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8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辽宁省锦州市 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 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 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 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 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 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 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 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 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 法。吟诵主要通过占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 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辽宁省锦州市 2009—2010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 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 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 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 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 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 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 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 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 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 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 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 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 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 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 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 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 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 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 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 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 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 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硏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 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硏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 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 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 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日,有删改)

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 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 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 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 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 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 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 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 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 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 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 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 年、 1948 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 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 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 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 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 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 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 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 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 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 80 岁以上,由于 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 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 年 12 月 11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 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 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 诵之法传承。 2.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 儿女。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 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 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 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 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日:“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 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 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內 臣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 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 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日:“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 李寤、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

1.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 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 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 诵之法传承。 2.下列不属于 ...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 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 儿女。 3.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 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 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 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 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 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 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内 臣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 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 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 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

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 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 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官名)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 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 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穷按之,嘉珍、门察皆 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元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 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及往来中贵,无 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公侯之器器:才能 B.宰臣不能夺 夺:争夺 C.及穷按之按:查办 D.因疾固让 坚决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3分)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体恤囚犯思家之苦,允许他们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的盗 贼因此而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反对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致使出兵无功而返,险些被贬到同州,后因正 气直言受赏识,才又留在皇上身边。 C.吕元膺除了能尽心规谏外,还具有军事才能,曾在平定李师道叛乱时表现出色 D.吕元膺在任河中节度使等职时,地方掌权的军官处理政务多不守原则,只有他坚持

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 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 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官名)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 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 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 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元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 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及往来中贵,无 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有公侯之器. 器:才能 B.宰臣不能夺. 夺:争夺 C.及穷按.之 按:查办 D.因疾固.让 固:坚决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3 分) ( )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体恤囚犯思家之苦,允许他们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的盗 贼因此而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反对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致使出兵无功而返,险些被贬到同州,后因正 气直言受赏识,才又留在皇上身边。 C.吕元膺除了能尽心规谏外,还具有军事才能,曾在平定李师道叛乱时表现出色。 D.吕元膺在任河中节度使等职时,地方掌权的军官处理政务多不守原则,只有他坚持

正道,因此监军使及往来办事的宦官都很敬畏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5分) (2)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5 分) 答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离骚》)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3)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 壁。正是舂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 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ˆ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 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

正道,因此监军使及往来办事的宦官都很敬畏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5 分) (2)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5 分) 答: 。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 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锲而舍之,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 (《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 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 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 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

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 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毎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 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ˆ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橫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 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 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虛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 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ˆ髙难ˆ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 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ˆ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 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孑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 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 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

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 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 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 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 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 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 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 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 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 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 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

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 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ˆ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 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孑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 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 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 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 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 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

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 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 他至少还要走 10 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 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 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 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 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 一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 壁 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

形象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 (3)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6分)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延宕(dang)债(zi)务 亲眷(juan)浑身解(ji))数 B.缄〔jian)默侍(si)弄 剽(pido)窃阡陌(me)纵横 C.累(Iei)年哂(shen)笑 塞(se)责 规行矩(j)步 D.愚(yu)钝绰(chuo)约强( qiang)辩沁人心脾(qin)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象足协这种本来就该属于民间的组织,一旦披上官办的外衣,其结果只能是其官员前 赴后继地腐败。 B.田径运动员的伤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如果恢复不好,那么训练强度就没有 办法保证,因此对于刘翔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康复性训练。 C.在从警的路上,不管你身处多高职位,不管你立下过多大战功,都永远要如履薄冰 要时时管好权力这把双刃剑 D.今年,棉花价格一直维持着特立独行的强势,棉花供应紧张而终端需求迅速回升是 棉花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芽菜多属速生蔬菜,本身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种植前景看好。 B.经过动物保护人员的多年努力,加之神农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神农架金丝猴得 到有效保护 C.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称的叙述手法 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5.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①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 ②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③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 ④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 ⑤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 言准确、生动,不超过30字。(4分) 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

形象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 分) 答: 。 (3)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6 分) 答: 。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 分) ( ) A.延宕.(dàng) 债.(zài)务 亲眷.(juàn) 浑身解.(jiě)数 B.缄.(jiān)默 侍.(sì)弄 剽.(piáo)窃 阡陌.(mè)纵横 C.累.(lěi)年 哂.(shěn)笑 塞.(sè)责 规行矩.(jǔ)步 D.愚.(yū)钝 绰.(chuò)约 强.(qiǎng)辩 沁.人心脾(qìn)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象足协这种本来就该属于民间的组织,一旦披上官办的外衣,其结果只能是其官员前. 赴后继 ...地腐败。 B.田径运动员的伤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如果恢复不好,那么训练强度就没有 办法保证,因此对于刘翔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 ....就是要做好康复性训练。 C.在从警的路上,不管你身处多高职位,不管你立下过多大战功,都永远要如履薄冰 ...., 要时时管好权力这把双刃剑。 D.今年,棉花价格一直维持着特立独行 ....的强势,棉花供应紧张而终端需求迅速回升是 棉花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芽菜多属速生蔬菜,本身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种植前景看好。 B.经过动物保护人员的多年努力,加之神农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神农架金丝猴得 到有效保护。 C.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称的叙述手法, 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5.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①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 ②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③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 ④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 ⑤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 答: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 言准确、生动,不超过 30 字。(4 分) 2 月 22 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

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 扶起,并拔打了110报警。 答 17.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 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答:成长就像 五、写作(60分) 18.请以“高度”为题目,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 、(9分) 二、(36分) (一)(19分) 4.(3分)B(夺:强行改变。) 5.(3分)C(①放囚犯回家,是他体恤囚犯思亲之苦,以忠信换忠信,但不是“大举其职”, 恰有违规之嫌。③是朝廷诏书的内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对的做法。) 6.(3分)B(吐突丞璀兵败,是皇上用人不当,并非元膺致使。) 7.(10分) (1)我们这些臣子不能广求正直之士,又不能屡次进谏忠言,辜负了您的圣明之心,应 当受到怪罪责罚。(给分点:“端”“孤负”“合当”“罪戾”各1分,句意1分。) (2)吕元膺坚守皇城门,指挥军队、部属,神态安闲自若,因此城中人都很安定。(给 分点:“指使”“部分”“以故”“帖然”各1分,句意1分。) (二)(11分) 8.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 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5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9.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 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 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

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 扶起,并拔打了 110 报警。 答: 17.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 分)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 ................................ 勇往的孤舟 .....;成长就像 , 。 答:成长就像 , 。 五、写作(60 分) 18.请以“高度”为题目,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9 分) 1.D 2.C 3.B 二、(36 分) (一)(19 分) 4.(3 分) B(夺:强行改变。) 5.(3 分) C(①放囚犯回家,是他体恤囚犯思亲之苦,以忠信换忠信,但不是“大举其职”, 恰有违规之嫌。③是朝廷诏书的内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对的做法。) 6.(3 分) B(吐突丞璀兵败,是皇上用人不当,并非元膺致使。) 7.(10 分) (1)我们这些臣子不能广求正直之士,又不能屡次进谏忠言,辜负了您的圣明之心,应 当受到怪罪责罚。(给分点:“端”“孤负”“合当”“罪戾”各 1 分,句意 1 分。) (2)吕元膺坚守皇城门,指挥军队、部属,神态安闲自若,因此城中人都很安定。(给 分点: “指使”“部分”“以故”“帖然”各 1 分,句意 1 分。) (二)(11 分) 8.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 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5 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9.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 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 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

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三)(6分) 10.(6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l1.(1)A、C A(文章后半部分与“翻浆”也有密切关系,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 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 疼痛。)C(本文不属于先锋派小说,不体现荒诞性特点。)(5分) 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困苦农民。①纯朴, 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②善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 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 木条上”:③不怕辛苦,孝顺母亲:“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 我蹲大厢板就行”“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 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①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②悬 念迭出、层层铺垫、前后呼应:如:“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 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一一他的猎物”“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挽着他的口 袋”“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出人意料的结尾 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每点2分) 《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 会“泛恶论”“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 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采取孤立、静止 片面的观点:更不能以机械的定性思维来审视和评判身边的人和事,自以为是,以己度 人。否则,你的不理智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 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问题3分,结合现实2分,谈感悟3 分) 四、(20分) 12.C(A债zhi解xieB侍shi剽pio陌mD愚yu)(3分) 13.C(A褒贬误用,“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 续不断。是褒义词。B语义重复:“当务之急”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和句中“现在”重复。D用错对象,“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形 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它指的是人的品行。)(3分) 14.B(A“深受……欢迎”与“深为……所欢迎”杂糅:C强加因果,无因果关系;D词 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3分)

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 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三)(6 分) 10.(6 分) ⑴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⑵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⑶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 分) 11.⑴ A、C A(文章后半部分与“翻浆”也有密切关系,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 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 疼痛。)C(本文不属于先锋派小说,不体现荒诞性特点。)(5 分) ⑵ 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困苦农民。①纯朴, 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②善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 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 木条上”;③不怕辛苦,孝顺母亲:“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 “我蹲大厢板就行”“他至少还要走 10 公里”;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 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⑶ ①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②悬 念迭出、层层铺垫、前后呼应:如:“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 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挽着他的口 袋”“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出人意料的结尾: 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每点 2 分) ⑷ 《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 会“泛恶论”“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 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采取孤立、静止、 片面的观点;更不能以机械的定性思维来审视和评判身边的人和事,自以为是,以己度 人。否则,你的不理智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 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问题 3 分,结合现实 2 分,谈感悟 3 分) 四、(20 分) 12.C (A 债 zhài 解 xiè B 侍 shì 剽 piāo 陌 mò D 愚 yú)(3 分) 13.C(A 褒贬误用,“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 续不断。是褒义词。B 语义重复:“当务之急”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和句中“现在”重复。D 用错对象,“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形 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它指的是人的品行。)(3 分) 14.B(A“深受……欢迎”与“深为……所欢迎”杂糅;C 强加因果,无因果关系;D 词 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3 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