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学习目标 从衣食住和社会习俗方面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讨其变化的因素。 认识其变化与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体会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课前预习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习俗 衣:达官显贵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布衣 食:满汉美食,平民百姓粗食 住:深宅大院,普通民居 习俗:长发缠足,跪拜、称谓上“老爷”“大人”等 (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①衣:鸦片战争后 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之后,经过改制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有了更大的变化。服装五花八门, 西服、裙子、学生装等与长袍马褂、旗袍同时存在。 ②食:鸦片战争后,在里开始出现了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③住:在中国和的大城市,西方建筑样式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 也建起欧式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习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 ”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 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 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农村仍处在 的状态,传统的风 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2)变化原因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世纪50~70年代 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 表现为衣着 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必须用 具。由于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 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2)1978年以后 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现:衣:服装颜色从 向 由于 食 住: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地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 房。目前,不秒人已不仅仅满足于住房的宽敞,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 环境的优美
1 课题:—— 物质生活 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一:学习目标 从衣食住和社会习俗方面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 讨其变化的因素。 认识其变化与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体会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课前预习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习俗: 衣:达官显贵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布衣 食:满汉美食,平民百姓粗食 住:深宅大院,普通民居 习俗:长发缠足,跪拜、称谓上“老爷”“大人”等 (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①衣:鸦片战争后, 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之后,经过改制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有了更大的变化。服装五花八门, 西服、裙子、学生装等与长袍马褂、旗袍同时存在。 ②食:鸦片战争后,在 里开始出现了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③住:在中国 和 的大城市,西方建筑样式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 也建起欧式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习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 ”“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 ”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 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 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农村仍处在 、 的状态,传统的风 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2)变化原因: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 世纪 50~70 年代, 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 、 。 表现为衣着 ,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必须用 具。由于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 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2)1978 年以后 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现:衣:服装颜色从 变为 从 走向 由于 食: 住: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地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 房。目前,不秒人已不仅仅满足于住房的宽敞,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 环境的优美。 备 注
习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更多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外出旅游,等等。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环保,讲究卫 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三:课堂研讨 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变迁的主要特征? 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 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 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 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 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妺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冋朱家离婚,婆婆 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 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 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 面认识这一问题? 2
2 习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更多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外出旅游,等等。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环保,讲究卫 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三:课堂研讨 1 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变迁的主要特征? 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 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 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 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 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 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 年 9 月 1 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 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 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 面认识这一问题?
课堂检测--(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巩固练习: 1.“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 致认定, 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划线处,你选择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中国成立 D.洋务运动 2、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反映了当 时人们喜爱穿 A.中山装 古装 C.军服 D.西装 3、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磁已置 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 ①②④③ 4、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说明了①人们的思 想解放②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潮流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④服装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看到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一对农村男女正举行文明婚礼 C.看到中国人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6、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 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 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 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 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 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 “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 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3 课堂检测--(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巩固练习: 1.“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 致认定,____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划线处,你选择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洋务运动 2、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反映了当 时人们喜爱穿 A.中山装 B.古装 C.军服 D.西装 3、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4、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说明了①人们的思 想解放 ②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潮流 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④服装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920 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看到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一对农村男女正举行文明婚礼 C.看到中国人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6、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 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 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 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 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 年, 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 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 “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 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课外作业一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如《申报》、《国闻报》、《时务报》等 材料二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 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图一) (图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四个在1900年的《申报》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近代城市变化的 词组或新闻标题。 (2)材料二照片中人物的服饰告诉你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 (3)20世纪初中国城市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为什么此时中国农村的变化却 依然是微弱的呢?
4 课外作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姓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如《申报》、《国闻报》、《时务报》等。 材料二 以下是两幅反映 20 世纪 20、30 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 20 年 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 30 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图一) (图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四个在 1900 年的《申报》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近代城市变化的 词组或新闻标题。 (2)材料二照片中人物的服饰告诉你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 么? (3)20 世纪初中国城市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为什么此时中国农村的变化却 依然是微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