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 世界有10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7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约20多种。其中稻瘟病、 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重,一直被认为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病毒病是我国 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主要有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水稻恶苗病、干 尖线虫病为种传病害,目前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 平的提高,稻曲病的发生不断加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国内检疫性病害,现已蔓延至长江以北地 区。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杂交稻制种田的粒黑粉病发生严重,杂交稻后期的叶部病害,如叶尖枯病、 云形病等也成为局部地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实验实习 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能正确区分易混 淆的病害,从而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治打下基础 、仪器用品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 刀片、挑针、纱布、徒手切片工具、蒸馏水滴瓶、革兰氏染色液一套、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三、实习材料水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叶尖枯病、云形病、 粒黑粉病、菌核秆腐病、胡麻斑病、窄条斑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病毒病 干尖线虫病、赤枯病等)标本,新鲜病组织材料、病原物玻片或培养的新鲜菌体、挂图、多媒体教 学课件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该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 穗瘟和节瘟。除叶片病斑外,其余部位症状均为病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有灰色霉层。叶片病斑有 几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为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层为褐色, 中央呈灰白色,一般于病斑背面产生霉层;②急形性病斑为水渍状不规则形,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 大量霉层:③白点形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④褐点形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间。注意 观察各种病害症状发生部位、形状、颜色、有无霉层等特点,联系品种抗病性、生育期和环境条件 分析各种叶瘟类型的病害发展趋势,比较慢性型病斑和急形性病斑的差异。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病组织气孔成簇生出,淡褐色,顶端屈折状, 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具两个隔膜,孢子基部足细胞明显。用挑 针从病组织表面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大小、颜色、分隔数:病组织徒手切片,观察分 生孢子梗着生、颜色和顶端屈折状特点 (二)稻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1.症状主要为害叶鞘,其次是叶片。病斑形状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 白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 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观察病害标本,注意病斑发生部位、扩展方向、子实体类型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淡褐色,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梢溢缩, 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易产生菌核,菌核黄褐色,扁球状或不规则形。挑取少 量菌丝制片镜检,注意菌丝色泽、分枝和分隔特点,比较幼嫩菌丝和老熟菌丝形态差异。观察 PDA培养基上菌核产生情况 (三)稻恶苗病( Gibberella fiyikupi) 1.症状秧田期最明显的症状是徒长,病苗比健苗高,颜色黄绿色,植株细弱。成株期叶鞘和 和茎秆上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可见蓝黑色颗粒状物。剥开叶鞘,茎秆上有褐色条斑 茎节上长出倒生的不定根。注意苗期和成株期的症状特点,病苗是否比健苗高、黄、瘦?病株茎节 处有无不定根?叶鞘表面子实体类型?
一 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4。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 世界有 100 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 70 多种。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约 20 多种。其中稻瘟病、 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重,一直被认为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病毒病是我国 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主要有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水稻恶苗病、干 尖线虫病为种传病害,目前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 平的提高,稻曲病的发生不断加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国内检疫性病害,现已蔓延至长江以北地 区。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杂交稻制种田的粒黑粉病发生严重,杂交稻后期的叶部病害,如叶尖枯病、 云形病等也成为局部地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实验实习一 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能正确区分易混 淆的病害,从而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治打下基础。 二、仪器用品 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 刀片、挑针、纱布、徒手切片工具、蒸馏水滴瓶、革兰氏染色液一套、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三、实习材料 水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叶尖枯病、云形病、 粒黑粉病、菌核秆腐病、胡麻斑病、窄条斑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病毒病、 干尖线虫病、赤枯病等)标本,新鲜病组织材料、病原物玻片或培养的新鲜菌体、挂图、多媒体教 学课件。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 1. 症状 该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 穗瘟和节瘟。除叶片病斑外,其余部位症状均为病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有灰色霉层。叶片病斑有 几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为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层为褐色, 中央呈灰白色,一般于病斑背面产生霉层;②急形性病斑为水渍状不规则形,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 大量霉层;③白点形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④褐点形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间。注意 观察各种病害症状发生部位、形状、颜色、有无霉层等特点,联系品种抗病性、生育期和环境条件 分析各种叶瘟类型的病害发展趋势,比较慢性型病斑和急形性病斑的差异。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病组织气孔成簇生出,淡褐色,顶端屈折状, 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具两个隔膜,孢子基部足细胞明显。用挑 针从病组织表面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大小、颜色、分隔数;病组织徒手切片,观察分 生孢子梗着生、颜色和顶端屈折状特点。 (二)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其次是叶片。病斑形状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 白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 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观察病害标本,注意病斑发生部位、扩展方向、子实体类型。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淡褐色,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梢溢缩, 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易产生菌核,菌核黄褐色,扁球状或不规则形。挑取少 量菌丝制片镜检,注意菌丝色泽、分枝和分隔特点,比较幼嫩菌丝和老熟菌丝形态差异。 观 察 PDA 培养基上菌核产生情况。 (三)稻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 1. 症状 秧田期最明显的症状是徒长,病苗比健苗高,颜色黄绿色,植株细弱。成株期叶鞘和 和茎秆上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可见蓝黑色颗粒状物。剥开叶鞘,茎秆上有褐色条斑, 茎节上长出倒生的不定根。注意苗期和成株期的症状特点,病苗是否比健苗高、黄、瘦?病株茎节 处有无不定根?叶鞘表面子实体类型?
2.病原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真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子囊壳蓝黑色, 球形,子囊圆筒形,基部较细,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双胞。分生孢子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链 状着生或簇生,无色,单胞,多为卵形和椭圆形。挑取病部霉层观看分生孢子形态,用子囊壳切片 观看子囊和子囊孢子,注意孢子大小、形状、分隔数等特征。 (四)稻曲病( Ustilaginoidea virens) 1.症状该病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绿色孢子座,后包裏整个颖壳,颜色逐渐变为墨绿 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孢子座表面可产生黑色、扁平、硬质的菌核。注意 观察不同时期的病粒和孢子座颜色的关系,解剖病粒,观察孢子座内部颜色层次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真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表面 有瘤状突起,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子囊壳内生于子座表层,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 丝状。挑取孢子座表面粉层制片,观察厚垣孢子大小、形状、颜色、着生特点及表面结构。用有性 态切片,观看子囊壳排列特征、子囊孢子形态 (五)稻粒黑粉病( Tilletia barclavana) 1.症状病菌先在病粒内部生长,破坏籽粒结构,颖壳仅出现颜色变暗。冬孢子成熟后,从内 外颖壳缝隙处露岀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比较病粒、健粒颖壳颜色、籽粒硬度 剥开病粒,观看内部被害状 2.病原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近球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无色的齿状 突起,齿状突起排列整齐,冬孢子表面常可见一无色透明的尾状残余物。冬孢子堆中混有球形、无 色的不孕细胞。担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在担子顶端轮状着生。挑取病粒内黑色粉末制片,注意 观察冬孢子表面结构和不孕细胞有无。观看担孢子形态和着生方式 (六)稻菌核秆腐病( Nakateae sigmoidea,N. irregulare) 1.症状近地面稻株内外叶鞘产生黑色斑块,叶片发黄枯死,病斑表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最 后病组织变软腐朽,整个植株贴地倒伏。剥开叶鞘,早期有白色菌丝体,后期茎秆腔壁上产生大量 细小的黑色菌核。观察田间稻株被害状,注意与其他因子造成的倒伏相区别。触摸病组织,有无绵 软之感?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双曲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淡橄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 新月形,一般3个隔膜,中央两个细胞色深,两端细胞淡色或无色。菌核小,直径约0.2-0.4mm, 球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光滑。取病株表面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注意两端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颜 色、形状差异。剥开叶鞘看菌核,注意不同秆腐病菌的菌核大小、数目差异。 (七)稻叶尖枯病( Phyllosticta oryzicola) 症状一般多从叶片尖端或叶缘开始产生,病斑呈长条形,黄或枯黄色,病健交界明显,有 时有褐色波浪线,病叶尖端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病部埋生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注意观察病叶 症状特点,与稻白叶枯病比较症状有何异同?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埋生,后期孔口外露。分生孢子卵 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端部有油球1~2个。取后期病叶对光观看,是否有褐色小点?徒手切片, 观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 (八)稻云形病( Gerlachia orage 1.症状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呈灰褐色和暗褐色相交互的波浪云纹。湿度高时叶片呈水渍状腐 烂,波浪纹不明显,病斑表面可产生少量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后期产生褐色小点(子囊壳)。注意 观察病斑位置、颜色,波浪纹是否清晰?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格氏霉属真菌。分生孢子短新月形,单胞或双胞无色。子囊孢子无色, 长椭圆形,两端钝圆,3~5个细胞,分隔处稍溢缩。观察病原菌形态,着重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九)稻叶黑粉病( Entyloma oryza 1.症状叶片上形成黑色、略隆起、断续的条点状病斑(冬孢子堆),病部表皮不破裂,叶片 易枯黄。观看病叶标本,冬孢子堆可否抹去?为什么?
2. 病原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真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子囊壳蓝黑色, 球形,子囊圆筒形,基部较细,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双胞。分生孢子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链 状着生或簇生,无色,单胞,多为卵形和椭圆形。挑取病部霉层观看分生孢子形态,用子囊壳切片 观看子囊和子囊孢子,注意孢子大小、形状、分隔数等特征。 (四)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1. 症状 该病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绿色孢子座,后包裹整个颖壳,颜色逐渐变为墨绿 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孢子座表面可产生黑色、扁平、硬质的菌核。注意 观察不同时期的病粒和孢子座颜色的关系,解剖病粒,观察孢子座内部颜色层次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真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表面 有瘤状突起,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子囊壳内生于子座表层,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 丝状。挑取孢子座表面粉层制片,观察厚垣孢子大小、形状、颜色、着生特点及表面结构。用有性 态切片,观看子囊壳排列特征、子囊孢子形态。 (五)稻粒黑粉病(Tilletia barclayana) 1. 症状 病菌先在病粒内部生长,破坏籽粒结构,颖壳仅出现颜色变暗。冬孢子成熟后,从内 外颖壳缝隙处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比较病粒、健粒颖壳颜色、籽粒硬度, 剥开病粒,观看内部被害状。 2. 病原 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近球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无色的齿状 突起,齿状突起排列整齐,冬孢子表面常可见一无色透明的尾状残余物。冬孢子堆中混有球形、无 色的不孕细胞。担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在担子顶端轮状着生。挑取病粒内黑色粉末制片,注意 观察冬孢子表面结构和不孕细胞有无。观看担孢子形态和着生方式。 (六)稻菌核秆腐病(Nakateae sigmoidea,N. irregulare) 1. 症状 近地面稻株内外叶鞘产生黑色斑块,叶片发黄枯死,病斑表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最 后病组织变软腐朽,整个植株贴地倒伏。剥开叶鞘,早期有白色菌丝体,后期茎秆腔壁上产生大量 细小的黑色菌核。观察田间稻株被害状,注意与其他因子造成的倒伏相区别。触摸病组织,有无绵 软之感?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双曲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淡橄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 新月形,一般 3 个隔膜,中央两个细胞色深,两端细胞淡色或无色。菌核小,直径约 0.2~0.4mm, 球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光滑。取病株表面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注意两端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颜 色、形状差异。剥开叶鞘看菌核,注意不同秆腐病菌的菌核大小、数目差异。 (七)稻叶尖枯病(Phyllosticta oryzicola) 1. 症状 一般多从叶片尖端或叶缘开始产生,病斑呈长条形,黄或枯黄色,病健交界明显,有 时有褐色波浪线,病叶尖端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病部埋生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注意观察病叶 症状特点,与稻白叶枯病比较症状有何异同?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埋生,后期孔口外露。分生孢子卵 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端部有油球 1~2 个。取后期病叶对光观看,是否有褐色小点?徒手切片, 观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 (八)稻云形病(Gerlachia oryaae) 1. 症状 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呈灰褐色和暗褐色相交互的波浪云纹。湿度高时叶片呈水渍状腐 烂,波浪纹不明显,病斑表面可产生少量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后期产生褐色小点(子囊壳)。注意 观察病斑位置、颜色,波浪纹是否清晰?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格氏霉属真菌。分生孢子短新月形,单胞或双胞无色。子囊孢子无色, 长椭圆形,两端钝圆,3~5 个细胞,分隔处稍溢缩。观察病原菌形态,着重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九)稻叶黑粉病(Entyloma oryzae) 1. 症状 叶片上形成黑色、略隆起、断续的条点状病斑(冬孢子堆),病部表皮不破裂,叶片 易枯黄。观看病叶标本,冬孢子堆可否抹去?为什么?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叶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聚生,排列紧密,形状为多角圆形或卵圆形, 褐色,壁光滑。取病叶徒手切片,观察冬孢子的排列、形态、大小和颜色 (十)稻叶鞘腐败病( Sarmcladium oryzae) 1.症状病斑产生在剑叶叶鞘上,呈暗褐色虎纹状,叶鞘内幼穗全部或部分腐烂,剥开病叶鞘, 有白色菌丝和淡红色霉层。注意症状产生部位,对稻穗有何影响?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帚枝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1~2次分枝,分枝处具34个轮枝,分生孢 子着生于轮枝顶端,无色、单胞、圆柱形。挑取病部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分枝特点和分生孢 子形态 (十—)稻苗期病害( Achlya oryzae; Pythium spp.; Fusarium spp; Rhizoctinia solani) 1.症状不同育秧方式病害种类不同,水育秧苗病多为绵腐病,通称“烂秧”。旱育秧、半旱 育秧苗病多为立枯病和恶苗病。绵腐病症状为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逐渐 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后呈铁锈色或绿褐色,稻种、幼苗易腐烂死亡。立枯病有几种症 状类型,芽腐:幼芽变褐扭曲腐烂;针腐:心叶枯黄,茎部变褐软腐;黄枯:从外部叶片到心叶逐 渐变黄,萎蔫,心叶卷曲,残留少许绿色,容易拔断:青枯: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 观察各种苗病症状,注意烂秧和立枯病几种症状的区别。 2.病原烂秧主要由稻绵霉( Ichlya orηzave)引起,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绵霉属真菌。游动孢子 囊管状,游动孢子肾形,两根鞭毛。雄器细长管状,藏卵器球形,内生多个卵孢子。立枯病病原菌 主要有:腐霉菌( Pythium spp.),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镰孢菌( Fusarium spp.),半知菌亚门镰 孢菌属;茄丝核菌( Rhizoctinia solan),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腐霉菌菌丝发达,无隔,孢子囊球 状或姜瓣状,藏卵器近球形,内生一个卵孢子。镰孢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或稍直,多分隔 无色,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单胞。茄丝核菌特征见稻纹枯病。观察各种病原菌 形态,注意绵腐、腐霉的菌丝有无隔膜,游动孢子囊呈何形状,藏卵器中卵孢子数目,镰孢菌大小 分生孢子形态、厚垣孢子有无、产生方式 (十二)稻胡麻斑病( Biplaris oryzae) 1.症状叶片病斑椭圆形,有黄色晕圈,内圈褐色,有时中央还呈枯白色坏死状。穗颈、籽粒 枝梗和谷粒病斑均为褐色,表面产生黑色霉层。与稻瘟病比较,叶片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病 斑数目多少,霉层颜色深浅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双极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褐色,倒棍棒形,多数弯曲,脐点基部平截 重点观察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和脐点特征 (十三)稻窄条斑病( Cercospora jansen) 1.症状可侵害叶片、叶鞘和穗等。在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0.5~1 ×1~5mm短线状条斑。病斑的周围紫褐至褐色,中央灰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结成长条斑,引起 叶片早枯。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为短 淡橄榄色或无色,3~4个分隔 (十四)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ozae) 1.症状有几种类型,叶枯型:病斑长条形,颜色黄白色或枯白色,病健交界清晰,病部易见 蜜黄色珠状菌脓:急性型:病斑暗绿色,似开水烫伤状,有菌脓产生;凋萎型:病株叶片失水、青 卷,最终枯死,卷曲青枯的叶片内可见菌脓;黄叶型:幼叶均匀褪绿,或产生黄绿相间宽条斑。重 点观察叶枯型症状特点,怎样与生理性枯黄区别?如何观察菌脓? 2.病原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鞭毛单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 落蜜黃色,粘性。切取病健交界叶片组织3×3mm,置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喷菌现象。通过实验, 学会了用哪些方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十五)稻细菌性条斑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1.症状病斑初为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后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
2. 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叶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聚生,排列紧密,形状为多角圆形或卵圆形, 褐色,壁光滑。取病叶徒手切片,观察冬孢子的排列、形态、大小和颜色。 (十)稻叶鞘腐败病(Sarocladium oryzae) 1. 症状 病斑产生在剑叶叶鞘上,呈暗褐色虎纹状,叶鞘内幼穗全部或部分腐烂,剥开病叶鞘, 有白色菌丝和淡红色霉层。注意症状产生部位,对稻穗有何影响?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帚枝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 1~2 次分枝,分枝处具 3~4 个轮枝,分生孢 子着生于轮枝顶端,无色、单胞、圆柱形。挑取病部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分枝特点和分生孢 子形态。 (十一)稻苗期病害(Achlya oryzae;Pythium spp.;Fusarium spp.;Rhizoctinia solani) 1. 症状 不同育秧方式病害种类不同,水育秧苗病多为绵腐病,通称“烂秧”。旱育秧、半旱 育秧苗病多为立枯病和恶苗病。绵腐病症状为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逐渐 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后呈铁锈色或绿褐色,稻种、幼苗易腐烂死亡。立枯病有几种症 状类型,芽腐:幼芽变褐扭曲腐烂;针腐:心叶枯黄,茎部变褐软腐;黄枯:从外部叶片到心叶逐 渐变黄,萎蔫,心叶卷曲,残留少许绿色,容易拔断;青枯: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 观察各种苗病症状,注意烂秧和立枯病几种症状的区别。 2. 病原 烂秧主要由稻绵霉(Achlya oryzae)引起,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绵霉属真菌。游动孢子 囊管状,游动孢子肾形,两根鞭毛。雄器细长管状,藏卵器球形,内生多个卵孢子。立枯病病原菌 主要有:腐霉菌(Pythium spp.),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镰孢菌(Fusarium spp.),半知菌亚门镰 孢菌属;茄丝核菌(Rhizoctinia solani),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腐霉菌菌丝发达,无隔,孢子囊球 状或姜瓣状,藏卵器近球形,内生一个卵孢子。镰孢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或稍直,多分隔 无色,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单胞。茄丝核菌特征见稻纹枯病。观察各种病原菌 形态,注意绵腐、腐霉的菌丝有无隔膜,游动孢子囊呈何形状,藏卵器中卵孢子数目,镰孢菌大小 分生孢子形态、厚垣孢子有无、产生方式。 (十二)稻胡麻斑病(Biplaris oryzae) 1. 症状 叶片病斑椭圆形,有黄色晕圈,内圈褐色,有时中央还呈枯白色坏死状。穗颈、籽粒、 枝梗和谷粒病斑均为褐色,表面产生黑色霉层。与稻瘟病比较,叶片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病 斑数目多少,霉层颜色深浅。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双极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褐色,倒棍棒形,多数弯曲,脐点基部平截。 重点观察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和脐点特征。 (十三)稻窄条斑病 (Cercospora jansena) 1. 症状 可侵害叶片、叶鞘和穗等。在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 0.5~1 ×1~5mm 短线状条斑。病斑的周围紫褐至褐色,中央灰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结成长条斑,引起 叶片早枯。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为短鞭状, 淡橄榄色或无色,3~4 个分隔。 (十四)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1. 症状 有几种类型,叶枯型:病斑长条形,颜色黄白色或枯白色,病健交界清晰,病部易见 蜜黄色珠状菌脓;急性型:病斑暗绿色,似开水烫伤状,有菌脓产生;凋萎型:病株叶片失水、青 卷,最终枯死,卷曲青枯的叶片内可见菌脓;黄叶型:幼叶均匀褪绿,或产生黄绿相间宽条斑。重 点观察叶枯型症状特点,怎样与生理性枯黄区别?如何观察菌脓?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鞭毛单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 落蜜黄色,粘性。切取病健交界叶片组织 3×3mm,置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喷菌现象。通过实验, 学会了用哪些方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十五)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1. 症状 病斑初为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后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
条状枯白色条斑,对光观察,病斑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较多细小的深蜜黄色 菌脓。注意病斑分布、形状、数目、是否透明,菌脓大小和数量。 2.病原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与稻白叶枯病分别为水稻黄单胞菌的两个致病变种, (十六)稻细菌性基腐病( 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ue) 1.症状近土面叶鞘产生不规则、边缘深褐色、中央枯白色病斑,剥开叶鞘,茎秆也有黑褐色 纵条斑。叶片青卷,以后枯黄。有的病株心叶枯死,似螟害造成的枯心,有的叶片由下而上枯死 表现为“剥皮死”。病株易齐根拔断,有恶臭。病茎洗净后挤压,可见乳白色浑浊细菌液溢出。观察 各种症状类型,该病的症状特点主要是什么?如何区别于螟虫造成的枯心? 2.病原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周生鞭毛4-8根,革兰氏染色反应 阴性。菌落乳白色,后中心变褐色,圆形,边缘不整齐呈假根状。观察细菌形态和菌落特征,取病 株观看细菌液的溢出现象。 (十七)稻黄萎病( Phytoplasma) 1.症状病株矮化,丛生,全株发黄,叶片狭而短小,薄而柔软,有的小分蘖叶片呈竹叶状。 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少数抽穗后病穗黄化,不能结实。观察病株生长矮小的特点,触摸病叶,是否 变柔软? 2.病原属软壁菌门植物菌原体。菌体椭圆形或卵圆形,无细胞壁,有单位膜,大小80-800nm 传播媒介为黑尾叶蝉。比较菌体与原核生物中细菌有何不同?致病的症状又有何差异? (十八)稻病毒病( Rice virus diseases) 1.症状我国水稻病毒病常见有以下几种:①稻条纹叶枯病( Rice stripe virus):心叶有断续的 黄绿色短条斑,条斑合并后叶片变成黄白色,高秆品种心叶细长柔软并弯曲成纸捻状枯死,称为假 枯心,病株分蘖减少,矮化不明显;②稻普通矮缩病(Riceε dwarf virus)病株矮化丛生,叶片变短僵 硬,叶色浓绿,新叶和叶鞘上可见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虚线状条点斑;③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植株矮化,分蘖増多,叶色浓绿僵硬,叶背、叶鞘和茎秆上岀现初为蜡 白色后变黑褐色的条状突起;④稻黄矮病( Rice yellow stunt virus):病株矮缩,株形松散,病叶片 平展或下垂,前期叶片有褪绿色条点状花叶,后期叶片枯黄卷缩。观察各种病毒病症状,哪些病害 明显矮化?分蘖增多或减少?叶片有无花叶或其他特征?叶质和叶色有何变化?什么是条纹叶枯病 的假枯心? 2.病原条纹叶枯病由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粒体环状或丝状,内含体“8”或“0”形,传毒媒 介为灰飞虱;普通矮缩病由水稻矮缩病毒引起,粒体球状,花叶细胞内内含体近球形,传毒媒介主 要是黑尾叶蝉:稻黑条矮缩病毒粒体球状,内含体圆球形,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稻黄矮病毒粒 体弹状,内含体圆形,个体较大,传毒媒介黑尾叶蝉。观看各种病毒粒体及内含体电镜照片,注意 形状和大小差异。学会用病害症状、病毒粒体形态、内含体、传毒媒介诊断和区分几种水稻病毒病。 (十九)稻千尖线虫病( phelenchoides besseyi) 1.症状剑叶或上部叶片尖端l~8cm处部分细胞枯死,变黄褐色,略透明,捻转或扭曲,渐成 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一褐色线纹。重点观察病叶尖端,是否扭曲?成何颜色?有无褐色线纹? 2.病原属线虫门滑刃线虫属线虫。雌雄虫均为细长的蠕虫形,两端钝细,无色,半透明,雌 成虫尾部有4个乳头状突起,静止时常扭曲或卷曲成盘状。雄成虫上、中部呈直线,尾部弯曲近90 度,交合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从水稻种壳分离线虫,制片观察雌雄线虫形态特征,重点是 大小、形状、尾部特征。 (二十)稻赤枯病(生理性病害 1.症状一般于分蘖期发生。初始叶片呈暗绿色,后形成不规则铁锈状斑点,由叶尖向基部扩 展,最后呈赤褐色、枯死。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老叶黄化,心叶窄挺。 2.病原属非侵染性病害,一般是因缺钾、磷或锌,或土壤环境不良(中毒)所致 五、实习作业 绘稻瘟病菌、胡麻斑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稻曲病菌、叶尖枯病菌、云形病菌、菌核 秆腐病菌、叶鞘腐败病菌的病原图
条状枯白色条斑,对光观察,病斑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较多细小的深蜜黄色 菌脓。注意病斑分布、形状、数目、是否透明,菌脓大小和数量。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与稻白叶枯病分别为水稻黄单胞菌的两个致病变种。 (十六)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 1. 症状 近土面叶鞘产生不规则、边缘深褐色、中央枯白色病斑,剥开叶鞘,茎秆也有黑褐色 纵条斑。叶片青卷,以后枯黄。有的病株心叶枯死,似螟害造成的枯心,有的叶片由下而上枯死, 表现为“剥皮死”。病株易齐根拔断,有恶臭。病茎洗净后挤压,可见乳白色浑浊细菌液溢出。观察 各种症状类型,该病的症状特点主要是什么?如何区别于螟虫造成的枯心?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周生鞭毛 4~8 根,革兰氏染色反应 阴性。菌落乳白色,后中心变褐色,圆形,边缘不整齐呈假根状。观察细菌形态和菌落特征,取病 株观看细菌液的溢出现象。 (十七)稻黄萎病(Phytoplasma) 1. 症状 病株矮化,丛生,全株发黄,叶片狭而短小,薄而柔软,有的小分蘖叶片呈竹叶状。 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少数抽穗后病穗黄化,不能结实。观察病株生长矮小的特点,触摸病叶,是否 变柔软? 2. 病原 属软壁菌门植物菌原体。菌体椭圆形或卵圆形,无细胞壁,有单位膜,大小 80~800nm。 传播媒介为黑尾叶蝉。比较菌体与原核生物中细菌有何不同?致病的症状又有何差异? (十八)稻病毒病(Rice virus diseases) 1. 症状 我国水稻病毒病常见有以下几种:①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心叶有断续的 黄绿色短条斑,条斑合并后叶片变成黄白色,高秆品种心叶细长柔软并弯曲成纸捻状枯死,称为假 枯心,病株分蘖减少,矮化不明显;②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virus)病株矮化丛生,叶片变短僵 硬,叶色浓绿,新叶和叶鞘上可见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虚线状条点斑;③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僵硬,叶背、叶鞘和茎秆上出现初为蜡 白色后变黑褐色的条状突起;④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virus):病株矮缩,株形松散,病叶片 平展或下垂,前期叶片有褪绿色条点状花叶,后期叶片枯黄卷缩。观察各种病毒病症状,哪些病害 明显矮化?分蘖增多或减少?叶片有无花叶或其他特征?叶质和叶色有何变化?什么是条纹叶枯病 的假枯心? 2. 病原 条纹叶枯病由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粒体环状或丝状,内含体“8”或“0”形,传毒媒 介为灰飞虱;普通矮缩病由水稻矮缩病毒引起,粒体球状,花叶细胞内内含体近球形,传毒媒介主 要是黑尾叶蝉;稻黑条矮缩病毒粒体球状,内含体圆球形,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稻黄矮病毒粒 体弹状,内含体圆形,个体较大,传毒媒介黑尾叶蝉。观看各种病毒粒体及内含体电镜照片,注意 形状和大小差异。学会用病害症状、病毒粒体形态、内含体、传毒媒介诊断和区分几种水稻病毒病。 (十九)稻干尖线虫病(Aphelenchoides besseyi) 1. 症状 剑叶或上部叶片尖端 1~8cm 处部分细胞枯死,变黄褐色,略透明,捻转或扭曲,渐成 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一褐色线纹。重点观察病叶尖端,是否扭曲?成何颜色?有无褐色线纹? 2. 病原 属线虫门滑刃线虫属线虫。雌雄虫均为细长的蠕虫形,两端钝细,无色,半透明,雌 成虫尾部有 4 个乳头状突起,静止时常扭曲或卷曲成盘状。雄成虫上、中部呈直线,尾部弯曲近 90 度,交合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从水稻种壳分离线虫,制片观察雌雄线虫形态特征,重点是 大小、形状、尾部特征。 (二十)稻赤枯病(生理性病害) 1. 症状 一般于分蘖期发生。初始叶片呈暗绿色,后形成不规则铁锈状斑点,由叶尖向基部扩 展,最后呈赤褐色、枯死。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老叶黄化,心叶窄挺。 2. 病原 属非侵染性病害,一般是因缺钾、磷或锌,或土壤环境不良(中毒)所致。 五、实习作业 1.绘稻瘟病菌、胡麻斑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稻曲病菌、叶尖枯病菌、云形病菌、菌核 秆腐病菌、叶鞘腐败病菌的病原图
2.诊断水稻细菌性病害有那些方法? 3列表比较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叶尖枯病、赤枯病、生理性叶片枯黄的区别。 实验实习二水稻病害田间病情调查 目的要求了解水稻病害发生的种类,掌握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为水稻病害调査、品种抗病性评价和病害预测预报等工作打下基础 、仪器用品扩大镜、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及其他用品和用具 三、内容和方法 (一)水稻病害普查 1.调查内容对水稻病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另外与发病程度的相关因 子也要调査记载,如水稻品种、生育期、肥水管理水平、地势等 2.调查时间水稻病害普査最少需在苗期、分蘖后期和穗期进行三次。 3.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病害种类和分布特点,可采用五点取样或随机取样法,每点50株(穴、 、穗等),统计各种病害发病率,记入表1-1。 表1-1水稻病害普查表 查地点 作物种 调查日期 水 病害种类 田 块 质 号 /2)育// 种 生/发 地±肥|品子播 害 来 期/率 程注 度 4.统计方法 病株(叶、穗)数 发病率% 调查总株(叶、穗)数 ∑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 病情指数= 调査总株(叶、穗)数×最高级别代表值 (二)稻瘟病调查
2.诊断水稻细菌性病害有那些方法? 3.列表比较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叶尖枯病、赤枯病、生理性叶片枯黄的区别。 实验实习二 水稻病害田间病情调查 一、目的要求 了解水稻病害发生的种类,掌握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为水稻病害调查、品种抗病性评价和病害预测预报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仪器用品 扩大镜、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及其他用品和用具。 三、内容和方法 (一)水稻病害普查 1. 调查内容 对水稻病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另外与发病程度的相关因 子也要调查记载,如水稻品种、生育期、肥水管理水平、地势等。 2. 调查时间 水稻病害普查最少需在苗期、分蘖后期和穗期进行三次。 3. 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病害种类和分布特点,可采用五点取样或随机取样法,每点 50 株(穴、 叶、穗等),统计各种病害发病率,记入表 1-1。 表 1-1 水稻病害普查表 调查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日期 病 害 种 类 田 块 号 地 势 土 质 水 肥 条 件 品 种 种 子 来 源 播 期 生 育 期 发 病 率 % 为 害 程 度 备 注 4. 统计方法 病株(叶、穗)数 发病率%= ×100 调查总株(叶、穗)数 ∑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叶、穗)数×最高级别代表值 (二)稻瘟病调查
1.主要任务调査当地稻瘟病发生为害程度,不同品种病害发生差异,学会根据病情、品种、 生育期和环境条件分析病害趋势,掌握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原理和方法 2.调查方法分别选代表性田块5~10块,在秧田期、分蘖拔节期、抽穗后各查一次。每田查 五点,每点50株(叶、穗),结果记入表1-2 3.严重度分级标准 (1)苗瘟 0级无病; 1级病斑5个以下 2级病斑6~20个 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枯死 (2)叶瘟 级无病 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5个以下,长度小于0.5cm) 2级病斑小而多(6个以上)或大(长度0.5cm以上)而少 3级病斑大而多 4级全株枯死 (3)穗瘟 0级无病 级个别枝梗发病(每穗损失在5%以下) 2级三分之一枝梗发病(每穗损失20%左右) 3级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饱(每穗损失50%左右); 4级穗颈发病,瘪谷多(每穗损失70%左右); 5级穗颈发病成白穗(每穗损失90%左右)。 4.统计方法 发病率、病情指数同上。 稻瘟病流行预测指标 轻病年:发病面积在10%以下,病田加权平均损失率1%以下: 中度流行年:发病面积15%左右,损失率5%左右 偏重流行年:发病面积20%以上,损失率大于10% 表12稻瘟病调查记载表 各级病株数 查|块 总)发病 病情 调查地点 品种育 备注 时代 期 数率指 级级级级级级
1. 主要任务 调查当地稻瘟病发生为害程度,不同品种病害发生差异,学会根据病情、品种、 生育期和环境条件分析病害趋势,掌握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原理和方法。 2. 调查方法 分别选代表性田块 5~10 块,在秧田期、分蘖拔节期、抽穗后各查一次。每田查 五点,每点 50 株(叶、穗),结果记入表 1-2。 3. 严重度分级标准 (1)苗瘟 0 级 无病; 1 级 病斑 5 个以下; 2 级 病斑 6~20 个; 3 级 全株发病或部分枯死。 (2)叶瘟 0 级 无病; 1 级 病斑少而小(病斑 5 个以下,长度小于 0.5cm); 2 级 病斑小而多(6 个以上)或大(长度 0.5cm 以上)而少; 3 级 病斑大而多; 4 级 全株枯死。 (3)穗瘟 0 级 无病; 1 级 个别枝梗发病(每穗损失在 5%以下); 2 级 三分之一枝梗发病(每穗损失 20%左右); 3 级 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饱(每穗损失 50%左右); 4 级 穗颈发病,瘪谷多(每穗损失 70%左右); 5 级 穗颈发病成白穗(每穗损失 90%左右)。 4. 统计方法 发病率、病情指数同上。 稻瘟病流行预测指标: 轻病年:发病面积在 10%以下,病田加权平均损失率 1%以下; 中度流行年:发病面积 15%左右,损失率 5%左右; 偏重流行年:发病面积 20%以上,损失率大于 10%。 表 1-2 稻瘟病调查记载表 调查地点 调 查 时 间 地 块 代 号 品种 生 育 期 各级病株数 总 株 数 发 病 率 % 病 情 指 数 备注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三)稻纹枯病调查 1.主要任务调査当地稻纹枯病为害程度,明确栽培管理水平和纹枯病的关系。 2.调查方法选不同类型田5~10块,采用双行直线取样法,每田取10-20个点,每点查5穴 调查病株数、病斑高度,结果记入表1-3 3.3.病情分级标准 根据病斑高度分级标准: 0级不发病; 1级一穴中少数植株发病或多数病斑的高度在稻株的1/4以下; 2级多数病株病斑在1/4~1/2之间 3级多数病株病斑在1/2~3/4之间 4级多数病株病斑在3/4以上 5级多数病株发病枯死 表13稻纹枯病调查记敦表 基本情况 病株严重度 发病 查 调查地点查 日/品种移/肥 料 田/总 率指 平/期程|株|01 水 度 4.统计方法 发病率、病情指数同上。 病害流行程度按病情指数划分: 极轻:5以下 轻:5.1~15 中等:15.1~30
(三)稻纹枯病调查 1. 主要任务 调查当地稻纹枯病为害程度,明确栽培管理水平和纹枯病的关系。 2. 调查方法 选不同类型田 5~10 块,采用双行直线取样法,每田取 10~20 个点,每点查 5 穴, 调查病株数、病斑高度,结果记入表 1-3。 3. 3. 病情分级标准 根据病斑高度分级标准: 0 级 不发病; 1 级 一穴中少数植株发病或多数病斑的高度在稻株的 1/4 以下; 2 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 1/4~1/2 之间; 3 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 1/2~3/4 之间; 4 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 3/4 以上; 5 级 多数病株发病枯死。 表 1-3 稻纹枯病调查记载表 调查地点 调 查 日 期 品种 基本情况 调 查 总 株 数 病株严重度 发 病 率 % 病 情 指 数 移 栽 期 肥 料 水 平 生 育 期 搁 田 程 度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4. 统计方法 发病率、病情指数同上。 病害流行程度按病情指数划分: 极轻:5 以下; 轻:5.1~15; 中等:15.1~30;
偏重:30.1~50 大发生:50以上(流行程度以自然发病田病情指数划分)。 (四)稻白叶枯病调查 1.主要任务调査稻白叶枯病分布和危害程度,明确品种间抗性差异以及田水管理与病害的关 系 2.调查方法挑选不同类型田5~10块,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查100张叶片,将调查结果记 载于表1-4。 3.3.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4以下(从顶叶往下三张叶片,下同) 2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4~1/2; 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2~314 4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得3/4以上。 4.4.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见稻瘟病 表1-4稻白叶枯病调查记载表 基本情况 调 病株严重度 发病 调查地点查 查 /病 日 品种 生育田水肥料总0 指数 期 期管理水平数级级级级级 四、实习作业 1.列表记载当地水稻病害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 2.根据调査结果,结合品种、生育期、气候条件,对照往年资料,分别预测稻瘟病、纹枯病 白叶枯病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年及次年的病害管理方案 3.采集水稻各种病害的标本
偏重:30.1~50; 大发生:50 以上(流行程度以自然发病田病情指数划分)。 (四)稻白叶枯病调查 1. 主要任务 调查稻白叶枯病分布和危害程度,明确品种间抗性差异以及田水管理与病害的关 系。 2. 调查方法 挑选不同类型田 5~10 块,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查 100 张叶片,将调查结果记 载于表 1-4。 3. 3. 分级标准 0 级 无病; 1 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 1/4 以下(从顶叶往下三张叶片,下同); 2 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 1/4~1/2; 3 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 1/2~3/4; 4 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得 3/4 以上。 4. 4. 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见稻瘟病。 表 1-4 稻白叶枯病调查记载表 调查地点 调 查 日 期 基本情况 调 查 总 数 病株严重度 发病 率 % 病情 品种 生育 指数 期 田水 管理 肥料 水平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四、实习作业 1. 列表记载当地水稻病害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 2.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品种、生育期、气候条件,对照往年资料,分别预测稻瘟病、纹枯病、 白叶枯病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年及次年的病害管理方案。 3. 采集水稻各种病害的标本
实验实习三水稻病害防治试验 目的要求根据病菌传播规律,选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学会田间药剂试验设计和方法,比较不 同药剂和处理方法的防病效果。 二、实验工具和材料稻种500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25%咪鲜胺乳油2ml或10%二硫氰 基甲烷乳油2ml、喷雾器、量筒、无菌土壤、盆钵(直径25cm左右)若干个、恶苗病菌培养物、显 微镜、血球计数器、烧杯等 三、实验方法 (一)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 1.田块类型:感病品种(如盐粳2号)或高氮栽培田块1块,生育期为分蘖盛期或抽穗期; 2.试验处理:试验药剂为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125~1500g,对水喷雾。设清 水喷雾为对照 3.小区划分:每处理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50m2左右: 4.病情调查:每小区定5点,每点50叶(穗),用药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用药后10d 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1-5 5.5.计算方法 喷药后病指一喷药前病指 病指增长率%= ×100 喷药前病指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一防治区病指增长率 防效% ×10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 表15稻瘟病药剂试验调查表 各级病叶(穗)数 处 小查|查 发病\病情 病指 理 区|时总01 415率指数增长效果备注 率%% 间|数级级 *记载用药前或用药后 (二)稻恶苗病种子处理试验 1.病种准眢收集病株稻种,或以恶苗病菌接种形成病种(稻种浸入孢子悬浮液中10min,晾 干备用。孢子液浓度为10°cfum)
实验实习三 水稻病害防治试验 一、目的要求 根据病菌传播规律,选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学会田间药剂试验设计和方法,比较不 同药剂和处理方法的防病效果。 二、实验工具和材料 稻种 500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100g、25%咪鲜胺乳油 2ml 或 10%二硫氰 基甲烷乳油 2ml、喷雾器、量筒、无菌土壤、盆钵(直径 25cm 左右)若干个、恶苗病菌培养物、显 微镜、血球计数器、烧杯等。 三、实验方法 (一)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 1. 田块类型:感病品种(如盐粳 2 号)或高氮栽培田块 1 块,生育期为分蘖盛期或抽穗期; 2.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为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 1125~1500g,对水喷雾。设清 水喷雾为对照; 3. 小区划分:每处理 3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 50m2 左右; 4. 病情调查:每小区定 5 点,每点 50 叶(穗),用药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用药后 10d, 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 1-5。 5. 5. 计算方法 喷药后病指—喷药前病指 病指增长率% = ×100 喷药前病指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防治区病指增长率 防效% = ×100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 表 1 -5 稻瘟病药剂试验调查表 处 理 小 区 调* 查 时 间 调 查 总 数 各级病叶(穗)数 发病 率 % 病情 指数 病指 增长 率% 防治 效果 % 备注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记载用药前或用药后。 (二)稻恶苗病种子处理试验 1. 病种准备 收集病株稻种,或以恶苗病菌接种形成病种(稻种浸入孢子悬浮液中 10min,晾 干备用。孢子液浓度为 106 cfu/ml)
2.2.种子处理方法 忽(1)2%咪鲜胺乳油浸种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2000倍药液浸种1-2d,黄河流域及以北 区3000~4000倍药液浸种3~4d,后取出稻种催芽播种。设清水浸种为对照 (2)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乳油浸种以5000倍左右药液浸种2~3d,取岀稻种催芽播 种。该药剂处理可兼治稻干尖线虫病。设清水浸种为对照 3.播种与管理将浸种催芽的各处理稻种播入装有无菌土的盆钵中,每处理5盆,每盆20株 盆钵内土壤湿润即可,不需积水。 4.调查记载出苗后开始记载,5d一次,记录各处理出苗数、病苗数,根据发病率计算防效。 结果记入表 5.计算方法 出苗数 出苗率% 100 播种粒数 病苗数 病苗率 100 调查总苗数 对照病苗率一处理病苗率 防效% 100 对照病苗率 表1-6稻恶苗病种子处理效果调查记载表 盆 出 发 播 出 钵 田 病病防效 处理 种 苗 苗 备注 率 率 数 数 数 号 四、作业 病的功果和法,成实验报,明三环对、味鲜胶成二硫氰基甲烷种子处理 2.有一种防治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请设计一个试验方案,找出最佳使用浓度
2. 2. 种子处理方法 (1)25%咪鲜胺乳油浸种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2000~3000 倍药液浸种 1~2d,黄河流域及以北 地区 3000~4000 倍药液浸种 3~4d,后取出稻种催芽播种。设清水浸种为对照。 (2)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乳油浸种 以 5000 倍左右药液浸种 2~3d,取出稻种催芽播 种。该药剂处理可兼治稻干尖线虫病。设清水浸种为对照。 3. 播种与管理 将浸种催芽的各处理稻种播入装有无菌土的盆钵中,每处理 5 盆,每盆 20 株。 盆钵内土壤湿润即可,不需积水。 4. 调查记载 出苗后开始记载,5d 一次,记录各处理出苗数、病苗数,根据发病率计算防效。 结果记入表 1-6。 5. 计算方法 出苗数 出苗率% = ×100 播种粒数 病苗数 病苗率% = ×100 调查总苗数 对照病苗率—处理病苗率 防效% = ×100 对照病苗率 表 1-6 稻恶苗病种子处理效果调查记载表 处理 盆 钵 编 号 播 种 数 出 苗 数 出 苗 率 % 病 苗 数 发 病 率 % 防效 % 备注 四、作业 1. 将试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明确三环唑对稻瘟病、咪鲜胺或二硫氰基甲烷种子处理对稻恶苗 病的防治效果和方法。 2. 有一种防治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请设计一个试验方案,找出最佳使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