海④沈阳⑤青岛⑥香港 A.①②③ B.③⑤⑥ 6.“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 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B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3)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 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问题补充 2.经济特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1)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 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 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 1 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泉 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 海开放地带。 B.自学存疑 【巩固练习】 A 类题(下列题目,你必须认真完成)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南京签署的,南京记录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一笔。现代史上 南京在经济上对外开放是在( ) A.1978 年 B.1980 年 C.1984 年 D.1985 年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的崛起座座金山……”这些金山最先出现在( ) A.海南省 B.广东,福建 C.长江三角洲 D.香港,澳门 4.中国的经济在 1840 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 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 A.贸易是否具有自主权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5.2008 年 8 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 青岛和香港,其中那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 年又成为沿海开放 城市( ) ①天津 ②秦皇岛 ③上海 ④沈阳 ⑤青岛 ⑥香港 A.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①③ D. ③④ 6.“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 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B 类题:(下列题目,你可以尝试完成)
1.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 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2.(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 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 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D.①④ 3.(2011·福建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 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理出日月系 亿元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上口品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80 1982 19s4 19s6 t98s(年) 图5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4.(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 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 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教北路6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我漠动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1.2014·天津文综·10)1981 年中共中央 27 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 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 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 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1·福建文综·20)据图 5 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 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011·山东文综·13)图 5 是 1980 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 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图 5 1980—1988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