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土地利用概述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八章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概述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 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 土 地 保 护
第一节土地利用概述 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如种植作 物、栽培树木、养殖牲畜,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 、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 简单来说,土地是指地球的表面,作为一个平面的概念去理解。农业用 地,尤其是种植业用地,一般也是平面利用,农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 幅度都是很有限的 然而,土地又是立体的,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的范 畴。城市土地日益趋向立体利用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中,地下停车场、地 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路比比皆是。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 间使用。城镇的高空利用也越来越多,现代城市中髙楼大厦、摩天大楼、髙 架铁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也到处可见
第一节 土地利用概述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如种植作 物、栽培树木、养殖牲畜,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 公园等。 二、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 简单来说,土地是指地球的表面,作为一个平面的概念去理解。农业用 地,尤其是种植业用地,一般也是平面利用,农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 幅度都是很有限的。 然而,土地又是立体的,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的范 畴。城市土地日益趋向立体利用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中,地下停车场、地 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路比比皆是。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 间使用。城镇的高空利用也越来越多,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摩天大楼、高 架铁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也到处可见
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士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 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 1.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100 土地总面积 2.垦殖指数,又称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100%6 土地垦殖率 土地总面积 3.水面利用率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100 水面总面积 4.耕地复种指数,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 又称耕地利用率 地面积总量的白分比
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 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 1.土地利用率 % 土地总面积 已利用土地面积 100 2.垦殖指数,又称 土地垦殖率 % 土地总面积 耕地面积 土地垦殖率 = 100 3.水面利用率 = 100 水面总面积 已利用水面面积 水面利用率 4.耕地复种指数, 又称耕地利用率 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 地面积总量的白分比
5草原草原载帝量=政养各类商头数 草原面积(km2) 6.建筑密度 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 地面积之比 7.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 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士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 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5.草原载畜量 草原面积( ) 放养各类牲畜头数 草原载畜量 2 k m = 6.建筑密度 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 地面积之比 7.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 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8.土地利用集约度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 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粮食是人与土地相互作用的中间产物,是人地相互作用最原始又是最强烈 的中间连结点。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 而粮食的生产和粮食产量又与土地的供需矛盾密切相关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土地的需求 土地的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 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的繁衍昌盛,人类活动内容的増多和活动范围的矿大,人 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广,乃至是无限的,为了保障有限的土地能满足人类对 土地无限需求的要求,有必要对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的总用地需求量和各业 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和控制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粮食是人与土地相互作用的中间产物,是人地相互作用最原始又是最强烈 的中间连结点。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 而粮食的生产和粮食产量又与土地的供需矛盾密切相关。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一)土地的需求 土地的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 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的繁衍昌盛,人类活动内容的增多和活动范围的矿大,人 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广,乃至是无限的,为了保障有限的土地能满足人类对 土地无限需求的要求,有必要对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的总用地需求量和各业 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和控制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项目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农业生产用地和农业建设用 地预测,前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后者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谷场、机车场等用地预测;二是非农业 建设用地预测,包括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 特殊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等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必须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 素为依据,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平均增长法:以预测对象的历史数值为依据,按其年平均增长率或增长量 的发展趋势,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 2.回归分析法:以相关原理为基础,寻求预测对象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 关关系,建立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再根据方程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 3.用地定额指标法:根据人口用地定额或生产规模用地定额,按人口发展和 生产发展规模推算规划期用地需求量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项目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农业生产用地和农业建设用 地预测,前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后者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谷场、机车场等用地预测;二是非农业 建设用地预测,包括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 特殊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等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必须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 素为依据,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平均增长法:以预测对象的历史数值为依据,按其年平均增长率或增长量 的发展趋势,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 2.回归分析法:以相关原理为基础,寻求预测对象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 关关系,建立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再根据方程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 3.用地定额指标法:根据人口用地定额或生产规模用地定额,按人口发展和 生产发展规模推算规划期用地需求量
(二)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供给是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 数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总和,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性 的经济供给 土地供给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为依据。特点就是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适 宜利用方向 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区位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 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二)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供给是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 数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总和,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性 的经济供给。 土地供给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为依据。特点就是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适 宜利用方向。 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区位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 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增加性,决定了土地供应和 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矛盾最集中反映在农业用地与非农建设 用地或简称为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数量比例结构上,而农业用地主要 是耕地,所以土地供应与需求矛盾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协调好耕地保护与 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增加性,决定了土地供应和 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矛盾最集中反映在农业用地与非农建设 用地或简称为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数量比例结构上,而农业用地主要 是耕地,所以土地供应与需求矛盾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协调好耕地保护与 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 (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类型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地形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为九大类,它 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④草地、草山 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⑤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漠、戈壁 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中 工矿、交通用地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一、土地类型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地形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为九大类,它 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④草地、草山 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⑤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漠、戈壁; 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中、 工矿、交通用地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 适宜性分类,又叫适宜性评价,以联合国粮食组织的工作最具代表性,他 们的评价系统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一些国家直接使用,但许多国家是参照它 的分类原则和结构,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成自己的分类系统 适宜性,表示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是适宜或不适宜。适宜性可分适宜 和不适宜两大类,适宜又可分高度适宜、中区适宜、临界适宜等次一类型, 它们反映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临界适宜类土地,表示土地 对拟定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严重的限制,欲对之有效利用,必须采取重大的改 造措施。不适宜也可分为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两大类。前者表示土地利 用中的限制影响终究是能克服的,只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核算的条件 下,不可能消除或抑制某些限制因素的影响。后者意味着土地利用的限制性 十分严酷,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于有效地使用
适宜性分类,又叫适宜性评价,以联合国粮食组织的工作最具代表性,他 们的评价系统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一些国家直接使用,但许多国家是参照它 的分类原则和结构,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成自己的分类系统。 适宜性,表示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是适宜或不适宜。适宜性可分适宜 和不适宜两大类,适宜又可分高度适宜、中区适宜、临界适宜等次一类型, 它们反映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临界适宜类土地,表示土地 对拟定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严重的限制,欲对之有效利用,必须采取重大的改 造措施。不适宜也可分为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两大类。前者表示土地利 用中的限制影响终究是能克服的,只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核算的条件 下,不可能消除或抑制某些限制因素的影响。后者意味着土地利用的限制性 十分严酷,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于有效地使用。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