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 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 以一字寓囊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 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憤蓍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的“情志” 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 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贲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 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 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乘笔直 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屡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 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 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 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彩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 “仲尼”等之口丧达,实质上是倩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 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一史 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表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 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 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
2019---2020 年度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 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 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 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 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 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 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 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 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 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 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 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 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 “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 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 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 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 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
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 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 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巳经发生的事件写 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 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 人生中袅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 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邊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 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书中必须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 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 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 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 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 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 参考
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 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 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 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 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 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 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 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史书中必须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 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 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 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 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 “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 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 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邊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五一般,连它长卵形 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綱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 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五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 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五” 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莱”的声名远在“白 五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 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 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紅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 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 在灶台熬着的中蒟,总觉得好好的鲜羹蔬莱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 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還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 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 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 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 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 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 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莱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 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小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 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 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 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 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 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 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 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 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 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 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 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 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 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 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 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 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
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 这道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 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莱是苦瓜灌 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莱。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綱心地捣碎 以后,寡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燕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 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 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莱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 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⑨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莱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 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 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 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 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 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 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姜了, 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 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 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橛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 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 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 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
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 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 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 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 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 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 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 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 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 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 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 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 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 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 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 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 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 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 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 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
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5.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6分) 6.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鈍谨,甚亲任 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实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 之,赏贪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 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儲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 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逯。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 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险°二年,出为忠 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筒。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簪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黯吏 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量入 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 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 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 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 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 令,追封瓖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5.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6 分) 6.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 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 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 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 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 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 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 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 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 布衣交 ...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 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 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 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 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兔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 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 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 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 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⑦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 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 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 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 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 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0. 把文中画横线 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遑贬赴意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載“赣州二百里 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 ”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 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樂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 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 “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把“黄公滩”叫做“惶悉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 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 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 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1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3~14题。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掌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 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 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 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 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 “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 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 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 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12. 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 13~14 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 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 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 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14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 析。(6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是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 传的诗句是: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两句述说了自己 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这些 元素的节目化运用,不仅是一种样式手段,更值得提升到艺术与情的层面,真正入眼、 入心,让跨文化沟通在不同受众之间激起情感共鸣,这也构成了綜艺节目承担文化交流使 命的新样态,近期以《中餐厅》第三季为代表的国产综艺都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此基础上,综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生成的现实意义也更进一步。 :让更多节目沉下心去打磨品质,以更强的原创性、更具 中国特色的模式走向国际影视市场;让文化交流以更多面貌、更多样式“身体力行”地助 力国际文化对话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 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 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 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14.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 析。(6 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次北固 山下》一诗 中,表现 时序变迁, 新旧交替这 一自然规律 的诗句 是: , 。 (2)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 传 的诗句是: , 。 (3)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 ”两句述说了自己 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这些 元素的节目化运用,不仅是一种样式手段,更值得提升到艺术与情感的层面,真正入眼、 入心,让跨文化沟通在不同受众之间激起情感共鸣,这也构成了综艺节目承担文化交流使 命的新样态,近期以《中餐厅》第三季为代表的国产综艺都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 此 基 础 上 , 综 艺 在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中 生 成 的 现 实 意 义 也 更 进 一 步 。 ( ):让更多节目沉下心去打磨品质,以更强的原创性、更具 中国特色的模式走向国际影视市场;让文化交流以更多面貌、更多样式“身体力行”地助 力国际文化对话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已然能在当前 紛繁的綜艺市场中找到答橐的踪迹:具备了这些“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为中国文 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为海内外观众呈现出共同语言与情感共鸣,“美美与共,天下 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不仅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且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B.这并非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C.这既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D.这并非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而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 17.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风向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 B.像这样率行本本主义、不懺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 D.“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B.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把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C.这些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切入点 D.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节目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9~21题 一堂成劝的尽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 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因此,思政课应 ,长于寓理于例。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柱往 不满足于泛泛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 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力的必由之路。( 断,就是新颗,应尽量避免 地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 平时 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 精,就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子举了,道理 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已然能在当前 纷繁的综艺市场中找到答案的踪迹:具备了这些“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为中国文 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为海内外观众呈现出共同语言与情感共鸣,“美美与共,天下 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不仅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且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B.这并非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C.这既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D.这并非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而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 17.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风向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 B. 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 D.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些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B.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把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C.这些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切入点 D.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节目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 19~21 题。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 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因此,思政课应 _____________,长于寓理于例。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往往 不满足于泛泛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 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力的必由之路。( ) 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_____________地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 平时_____________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 精,就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子举了,道理 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 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陶、真和普的升华,而且有美的感受。 B.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 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C.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不但让学生 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露陶、真和善的升华 D.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 不但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应有美的感受。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应求“新”;既要求“精”,也应求 实 B.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 实 C.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应求“实”;既要求“新”,也应求 近 D.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实”,也应求 精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捕风捉影 B.津津有味呶呶不休耳濡目染浮光掠影 C.津津有味呶呶不休耳濡目染捕风捉影 D.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浮光掠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2.某中学将于2018年5月27日举行2018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 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 出并修改。(5分) 荨敬的各位家长:
19. 文中画横线 的 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 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美的感受。 B. 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 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C.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不但让学生 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 D. 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 不但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应有美的感受。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应求“新”;既要求“精”,也应求 “实”。 B. 一个好 的 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 “实”。 C. 一个好 的 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应求“实”;既要求“新”,也应求 “近”。 D.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实”,也应求 “精”。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有滋有味 翻来覆去 耳闻目睹 捕风捉影 B.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浮光掠影 C.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捕风捉影 D. 有滋有味 翻来覆去 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2.某中学将于 2018 年 5 月 27 日举行 2018 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 X 班班委会代表 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 出并修改。(5 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