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 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 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 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 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 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 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 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3~4题
高一地理必修 1 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 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2 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1.A 2.C 解析:第 1 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 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 2 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 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 A 错;反光板的 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 B 错;分散的太阳能经 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 C 对;太阳能光 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 D 错。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 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 3~4 题
日照时数/小时 12345678910112月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B.海拔 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 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B.6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地形、纬度高低等因素。但对7月的 图们江来说,地形不变,昼夜长短也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7月,华北、东北进入了 雨季,云量增多,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第4题,从图中可知图们江3月份日照时数为 230个小时。3月份,接近春分,故每天的理论日照时数约为12小时,所以3月的日照百分 比为[230/(12×31)]×100%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 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 >PAR强度等值线 (单位/molm2d1) 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 7 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 3 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答案:3.A 4.B 解析:第 3 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地形、纬度高低等因素。但对 7 月的 图们江来说,地形不变,昼夜长短也不是 7 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7 月,华北、东北进入了 雨季,云量增多,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第 4 题,从图中可知图们江 3 月份日照时数为 230 个小时。3 月份,接近春分,故每天的理论日照时数约为 12 小时,所以 3 月的日照百分 比为[230/(12×31)]×100%。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 1961~ 2007 年我国年平均 PAR 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5~6 题。 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答案:5.D6. 解析:第5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 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6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 “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C积温等值线 等高线 8.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6.乙地 PAR 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5.D 6.D 解析:第 5 题,PAR 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 藏高原地区 PAR 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 6 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 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 较大。 下图中图 1 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 2 表示 “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7~9 题。 7.图 2 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C 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8.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拔
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 答案:7.B8.B9.C 解析:第7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400~800m之间 该区域≥10℃年积温在4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低于200米。故图 2中等值线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第8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 数,二者的相关性与年降水量、积温和海拔无关。第9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 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天气、昼长等:二者共同的因素 是天气,而影响天气的主要是降水量,降水量多,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 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多。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 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10~11题。 太阳黑子数 -降水量 70°-80°N157°W-81°E12个测站 60°-70°N,166°W-41°E22个测站 1930 10.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11.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 要在欧洲和北美洲。第11题,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 动呈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呈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 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C.年降水量 D.年蒸发量 答案:7.B 8.B 9.C 解析:第 7 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 400~800mm 之间; 该区域≥10℃年积温在 4 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低于 200 米。故图 2 中等值线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第 8 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 数,二者的相关性与年降水量、积温和海拔无关。第 9 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 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天气、昼长等;二者共同的因素 是天气,而影响天气的主要是降水量,降水量多,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 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多。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 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 10~11 题。 10.图中所示的 34 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11.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10.D 11.C 解析:第 10 题,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 34 个测站分布范围主 要在欧洲和北美洲。第 11 题,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 12 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 动呈正相关,下部分 22 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呈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 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国界线A2-等太阳年辐射总量线(kwhm) 12.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A.A地比B地大1000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D.A地比B地小1000 13.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答案:12.A13.C 解析:第12题,根据我国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分析,A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应该比B 地高(青藏高原地区最高):A、B之间相隔三条等值线,其差值应在两到四个等差值之间, 即600~1200,所以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A地比B地大1000。第13题,影 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大气透明度、海拔等。阴雨天气多, 太阳辐射量应该低: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A地区与图 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可能是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4~16题。 60省级行政中心 夏季日照时数 ----600 冬季日照时数h 14.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 300,则图中 A、B 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 A.A 地比 B 地大 1 000 B.A 地比 B 地大 500 C.A 地比 B 地小 500 D.A 地比 B 地小 1 000 13.A 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答案:12.A 13.C 解析:第 12 题,根据我国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分析,A 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应该比 B 地高(青藏高原地区最高);A、B 之间相隔三条等值线,其差值应在两到四个等差值之间, 即 600~1 200,所以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A 地比 B 地大 1 000。第 13 题,影 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大气透明度、海拔等。阴雨天气多, 太阳辐射量应该低;A 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A 地区与图 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可能是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 14~16 题。 14.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B.②C 15.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D.海拔 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4.A15.C16.B 解析:第14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①地冬季日照 时数为700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h~1000h),冬、夏日照时数差为(200h~300h)。 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h~200h)、(0h~100h)、100h,因 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15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 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16题,图中 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以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 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地来说,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 是②地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 回答17~18题 图例 正相关 lI0°112°114°116°M8°120° 17.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17.D18.B
A.① B.② C.③ D.④ 15.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4.A 15.C 16.B 解析:第 14 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①地冬季日照 时数为 700 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 h~1 000 h),冬、夏日照时数差为(200 h~300 h)。 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 h~200 h)、(0 h~100 h)、100 h,因 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 15 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 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 16 题,图中 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以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 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地来说,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 是②地。 下图为 1954~2005 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 回答 17~18 题。 17.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17.D 18.B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 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 安徽省北部。第18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 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 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综合题 19.读“某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6°+ ⊙城市-70.年等太阳辐射量 (千卡严平方厘米年 (1)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 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座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试分析在此 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答案:(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 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邻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数值总结其分布规律。结合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气 候因素分析原因。第②2)题,太阳能发电站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分析能源丰富,从社会经济 因素分析市场广阔。 20.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解析:第 17 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 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 安徽省北部。第 18 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 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 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二、综合题 19.读“某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 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座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试分析在此 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答案:(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 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邻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数值总结其分布规律。结合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气 候因素分析原因。第(2)题,太阳能发电站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分析能源丰富,从社会经济 因素分析市场广阔。 20.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小时) 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米2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4)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强 (3)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4)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 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 解析:第(1)题,甲地处青藏高原,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和天气等进行分析。第 (2)题,乙位于四川盆地,结合其地形及其对天气影响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我国多年平 均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可直接读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第(4)题,结合西 北地区光热资源条件、气温变化等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特色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4)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强。 (3)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4)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 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 解析:第(1)题,甲地处青藏高原,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和天气等进行分析。第 (2)题,乙位于四川盆地,结合其地形及其对天气影响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我国多年平 均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可直接读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第(4)题,结合西 北地区光热资源条件、气温变化等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特色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