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2) 基础训练 1.中国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是在……() A.20世纪70年代后 B.20世纪90年代后 C.20世纪8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解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 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 谷案:B 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铁路是…() A.胶济铁路B.宝成铁路 C.兰新铁路D.京九铁路 解析:胶济铁路是1898~1904年德国在山东强行修筑的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 谷案:A 3.1903年,一军人从满洲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A.没有直达的火车可坐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再转至哈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解析:沪宁铁路1908年才开通,故B项错误;1909年中国方有第一架飞机,故C项错误。 答案:A 4.公路修筑技术传入我国是在 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D.建国初 解析: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后来,汽车相继在各大城市出现。清末民初,近 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我国 答案:B 5.下图中所示列车线路最早在哪里开通() 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 A.日本大阪 美国纽约 C.中国深圳 中国上海 解析:2003年,上海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悬浮列车线路 答案 6.下列哪条航线的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A.北京—一上海B.北京——天津
5.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练习 3 (人教版必修 2) 基础训练 1.中国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是在 …… ( ) A.20 世纪 70 年代后 B.20 世纪 90 年代后 C.20 世纪 80 年代后 D.20 世纪 60 年代后 解析: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 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 答案:B 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铁路是 …( ) A.胶济铁路 B.宝成铁路 C.兰新铁路 D.京九铁路 解析:胶济铁路是 1898~1904 年德国在山东强行修筑的从青岛到济南的铁路。 答案:A 3.1903 年,一军人从满洲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 ( ) A.没有直达的火车可坐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再转至哈 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解析:沪宁铁路 1908 年才开通,故 B 项错误;1909 年中国方有第一架飞机,故 C 项错误。 答案:A 4.公路修筑技术传入我国是在( ) 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D.建国初 解析: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后来,汽车相继在各大城市出现。清末民初,近 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我国。 答案:B 5.下图中所示列车线路最早在哪里开通( ) 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 A.日本大阪 B.美国纽约 C.中国深圳 D.中国上海 解析:2003 年,上海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悬浮列车线路。 答案:D 6.下列哪条航线的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 ) A.北京——上海 B.北京——天津
C.南京——上海 D.广州一一香港 解析: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一一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答案: 综合运用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上海—一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一一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话交换所 C.上海—一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 解析: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话交换所出现于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出现于台湾:无线电报 在20世纪初民间使用较少。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8.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使用的交通或通讯工具是() A.轮船B.汽车 C.电报D.电话 解析:轮船是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的:汽车开始在中国出现是在20世纪初:电报在中国出 现是19世纪70年代;电话公司开始设立于19世纪80年代。 答案:A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至19世纪末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C.2000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D.20世纪80年代起,机关开始使用传真机 解析: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是在20世纪初;2000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 世界第二位;机关开始使用传真机是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10.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 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 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解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必须以社会的进步为前提,社会的进步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人 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空前频繁;但在我国, 东部地区的交通和通讯较为发达,而西部较为落后,这是由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交通和 通讯的发展,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国际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际标 准相差较远,远没有与国际接轨。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拓展探究 阅读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200 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 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 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
C.南京——上海 D.广州——香港 解析: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答案:B 综合运用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上海——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话交换所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20 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 解析: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话交换所出现于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出现于台湾;无线电报 在 20 世纪初民间使用较少。故正确答案为 A 项。 答案:A 8.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使用的交通或通讯工具是( ) A.轮船 B.汽车 C.电报 D.电话 解析:轮船是鸦片战争后进入中国的;汽车开始在中国出现是在 20 世纪初;电报在中国出 现是 19 世纪 70 年代;电话公司开始设立于 19 世纪 80 年代。 答案:A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至 19 世纪末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B.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C.2000 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D.20 世纪 80 年代起,机关开始使用传真机 解析: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是在 20 世纪初;2000 年末,中国固定电话数量跃居 世界第二位;机关开始使用传真机是 20 世纪 90 年代。 答案:B 10.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 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 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解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必须以社会的进步为前提,社会的进步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人 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空前频繁;但在我国, 东部地区的交通和通讯较为发达,而西部较为落后,这是由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交通和 通讯的发展,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国际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际标 准相差较远,远没有与国际接轨。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答案:C 拓展探究 11.阅读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 1911 年,中国共修筑铁路 8200 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 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 路仅 1200 千米,占总比率的 14%。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 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
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 代化的进程。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为主题组织材料,旨在考査阅读分析、理解材料和运用材料 中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明确帝国主义国 家投资多,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第(2)问要结合材料,从客观角度评价修铁 路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 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促进了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了与铁路交通 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我夯基我达标 1.以机械做动力的近代轮船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以后 思路解析: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谷案 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轮船公司最早出现在()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思路解析: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 垄断局面 答案: 3.中国航空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A.中国首条航线京津航线开通 B.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C.民航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思略解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答案 4.下列机车中,不属于常速列车的是() A.蒸汽机车 B.磁悬浮列车 C.电力机车 D.内燃机车 思路解析: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都属于“常速列车”,速度都较慢
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 代化的进程。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 1911 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为主题组织材料,旨在考查阅读分析、理解材料和运用材料 中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明确帝国主义国 家投资多,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第(2)问要结合材料,从客观角度评价修铁 路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 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促进了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了与铁路交通 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我夯基 我达标 1.以机械做动力的近代轮船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以后 思路解析: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答案:A 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轮船公司最早出现在( ) A.19 世纪 60 年代 B.19 世纪 70 年代 C.19 世纪 40 年代 D.19 世纪 90 年代 思路解析: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 垄断局面。 答案:B 3.中国航空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国首条航线京津航线开通 B.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C.民航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思路解析: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答案:B 4.下列机车中,不属于常速列车的是( ) A.蒸汽机车 B.磁悬浮列车 C.电力机车 D.内燃机车 思路解析: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都属于“常速列车”,速度都较慢
答案:B 5.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 A.甲午战争后 B.辛亥革命前 C.国民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思略解析: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经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 基本格局 答案:B 6.我国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境()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失路 D.青藏铁 思略解析:理解“蜀道”即入川的道路。宝(鸡)成(都)铁路使得西南地区的人可以 坐火车到达内地。 谷案:B 7.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1在中国水域活动的德国“卢克斯”号炮舰,周围中国民用的舢板聚集成群 图2中西方技术在中国的碰撞(1905年) 图3“牛经纪”利用手机联系业务
答案:B 5.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 ) A.甲午战争后 B.辛亥革命前 C.国民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思路解析: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经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 基本格局。 答案:B 6.我国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境( )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思路解析:理解“蜀道”即入川的道路。宝(鸡)成(都)铁路使得西南地区的人可以 坐火车到达内地。 答案:B 7.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 1 在中国水域活动的德国“卢克斯”号炮舰,周围中国民用的舢板聚集成群 图 2 中西方技术在中国的碰撞(1905 年) 图 3 “牛经纪”利用手机联系业务
图4“神舟”六号凯旋而归 (1)图1中德国军舰在中国大概会是在什么时间?理由是什么? (2)图1和图2两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3)图3说明了什么问题? (4)图3和图4说明了什么? 思略解析:该题考查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图片选取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交通和 通讯技术进步的相关内容,考查了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科技决定实力的鲜明主题。解题时要注意领会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到一战结束后其侵略势力退出中国 )科技落后是遭受侵略的根源 (3)新兴的科技手段(或手机等新兴通讯手段)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4)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使中国很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综合我发展 8.近代铁路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给传统的手工业以极大的打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D.19世纪70年代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铁路 思路解析:注意该题为反向选择题。D项不属于影响 答案:D 9.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出现的时间不同 D.适应性不同 思略解析:近代交通工具使用机器动力,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人力或畜力等作动 答案:A 10.下列关于我国轮船运输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为外国列强所垄断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 C.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 D.20世纪90年代以来,轮船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
图 4 “神舟”六号凯旋而归 (1)图 1 中德国军舰在中国大概会是在什么时间?理由是什么? (2)图 1 和图 2 两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3)图 3 说明了什么问题? (4)图 3 和图 4 说明了什么?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图片选取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交通和 通讯技术进步的相关内容,考查了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科技决定实力的鲜明主题。解题时要注意领会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到一战结束后其侵略势力退出中国。 (2)科技落后是遭受侵略的根源。 (3)新兴的科技手段(或手机等新兴通讯手段)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4)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使中国很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综合 我发展 8.近代铁路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给传统的手工业以极大的打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D.19 世纪 70 年代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铁路 思路解析:注意该题为反向选择题。D 项不属于影响。 答案:D 9.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出现的时间不同 D.适应性不同 思路解析:近代交通工具使用机器动力,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人力或畜力等作动 力。 答案:A 10.下列关于我国轮船运输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为外国列强所垄断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 C.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 D.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轮船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
思路解析:ω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铁路、公路、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业呈萎缩 状态 谷案: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思路解析:考查洋务企业的作用。在交通运输和轻工企业等方面,洋务企业都对外国经 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抵制作用 答案:D 12.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千米,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千米。有学者 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 “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 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 修路倡议。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史地综合材料题,通过比较铁路在中德两国发展进程中的差异, 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铁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看清 材料中的时间,进而联系当时世界发展的状况,再按步骤作答:①由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当 时德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分裂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而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则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②由时间1880年来联系中国当时的状况,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正在形成,同 时,先进的中国人已开始了探索活动并有所实践。但掌握中国政权的仍是落后的封建地主阶 级,其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③保路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经过了戊戌变法运动,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留学人员的大量增加,新式学堂的大量建立,使中国人的认识 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④包兰铁路通过的地区多为沙漠,其措施主要是针对此项而言。 参考答案 (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权。 (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 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4)①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13.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思路解析: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铁路、公路、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业呈萎缩 状态。 答案:D 1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思路解析:考查洋务企业的作用。在交通运输和轻工企业等方面,洋务企业都对外国经 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抵制作用。 答案:D 12.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1835 年德意志仅有铁路 6 千米,1875 年的德国铁路已达 27960 千米。有学者 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 “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 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 修路倡议。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 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 20 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史地综合材料题,通过比较铁路在中德两国发展进程中的差异, 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铁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看清 材料中的时间,进而联系当时世界发展的状况,再按步骤作答:①由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当 时德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分裂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而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则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②由时间 1880 年来联系中国当时的状况,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正在形成,同 时,先进的中国人已开始了探索活动并有所实践。但掌握中国政权的仍是落后的封建地主阶 级,其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③保路运动发生于 20 世纪初,经过了戊戌变法运动,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留学人员的大量增加,新式学堂的大量建立,使中国人的认识 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④包兰铁路通过的地区多为沙漠,其措施主要是针对此项而言。 参考答案: (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权。 (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 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4)①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13.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 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 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乌鲁木齐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 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 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 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 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 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思路解析:该题以青藏铁路的开通为切入点,考査我国近现代交通的发展。第(1)问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区域分布不平衡。第(2) 问从“瓜分”和“回报”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修建西部铁路的战略意图和经济意图。第(3) 问属于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 (1)区域分布不平衡(或铁路集中于东部和东北地区);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维护国家主权(或抵御列强侵略):开发利用西部资源。 (3)康藏、青藏、新藏公路
1949 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 年,中国铁路总长 21761 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 52.5%,其余为日、 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937 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 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 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 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 16 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 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 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思路解析:该题以青藏铁路的开通为切入点,考查我国近现代交通的发展。第(1)问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区域分布不平衡。第(2) 问从“瓜分”和“回报”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修建西部铁路的战略意图和经济意图。第(3) 问属于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 (1)区域分布不平衡(或铁路集中于东部和东北地区);铁路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维护国家主权(或抵御列强侵略);开发利用西部资源。 (3)康藏、青藏、新藏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