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材: 《生态学》 梁士楚李铭红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版 授课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 第0章、绪论 第1章、个体生态学 第2章、种群生态学 第3章、群落生态学 12 第4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5章、应用生态学 授课章节: 第0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掌握生 态学研究的三种方法。从整体上,宏观地对生态学这门课有一个了解,并对这门课的学习产 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教具 多媒体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的研究对象 2.1、组织层次 22、微观与宏观方面 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难点: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小结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按生物组织划分,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研 究对象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3大 类 作业 1、什么是生态学? 2、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授课章节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 第1-4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和机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授课教材: 《生态学》 梁士楚 李铭红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第 1 版 授课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 第 0 章、绪论 1 第 1 章、个体生态学 7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10 第 3 章、群落生态学 12 第 4 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14 第 5 章、应用生态学 10 授课章节: 第 0 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掌握生 态学研究的三种方法。从整体上,宏观地对生态学这门课有一个了解,并对这门课的学习产 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教具: 多媒体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生态学的定义 15 2、生态学的的研究对象 2.1、组织层次 20 2.2、微观与宏观方面 10 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5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0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难点: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小结: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按生物组织划分,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研 究对象是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 3 大 类。 作业: 1、什么是生态学? 2、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授课章节: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 第 1-4 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和机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生态因子 1.1、环境 、大环境 1.1.2、小环境 1.2、生态因子 1.2.1、生态因子的分类 1.2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1、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5 2.2、生物对环境的反用 10 3、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3.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2、限制因子 3.3、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3.3.1、耐受性定律 10 3.32、生态幅 3.33、耐受限度的调整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难点: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小结: 大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小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活。每种生态因子不是孤 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性地对生物作用。环境生态因子影响了生 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生存;生物的存在又改变了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 密度撒谎能够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影响该种生物的 生存与分布 思考题 什么是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授课章节 第1章、个体生态学第5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对光的适应性以及生物对温度的反应。了解地球上光和温度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1、光照强度 1.1.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1.1.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1.3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2、光质 15 1.3、光周期
1、生态因子 1.1、环境 1.1.1、大环境 5 1.1.2、小环境 5 1.2、生态因子 1.2.1、生态因子的分类 5 1.2.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10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1、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5 2.2、生物对环境的反用 10 3、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3.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10 3.2、限制因子 10 3.3、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3.3.1、耐受性定律 10 3.3.2、生态幅 10 3.3.3、耐受限度的调整 10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难点: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小结: 大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小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活。每种生态因子不是孤 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性地对生物作用。环境生态因子影响了生 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生存;生物的存在又改变了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 密度撒谎能够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影响该种生物的 生存与分布。 思考题: 什么是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授课章节: 第 1 章、个体生态学 第 5 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对光的适应性以及生物对温度的反应。了解地球上光和温度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1、光照强度 1.1.1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10 1.1.2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0 1.1.3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0 1.2、光质 15 1.3、光周期
1.3.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3.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2、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1、温度的生态意义 2.2、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221酶反应速率与温度阀 222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 5 22.3驯化和气候驯化 5 2.3、极端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3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15 3.3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10 24、温度节律的生态作用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对光的适应 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难点:光的生态作用 小结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带来光和热,成为地球上的能量环境。生物对光的适应表现 在三个方面: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生理、形态、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出现适应性的昼夜 节律和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地球上生 物群系的分布与主要温度带一致。一些物种的分布限与等温线之间有紧密的相互关系。 思考题 生物对光照、极端高温和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 授课章节 第1章、个体生态学第5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水的特殊性质、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火的生态作用与管理。掌握生物如何调 节体内水和溶质的平衡、生物对氧和二氧化碳的适应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3、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1、水的生态意义 10 3.2、水对生物的作用及其意义 10 3.21、对植物的作用与植物的适应 3.22、对动物的作用与动物的适应 10 4、土壤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4.1、土壤的生态意义 42、土壤对生物的作用 4.3、生物对土壤的适应 5、火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51、火的生态意义及发生与种类 52、火对生物的作用及其适应 5
1.3.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0 1.3.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10 2、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1、温度的生态意义 5 2.2、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2.2.1 酶反应速率与温度阀 10 2.2.2 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 5 2.2.3 驯化和气候驯化 5 2.3、极端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3.1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15 3.3.2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10 2.4、温度节律的生态作用 2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对光的适应 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难点:光的生态作用 小结: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带来光和热,成为地球上的能量环境。生物对光的适应表现 在三个方面: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生理、形态、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出现适应性的昼夜 节律和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地球上生 物群系的分布与主要温度带一致。一些物种的分布限与等温线之间有紧密的相互关系。 思考题: 生物对光照、极端高温和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 授课章节: 第 1 章、个体生态学 第 5 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水的特殊性质、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火的生态作用与管理。掌握生物如何调 节体内水和溶质的平衡、生物对氧和二氧化碳的适应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3、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1、水的生态意义 10 3.2、水对生物的作用及其意义 10 3.2.1、对植物的作用与植物的适应 15 3.2.2、对动物的作用与动物的适应 10 4、土壤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4.1、土壤的生态意义 3 4.2、土壤对生物的作用 25 4.3、生物对土壤的适应 15 5、火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5.1、火的生态意义及发生与种类 10 5.2、火对生物的作用及其适应 5
6、风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61、风对生物的作用 10 62、风的生态灾害 第6节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指示作用 1.1、植物的指示作用 1.2、动物的指示作用 2、调节作用 2.1、植物的调节作用 2.2、动物的调节作用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2、生物与氧 3、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 难点: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小结 水、大气与土壤构成了生物的物质环境。水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生存居于极其重要的作 用。陆生生物产生了一整套保水和减少水丢失的生理、组织形态和行为的适应。大气中氧气 与二氧化碳关系到生物的生存。土壤是生物重要的生态因子。生活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植物, 产生了不同的植物生态型与适应性特性。火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有不利和有利 方面 思考题 1、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环境? 2、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1-2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群的概念、特征、分布及增长模型。对于种群的调节理论有一定了解。会进行有 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1节种群与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 第2节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1、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12、年龄结构和性比 1.3、种群的繁殖力 2、种群的空间特征 2.1、种群分布格局 15 22、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10
6、风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6.1、风对生物的作用 10 6.2、风的生态灾害 5 第 6 节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指示作用 1.1、植物的指示作用 5 1.2、动物的指示作用 5 2、调节作用 2.1、植物的调节作用 5 2.2、动物的调节作用 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2、生物与氧 3、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 难点: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小结: 水、大气与土壤构成了生物的物质环境。水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生存居于极其重要的作 用。陆生生物产生了一整套保水和减少水丢失的生理、组织形态和行为的适应。大气中氧气 与二氧化碳关系到生物的生存。土壤是生物重要的生态因子。生活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植物, 产生了不同的植物生态型与适应性特性。火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 有不利和有利 方面。 思考题: 1、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环境? 2、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1-2 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群的概念、特征、分布及增长模型。对于种群的调节理论有一定了解。会进行有 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 1 节 种群与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5 2、种群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 5 第 2 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1、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15 1.2、年龄结构和性比 15 1.3、种群的繁殖力 15 2、种群的空间特征 2.1、种群分布格局 15 2.2、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10
23、种群内的隔离 5 3、种群的遗传特征 3.1、遗传平衡 3.2、近交衰退 3.3、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10 34、种群的自然选择 3.5、物种的形成 36、种群的进化方式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3、4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对于种群的调节理论有一定了解。会 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3节种群的动态 1、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1.1、种群增长 .2、季节消长 1.3、种群的波动 10 14、种群的爆发 1.5、种群平衡 1.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1.7、生态入侵 2、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 2.1密度制约因素 22非密度制约因素 3、种群动态的描述 3.1、生命表 3.2、种群的增长模型 3.2.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3.2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第4节种群的调节 1、种群调节的概念 2、种群调节的机制 2.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22、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种群的群体特征 2、种群增长的计算 3、种群调节理论 难点:1、种群增长模型 2、种群统计学
2.3、种群内的隔离 5 3、种群的遗传特征 3.1、遗传平衡 15 3.2、近交衰退 5 3.3、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10 3.4、种群的自然选择 15 3.5、物种的形成 20 3.6、种群的进化方式 10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3、4 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群的动态变化特征,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对于种群的调节理论有一定了解。会 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 3 节 种群的动态 1、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1.1、种群增长 5 1.2、季节消长 5 1.3、种群的波动 10 1.4、种群的爆发 5 1.5、种群平衡 5 1.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5 1.7、生态入侵 10 2、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 2.1 密度制约因素 15 2.2 非密度制约因素 15 3、种群动态的描述 3.1、生命表 30 3.2、种群的增长模型 3.2.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10 3.2.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25 第 4 节 种群的调节 1、种群调节的概念 5 2、种群调节的机制 2.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5 2.2、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1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种群的群体特征 2、种群增长的计算 3、种群调节理论 难点: 1、种群增长模型 2、种群统计学
小结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包括密度;初级种群参数 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逻辑斯蒂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增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可表现为季节消长、波动、平衡、爆发和衰落与死亡。种群调节理 论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调节理论两种。 作业: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简述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内容。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5节种内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内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密度效应 1.1、动物的密度效应 1.2、植物的密度效应 1.2.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12.2、自疏法则 2、动植物性行为 2.1、植物性别 22、动物婚配制度 3、领域行为 4、社会等级 10 5、通信行为 6、利他行为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6节种间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种间竞争 1.1、种间竞争的概念 12、种间竞争类型及其特点 12.1、竞争类型 122、竞争的一般特征 1.3、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 14、种间竞争的模型 2、捕食作用
小结: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包括密度;初级种群参数, 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逻辑斯蒂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增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可表现为季节消长、波动、平衡、爆发和衰落与死亡。种群调节理 论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调节理论两种。 作业: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简述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内容。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5 节 种内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内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密度效应 1.1、动物的密度效应 10 1.2、植物的密度效应 1.2.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10 1.2.2、自疏法则 10 2、动植物性行为 2.1、植物性别 10 2.2、动物婚配制度 15 3、领域行为 15 4、社会等级 10 5、通信行为 5 6、利他行为 10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6 节 种间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种间竞争 1.1、种间竞争的概念 5 1.2、种间竞争类型及其特点 1.2.1、竞争类型 10 1.2.2、竞争的一般特征 15 1.3、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 15 1.4、种间竞争的模型 15 2、捕食作用
2.1、捕食的定义及类型 35 2.2、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3、共生关系 3.1、原始协作 3.2、偏利共生 3.3、互利共生 他感作用 第7节生态位 1、生态位的概念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密度效应 2、他感作用 3、种间竞争 4、生态位理论 5、共生 难点:竞争;捕食作用 小结: 种内竞争在植物中表现为密度效应。社会等级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 为。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作业题 1、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什么是生态位?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8节繁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的生活史对策、r-选择和k-选择。了解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能量分配与权衡 2、体型效应 3、生殖对策 3.1、r-选择和k-选择 3.2、生殖价和生殖效率 4、生境分类 5、滞育和休眠 6、迁移 7、复杂的生活周期 000055 8、衰老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殖对策
2.1、捕食的定义及类型 35 2.2、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5 3、共生关系 3.1、原始协作 10 3.2、偏利共生 10 3.3、互利共生 10 4、他感作用 25 第 7 节 生态位 1、生态位的概念 10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密度效应 2、他感作用 3、种间竞争 4、生态位理论 5、共生 难点: 竞争;捕食作用 小结: 种内竞争在植物中表现为密度效应。社会等级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 为。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作业题: 1、 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 什么是生态位?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8 节 繁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的生活史对策、r-选择和 k-选择。了解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能量分配与权衡 5 2、体型效应 5 3、生殖对策 3.1、r-选择和 k-选择 20 3.2、生殖价和生殖效率 10 4、生境分类 20 5、滞育和休眠 10 6、迁移 20 7、复杂的生活周期 5 8、衰老 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殖对策
2、生境分类 难点:1、r-选择和k-选择 2、两面下注理论 小结 生物的生活史是指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所获得的对策称 为生活史对策。r-选择种类适应使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而k选择种类适应使其有强的竞争 性。生物的生殖对策包括生殖价和生殖效率。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有休眠、迁移 等 思考题 1、什么是生活史?包括哪些重要组分? 2、什么是生活史对策?r-对策和k-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3、课本%6页,简答题第9、14、15题。 授课章节 第3章、群落生态学第1-3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及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1节群落与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 1.1、生物群落的概念 1.2、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节群落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群落的性质 2、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3节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成员类型 群落最小面积 1.2、群落成员型 2、数量特征 2.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20 2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2.3、物种多样性指标 24、种间关联 10 授课章节: 第3章、群落生态学第4-5节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的外貌特征;群落结构及影响结构的因素。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2、生境分类 难点:1、r-选择和 k-选择 2、两面下注理论 小结: 生物的生活史是指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所获得的对策称 为生活史对策。r-选择种类适应使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而 k-选择种类适应使其有强的竞争 性。生物的生殖对策包括生殖价和生殖效率。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有休眠、迁移 等。 思考题: 1、什么是生活史?包括哪些重要组分? 2、什么是生活史对策?r-对策和 k-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3、课本 96 页,简答题第 9、14、15 题。 授课章节: 第 3 章、群落生态学 第 1-3 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及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第 1 节 群落与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 1.1、生物群落的概念 5 1.2、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5 第 2 节 群落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群落的性质 10 2、群落的基本特征 20 第 3 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1、成员类型 1.1、群落最小面积 15 1.2、群落成员型 20 2、数量特征 2.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20 2.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15 2.3、物种多样性指标 30 2.4、种间关联 10 授课章节: 第 3 章、群落生态学 第 4-5 节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的外貌特征;群落结构及影响结构的因素。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群落外貌及其动态变化 1.1、群落外貌 12、群落外貌的动态变化 2、描述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指标 2.1、生长型 2.2、生活型 23、叶的性质 第5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1.1、群落的垂直结构 12、群落的水平结构 2、群落的时间结构 3、群落的营养结构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41、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42、影响群落结构的学说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群落的主要特征 2、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3、种的多样性 4、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 5、影响群落结构的生物因素 难点:1、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多样性有关计算 2、群落的结构单元 3、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各种学说 小结: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数量特征有多度、盖 度、频度、重要值等指标。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 个层次。 作业题 167页简答题第4、5题 授课章节: 第3章、群落生态学第6节群落的动态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演替的系列、概念、类型和理论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群落动态及形式 2、群落的波动 3、群落的演替 3.1、群落演替的概念 3.2、演替与波动的关系
1、群落外貌及其动态变化 1.1、群落外貌 5 1.2、群落外貌的动态变化 5 2、描述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指标 2.1、生长型 15 2.2、生活型 30 2.3、叶的性质 20 第 5 节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空间结构 1.1、群落的垂直结构 25 1.2、群落的水平结构 10 2、群落的时间结构 5 3、群落的营养结构 15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4.1、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30 4.2、影响群落结构的学说 1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群落的主要特征 2、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3、种的多样性 4、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 5、影响群落结构的生物因素 难点: 1、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多样性有关计算 2、群落的结构单元 3、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各种学说 小结: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数量特征有多度、盖 度、频度、重要值等指标。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 个层次。 作业题: 167 页 简答题第 4、5 题。 授课章节: 第 3 章、群落生态学 第 6 节 群落的动态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演替的系列、概念、类型和理论。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群落动态及形式 10 2、群落的波动 20 3、群落的演替 3.1、群落演替的概念 10 3.2、演替与波动的关系 10
3.3、群落形成的过程 34、演替的类型 3.5、演替系列 5005 3.6、演替的顶级学说 3.7、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3.8、群落演替观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演替的三个条件 2、水生演替系列 3、旱生演替系列 难点:演替理论 小结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 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接着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裸地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 件和场所之一。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 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按演替方向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思考题: 课本167页简答题第6、7、8题。 授课章节: 第3章、群落生态学第7节群落的类型及分布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原则、命名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群落分类的基本要素 群落分类的途径 2、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 1.3、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4、植物群落的命名 2、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1、陆地生物群落 2.1.1、森林生物群落 2.1.2、草原生物群落 2.1.3、荒漠生物群落 2.1.4、冻原生物群落 2.1.5、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22、淡水生物群落 2.3、海洋生物群落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2、植物群落的命名 难点:群落的命名
3.3、群落形成的过程 15 3.4、演替的类型 20 3.5、演替系列 30 3.6、演替的顶级学说 15 3.7、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5 3.8、群落演替观 10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演替的三个条件 2、水生演替系列 3、旱生演替系列 难点: 演替理论 小结: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 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接着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裸地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 件和场所之一。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 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按演替方向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思考题: 课本 167 页 简答题第 6、7、8 题。 授课章节: 第 3 章、群落生态学 第 7 节 群落的类型及分布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原则、命名。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群落分类的基本要素 1.1、群落分类的途径 10 1.2、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 20 1.3、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5 1.4、植物群落的命名 15 2、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1、陆地生物群落 2.1.1、森林生物群落 30 2.1.2、草原生物群落 20 2.1.3、荒漠生物群落 15 2.1.4、冻原生物群落 10 2.1.5、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20 2.2、淡水生物群落 10 2.3、海洋生物群落 1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2、植物群落的命名 难点: 群落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