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黄瓜黑星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47.01KB,团购合买
黄瓜黑星病 Cucumber Scab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仅在东北地区温室中零星发生, 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的发展,这种病害迅速蔓延和加重,目前扩展到了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上海、四川和海南等12省市区。 目前此病已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黄瓜的常发性病害,一般损失可达10%~20%, 严重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侵染南瓜、西葫芦、甜瓜、冬瓜 等 葫芦科蔬菜,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黄瓜黑星病 Cucumber scab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仅在东北地区温室中零星发生 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的发展,这种病害迅速蔓延和加重,目前已扩展到了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上海、四川和海南等12省市区 目前此病已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黄瓜的常发性病害,一般损失可达10%~20%, 严重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侵染南瓜、西葫芦、甜瓜、冬瓜等 葫芦科蔬菜,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嫩叶、嫩茎及幼瓜易感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受害,产 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发病,初呈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 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生长点附近嫩 茎被害,上部干枯,下部往往丛生腋芽。成株期叶片被害,开始出现褪绿的近圆形小斑点, 干枯后呈黄白色,容易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穿孔后的病斑边缘一般呈星 纹状: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层;卷须受害 多变褐色而腐烂;生长点发病,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病瓜向病斑内侧弯曲,病斑初流半 透明胶状物,以后变成琥珀色,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部呈疮痂 状,并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病原 无性态为瓜枝孢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1 Arthur,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分 生孢子梗细长,丛生,褐色或淡褐色,顶部、中部稍有分枝 或单枝,大小160~520μm×45.5um。分生孢子圆柱状、 近梭形至长梭形,形成分技的长链,单生或串生,单孢、双 胞、少数3胞,有0-2个隔膜,褐色或橄榄绿色,光滑或具 微刺。单胞平均为11.5178μm×45um;双胞平均为 19.5~24.5m×4.5~5.5um 图15-6黄瓜黑星病菌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最好,利用 淀粉及山梨糖的能力较差。该菌在pH2.5-110范围内均可生 长及产孢,最适pH为60。病菌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单色光 处理有利于孢子产生。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25~35℃,适温20~22℃。52℃处理45min 可使孢子及菌丝致死。分子孢子在12.5~325℃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20℃;碱性条件下 孢子发芽受抑制,以pH5.5-70对孢子发芽最好,最适pH60。黑暗处理有利于孢子萌发; 碳源可促进孢子萌发,其中以麦芽糖、乳糖和木糖为佳;几种氨基酸中以天门冬氨酸有利于 孢子萌发,孢子在无机盐中不萌发。孢子萌发对湿度反应敏感,随着湿度増加,萌发率逐渐 提高。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率较高,81%以下则较低,66%以下孢子不萌发。 病菌有明显的角变现象,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病菌划分为5种菌落类型。5种菌落回 接黄瓜叶片后引起相似的症状,角变菌落1、2型具有遗传的稳定性。病菌存在明显的生理 分化现象,在重病区,强、中致病力菌株分布比例偏高:而发病轻的地区则中、弱致病力菌 株分布比例偏高。有人研究认为,该病菌可能存在2或3个生理小种

图 15-6 黄瓜黑星病菌 1.分生孢子梗; 2.分生孢子 黄瓜黑星病 Cucumber Scab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 世纪 70 年代前我国仅在东北地区温室中零星发生, 80 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的发展,这种病害迅速蔓延和加重,目前已扩展到了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上海、四川和海南等 12 省市区。 目前此病已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黄瓜的常发性病害,一般损失可达 10%~20%, 严重可达 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侵染南瓜、西葫芦、甜瓜、冬瓜等 葫芦科蔬菜,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嫩叶、嫩茎及幼瓜易感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受害,产 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发病,初呈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 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生长点附近嫩 茎被害,上部干枯,下部往往丛生腋芽。成株期叶片被害,开始出现褪绿的近圆形小斑点, 干枯后呈黄白色,容易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穿孔后的病斑边缘一般呈星 纹状;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层;卷须受害, 多变褐色而腐烂;生长点发病,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病瓜向病斑内侧弯曲,病斑初流半 透明胶状物,以后变成琥珀色,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部呈疮痂 状,并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病原 无 性 态 为 瓜枝 孢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 et Arthur,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分 生孢子梗细长,丛生,褐色或淡褐色,顶部、中部稍有分枝 或单枝,大小 160~520μm×4~5.5μm 。分生孢子圆柱状、 近梭形至长梭形,形成分技的长链,单生或串生,单孢、双 胞、少数 3 胞,有 0~2 个隔膜,褐色或橄榄绿色,光滑或具 微刺。单胞平均为 11.5~17.8μm×4~5μm ;双胞平均为 19.5~24.5μm×4.5~5.5μm。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最好,利用 淀粉及山梨糖的能力较差。该菌在 pH2.5~11.0 范围内均可生 长及产孢,最适 pH 为 6.0。病菌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单色光 处理有利于孢子产生。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 2.5~35℃,适温 20~22℃。52℃处理 45min 可使孢子及菌丝致死。分子孢子在 12.5~32.5℃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 20℃;碱性条件下 孢子发芽受抑制,以 pH 5.5~7.0 对孢子发芽最好,最适 pH6.0。黑暗处理有利于孢子萌发; 碳源可促进孢子萌发,其中以麦芽糖、乳糖和木糖为佳;几种氨基酸中以天门冬氨酸有利于 孢子萌发,孢子在无机盐中不萌发。孢子萌发对湿度反应敏感,随着湿度增加,萌发率逐渐 提高。相对湿度 90%以上孢子萌发率较高,81%以下则较低,66%以下孢子不萌发。 病菌有明显的角变现象,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病菌划分为 5 种菌落类型。5 种菌落回 接黄瓜叶片后引起相似的症状,角变菌落 1、2 型具有遗传的稳定性。病菌存在明显的生理 分化现象,在重病区,强、中致病力菌株分布比例偏高;而发病轻的地区则中、弱致病力菌 株分布比例偏高。有人研究认为,该病菌可能存在 2 或 3 个生理小种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的病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成为翌 年初侵染源。黄瓜种子的带菌率随品种、地点有异,最高可达37%,种子各部位带菌率以 种皮为多;由病苗带到定殖的温室也是一种重要的初侵染源之一。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地区 带菌种子是唯一侵染源 北方保护地黄瓜,定植后的3月中旬至下旬为叶部黑星病的始发期,该时期叶部黑星病 平稳上升。3月下旬以后,随着幼瓜的出现,瓜条上开始感染黑星病,至4月中旬为叶部及 瓜部黑星病的上升期,此时病害上升速度加快。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5月中旬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温室开始大放风,病害开始下降,为病害发生的衰退期。 般幼嫩叶、茎和果被害严重,而老叶和老瓜发病轻。幼苗带病率高则后期发病重。潜育期 随温度而异,一般棚室为3~6d,露地9~10d。该菌在相对湿度93%以上,平均温度15~30°℃ 之间较易产生分生孢子;相对湿度100%产孢最多;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温度 15~25℃,并要求有水滴和营养。 发病条件 黄瓜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北方一般以中农13、中农1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早 熟、产量高;而山东密刺比较感病。一般认为,寄主对病菌的抗性是病菌侵染抗病品种后激 发了细胞壁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合成与沉积,进而在细胞壁外层形成 层防护性屏障,即寄主细胞壁的修饰。利用植物细胞壁降解的产物寡聚半乳糖醛酸(约 11个半乳糖醛酸单位)作为激发子同样可诱导木质素的合成,进行细胞壁的修饰。还有人 研究发现,在抗性植株中存在一种抑制因子,钝化了病原菌所分泌的果胶酶。此外,过氧化 物酶等也参与了对黑星病菌的防御反应。黄瓜对黑星病菌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Ccu)控制, 也有研究认为抗性是由不完全显性控制的。抗性品种的抗性相当稳定,有的品种保持抗性长 该病属于低温、耐弱光、高湿病害。当棚内最低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从下午4时 到次日10时均高于90%,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 5~30℃均可发病,最适温度为20-22℃。当寄主处于15~25℃范围内低温-高温交替的环境时 病害发生非常严重。据报道,在22~24℃以上的较高温度下,所有黄瓜品种均表现出抗性 只在17~20℃下,感病品种才能表现感病。离体接种试验表明,低于10℃或高于25℃时发 病减轻,品种抗感差异不明显,因此15~20℃为最佳侵染温度。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保湿的 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发病越重。黑暗或弱光比较强光下更易侵染,发病严重。露地发病 与雨量和雨日数多少有关。如遇降雨量大、次数多,田间湿度大及连续冷凉条件发病就重。 病害控制 1加强检疫,选用无病种子严禁在病区繁种或从病区调种。做到从无病地留种,采用 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带病种子进行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即50℃温水浸种 30min,或5560℃恒温浸种15min,取出冷却后催芽播种,亦可用0.4%的50%多菌灵或克菌 丹可湿性粉粉剂拌种 2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杂1号、青杂2号,白头霜,吉杂1、吉杂2号、中农1l中农 13,津研7号等。 3加强栽培管理覆盖地膜,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轮作倒茬,重病棚(田)应与非瓜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的病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成为翌 年初侵染源。黄瓜种子的带菌率随品种、地点有异,最高可达 37%,种子各部位带菌率以 种皮为多;由病苗带到定殖的温室也是一种重要的初侵染源之一。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地区, 带菌种子是唯一侵染源。 北方保护地黄瓜,定植后的 3 月中旬至下旬为叶部黑星病的始发期,该时期叶部黑星病 平稳上升。3 月下旬以后,随着幼瓜的出现,瓜条上开始感染黑星病,至 4 月中旬为叶部及 瓜部黑星病的上升期,此时病害上升速度加快。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为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5 月中旬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温室开始大放风,病害开始下降,为病害发生的衰退期。 一般幼嫩叶、茎和果被害严重,而老叶和老瓜发病轻。幼苗带病率高则后期发病重。潜育期 随温度而异,一般棚室为 3~6d,露地 9~10d。该菌在相对湿度 93%以上,平均温度 15~30℃ 之间较易产生分生孢子;相对湿度 100%产孢最多;分生孢子在 5~30℃均可萌发,最适温度 15~25℃,并要求有水滴和营养。 发病条件 黄瓜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北方一般以中农 13、中农 11 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早 熟、产量高;而山东密刺比较感病。一般认为,寄主对病菌的抗性是病菌侵染抗病品种后激 发了细胞壁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合成与沉积,进而在细胞壁外层形成 一层防护性屏障,即寄主细胞壁的修饰。利用植物细胞壁降解的产物寡聚半乳糖醛酸(约 11 个半乳糖醛酸单位)作为激发子同样可诱导木质素的合成,进行细胞壁的修饰。还有人 研究发现,在抗性植株中存在一种抑制因子,钝化了病原菌所分泌的果胶酶。此外,过氧化 物酶等也参与了对黑星病菌的防御反应。黄瓜对黑星病菌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Ccu)控制, 也有研究认为抗性是由不完全显性控制的。抗性品种的抗性相当稳定,有的品种保持抗性长 达 30 年之久。 该病属于低温、耐弱光、高湿病害。当棚内最低温度超过 10℃,相对湿度从下午 4 时 到次日 10 时均高于 90%,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 5~30℃均可发病,最适温度为 20~22℃。当寄主处于 15~25℃范围内低温-高温交替的环境时, 病害发生非常严重。据报道,在 22~24℃以上的较高温度下,所有黄瓜品种均表现出抗性; 只在 17~20℃下,感病品种才能表现感病。离体接种试验表明,低于 10℃或高于 25℃时发 病减轻,品种抗感差异不明显,因此 15~20℃为最佳侵染温度。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保湿的 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发病越重。黑暗或弱光比较强光下更易侵染,发病严重。露地发病 与雨量和雨日数多少有关。如遇降雨量大、次数多,田间湿度大及连续冷凉条件发病就重。 病害控制 1.加强检疫,选用无病种子 严禁在病区繁种或从病区调种。做到从无病地留种,采用 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带病种子进行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即 50℃温水浸种 30min,或 55~60℃恒温浸种 15min,取出冷却后催芽播种,亦可用 0.4%的 50%多菌灵或克菌 丹可湿性粉粉剂拌种。 2.选用抗病品种 如青杂 1 号、青杂 2 号,白头霜,吉杂 1、吉杂 2 号、中农 11、中农 13,津研 7 号等。 3.加强栽培管理 覆盖地膜,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轮作倒茬,重病棚(田)应与非瓜

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肥作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合理灌水,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黄瓜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 尤其要注意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冬季气温低应加强防 寒、保暧措施,使秧苗免受冻害。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增 强光照,促进黄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①药剂浸种: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30min后,冲净再催芽,或用 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min。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或50%克菌丹拌 种,均可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②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m3空间用硫 磺粉0.13kg,锯末0.25kg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③发病初期及时摘 除病瓜,立即喷药防治。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发病初期开始用喷粉器喷撒10%多百粉尘剂, 每hm2用药1kg(ai);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hm2用药1~1.35kg(ai),连续34次 ④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杀菌剂: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50%扑海因、65% 甲霉灵、6%乐比耕、40%福星、70%霉奇洁、50%施保功等,隔7~10d1次,连续3~4次 也可用10%多百粉尘剂,每hm2用药1.5kg(ai),或疫霉净、百菌清、黑星净等烟剂,每 hm2熏烟。有研究认为,杜邦福星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喷施1-2次就可控制病情 的发展。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类作物进行 2 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肥作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合理灌水,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黄瓜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 尤其要注意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冬季气温低应加强防 寒、保暧措施,使秧苗免受冻害。白天控温 28~30℃,夜间 15℃,相对湿度低于 90%。增 强光照,促进黄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 ①药剂浸种: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种 20~30min 后,冲净再催芽,或用 冰醋酸 100 倍液浸种 30min。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 0.3%~0.4%的 50%多菌灵或 50%克菌丹拌 种,均可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②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 10 天,每 55m3 空间用硫 磺粉 0.13kg,锯末 0.25kg 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 1 夜。③发病初期及时摘 除病瓜,立即喷药防治。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发病初期开始用喷粉器喷撒 10%多百粉尘剂, 每 hm2 用药 1.5kg(a.i);或施用 45%百菌清烟剂,每 hm2 用药 1~1.35kg(a.i),连续 3~4 次。 ④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可喷洒下列杀菌剂: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50%扑海因、65% 甲霉灵、6%乐比耕、40%福星、70%霉奇洁、50%施保功等,隔 7~10d 1 次,连续 3~4 次。 也可用 10%多百粉尘剂,每 hm2 用药 1.5kg(a.i),或疫霉净、百菌清、黑星净等烟剂,每 hm2 熏烟。有研究认为,杜邦福星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喷施 1~2 次就可控制病情 的发展。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