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 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 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 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 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 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 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 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 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 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 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 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 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 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 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 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 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 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 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 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 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 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 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湖南省岳阳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 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 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 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 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 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 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 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 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 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 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 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 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 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 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 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 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 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 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 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 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 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 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 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B.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 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 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 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 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C.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 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 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 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 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C.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 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 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慕容彦超素有钩距(探究实情)。兖州有盗者,诈为大官从人,跨驴于衢中, 市罗十余匹,价值既定,引物主诣一宅门,以驴付之,曰:“此本宅使,汝且在 此,吾为汝上白于主以请直。”物主许之。既而声迹悄然,物主怒其不出,叩门 呼之,则空宅也。于是连叫“贼”,巡司至,疑其诈,兼以驴收之诣府。彦超悯 之,且曰:“勿忧,吾为汝擒此贼。”乃留物主府中,复戒厩卒高系其驴,通宵 不与水草,然后密召亲信者,牵于通衢中放之,且曰:“此盗者之驴耳,自昨日 不与水草,其饥渴甚矣,放之必奔归家,但可蹑踪而观之,盗无不获也。”亲信 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盗 者闻之,欣然出视,遂擒之。 高祖登极,兖州慕容彦超反,髙祖亲征。慕容彦超之被围也,乘城而望,见髙 祖亲临矢石,其势不可当,退而忧之,因勉其麾下曰:“汝等宜为吾尽命,吾库 中金银如山积,若全此城,吾尽以为赐,汝等勿患富贵。”顷之,有卒私言曰: 我知侍中银皆铁胎,得之何用?”于是诸军闻之,稍稍解体,未几城陷。及高 祖之入也,有司阅其库藏,其间银铁胎者果十有七八
A.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 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B.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 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 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 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 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C.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 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 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 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 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C.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 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 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慕容彦超素有钩距(探究实情)。兖州有盗者,诈为大官从人,跨驴于衢中, 市罗十余匹,价值既定,引物主诣一宅门,以驴付之,曰:“此本宅使,汝且在 此,吾为汝上白于主以请直。”物主许之。既而声迹悄然,物主怒其不出,叩门 呼之,则空宅也。于是连叫“贼”,巡司至,疑其诈,兼以驴收之诣府。彦超悯 之,且曰:“勿忧,吾为汝擒此贼。”乃留物主府中,复戒厩卒高系其驴,通宵 不与水草,然后密召亲信者,牵于通衢中放之,且曰:“此盗者之驴耳,自昨日 不与水草,其饥渴甚矣,放之必奔归家,但可蹑踪而观之,盗无不获也。”亲信 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盗 者闻之,欣然出视,遂擒之。 高祖登极,兖州慕容彦超反,高祖亲征。慕容彦超之被围也,乘城而望,见高 祖亲临矢石,其势不可当,退而忧之,因勉其麾下曰:“汝等宜为吾尽命,吾库 中金银如山积,若全此城,吾尽以为赐,汝等勿患富贵。”顷之,有卒私言曰: “我知侍中银皆铁胎,得之何用?”于是诸军闻之,稍稍解体,未几城陷。及高 祖之入也,有司阅其库藏,其间银铁胎者果十有七八
初,彦超尝令人开质库,有以铁胎银质钱者,经年后,库吏始觉,遂言之于彦 超。初甚怒,顷之谓吏曰:“此易致耳,汝宜伪窦库墙,凡金银器用暨缣帛等, 速皆藏匿,仍乱撤其余以为贼践,然后申明,吾当擒此辈矣。”库吏如其教,于 是彦超下令曰:“吾为使长典百姓,而又不谨,遭贼窦去,其过深矣。今恐百姓 疑彦超隐其物,宜令三日内各投状,明言质物色,自当倍偿之,不尔者有过 百姓以为然,于是投状相继,翌日铁胎银主果出。于是擒之,置之深屋中,使教 部曲辈昼夜造,用广府库,此银是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 驴/连呼曰/驴归/驴归 B.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 C.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归 D.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归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如慕容;同时慕容还是鲜卑族 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姓氏,也是慕容姓氏的来源之 B.通衢古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后一直沿用,如武汉因为水陆交通便利,就被称 为“九省通衢”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普 通人,如“召有司案图”。 D.麾下是敬辞,原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 帅本人的敬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慕容彦超素有辗转査问,推其实情的才能,能破案。兖州一个盗贼,骗物品 后在空宅中消失,巡司不能破案,可慕容彦超利用驴最终擒获了那个贼人 B.情急之下的慕容彦超,为了勉励部下而说谎。高祖登帝位后,亲自征讨兖州, 慕容彦超被围后十分担忧,就用把仓库中像山一样堆积的金银赏赐给部下的假话 来勉励自己的部下 C.有人欺骗慕容彦超,如他让人开质库(典当行),有人使用铁胎银质钱来欺 骗他,很多年后仓库守吏才发现并告诉了他 D.慕容彦超常常运用智慧办事。他让人藏匿金银丝织品后,挖墙角假装被盗 让人民说明典当物品色泽的办法抓住了造假者,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 来攻城。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分) (2)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以相娱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初,彦超尝令人开质库,有以铁胎银质钱者,经年后,库吏始觉,遂言之于彦 超。初甚怒,顷之谓吏曰:“此易致耳,汝宜伪窦库墙,凡金银器用暨缣帛等, 速皆藏匿,仍乱撤其余以为贼践,然后申明,吾当擒此辈矣。”库吏如其教,于 是彦超下令曰:“吾为使长典百姓,而又不谨,遭贼窦去,其过深矣。今恐百姓 疑彦超隐其物,宜令三日内各投状,明言质物色,自当倍偿之,不尔者有过。” 百姓以为然,于是投状相继,翌日铁胎银主果出。于是擒之,置之深屋中,使教 部曲辈昼夜造,用广府库,此银是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 驴/连呼曰/驴归/驴归 B.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归 C.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归 D.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驴归/驴归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如慕容;同时慕容还是鲜卑族 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姓氏,也是慕容姓氏的来源之一。 B.通衢古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后一直沿用,如武汉因为水陆交通便利,就被称 为“九省通衢”。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普 通人,如“召有司案图”。 D.麾下是敬辞,原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 帅本人的敬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慕容彦超素有辗转查问,推其实情的才能,能破案。兖州一个盗贼,骗物品 后在空宅中消失,巡司不能破案,可慕容彦超利用驴最终擒获了那个贼人。 B.情急之下的慕容彦超,为了勉励部下而说谎。高祖登帝位后,亲自征讨兖州, 慕容彦超被围后十分担忧,就用把仓库中像山一样堆积的金银赏赐给部下的假话 来勉励自己的部下。 C.有人欺骗慕容彦超,如他让人开质库(典当行),有人使用铁胎银质钱来欺 骗他,很多年后仓库守吏才发现并告诉了他。 D.慕容彦超常常运用智慧办事。他让人藏匿金银丝织品后,挖墙角假装被盗, 让人民说明典当物品色泽的办法抓住了造假者,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 来攻城。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 分) ⑵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以相娱乐。”(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2)觳纹:比喻 水波细纹。觳,绉纱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 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 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 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 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 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9.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认为在诗歌创作里,任何客观 景物的描写,都包括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首词上下阕中 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2)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食野之苹。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列坐其 次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5)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 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 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 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 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 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 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 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 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 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 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 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⑵縠纹:比喻 水波细纹。縠,绉纱。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 分) 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 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 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 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 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 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9.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认为在诗歌创作里,任何客观 景物的描写,都包括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首词上下阕中 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 (2)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_____,食野之苹。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映带左右,_____,列坐其 次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 (5)悦亲戚之情话,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 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 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 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 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 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 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 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 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 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 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 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
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 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 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 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 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 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 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 然后一片静默。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 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 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 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 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 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 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 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 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 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 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 喻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B.“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 念,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怎样。 C.“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 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 了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 放,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 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 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 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 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 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 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 然后一片静默。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 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 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 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 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 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 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 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 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 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 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 喻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B.“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 念,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怎样。 C.“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 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 了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 放,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1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6分) 14.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你认为小说这样讲故事对表达 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否则,你吃到的 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②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同学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跃跃欲试,决心“挑战 高考,无悔人生” ③李白的旷世才情,让人倾慕;而他的人生沉浮,则见证了大唐江山的风雨飘摇 和日薄西山。 ④姑娘的眼泪犹如海蚌的珍珠,会自个提髙姑娘的身价。这样,对她谁都不会说 什么,谁都不品头论足了。 ⑤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 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⑥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髙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 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 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 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 的坚决反对。 C.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 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 D.督査组发现,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环保局,环保 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分)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 瘦 ①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②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③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 ④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⑤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 们的意志和信念
1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 分) 13.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6 分) 14.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你认为小说这样讲故事对表达 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75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否则,你吃到的 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②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同学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跃跃欲试,决心“挑战 高考,无悔人生”。 ③李白的旷世才情,让人倾慕;而他的人生沉浮,则见证了大唐江山的风雨飘摇 和日薄西山。 ④姑娘的眼泪犹如海蚌的珍珠,会自个提高姑娘的身价。这样,对她谁都不会说 什么,谁都不品头论足了。 ⑤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 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⑥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 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 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 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 的坚决反对。 C. 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 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 D.督查组发现,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环保局,环保 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 瘦。 。 ①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②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③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 ④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⑤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 们的意志和信念
⑥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 铸 A.①②③⑤④⑥B.⑥①④②⑤③ C.⑥④①③②⑤D.①④⑥③⑤②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 次: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五种东西,② 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 次也不同。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 或普及的读物:③,有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 各类读物中。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 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 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 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 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其中高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任选其一,表 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完成写作任务。 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1.B【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文一开始就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 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从逻辑上说,不看作重要的美学问题,既可以看作美 学范围以外的问题,也可以看作美学范围以内但属于次要性质的问题,因此B 项说“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这一表述显然是不准 确的。而A、C、D三项的表述与原文内容是相符合的。需要指出的是,A项的“整 个创作过程”,这一短语与原文“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中的 “创作”应该是等值的,A项的“不断结晶的过程”与这一句的“结晶过程”也 是等值的。C项的“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一句子与原文“这一完 成”是等值的,C项的“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这一句子与原文“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也是等值的。至于D项的表述, 对照原文第二自然段“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接受者也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不难发现它也是正确的 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级 【试题分析】先看A项,原文第三自然段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 为文本具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而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 “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这样A项把文本成为“召唤结 构”的原因之一归结为“空白”,应该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C项,原文指出, 文本的否定功能能够“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这里的“接受者
⑥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 铸; A.①②③⑤④⑥ B.⑥①④②⑤③ C.⑥④①③②⑤ D.①④⑥③⑤②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 ①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 次: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五种东西, ② , 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 次也不同。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 或普及的读物; ③ ,有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 各类读物中。 五、写作 (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 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 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 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 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其中高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任选其一,表 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完成写作任务。 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1. B【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文一开始就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 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从逻辑上说,不看作重要的美学问题,既可以看作美 学范围以外的问题,也可以看作美学范围以内但属于次要性质的问题,因此 B 项说“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这一表述显然是不准 确的。而 A、C、D 三项的表述与原文内容是相符合的。需要指出的是,A 项的“整 个创作过程”,这一短语与原文“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中的 “创作”应该是等值的,A 项的“不断结晶的过程”与这一句的“结晶过程”也 是等值的。C 项的“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一句子与原文“这一完 成”是等值的,C 项的“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这一句子与原文“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也是等值的。至于 D 项的表述, 对照原文第二自然段“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接受者也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不难发现它也是正确的。 2.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先看 A 项,原文第三自然段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 为文本具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而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 “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这样 A 项把文本成为“召唤结 构”的原因之一归结为“空白”,应该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 C 项,原文指出, 文本的否定功能能够“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这里的“接受者
当然是指接受文本的人,也就是读者、观众和听从等,而这里的“对现实进行反 思和批判”,当然也是接受者根据文本的思想内容来反思和批判自己所生活的现 实。由此可见,C项的理解和分析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D项,原文最后 段说“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正是理 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因此这一项虽然在措辞上有所不同,例如把“生 命之光”理解为“生命力”,但是意思仍然与原文无违。最后回过来看B项,原 文第四段说:“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为什么不是“被 动的”呢?原文接下去说:“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 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显然,原文这里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表述,但它是前 果后因。而B项呢,却是倒因为果,颠倒了因和果的关系,由此可见,B项的理 解分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3.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和整合。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试题分析】关于A项,我们看原文第三自然段,原文在指出“艺术文本是一个 召唤结构’”,以及“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以后,是用中国 古典美学中的含蓄和简洁来作为例证的,可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和简洁确实 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那么A项前半项的理解和分析应该是正确的。同 时这一段最后又指出,含蓄和简洁的作用就在于“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 海中的丰富意象”,那么A项后半项尽管采用了“从有限中表现无限”“以少胜 多,以简驭繁”等表述,这种理解和分析还是不错的。再看B项,这一项的前半 项与原文第四段中“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一句几 乎完全相同,那么它的后半项呢,原文最后一段说:“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 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这里 “当然可以”一语表明了“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 情”完全是可以实现的,而后半项的实现正是建立在前半项的基础之上的,也就 是说,前半项是因,后半项是果。试想,如果文本没有“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 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那么接受者在接受文本,包括理解、欣赏文本时,就 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甚至无中生有、恶意曲解,这样 还有什么科学性可言,还有什么是非标准?由此可见,B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 的。再来看D项。原文最后一段说:“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 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这就是说,当一个个作为 个体的接受者在接受同一个文本时,尽管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因 而同一个文本会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但是由于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每个人都 处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思想意识、文化习俗都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和制 约,因此一个个个体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由此 可见D项的理解和分析也是正确的。从理论上来说,B项是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明 接受者的理解不可能完全脱离文本的本义,而D项则是从接受的角度来说明理解 也总有一个限度、一个共识。附带说一下,上面说到B项“我们今天……也可以 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其实从“个体与 群体相通”的观点来说,今天的人都是从古人繁衍、传承而来的,我们今天的思 想感情、文化习俗也是与古代一脉相承的,所以今人和古人总也有许多相通的地 方,所以B项的理解分析也是成立的。最后来看C项,原文第四段说“理解就是 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这和C项头上的表述完全相同。原文又说“不要希望所 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当然是指接受文本的人,也就是读者、观众和听从等,而这里的“对现实进行反 思和批判”,当然也是接受者根据文本的思想内容来反思和批判自己所生活的现 实。由此可见,C 项的理解和分析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 D 项,原文最后一 段说“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正是理 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因此这一项虽然在措辞上有所不同,例如把“生 命之光”理解为“生命力”,但是意思仍然与原文无违。最后回过来看 B 项,原 文第四段说:“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为什么不是“被 动的”呢?原文接下去说:“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 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显然,原文这里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表述,但它是前 果后因。而 B 项呢,却是倒因为果,颠倒了因和果的关系,由此可见,B 项的理 解分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3.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和整合。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试题分析】关于 A 项,我们看原文第三自然段,原文在指出“艺术文本是一个 ‘召唤结构’”,以及“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以后,是用中国 古典美学中的含蓄和简洁来作为例证的,可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和简洁确实 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那么 A 项前半项的理解和分析应该是正确的。同 时这一段最后又指出,含蓄和简洁的作用就在于“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 海中的丰富意象”,那么 A 项后半项尽管采用了“从有限中表现无限”“以少胜 多,以简驭繁”等表述,这种理解和分析还是不错的。再看 B 项,这一项的前半 项与原文第四段中“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一句几 乎完全相同,那么它的后半项呢,原文最后一段说:“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 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这里 “当然可以”一语表明了“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 情”完全是可以实现的,而后半项的实现正是建立在前半项的基础之上的,也就 是说,前半项是因,后半项是果。试想,如果文本没有“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 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那么接受者在接受文本,包括理解、欣赏文本时,就 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甚至无中生有、恶意曲解,这样 还有什么科学性可言,还有什么是非标准?由此可见,B 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 的。再来看 D 项。原文最后一段说:“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 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这就是说,当一个个作为 个体的接受者在接受同一个文本时,尽管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因 而同一个文本会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但是由于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每个人都 处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思想意识、文化习俗都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和制 约,因此一个个个体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由此 可见 D 项的理解和分析也是正确的。从理论上来说,B 项是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明 接受者的理解不可能完全脱离文本的本义,而 D 项则是从接受的角度来说明理解 也总有一个限度、一个共识。附带说一下,上面说到 B 项“我们今天……也可以 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其实从“个体与 群体相通”的观点来说,今天的人都是从古人繁衍、传承而来的,我们今天的思 想感情、文化习俗也是与古代一脉相承的,所以今人和古人总也有许多相通的地 方,所以 B 项的理解分析也是成立的。最后来看 C 项,原文第四段说“理解就是 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这和 C 项头上的表述完全相同。原文又说“不要希望所 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这是原文对于前面“理解就是误读”一句的解释和推演,但是这种解释和推演无 论如何也不可能解释和推演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 性”这样一个说法。高鹗为《红楼梦》续写了后四十回,虽然在使《红楼梦》成 为完本上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许多情节,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性上违背了曹雪芹 的本义,他的理解距离本义虽远,却并不能认为是成功的,是创造性的。本选项 中的元王实甫《西厢记》确实来自唐元稹的《莺莺传》,但是前者的理解距离后 者的本义并不远,选项中的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也确实来自元末明初施耐 庵的《水浒传》,但是前者的理解距离后者的本义也不远。即使认为《西厢记》 和《金瓶梅》距离原作的本义也可以说有点远了,但也不能由此得出“越远越具 有创造性”的结论。由此可见,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正确的 4.B5.C.(“后泛指普通人”错误,从例句看,应该说是“泛指官吏”。) 6.D(“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来攻城”错误,从原文看,虽然慕容彦 超抓住了造假者,又继续让其教部下日夜造假,来欺骗日后替他守城的卫士。) 7.()这与拿刀杀死了人后,说:“这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差别呢? (2)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 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 8.CE(选C给3分,选E给3分。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 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E项中“小舟从此逝”,实中有虚,更多的是 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9.①上阕中“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衬 托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得失荣辱 仿佛被一笔勾销,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3 分,找出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 ②下阕中“夜阑风静彀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写自然景象,又 写作者的心境。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 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3分 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赏析一句最多得3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6)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5)乐琴书以消忧,将有事于西畴 11.(1)AB(A3分,B2分,D1分,C“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分析错误,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D对“‘我’的表现太差了”理 解错误,是一种成功。E“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错,作者是 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的。) 12.①犯人把自己说成“无辜的受害者”,以家有老母在等自己、想念自己的孩子 等原因来试图打动听演讲的人们,但来听演讲的人们不为所动。②来听犯人演讲 的人们并不是真正关心犯人的死活,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来看热闹。(每 点3分。) 13①首先,见到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听众后,一反先前那些演讲者的做法,既不要 求听众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②其次,向听众承认自己有罪,说明自己不想再 见到自己的家人,不想离开监狱,而且自己在监狱中过得很好,以此来刺痛听众。 ③最后,把听众称为“好心人”“大慈大悲”的人,哀求他们可怜自己,通过发 出嘘声别让自己离开。(每点2分。)
这是原文对于前面“理解就是误读”一句的解释和推演,但是这种解释和推演无 论如何也不可能解释和推演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 性”这样一个说法。高鹗为《红楼梦》续写了后四十回,虽然在使《红楼梦》成 为完本上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许多情节,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性上违背了曹雪芹 的本义,他的理解距离本义虽远,却并不能认为是成功的,是创造性的。本选项 中的元王实甫《西厢记》确实来自唐元稹的《莺莺传》,但是前者的理解距离后 者的本义并不远,选项中的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也确实来自元末明初施耐 庵的《水浒传》,但是前者的理解距离后者的本义也不远。即使认为《西厢记》 和《金瓶梅》距离原作的本义也可以说有点远了,但也不能由此得出“越远越具 有创造性”的结论。由此可见,C 项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正确的。 4.B 5.C.(“后泛指普通人”错误,从例句看,应该说是“泛指官吏”。) 6.D(“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来攻城”错误,从原文看,虽然慕容彦 超抓住了造假者,又继续让其教部下日夜造假,来欺骗日后替他守城的卫士。) 7.⑴这与拿刀杀死了人后,说:‘这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差别呢? ⑵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 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 8.CE(选 C 给 3 分,选 E 给 3 分。C 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 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E 项中“小舟从此逝”,实中有虚,更多的是 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9.①上阕中“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衬 托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得失荣辱 仿佛被一笔勾销,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3 分,找出写景句 1 分,感情分析到位 2 分) 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写自然景象,又 写作者的心境。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 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3 分, 写景句 1 分,感情分析到位 2 分)(只赏析一句最多得 3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 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6)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 (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5)乐琴书以消忧,将有事于西畴 11.⑴AB(A 3 分,B2 分,D1 分, C“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分析错误,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D 对“‘我’的表现太差了”理 解错误,是一种成功。E“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错,作者是 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的。) 12.①犯人把自己说成“无辜的受害者”,以家有老母在等自己、想念自己的孩子 等原因来试图打动听演讲的人们,但来听演讲的人们不为所动。②来听犯人演讲 的人们并不是真正关心犯人的死活,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来看热闹。(每 点 3 分。) 13①首先,见到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听众后,一反先前那些演讲者的做法,既不要 求听众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②其次,向听众承认自己有罪,说明自己不想再 见到自己的家人,不想离开监狱,而且自己在监狱中过得很好,以此来刺痛听众。 ③最后,把听众称为“好心人”“大慈大悲”的人,哀求他们可怜自己,通过发 出嘘声别让自己离开。(每点 2 分。)
14.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本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更有利于主旨的表达。①作者虚构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 刑的人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获得自由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这种特殊的做法产生极 大的兴趣,有利于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②这种虚构,划分出了演讲者和听众 两类人,产生了罪犯想离开监狱和决定罪犯命运的听众是否让他离开监狱的矛 盾,揭示出听众的阴暗心理,突现了小说的主旨。③这种虚构,使小说更具有讽 刺意味,当权者荒谬的释放犯人的方法造成主人公以一种荒谬的做法逃脱刑罚,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制度的不合理。(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理由 充分,亦可。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 15.B(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但实施的结果却不 尽人意,含贬义。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 近死亡。源自《陈情表》。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 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源自《素芭》。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残羹冷炙:与前面的“吃到的剩下的”语义重复。“目无全 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D(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 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成份残缺,去掉“鉴于”或 “使得”。) 17.D根据逻辑关系,说完“河水”应再说“河岸”,所以①应当放在最前面 ④中的“这些树”指代①中的“胡杨树林”,所以紧接在④的后面。③⑤构成转 折关系,所以⑤紧接在③的后面。③中的“它们”指代⑥的“独立的树木”,所 以紧接在⑥的后面。②为承接⑤的抒情总结句,宜放在最后。所以选D。 18.①那么阅读就是一种精神需求;(2分)②否则他就会感到空虚;(2分)③ 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2分)(意思基本相同,具备相应的要点 即可) 【参考译文】 慕容彦超平素有侦察破案的办法。兖州有个盗贼冒充大官的随从人员,骑驴在大 街上,买了绫罗十几匹,讲好了价钱,领着货主到一个大宅院,把驴交给他说: “我是这个宅院的主人的随从,你暂且在这儿等候,我去报告主人给你付货款。 货主答应了他。不久声音踪迹都消失了,货主因他不出来生气,敲门叫他,却发 现那是一座空宅,于是连声大叫“抓贼!”巡司到来,怀疑他欺诈,就连人带 驴一起带到官府。 彦超很同情他,就说:“不要发愁,我替你捉拿这个贼人!”于是把货主留在 府衙,又告诉马夫把驴头高髙吊起,整夜不给驴水和草。然后暗中召来亲近可靠 的人,叫他把驴牵到通畅的大街上放开,并且说:“这是盗贼的驴,从昨天起没 有喂它水和草,(它)现在非常饥渴,放开它,(它)一定会奔跑着回家。只需 悄悄地跟踪并观察它,盗贼没有不能抓获的!”亲近可靠的人按照他说的话,紧 跟驴后。那头驴果然走进一条小巷,转过几道弯,忽然有一个小孩在门的旁边玩 耍,(小孩)看见驴,连声喊叫:“驴回来了!驴回来了!”盗贼听说,高兴 地出来看驴,于是(那个亲近可靠的人)擒获了他。 高祖登上帝位,兖州慕容彦超反叛,高祖亲自征讨。慕容彦超被围,登上城头观 看,看到高祖亲自来到战场,那情势不可阻挡,退下后担忧这件事,于是勉励他 的部下说:“你们应该为我效死命,我仓库中的金银像山一样堆积,如若保全这 座城,我把它们全部作为赏赐,你们不要担心富贵的事。不久,有士卒暗中说:
14.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本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更有利于主旨的表达。①作者虚构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 刑的人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获得自由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这种特殊的做法产生极 大的兴趣,有利于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②这种虚构,划分出了演讲者和听众 两类人,产生了罪犯想离开监狱和决定罪犯命运的听众是否让他离开监狱的矛 盾,揭示出听众的阴暗心理,突现了小说的主旨。③这种虚构,使小说更具有讽 刺意味,当权者荒谬的释放犯人的方法造成主人公以一种荒谬的做法逃脱刑罚,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制度的不合理。(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理由 充分,亦可。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充分 6 分。) 15. B(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但实施的结果却不 尽人意,含贬义。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 近死亡。源自《陈情表》。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 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源自《素芭》。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残羹冷炙:与前面的“吃到的剩下的”语义重复。“目无全 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D(A 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 应用“提高”;B 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 项,成份残缺,去掉“鉴于”或 “使得”。) 17.D 根据逻辑关系,说完“河水”应再说“河岸”,所以①应当放在最前面。 ④中的“这些树”指代①中的“胡杨树林”,所以紧接在④的后面。③⑤构成转 折关系,所以⑤紧接在③的后面。③中的“它们”指代⑥的“独立的树木”,所 以紧接在⑥的后面。②为承接⑤的抒情总结句,宜放在最后。所以选 D。 18.①那么阅读就是一种精神需求;(2 分)②否则他就会感到空虚;(2 分)③ 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2 分)(意思基本相同,具备相应的要点 即可) 【参考译文】 慕容彦超平素有侦察破案的办法。兖州有个盗贼冒充大官的随从人员,骑驴在大 街上,买了绫罗十几匹,讲好了价钱,领着货主到一个大宅院,把驴交给他说: “我是这个宅院的主人的随从,你暂且在这儿等候,我去报告主人给你付货款。” 货主答应了他。不久声音踪迹都消失了,货主因他不出来生气,敲门叫他,却发 现那是一座空宅,于是连声大叫“抓贼 ! ”巡司到来,怀疑他欺诈,就连人带 驴一起带到官府。 彦超很同情他,就说:“不要发愁,我替你捉拿这个贼人 ! ”于是把货主留在 府衙,又告诉马夫把驴头高高吊起,整夜不给驴水和草。然后暗中召来亲近可靠 的人,叫他把驴牵到通畅的大街上放开,并且说:“这是盗贼的驴,从昨天起没 有喂它水和草,(它)现在非常饥渴,放开它,(它)一定会奔跑着回家。只需 悄悄地跟踪并观察它,盗贼没有不能抓获的! ”亲近可靠的人按照他说的话,紧 跟驴后。那头驴果然走进一条小巷,转过几道弯,忽然有一个小孩在门的旁边玩 耍,(小孩)看见驴,连声喊叫:“驴回来了 ! 驴回来了 ! ”盗贼听说,高兴 地出来看驴,于是(那个亲近可靠的人)擒获了他。 高祖登上帝位,兖州慕容彦超反叛,高祖亲自征讨。慕容彦超被围,登上城头观 看,看到高祖亲自来到战场,那情势不可阻挡,退下后担忧这件事,于是勉励他 的部下说:“你们应该为我效死命,我仓库中的金银像山一样堆积,如若保全这 座城,我把它们全部作为赏赐,你们不要担心富贵的事。不久,有士卒暗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