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远志学校2010届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李忠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悲戚(qi) 给予(j1) 脊梁(j1) 博闻强识(zh B.遒劲(qi) 歆羡(xin) 通缉(ji) 悄声细语( C.发酵(jio) 鱼裂(jun 棱角(leng) 自出机杼(shu D.翘首(qio)编( zhuan) 偌(ruo)大 流言蜚语(fe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 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 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 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 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 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 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张博士每次向导师借书,导师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书房去 D.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 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含答卷共14页第-1-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1 -页 岳阳县远志学校 2010 届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审题人:李 忠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悲戚(qì) 给予(jǐ) 脊梁(jǐ) 博闻强识(zh ì) B.遒劲(qiú) 歆羡(xīn) 通缉(jī) 悄声细语(qi ǎo) C.发酵(jiào) 龟裂(jūn) 棱角(lénɡ) 自出机杼(shū) D.翘首(qiáo) 编纂(zhuàn) 偌(ruò)大 流言蜚语(fē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 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 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 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 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 聘者达到 4000 多人,其中还包括 30 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 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 张博士每次向导师借书,导师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书房去 找。 D.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 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 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C、⑤③①④②D、③①④⑤②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 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 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 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 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 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 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 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 鄧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 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 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 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 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 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 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厘而革之 厘:整理 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指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含答卷共14页第-2-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2 -页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 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 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 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 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 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 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 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 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 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 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 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 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 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 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 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悉厘而革之 厘:整理。 B. 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指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
A.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 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 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 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 准则。 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4分) (2)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分) (3)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3分) 10、文言言断句(用“/”断开,3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三、古诗词鉴赏及古诗文默写(17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道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诗作中间两联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的辛酸?(4分) (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试析其含义。(3分) 12、古诗文默写(10分) (1).(必须默写6分) 含答卷共14页第-3-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3 -页 A.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 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 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 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 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 准则。 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4 分) (2)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 分) (3)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3 分) 10、文言言断句(用“/”断开,3 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三、古诗词鉴赏及古诗文默写(17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道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诗作中间两联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的辛酸?(4 分) (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试析其含义。(3 分) 12、古诗文默写(10 分) (1).(必须默写 6 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 又前而为歌曰…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任选其二默写4分) C、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尽西风、季鹰归未?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呜呼!师道之 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硏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 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 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 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 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 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 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 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 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 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査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 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 84.29 、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査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 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 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艮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74.3 119 含答卷共14页第-4-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4 -页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 , , 。又前而为歌曰……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任选其一默写 4 分) C、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尽西风、季鹰归未?……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呜呼!师道之 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0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4 分)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 对江西省 4 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 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 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 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 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 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 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 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 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 120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 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 103 份,占 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 101 份,占 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 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 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很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16. 3 59.6 74.3 24.0 11.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别人先骂,可以回骂无论如何不该骂人其他 初中(%) 2.5 63.4 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初中(%) 16.0 45.0 4.0 高中(%) 15.8 53.5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不违法但也不应该说明网络技术高「其 初中(%) 31.7 高中(%)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其他 初中(%) 22.8 高中(%) 147 53.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 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 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终文明意识比较淡 蠱。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釆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 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 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 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 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 含答卷共14页第-5-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5 -页 13. 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无论如何不该骂人 其他 初中(%) 高中(%) 9. 6 6. 9 5.8 8.9 72.1 63.4 1 2.5 2 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其他 初中(%) 高中(%) 25 .0 21 .8 16.0 15.8 45.0 53.5 1 4.0 0 .9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说明网络技术高 其他 初中(%) 高中(%) 54 .8 70 .2 31.7 25 8.7 1.9 4 .8 2 .9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其他 初中(%) 高中(%) 30 .7 28 .4 22.8 14.7 39.6 53.9 6 .9 2 .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 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 83.6%的初中生、 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 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 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 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 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 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 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
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 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 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 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 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 项是() A、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 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 是() A、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 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 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4分) 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对表一 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园心眼王充闾 母亲—一故乡,故乡一一母亲,童年时期二者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可是 那时节,母亲的印象弥漫一切,醒里梦里,随处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的声音;而故乡, 连同乡思、乡情、乡梦一类的概念,却压根儿就没有。直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了 也仍是没有觉察到“背井离乡”是怎么样一种滋味。 到了青壮年时期,東装南下,故乡已经远哉遥遥了,从这时开始,潜滋暗长了怀乡 的观念。特别是在黄昏人静时候,常常觉得故乡像一条淸流潺潺的小溪,不时地在心田 里流淌着:故乡又好似高悬在天边的月亮,抬起头来就可以望着,却没有办法抵达它的 有人说,衰老是推动怀旧的一种动力。老年人对于故乡的那种追怀与想往,往往异 含答卷共14页第-6-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6 -页 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 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 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 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 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 项是( ) A、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 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 是 ( ) A、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 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 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4 分) 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对表一 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故园心眼 王充闾 母亲——故乡,故乡——母亲,童年时期二者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可是, 那时节,母亲的印象弥漫一切,醒里梦里,随处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的声音;而故乡, 连同乡思、乡情、乡梦一类的概念,却压根儿就没有。直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了, 也仍是没有觉察到“背井离乡”是怎么样一种滋味。 到了青壮年时期,束装南下,故乡已经远哉遥遥了,从这时开始,潜滋暗长了怀乡 的观念。特别是在黄昏人静时候,常常觉得故乡像一条清流潺潺的小溪,不时地在心田 里流淌着;故乡又好似高悬在天边的月亮,抬起头来就可以望着,却没有办法抵达它的 身边。 有人说,衰老是推动怀旧的一种动力。老年人对于故乡的那种追怀与想往,往往异
常浓烈而又执著,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薄似轻云淡似烟。而且,这种追怀是朦胧的,模 糊的。若是有谁较真地盘问一句:“你整天把故乡放在心头,挂在嘴上,那您究竞留恋着、 惦记着故乡的什么呀?”答案,十之八九是茫茫然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 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 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有一回,一位近支的族弟进城来办事,饭桌上,我们无意中谈起了当年的旧屋茅草 房。我说,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 茅屋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 轻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情景,真是永生难忘。 他苦笑着说:“都什么年头了,你还想着那些陈年旧事?火炕再暖和,也赶不上城 里的暖气呀!这雪亮的电灯还不比清油灯强?”族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再说,那茅草 屋又低矮又狭窄,站起来撞脑袋。回转身碰屁股,夏天返潮,冬天透风,人们早都住不 下去了。也正是为了这个,说声‘改造’,人们呼啦一下,全都扒倒重来。现在你站在村 头看吧,清亮亮,齐刷刷,一色的‘北京平房’ 追忆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对人与事来说,一番追忆可以说就是一番再现,一次重 逢。人们追怀既往,或者踏寻旧迹,无非是为了寻觅过去生命的屐痕,设法与已逝的过 往重逢。对故乡的迷恋,说得直截,具体一点,也许就是要重新遭遇一次已经深藏在故 乡烟尘里的童年。既然是再现,是重逢,自然希望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的旧貌,保持 固有的本色。这样,才会感受到一种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再现昔日生活情景的温馨 特别是,由于孩提时代往往具有明显的美化外部环境的倾向,因而人们在搜寻少年时期 的印象时,难免会带上一种抒情特色。 不过,世上又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永远维持旧观,绝不改变形色!乡关旧迹也同生命 本身一样,随着岁月的迁流,必然要由风华靓丽变成陋貌衰颜,甚至踪迹全无,成为前 尘梦影。更何况,故乡的那些茅屋,即以当时而论,也算不得光华灿烂呢! 作为观光者,也包括虽然曾在其间生活过,而今却已远远离开的人,无论他们出于 何种考虑,是从研究古董、吊古凭今的鉴赏角度,还是抱着追思曩昔、重温宿梦的恋旧 情怀,尽可以放情恣意地欣赏它的鄙陋,赞叹它的古朴,说上一通“唯一保持着东北民 居百年旧貌”之类的褒奖的话,如果会写文章,还可以加进种种想像与回忆,使之充满 诗意化的浪漫情调。但是,如果坐下来,耐心地听一听茅屋主人的想法,就会惊讶于它 们的天壤之别了,这种差异我就曾实际体验过。 从这里也悟出一番道理:若要切实体察个中的真实感受,就必须设身处地,置身其 间,局外人毕竟难以得其真髓。而要从事审美活动,则需拉开一定的距离,如果胶着其 中,由于直接关系到切身的功利,既难以衡定是非,更无美之可言 16、(1)文章第二段中说故乡像小溪,像月亮,这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 的感情?(4分) (2)“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 含答卷共14页第-7-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7 -页 常浓烈而又执著,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薄似轻云淡似烟。而且,这种追怀是朦胧的,模 糊的。若是有谁较真地盘问一句:“你整天把故乡放在心头,挂在嘴上,那您究竟留恋着、 惦记着故乡的什么呀?”答案,十之八九是茫茫然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 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 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有一回,一位近支的族弟进城来办事,饭桌上,我们无意中谈起了当年的旧屋茅草 房。我说,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 茅屋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 轻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情景,真是永生难忘。 他苦笑着说:“都什么年头了,你还想着那些陈年旧事?火炕再暖和,也赶不上城 里的暖气呀!这雪亮的电灯还不比清油灯强?”族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再说,那茅草 屋又低矮又狭窄,站起来撞脑袋。回转身碰屁股,夏天返潮,冬天透风,人们早都住不 下去了。也正是为了这个,说声‘改造’,人们呼啦一下,全都扒倒重来。现在你站在村 头看吧,清亮亮,齐刷刷,一色的‘北京平房’。” 追忆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对人与事来说,一番追忆可以说就是一番再现,一次重 逢。人们追怀既往,或者踏寻旧迹,无非是为了寻觅过去生命的屐痕,设法与已逝的过 往重逢。对故乡的迷恋,说得直截,具体一点,也许就是要重新遭遇一次已经深藏在故 乡烟尘里的童年。既然是再现,是重逢,自然希望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的旧貌,保持 固有的本色。这样,才会感受到一种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再现昔日生活情景的温馨。 特别是,由于孩提时代往往具有明显的美化外部环境的倾向,因而人们在搜寻少年时期 的印象时,难免会带上一种抒情特色。 不过,世上又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永远维持旧观,绝不改变形色!乡关旧迹也同生命 本身一样,随着岁月的迁流,必然要由风华靓丽变成陋貌衰颜,甚至踪迹全无,成为前 尘梦影。更何况,故乡的那些茅屋,即以当时而论,也算不得光华灿烂呢! 作为观光者,也包括虽然曾在其间生活过,而今却已远远离开的人,无论他们出于 何种考虑,是从研究古董、吊古凭今的鉴赏角度,还是抱着追思曩昔、重温宿梦的恋旧 情怀,尽可以放情恣意地欣赏它的鄙陋,赞叹它的古朴,说上一通“唯一保持着东北民 居百年旧貌”之类的褒奖的话,如果会写文章,还可以加进种种想像与回忆,使之充满 诗意化的浪漫情调。但是,如果坐下来,耐心地听一听茅屋主人的想法,就会惊讶于它 们的天壤之别了,这种差异我就曾实际体验过。 从这里也悟出一番道理:若要切实体察个中的真实感受,就必须设身处地,置身其 间,局外人毕竟难以得其真髓。而要从事审美活动,则需拉开一定的距离,如果胶着其 中,由于直接关系到切身的功利,既难以衡定是非,更无美之可言。 16、(1)文章第二段中说故乡像小溪,像月亮,这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 的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
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这些叙写在文中 有怎样的作用?(4分) 17.“傍晩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茅屋 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轻 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段话是作者对故乡生活的 回忆,请赏析这段话。(4分) 18.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富有诗意,一方面又写族弟对我心中故乡的 “美”的不以为然,并说以前的茅屋都改为了一色的“北京平房”。从文中看,产生这种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这篇散文名为“故园心眼”,其主题却不仅仅是怀念故乡,你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还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6分) 六、表达交流 20.今年是宋朝大诗人陆游880周年诞辰,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 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4分)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 七、作文(60分) 21、请以“又到桂花飘香时”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字迹工整,内容翔实,不得抄袭! 含答卷共14页第-8-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8 -页 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这些叙写在文中 有怎样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茅屋 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轻 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段话是作者对故乡生活的 回忆,请赏析这段话。(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富有诗意,一方面又写族弟对我心中故乡的 “美”的不以为然,并说以前的茅屋都改为了一色的“北京平房”。从文中看,产生这种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散文名为“故园心眼”,其主题却不仅仅是怀念故乡,你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还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达交流 20. 今年是宋朝大诗人陆游 880 周年诞辰,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 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4 分)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 80 个字。 答: 七、作文 (60 分) 21、请以“又到桂花飘香时”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字迹工整,内容翔实,不得抄袭!
答卷 注:班级、姓名、考号尽量写在答卷左端,座位号写在答卷右上角小框中) 选择题 813|14 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4分) (2)(3分 (3)(3分 10、文言言断句(用“/”断开,3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 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1、(1)(4分) (2)(3分 古诗文默写(10分) (1).(必须默写6分) 含答卷共14页第-9-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9 -页 答 卷 (注:班级、姓名、考号尽量写在答卷左端,座位号写在答卷右上角小框中)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13 14 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言言断句(用“/”断开,3 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 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1、(1)(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文默写(10 分) (1).(必须默写 6 分) A
(2).(任选其二默写4分) 15.简答题:(4分) 座位号: 16、(1)(4分) (2)(4分) 17.(4分) 18.(4分) 19.(6分) (4分 含答卷共14页第-10-页
含答卷共14页 第- 10 -页 B、 (2).(任选其一默写 4 分) C、 D、 15.简答题:(4 分) 答: 16、(1)(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 分) 答: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