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五校2017届高三10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 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 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 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 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 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 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 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 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 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 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 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 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 《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 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 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 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 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 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 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 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 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 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 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 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 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 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 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 成的
湖南省娄底市五校 2017 届高三 10 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 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 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 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 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 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 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 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 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 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 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 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 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 《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 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 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 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 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 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 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 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 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 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 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 21 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 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 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 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 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 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B.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 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C.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 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D.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答案:D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是“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西方文化潜 在的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长期以来,这种弊端愈加明显。 B.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点在于,西方文化注重改造、征服自然,而中国文 化则恰恰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C.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 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D.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迴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答案:A时间不当。“长期以来”应该是“21世纪以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 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B.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C.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 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D.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 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答案:C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 识 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 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译文: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 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 大量的贿赂。皇上正眷顾延儒,就斥责了应桂。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 被抓住,应桂再次上疏弹劾延儒。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应桂称病回家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 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B.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 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C.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 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D.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答案: D 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是“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西方文化潜 在的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长期以来,这种弊端愈加明显。 B.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点在于,西方文化注重改造、征服自然,而中国文 化则恰恰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C.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 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D.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答案: A 时间不当。“长期以来”应该是“21 世纪以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 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B.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C.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 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D.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 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答案: C 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 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 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译文: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 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 大量的贿赂。皇上正眷顾延儒,就斥责了应桂。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 被抓住,应桂再次上疏弹劾延儒。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应桂称病回家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 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 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译文: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 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 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 实情上达。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尹狡诈,而更加相信应桂。十年,就地提升应 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 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 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 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 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译文: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 国能、张献忠,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 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适逢文灿 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没有听从。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 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 军机。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请下令逮捕他。应桂 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逮捕 到京城,关入监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 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 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译文: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他的信 被献忠巡逻的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 弹劾应桂。应桂再次上疏辨白,皇上亦不听取。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没有多久, 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荐举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 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 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 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译文: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 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 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 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上只派京 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应桂将至山西,贼寇 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夺去职 务。没有多久,京师陷落。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过了很久,死于祸乱。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 shu hua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 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 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译文: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 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 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 实情上达。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尹狡诈,而更加相信应桂。十年,就地提升应 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 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 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 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 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译文: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 国能、张献忠,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 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适逢文灿 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没有听从。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 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 军机。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请下令逮捕他。应桂 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逮捕 到京城,关入监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 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 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译文: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他的信 被献忠巡逻的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 弹劾应桂。应桂再次上疏辨白,皇上亦不听取。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没有多久, 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荐举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 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 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 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译文: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 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 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 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上只派京 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应桂将至山西,贼寇 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夺去职 务。没有多久,京师陷落。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过了很久,死于祸乱。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shú huán 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答案:B根据句意判断。翻译: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 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 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 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 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 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 总督,别称“抚院”、“抚台 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 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答案:B“劾死”指判决死罪。(劾:①揭发罪行。《谭嗣同》:“荣遣 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②揭发罪行的文状。《后汉书·范滂传》: 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 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 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 后必反,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 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仼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 顾虑而不敢轻进 答案:B“逸于”,从……逃逸、逃散,是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 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答案:①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 不接受。(“陈”“白”“诋”各1分,句意2分。) ②“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答案:②“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 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安”“谩”“面”各1分,句意2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A.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 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答案: B 根据句意判断。翻译: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 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 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 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 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 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 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 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答案: B “劾死”指判决死罪。(劾:①揭发罪行。《谭嗣同》:“荣遣 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②揭发罪行的文状。《后汉书·范滂传》: “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 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 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 后必反,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 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 顾虑而不敢轻进。 答案: B “逸于”,从……逃逸、逃散,是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 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答案:①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 不接受。(“陈”“白”“诋”各 1 分,句意 2 分。) ② “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答案:②“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 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安”“谩”“面”各 1 分,句意 2 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8.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 分 答案:“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 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 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 悦感。(2分) 9.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答案: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 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 ②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或想象)(1分)与寓情于景(1分)的手法来表现喜 悦之情。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 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 音乐来欣赏。(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发出了 人生短暂的感叹。(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借助侧面 描写来表现边塞天气的苦寒,环境的恶劣两句是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表明了 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有虫眼的豆子 刘立勤 五队的队长叫老甩 五队本来有一个队长,人姓白,心却是黑坨坨。白队长的黑坨坨心从不估摸队里 的事,也不估摸家里的事,整天估摸别人的事。估摸着怎么让别人把自己的东西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8.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 分) 答案:“润”浸润、滋润(1 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 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 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 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 悦感。(2 分)。 9.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 分) 答案: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 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 分) ②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或想象)(1 分)与寓情于景(1 分)的手法来表现喜 悦之情。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 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 音乐来欣赏。(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 , ”,发出了 人生短暂的感叹。(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借助侧面 描写来表现边塞天气的苦寒,环境的恶劣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 ”表明了 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有虫眼的豆子 刘立勤 五队的队长叫老甩。 五队本来有一个队长,人姓白,心却是黑坨坨。白队长的黑坨坨心从不估摸队里 的事,也不估摸家里的事,整天估摸别人的事。估摸着怎么让别人把自己的东西
送到他家里,估摸着怎么把别人的女人哄上自己的床。种下的苦瓜子多了,苦瓜 就出了。老甩一吆喝,队里人一声吼,齐刷刷举手把老白拉下来,又齐刷刷举手 把老甩推上去。老甩为人耿直,做事公道,政策也硬,又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 好多人都说他干得好。队长是个苦差事,干得好就容易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 人说他干得不好,世上没有公平秤。先是老白。老白干队长时是不干活的。还可 以白占队里的东西,还可以白睡别人的女人,日子挺熨帖。老甩干了队长,他就 没了这些特权,还要苦扒苦作,一杆秤分粮。接着是老白睡了的那些女人,老白 做队长时,她们可以不干活或少干活,还能得到许多便宜。老甩做队长了,不喜 欢这一套,她们就没了这些便宜。 于是,老甩这队长还没干上一年,这些人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老甩选下去 村里人没文化,选队长不易。已经开了两天会了,还没商量出个选举办法。老甩 说是用老办法:举拳头或是站队。可老白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就不答应。老甩说 全队没人识字,请村上老师帮忙。老白信不过,也不答应。弄得老甩也没办法, 就问大家,大家也没主意。生生是熬了两天两夜,也没生出个选队长的法子。熬 到第三夜了,老白生出一个法子。老白说:“我们选豆子。”老甩说:“选甚豆 子?”老白说:“我俩一人一只碗,社员一人一粒豆子,他们选谁就给谁碗里装 豆子。哪个碗里豆子多,哪个就是队长。”老甩说:“和举拳头、站队一个样。” 老白说:“不一样。”老甩乜了眼老白,就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老甩就 起身同会计去找豆子,剩下老白冲着几个女人“哈哧哈哧”笑。老甩和会计找回 了豆子,也找回了两只空碗。老甩说:“有红纸的是老白的,没纸的是老甩的 说罢,就发豆子,每人一粒。人们捏着豆子,就觉得豆子沉甸甸压得心慌,就像 拿着个金元宝,拿在手上细细瞅。好久没吃顿饱饭了,有人盯着豆子就生出饿意。 只听老甩喉结上下一滚,恶出一声脆响:“都别吃了,那是队长呢!”那是队长, 自然是吃不得的。再仔细瞅一遍,又舐一遍,都庆幸没吃,豆子有虫眼呢。于是 依依不舍地把豆子丢进碗里,碗里就生出一串好听的声音,漾在心里好舒坦。老 甩听了,就笑了,投豆子的人也笑了,老白也厮跟着笑。这时,不规矩的男人就 在女人的大腿上掐一把,女人夸张地一叫,会场上热闹得很。选举正在继续。老 甩的老碗边排成了队。一人一粒,顺着碗边“叮儿当儿”叫得好听。听得老甩咧 着嘴笑,豆子却长得慢。老白的老碗边虽然没几个人,一人却是一把,虽然没生 出好听的声音,豆子却欢欢地长,长得老白咧着嘴笑。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 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顾咧着嘴笑,会场上立马静寂了许多。手上没了豆子,碗 里也没了声响,老白盯着碗里的豆子“哈哧哈哧”地笑,老甩也厮跟着“哈哧哈 哧”地笑。笑罢了,老白端起老碗,高喊一声:“我是队长!”老白喊罢,又“哈 哧哈哧”笑,老甩也不言语,厮跟着“哈哧哈哧”笑 老甩说:“队长还是老甩!”老白说:“我的豆子多,我是队长!”老甩说:“我 的豆子多。”老白说:“我堆尖一碗,你只有半碗。”老甩“哈哧哈哧”笑了 阵,说:“我发出的豆子都是有虫眼的,收回来的也都是有虫眼的。你数你老碗 里有几粒有虫眼的豆子。 老白听了老甩的话,立马傻了眼。老甩发的豆子确是有虫眼,他接过手仔细瞧了 瞧,又扔了。没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圆豆子,却被老甩有虫眼的豆子算计了。老 白想到这儿,“啪”的一声把手中的老碗摔了,圆溜溜的豆子在会场四下乱钻 人们哄笑,四下抢起来。这时,老甩就甩出一声队长的恶吼:“豆子都交回来, 还可以种二分地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送到他家里,估摸着怎么把别人的女人哄上自己的床。种下的苦瓜子多了,苦瓜 就出了。老甩一吆喝,队里人一声吼,齐刷刷举手把老白拉下来,又齐刷刷举手 把老甩推上去。老甩为人耿直,做事公道,政策也硬,又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 好多人都说他干得好。队长是个苦差事,干得好就容易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 人说他干得不好,世上没有公平秤。先是老白。老白干队长时是不干活的。还可 以白占队里的东西,还可以白睡别人的女人,日子挺熨帖。老甩干了队长,他就 没了这些特权,还要苦扒苦作,一杆秤分粮。接着是老白睡了的那些女人,老白 做队长时,她们可以不干活或少干活,还能得到许多便宜。老甩做队长了,不喜 欢这一套,她们就没了这些便宜。 于是,老甩这队长还没干上一年,这些人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老甩选下去。 村里人没文化,选队长不易。已经开了两天会了,还没商量出个选举办法。老甩 说是用老办法:举拳头或是站队。可老白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就不答应。老甩说 全队没人识字,请村上老师帮忙。老白信不过,也不答应。弄得老甩也没办法, 就问大家,大家也没主意。生生是熬了两天两夜,也没生出个选队长的法子。熬 到第三夜了,老白生出一个法子。老白说:“我们选豆子。”老甩说:“选甚豆 子?”老白说:“我俩一人一只碗,社员一人一粒豆子,他们选谁就给谁碗里装 豆子。哪个碗里豆子多,哪个就是队长。”老甩说:“和举拳头、站队一个样。” 老白说:“不一样。”老甩乜了眼老白,就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老甩就 起身同会计去找豆子,剩下老白冲着几个女人“哈哧哈哧”笑。老甩和会计找回 了豆子,也找回了两只空碗。老甩说:“有红纸的是老白的,没纸的是老甩的。” 说罢,就发豆子,每人一粒。人们捏着豆子,就觉得豆子沉甸甸压得心慌,就像 拿着个金元宝,拿在手上细细瞅。好久没吃顿饱饭了,有人盯着豆子就生出饿意。 只听老甩喉结上下一滚,恶出一声脆响:“都别吃了,那是队长呢!”那是队长, 自然是吃不得的。再仔细瞅一遍,又舐一遍,都庆幸没吃,豆子有虫眼呢。于是, 依依不舍地把豆子丢进碗里,碗里就生出一串好听的声音,漾在心里好舒坦。老 甩听了,就笑了,投豆子的人也笑了,老白也厮跟着笑。这时,不规矩的男人就 在女人的大腿上掐一把,女人夸张地一叫,会场上热闹得很。选举正在继续。老 甩的老碗边排成了队。一人一粒,顺着碗边“叮儿当儿”叫得好听。听得老甩咧 着嘴笑,豆子却长得慢。老白的老碗边虽然没几个人,一人却是一把,虽然没生 出好听的声音,豆子却欢欢地长,长得老白咧着嘴笑。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 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顾咧着嘴笑,会场上立马静寂了许多。手上没了豆子,碗 里也没了声响,老白盯着碗里的豆子“哈哧哈哧”地笑,老甩也厮跟着“哈哧哈 哧”地笑。笑罢了,老白端起老碗,高喊一声:“我是队长!”老白喊罢,又“哈 哧哈哧”笑,老甩也不言语,厮跟着“哈哧哈哧”笑。 老甩说:“队长还是老甩!”老白说:“我的豆子多,我是队长!”老甩说:“我 的豆子多。”老白说:“我堆尖一碗,你只有半碗。”老甩“哈哧哈哧”笑了一 阵,说:“我发出的豆子都是有虫眼的,收回来的也都是有虫眼的。你数你老碗 里有几粒有虫眼的豆子。” 老白听了老甩的话,立马傻了眼。老甩发的豆子确是有虫眼,他接过手仔细瞧了 瞧,又扔了。没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圆豆子,却被老甩有虫眼的豆子算计了。老 白想到这儿,“啪”的一声把手中的老碗摔了,圆溜溜的豆子在会场四下乱钻, 人们哄笑,四下抢起来。这时,老甩就甩出一声队长的恶吼:“豆子都交回来, 还可以种二分地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赢得队长选举胜利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B.小说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老白被老甩有虫眼的豆 子算计后,摔了手中的老碗,就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 C.老甩做队长虽然比老白干得好,但是干得好容易得罪人,所以他当队长还没 一年,村里人就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他选下去 D.老白做队长时不仅不干活,可以白占队里的东西,他的生活作风还不正派, 可是在改选队长时还是有人支持他,小说着重批判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 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1)AE(选A给2分,选E给3分,选B给1分) 【解析】B项“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不太准确,文中并没有过多运用:C项“村 里人就都嚷嚷”错误,应为以前在老白那里得到好处的人;D项“小说着重批判 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表述错误。 (2)文中老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为人耿直,作风正派。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②做事公道,不以权谋 私,不享受任何特权。③聪明,有头脑,用有虫眼的豆子战胜了想要投机取巧的 老白。(每点2分) (3)小说虽然是在最后交代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赢了老白,前文也是有暗示的, 试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三处暗示:①老白提出用选豆子的方法选队长时,老甩“乜了眼老白,就 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这就暗示老甩想到了对策,用有虫眼的豆子;② 选举过程中,老白那边作弊,“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 顾咧着嘴笑”;③投票完毕后,我是队长!”老白喊罢,老甩也不言语,厮跟着 哈哧哈哧”笑:这两处“笑”体现了老甩对嬴得选举胸有成竹。(每点2分) (4)请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说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8分) 答案:这篇小说通过正直能干的老甩战胜投机取巧的老白当选队长的故事,赞扬 了像老甩一样朴实正直、作风正派、不讲特权而又充满智慧的好干部,谴责了不 务正业、贪图享受、作风败坏的害群之马。(4分)这篇小说在反腐倡廉的当今 时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人民群众要的是清廉正直、给百姓办实 事的党员干部,不干事、作风坏的官员必将被人民唾弃。这篇小说还启示我们 对待腐化堕落的干部不能姑息,要运用智慧和腐败者作斗争,要营造廉洁的社会 氛围。(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曾 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 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当可染先生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趋近的美便与教养合而 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的助人伦 成教化,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地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 是如此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A.小说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赢得队长选举胜利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B.小说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老白被老甩有虫眼的豆 子算计后,摔了手中的老碗,就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 C.老甩做队长虽然比老白干得好,但是干得好容易得罪人,所以他当队长还没 一年,村里人就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他选下去。 D.老白做队长时不仅不干活,可以白占队里的东西,他的生活作风还不正派, 可是在改选队长时还是有人支持他,小说着重批判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 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1)AE (选 A 给 2 分,选 E 给 3 分,选 B 给 1 分) 【解析】B 项“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不太准确,文中并没有过多运用;C 项“村 里人就都嚷嚷”错误,应为以前在老白那里得到好处的人;D 项“小说着重批判 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表述错误。 (2)文中老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为人耿直,作风正派。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②做事公道,不以权谋 私,不享受任何特权。③聪明,有头脑,用有虫眼的豆子战胜了想要投机取巧的 老白。(每点 2 分) (3)小说虽然是在最后交代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赢了老白,前文也是有暗示的, 试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6 分) 答案:三处暗示:①老白提出用选豆子的方法选队长时,老甩“乜了眼老白,就 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这就暗示老甩想到了对策,用有虫眼的豆子;② 选举过程中,老白那边作弊,“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 顾咧着嘴笑”;③投票完毕后,我是队长!”老白喊罢,老甩也不言语,厮跟着 “哈哧哈哧”笑:这两处“笑”体现了老甩对赢得选举胸有成竹。(每点 2 分) (4)请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说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8 分) 答案:这篇小说通过正直能干的老甩战胜投机取巧的老白当选队长的故事,赞扬 了像老甩一样朴实正直、作风正派、不讲特权而又充满智慧的好干部,谴责了不 务正业、贪图享受、作风败坏的害群之马。(4 分)这篇小说在反腐倡廉的当今 时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人民群众要的是清廉正直、给百姓办实 事的党员干部,不干事、作风坏的官员必将被人民唾弃。这篇小说还启示我们: 对待腐化堕落的干部不能姑息,要运用智慧和腐败者作斗争,要营造廉洁的社会 氛围。(4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 曾 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 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当可染先生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趋近的美便与教养合而 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的助人伦、 成教化,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地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 是如此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然而当这种理念进入可染的审美时,大地山河 与精神是那样地天然合拍,那样地不假说教,使人觉得他的理念和审美在山川林 壑、飞瀑流泉中不期而遇,那是最融洽最自然的流露。 可染先生生活于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他当然有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 的直接的一面,如抗日烽烟中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位卓越艺术家的爱国良知。然而 可染先生也同样有着纯洁心灵、表达一己情怀的一面,这时的可染先生的画,是 心灵与广宇的邂逅,当审美与自然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精神升腾到一个清明而 纯净的、不染凡尘的境界,这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是何等难得。 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出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 这是一种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语言方式,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它的存在表现 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长叹的襟怀。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 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或者他甚至看到一些恃一曲之 才而毁掉自己艺术的聪明人,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 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朋友留可染作画 可染不允。忽然一阵敲门声,远客来归,主人越过天井开门,寒暄,回到画室时, 可染却已画毕,主人大为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说完这段故 事后,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先生还告诉我, 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 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谈到此事时,先生 的表情竞显得那样地庄肃和神往 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 地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我选了一本 礼器碑,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 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 不动、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 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30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50岁后一扫而 空,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娇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 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近之则畏,远之则敬。 有一次说到线,可染先生联想起京剧,他说一个卓越的京剧演员会将每一个字送 到听众的耳中,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点是他会把中国字的声母和韵母前后慢慢 吐出,名角能控制声调的每一丝变化,这和用笔是一个道理。我恍然大悟,又想 起每逢新年联欢,李可染可能会拉一下二胡,那真是铿锵老辣、苍凉哀婉的高度 统一,这其中固然有先生青年时代国家山河破碎的难伸孤愤,也有先生倔强不拔 的满怀壮志。 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 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 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 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 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所倾诉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这是可染先生的山 水画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可染先生已为我们作出了杰出 的榜样,和那些食西方剩菜残羹的光怪陆离的艺术不同,可染先生所开启的是宏 门正学,而不是旁门左道。 (选自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然而当这种理念进入可染的审美时,大地山河 与精神是那样地天然合拍,那样地不假说教,使人觉得他的理念和审美在山川林 壑、飞瀑流泉中不期而遇,那是最融洽最自然的流露。 可染先生生活于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他当然有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 的直接的一面,如抗日烽烟中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位卓越艺术家的爱国良知。然而 可染先生也同样有着纯洁心灵、表达一己情怀的一面,这时的可染先生的画,是 心灵与广宇的邂逅,当审美与自然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精神升腾到一个清明而 纯净的、不染凡尘的境界,这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是何等难得。 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出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 这是一种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语言方式,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它的存在表现 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长叹的襟怀。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 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或者他甚至看到一些恃一曲之 才而毁掉自己艺术的聪明人,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 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朋友留可染作画, 可染不允。忽然一阵敲门声,远客来归,主人越过天井开门,寒暄,回到画室时, 可染却已画毕,主人大为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说完这段故 事后,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先生还告诉我, 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 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谈到此事时,先生 的表情竟显得那样地庄肃和神往。 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 地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我选了一本 礼器碑,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 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 不动、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 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30 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 50 岁后一扫而 空,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娇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 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近之则畏,远之则敬。 有一次说到线,可染先生联想起京剧,他说一个卓越的京剧演员会将每一个字送 到听众的耳中,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点是他会把中国字的声母和韵母前后慢慢 吐出,名角能控制声调的每一丝变化,这和用笔是一个道理。我恍然大悟,又想 起每逢新年联欢,李可染可能会拉一下二胡,那真是铿锵老辣、苍凉哀婉的高度 统一,这其中固然有先生青年时代国家山河破碎的难伸孤愤,也有先生倔强不拔 的满怀壮志。 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 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 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 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 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所倾诉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这是可染先生的山 水画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可染先生已为我们作出了杰出 的榜样,和那些食西方剩菜残羹的光怪陆离的艺术不同,可染先生所开启的是宏 门正学,而不是旁门左道。 (选自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 分)
A.由京剧名角的唱腔和李可染演奏的二胡,作者领悟到,从事书画艺术也应以 从容、平和的心态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表现效果,并做到自如控制细节。 B.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 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 C.“食西方剩菜残羹”批评的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严重滞后的所学到的仅 仅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 D.可染先生的“生而知之”,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 达上,而且这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E.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 赋红极一时的人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 答案:1l.(1).BA(答B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C.D不得 分)(C.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分析错误 “食西方剩菜残羹”指的是只学到了西方艺术的表面技巧,没有领会其灵魂,而 且没有看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共性。D.“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 在他的语言表达上”分析错误,原文中的“语言方式”指的并不是一般语言文学 中的语言表达,而是指绘画风格。两者不能并列,更不是递进关系。E.“作品 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概括分析过于绝对,且文中并没 有“难登大雅之堂”之意。) (2)作者写李可染先生在朋友家作画和感动于老友信上的字迹这两件事,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2).①从年轻时的“颇自喜”到后来的“警然有悟”“感动”,前后 对比,具体展现了可染先生的成长过程。②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可染先生追求圣洁 凝重,崇尚自然、融洽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承 接上文,形象地表现可染的“不世之才”;另一方面开启下文,引出“敏而好学 的内容。 (3)作者说“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请简要说明其“艺术理念” 的具体内容。(6分) 答案:(3).①一方面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另一方面要用纯洁 的心灵表达一己情怀,必须把二者融而为一。②在艺术创作中,完全依靠天赋是 危险而且短视的行为,必须刻苦勤奋、坚持不懈。③应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 的文化艺术传统,反对市侩艺术 (4)孔子说,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三类。李可染先 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4)观点一:李可染先生属于“生而知之者”。①拥有异于常人的艺术 天赋;②极富才华,作画极快,常有神来之笔;③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更髙远的追 求 观点二:李可染先生属于“学而知之者”。①好学而敏求,讲求悟道、循法;② 刻苦勤奋,注重细节,毫不懈怠;③不泥古、媚俗、求奇,自成一格。 观点三:李可染先生属于“困而知之者”。①把推动中国绘画不断健康发展作为 追求目标;②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岸与高华为己任;③努力使自己的笔墨成为艺 术的永恒和不朽。(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分析充分。意思对即可 第Ⅱ卷表达题
A.由京剧名角的唱腔和李可染演奏的二胡,作者领悟到,从事书画艺术也应以 从容、平和的心态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表现效果,并做到自如控制细节。 B.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 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 C.“食西方剩菜残羹”批评的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严重滞后的所学到的仅 仅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 D.可染先生的“生而知之”,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 达上,而且这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E.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 赋红极一时的人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 答案:11.(1).BA (答 B 得 3 分,答 A 得 2 分,答 E 得 1 分;答 C.D 不得 分)(C.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分析错误。 “食西方剩菜残羹”指的是只学到了西方艺术的表面技巧,没有领会其灵魂,而 且没有看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共性。D.“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 在他的语言表达上”分析错误,原文中的“语言方式”指的并不是一般语言文学 中的语言表达,而是指绘画风格。两者不能并列,更不是递进关系。E.“作品 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概括分析过于绝对,且文中并没 有“难登大雅之堂”之意。) (2)作者写李可染先生在朋友家作画和感动于老友信上的字迹这两件事,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2).①从年轻时的“颇自喜”到后来的“警然有悟”“感动”,前后 对比,具体展现了可染先生的成长过程。②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可染先生追求圣洁、 凝重,崇尚自然、融洽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承 接上文,形象地表现可染的“不世之才”;另一方面开启下文,引出“敏而好学” 的内容。 (3)作者说“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请简要说明其“艺术理念” 的具体内容。(6 分) 答案:(3).①一方面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另一方面要用纯洁 的心灵表达一己情怀,必须把二者融而为一。②在艺术创作中,完全依靠天赋是 危险而且短视的行为,必须刻苦勤奋、坚持不懈。 ③应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 的文化艺术传统,反对市侩艺术。 (4)孔子说,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三类。李可染先 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案:(4)观点一:李可染先生属于“生而知之者”。①拥有异于常人的艺术 天赋;②极富才华,作画极快,常有神来之笔;③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更高远的追 求。 观点二:李可染先生属于“学而知之者”。①好学而敏求,讲求悟道、循法;② 刻苦勤奋,注重细节,毫不懈怠;③不泥古、媚俗、求奇,自成一格。 观点三:李可染先生属于“困而知之者”。①把推动中国绘画不断健康发展作为 追求目标;②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岸与高华为己任;③努力使自己的笔墨成为艺 术的永恒和不朽。(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分析充分。意思对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 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③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 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④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 是寥若星辰啊。 ⑤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东西,喜欢问问底细。 ⑥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 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 答案:14.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局势危急,不合语境,应为“不 绝于耳”;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 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属于用错对象。水落石出:原指一种 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 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新奇”和“刺激” 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 团队进入大山,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C.根据调査显示,我国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 量,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刺激作用 D.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 贫搬迁,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査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 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项,偷换主语,可在“将爱心传 递给山区孩子们”前面加上“爱心团队”或“他们”,否则主语是“爱心物 资”。C项,句式杂糅,将“根据调査”与“调查显示”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 D项,成分残缺,“通过”后面缺少相应宾语,可在“扶贫搬迁”后补充“等措 施”。故选A。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么,人们的烟瘾又是从何而 来? 这第一口之后再吸下去,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 样,烟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发黄的牙和夹烟卷的手指,熏黑的肺,咳嗽和痰喘,还 有难以谢绝的烟瘾本身。 ①烟的魅力,就是抽第一口烟的那一刻。 ②我们总想去再感受一下那一刻,于是就有了瘾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 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③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 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④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 是寥若星辰啊。 ⑤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东西,喜欢问问底细。 ⑥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 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答案:14. 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局势危急,不合语境,应为“不 绝于耳”;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 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属于用错对象。水落石出:原指一种 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 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新奇”和“刺激”。 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 团队进入大山,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C.根据调查显示,我国 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 量,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刺激作用。 D.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 贫搬迁,实现约 5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 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 项,偷换主语,可在“将爱心传 递给山区孩子们”前面加上“爱心团队”或“他们”,否则主语是“爱心物 资”。C 项,句式杂糅,将“根据调查”与“调查显示”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 D 项,成分残缺,“通过”后面缺少相应宾语,可在“扶贫搬迁”后补充“等措 施”。故选 A。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那么,人们的烟瘾又是从何而 来? 。 。 。 。_____ 。 这第一口之后再吸下去,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 样,烟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发黄的牙和夹烟卷的手指,熏黑的肺,咳嗽和痰喘,还 有难以谢绝的烟瘾本身。 ①烟的魅力,就是抽第一口烟的那一刻。 ②我们总想去再感受一下那一刻,于是就有了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