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一记叙文 【2013东城一模】(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15-18题。(共15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可以幻化为老 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査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淸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 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士墙上挂的 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 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 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 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 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 ,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1982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2008年!我在广 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 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 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 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 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 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 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第 次在广州,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 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 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 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 容。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 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
2013 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记叙文 【2013 东城一模】(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 15—18 题。(共 15 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可以幻化为老 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杏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满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葫 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土墙上挂的一把二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 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家 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 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 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 子,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 1982 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 2008 年!我在广 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 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 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 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线, 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 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 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 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 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第一 次在广州,差不多 20 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 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 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 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 容。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 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么……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 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70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 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 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一一原来母亲 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 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 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28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 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 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一一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3分)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段内容,分 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4分)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5.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共3分) 16.示例: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有家乡 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共4分) 17.示例: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 18.示例: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出家乡的美 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 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 (共6分。内容2分,写法3分,语言1分) 【2013西城一模】(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 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 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 70 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 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 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原来母亲 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 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 ...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 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 28 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 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 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3 分)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段内容,分 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4 分)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 150 个字)(6 分) 参考答案: 15.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共 3 分) 16.示例: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有家乡 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共 4 分) 17.示例: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 18.示例: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出家乡的美 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 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 (共 6 分。内容 2 分,写法 3 分,语言 1 分) 【2013 西城一模】(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 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
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 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 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 “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 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还有能把 人吸到肚子底下轧死的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 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 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 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 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 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 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 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 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 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 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 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 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 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 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 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 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年4月16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 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 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
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 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 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 “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 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还有能把 人吸到肚子底下轧死的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 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 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 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 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 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 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 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 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 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 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 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 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 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 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 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 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 年 4 月 16 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 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 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
讲他们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人到中年,蓦然回 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 15.阅读③一⑦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15字以内)(4分) 情节一: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 情节二 情节三:小老奶奶多次年初借钱年尾还钱 情节四: 16.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7次运用“客客气气”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不超过150字)(7 分) 参考答案 15.情节二:父亲决定砸锅卖铁供我上研究生情节四:乡亲们不留名帮父亲干体力活 (4分。每空2分,人物1分,喜件1分) 16.表现了父亲对小老奶奶的恭敬,小老奶奶对父亲的感谢,村庄里的人们重情义、讲礼数的特点。(4 分。前两点各1分,后一点2分) 17.示例一:张爱大爷预言成真,看出他见多识广;父亲砸锅卖铁供“我”读研究生,体现了父亲无私的 爱;小老奶奶按时还钱显示了乡亲对诚信的看重;乡亲不留名地帮助父亲干农活,写出了人们的淳朴和善 良的性格特点。村里人的这种品质、性格、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示例二:父亲村庄的人们朴实,善良,他们重情义,有爱心,讲信誉,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热情。那 里有见多识广的人,有像我父亲一样对知识和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普通人。父亲村庄这些人的性格、品 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钟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7分。结合内容2分,特点2分,影响2分语言1分) 【2013朝阳一模】(一)阅读《壁画》节选,完成第16-18题。(共15分)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 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 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
讲他们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人到中年,蓦然回 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 15.阅读③—⑦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 15 字以内)(4 分) 情节一: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 情节二: 情节三:小老奶奶多次年初借钱年尾还钱 情节四: 16.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 7 次运用“客客气气”一词有什么作用。(4 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不超过 150 字)(7 分) 参考答案: 15.情节二:父亲决定砸锅卖铁供我上研究生 情节四:乡亲们不留名帮父亲干体力活 (4 分。每空 2 分,人物 1 分,事件 1 分) 16.表现了父亲对小老奶奶的恭敬,小老奶奶对父亲的感谢,村庄里的人们重情义、讲礼数的特点。(4 分。前两点各 1 分,后一点 2 分) 17.示例一:张爱大爷预言成真,看出他见多识广;父亲砸锅卖铁供“我”读研究生,体现了父亲无私的 爱;小老奶奶按时还钱显示了乡亲对诚信的看重;乡亲不留名地帮助父亲干农活,写出了人们的淳朴和善 良的性格特点。村里人的这种品质、性格、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示例二:父亲村庄的人们朴实,善良,他们重情义,有爱心,讲信誉,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热情。那 里有见多识广的人,有像我父亲一样对知识和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普通人。父亲村庄这些人的性格、品 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7 分。结合内容 2 分,特点 2 分,影响 2 分,语言 1 分) 【2013 朝阳一模】(一)阅读《壁画》节选,完成第 16-18 题。(共 15 分)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①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 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 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
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 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 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 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 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 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 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 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 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 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 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 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 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 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 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 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 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 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 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 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6.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恰当标题。(每 个标题4个字)(4分) ①阳光诗情
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 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 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 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 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 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 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 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 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 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 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 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 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 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 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 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 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 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 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 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6.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恰当标题。(每 个标题 4 个字)(4 分) ① 阳光诗情 ② ③ ④
17.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4分) 18.题目“壁画”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壁画的?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7分) 参考答案 16.示例:①清凉夏日②力与柔美⑧人情画卷④国画仙境(共4分。每空1分) 17示例:作者认为能够发现大自然处处俯拾不完的美,思路就会更加扩宽、更加活泼;而天天只到文学 院打开书本,紧闭心灵的眼睛,在作者看来是非常遗憾的。(共4分。“大自然的美”2分,“心灵的眼睛” 2分) 18.示例一:“壁画”指台大文学院美丽的风景。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对壁画进行了描绘。例如第⑧段, “翠绿的小草原”“浓树”描绘出夏日草木的茂盛;“微风中不停点头”“亲切”运用拟人修辞,既写出树 的姿态,又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推出凉爽的夏季”一句,情景交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 然中的情景。 示例二:“壁画”指台大文学院美丽的风景。作者描绘壁画时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例如第@段,先用 “歪歪扭扭”“比例也很怪”“不对劲”等词语,写出这是一幅“很糟”的壁画,然后又写画里有“宽阔的 空间”,“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幅壁画便有了其他画里不具备的浓浓的人情味,让作者感到非常喜 欢。(共7分。壁画的含义2分,分析如何描绘壁画3分,语言2分) 【2013丰台一模】(一)阅读《一点一横长》,完成第16-18题。(共17分) 一点一横长 明风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 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 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嬴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岀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廳”字,叮叮 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 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黃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 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 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 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 了:“当心摔跤哦
17.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4 分) 18.题目“壁画”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壁画的?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7 分) 参考答案: 16.示例:①清凉夏日 ②力与柔美 ③人情画卷 ④国画仙境(共 4 分。每空 1 分) 17.示例:作者认为能够发现大自然处处俯拾不完的美,思路就会更加扩宽、更加活泼;而天天只到文学 院打开书本,紧闭心灵的眼睛,在作者看来是非常遗憾的。(共 4 分。“大自然的美”2 分,“心灵的眼睛” 2 分) 18.示例一: “壁画”指台大文学院美丽的风景。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对壁画进行了描绘。例如第③段, “翠绿的小草原”“浓树”描绘出夏日草木的茂盛;“微风中不停点头”“亲切”运用拟人修辞,既写出树 的姿态,又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推出凉爽的夏季”一句,情景交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 然中的情景。 示例二:“壁画”指台大文学院美丽的风景。作者描绘壁画时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例如第⑥段,先用 “歪歪扭扭”“比例也很怪”“不对劲”等词语,写出这是一幅“很糟”的壁画,然后又写画里有“宽阔的 空间”,“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幅壁画便有了其他画里不具备的浓浓的人情味,让作者感到非常喜 欢。(共 7 分。壁画的含义 2 分,分析如何描绘壁画 3 分,语言 2 分) 【2013 丰台一模】(一)阅读《一点一横长》,完成第 16-18 题。(共 17 分)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 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 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 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 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 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 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 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 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 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 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 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 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 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 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 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 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 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 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 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 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 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①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 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撤到南洋”的瞬间。 ②2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16.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每处概括不超过 10个字)(共6分)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 17.文章⑩-¤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6.示例:场景一:教我们认字场景二: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场景三:讲做人的道理评分标准 共6分,每处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7示例:第⑩段中,用“我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老师给我的人生观的启蒙,“也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 老师让少年的我快乐成长。没有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以平静的口吻叙述几十年前的情境,传达了作者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 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 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 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 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 30 块钱寄 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 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 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 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 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 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 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 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⑪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 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⑫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16.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每处概括不超过 10 个字)(共 6 分)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 17.文章⑩-○12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4 分) 18.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超过 150 字)(7 分) 参考答案: 16.示例:场景一:教我们认字 场景二: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场景三:讲做人的道理 评分标准: 共 6 分,每处 2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7.示例:第⑩段中,用“我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老师给我的人生观的启蒙,“也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 老师让少年的我快乐成长。没有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以平静的口吻叙述几十年前的情境,传达了作者
对达老师深厚而浓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8.示例:达老师聪意可亲、和蔼娴静,教我们认字,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教我们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我们学习时高兴地大声喊叫,休息时忘形疯跑,她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巧妙地提醒,让我们心悦诚服地 接受;达老师正直善良,她严肃地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令我至今难忘,她不动神色地免除我的辅导费, 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学习的快乐。评分标准:共7分。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2分,结合所概括的性格进 行恰当分析5分。 【2013石景山一模】(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15-17小题。(共15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 作种种臆想 ②“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 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 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 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 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 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 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 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 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 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 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 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 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 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
对达老师深厚而浓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8.示例:达老师聪慧可亲、和蔼娴静,教我们认字,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教我们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我们学习时高兴地大声喊叫,休息时忘形疯跑,她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巧妙地提醒,让我们心悦诚服地 接受;达老师正直善良,她严肃地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令我至今难忘,她不动神色地免除我的辅导费, 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学习的快乐。评分标准:共 7 分。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 分,结合所概括的性格进 行恰当分析 5 分。 【2013 石景山一模】(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 15-17 小题。(共 15 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 作种种臆想。 ②“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 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 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 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 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 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 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 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 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 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 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 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 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 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
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 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 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 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 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 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分) 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50字) (7分) 参考答案 15联想到①《诗经》中采艾高的诗句(或采艾高的青年男女)②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 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的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 充满艾蒿气味的盦年)④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评分:4分。每个要 点1分。 16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普通和朴实,把艾 蒿比成“婴儿”更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情。(2分) 17共7分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 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高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3分)艾高已经 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誉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分)语言表达(2分) 【2013昌平一模】(一)阅读《那一些晶莹的泪花》,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那一些晶莹的泪花 安谅 ①都说,南疆多是不长眼睛的青杨,没有流泪的胡杨。我踏进沙漠的那一瞬间,就断定胡杨是坚韧顽 强的化身,似乎与涟涟泪水无缘。但不久的那些天,我却真切地感觉到了令人心动的胡杨之泪。 喀什市区有高楼霓虹,也有湖水景观,与内地不少中型城市一样的模样。但深入乡村,踏访农户 那种贫穷落后首先在住房淋漓尽致地展露。我走进去,是怀着一种悲悯,更是带着一种忧伤。用泥土和竹 条砌成的居室,居然随处可见。低矮得让人心碎,破旧得又令人羞愧。我们这大都市里的人,是应有羞愧
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 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 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 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 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 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 分) 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50 字) (7 分) 参考答案: 15.联想到①《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艾蒿的青年男女)。②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 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③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 充满艾蒿气味的童年)④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评分:4 分。每个要 点 1 分。 16.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普通和朴实,把艾 蒿比成“婴儿”更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情。(2 分) 17.共 7 分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 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 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3 分)艾蒿已经 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 分)语言表达(2 分) 【2013 昌平一模】(一)阅读《那一些晶莹的泪花》,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那一些晶莹的泪花 安谅 ①都说,南疆多是不长眼睛的青杨,没有流泪的胡杨。我踏进沙漠的那一瞬间,就断定胡杨是坚韧顽 强的化身,似乎与涟涟泪水无缘。但不久的那些天,我却真切地感觉到了令人心动的胡杨之泪。 ②喀什市区有高楼霓虹,也有湖水景观,与内地不少中型城市一样的模样。但深入乡村,踏访农户, 那种贫穷落后首先在住房淋漓尽致地展露。我走进去,是怀着一种悲悯,更是带着一种忧伤。用泥土和竹 条砌成的居室,居然随处可见。低矮得让人心碎,破旧得又令人羞愧。我们这大都市里的人,是应有羞愧
之意的,同是兄弟手足,这样的差距为何还未能消除呢!在莎车,那位大妈家,人畜几乎是同居一处,羊 棚里的味儿,就像浮尘一样,径直闯入了居室。大妈五十多岁,但憔悴衰老得像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了。村 支书介绍说,她男人早就病死了,她抚养着一位老人,还带着五个孩子,五个孩子有两个是天生的智障者 是吃低保的,能填饱全家肚子已是不错了,改善住房就几近天方夜谭了。说话间,那个十多岁的智障女孩 便傻愣愣地坐在那儿,目光呆滞,目中无人。我握着大妈的手,告诉他,政府要资助她,建一套抗震、宽 敞的安居房。村支书翻译时,我看见大妈枯涩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而那痴呆女孩的眼里,也有一种光亮 喜悦地一闪,我也禁不住眼窝子一热 ③在泽普八乡三村,村民们都在清理震后的场地。阳光下,他们热汗直冒,干得很欢。乡领导把他们 集拢来,介绍说,上海来支援我们建设安居房的,图纸是他们帮着设计的,钱也是他们资助一部分的。话 音未落,已看到村民们互相交头接耳,目光都投向了我们。虽然听不清、也听不懂他们在述说什么,但那 些眸子里透出的光泽是欢欣的,有一种温暖的力量在我们之间漾动。 ④巴楚县一个老汉,首先新建了一处新居室。90平方米的安居房,还有近一亩地的种植区和养畜区 听说我们来自上海,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急切地走了上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口里喃喃着,昏花的老眼里, 泪水盈盈,他的儿子也不时抹着眼眶。 ⑤喀什的老百姓,还有不少居住在土坯房里。稍有雨水侵袭就即刻渗水甚至倾塌,岌岌可危。一位当 地建设官员说过一则故事,至今撞击着我的心口,令我无法平静。前些年,伽师地震,一个村的民宅都须 臾之间倒塌了,死伤无数。只有一户人家,当初因为拿了政府的补助,自己又凑了点钱,把房屋改成抗震 房了,一家老小无忧。领导去慰问,他竟然也抱头痛哭。众人都纳闷,最后才得知,这次地震,好多村里 人都临时躲进了他家,让他一下子成为村里最让人瞩目和羡慕的人物。他是喜极而泣呀! ⑥胡杨,是男子汉的象征呀,也是新疆人的象征。他们也是有泪不轻弹,但到了动情之处,就潸然泪 下 ⑦看见他们激动的落泪,我们也禁不住泪花闪动。 ⑧那泪水映照了民族情,兄弟谊呀! 15.请你依次概括文中所记述的“胡杨之泪”的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8个字回答)(4分) 场景 场景二:闻支援愉悦露欢欣 场景三 场景四:帮乡邻幸福泪满面 16.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画线句子中“温暖的力量”指的是什么?(4分) 17.第①段写到“但不久的那些天,我却真切地感觉到了令人心动的胡杨之泪。”请你结合文中的任意两处 场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之意的,同是兄弟手足,这样的差距为何还未能消除呢!在莎车,那位大妈家,人畜几乎是同居一处,羊 棚里的味儿,就像浮尘一样,径直闯入了居室。大妈五十多岁,但憔悴衰老得像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了。村 支书介绍说,她男人早就病死了,她抚养着一位老人,还带着五个孩子,五个孩子有两个是天生的智障者, 是吃低保的,能填饱全家肚子已是不错了,改善住房就几近天方夜谭了。说话间,那个十多岁的智障女孩 便傻愣愣地坐在那儿,目光呆滞,目中无人。我握着大妈的手,告诉他,政府要资助她,建一套抗震、宽 敞的安居房。村支书翻译时,我看见大妈枯涩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而那痴呆女孩的眼里,也有一种光亮 喜悦地一闪,我也禁不住眼窝子一热。 ③在泽普八乡三村,村民们都在清理震后的场地。阳光下,他们热汗直冒,干得很欢。乡领导把他们 集拢来,介绍说,上海来支援我们建设安居房的,图纸是他们帮着设计的,钱也是他们资助一部分的。话 音未落,已看到村民们互相交头接耳,目光都投向了我们。虽然听不清、也听不懂他们在述说什么,但那 些眸子里透出的光泽是欢欣的,有一种温暖的力量在我们之间漾动。 ④巴楚县一个老汉,首先新建了一处新居室。90 平方米的安居房,还有近一亩地的种植区和养畜区。 听说我们来自上海,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急切地走了上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口里喃喃着,昏花的老眼里, 泪水盈盈,他的儿子也不时抹着眼眶。 ⑤喀什的老百姓,还有不少居住在土坯房里。稍有雨水侵袭就即刻渗水甚至倾塌,岌岌可危。一位当 地建设官员说过一则故事,至今撞击着我的心口,令我无法平静。前些年,伽师地震,一个村的民宅都须 臾之间倒塌了,死伤无数。只有一户人家,当初因为拿了政府的补助,自己又凑了点钱,把房屋改成抗震 房了,一家老小无忧。领导去慰问,他竟然也抱头痛哭。众人都纳闷,最后才得知,这次地震,好多村里 人都临时躲进了他家,让他一下子成为村里最让人瞩目和羡慕的人物。他是喜极而泣呀! ⑥胡杨,是男子汉的象征呀,也是新疆人的象征。他们也是有泪不轻弹,但到了动情之处,就潸然泪 下。 ⑦看见他们激动的落泪,我们也禁不住泪花闪动。 ⑧那泪水映照了民族情,兄弟谊呀! 15.请你依次概括文中所记述的“胡杨之泪”的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 8 个字回答)(4 分) 场景一: 场景二:闻支援愉悦露欢欣 场景三: 场景四:帮乡邻幸福泪满面 16.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画线句子中“温暖的力量”指的是什么?(4 分) 17.第①段写到“但不久的那些天,我却真切地感觉到了令人心动的胡杨之泪。”请你结合文中的任意两处 场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7 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