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 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 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 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 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 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 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 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 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 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髙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 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 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 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 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髙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 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 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 威 1.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云南省玉溪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 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 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 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 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 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 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 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 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 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 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 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 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 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 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 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 威。 1.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B )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B.“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 条 C.“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却 是荀子的发明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高的概念 1.答案:B(A.“曾想”错,C.原文是“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D.第二句错)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D) A.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力回 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B.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前提 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民众 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的目 的 D.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 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答案:D(后面解释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C)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 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 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追问 “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 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答案:C(不是荀子认为,是我们认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 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 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 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 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 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 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
B.“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 条。 C.“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却 是荀子的发明。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高的概念。 1.答案:B(A.“曾想”错,C.原文是“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D.第二句错)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D ) A.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力回 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B.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前提 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民众 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的目 的。 D.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 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答案:D(后面解释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C )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 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 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追问 “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 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答案:C(不是荀子认为,是我们认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 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 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 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 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 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 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
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 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 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 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 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 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 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e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形象 C.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 副:帮助 D.谭民易白金,期会促, 期:约定 5.下列句子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3分)(C) ①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②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⑤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 浸灌 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④⑤⑥ 5.答案:C(②与农政无关;④从侧面反映出;⑥并未表明其勤于农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 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査, 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 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 罚 D.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 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6.答案: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 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_(5分)
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 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 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 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 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 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 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形象 C.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 副:帮助 D.谭民易白金,期会促, 期:约定 5.下列句子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3 分)( C ) ①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②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⑤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 浸灌 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④⑤⑥ 5.答案:C(②与农政无关;④从侧面反映出;⑥并未表明其勤于农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 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 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 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 罚。 D.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 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6.答案: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 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5 分)
解析:谓、亟、且每个一分,语句通顺2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 牛。等到三年后,长淸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十地。(5分) 解析:计、贷、比、膏腴每个一分,语句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8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 方,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3分)②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 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2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 人身 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 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的留恋之情 ②“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 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懿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責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4题。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 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 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 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 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 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 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
解析:谓、亟、且每个一分,语句通顺 2 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 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5 分) 解析:计、贷、比、膏腴每个一分,语句通顺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8.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 分) 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 方,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3 分)②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 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2 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①“应”字有推测之意,富于想象。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 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的留恋之情; ②“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 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1—14 题。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 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 字。 那是 1917 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 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 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 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 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
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 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 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 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 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 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 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 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 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 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 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 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 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 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 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 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 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 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 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 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 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 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 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 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 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 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 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 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 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 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 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 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 在《新青年》1918 年 4 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 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 40 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 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 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 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 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 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 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 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 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 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 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 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 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 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 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 名册的先后,起评 60 分,61 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 40 人,最后一人就得 100 分;若是 40 人以上,便重新从 60 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 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 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 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 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 受”。在 1921 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 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 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 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 年 1 月 17 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 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 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E)(B) A.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 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B.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 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 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 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 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 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 11.答案(1)E3分,B2分,D1分。 【解析】A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C“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 这些都是他恃才傲物的表现。D是他与朋友们一起准备挽联等。 1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圊树人成为新文化的主将 ②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方面提出新 见解,是中国文化改革的首倡者:③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关注,标志着改革 派的大胜仗 1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 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②这样 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 忍俊不禁。 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 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①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 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圊树人等人约稿②站在新 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改革。 看淡生死却为人刚猛(性格上)。①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 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②他为人刚猛,有极大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①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 ②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 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总之,他的思想和行为使他成为了大时代中真的猛十。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每个方面给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D)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E)(B) A.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 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B.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 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 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 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 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 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 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11.答案(1)E 3 分, B 2 分, D 1 分。 【解析】A 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C“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 这些都是他恃才傲物的表现。D 是他与朋友们一起准备挽联等。 1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6 分) 参考答案:①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的主将; ②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方面提出新 见解,是中国文化改革的首倡者;③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关注,标志着改革 派的大胜仗。 1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①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 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②这样 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 忍俊不禁。 1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 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参考答案: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①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 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②站在新 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改革。 看淡生死却为人刚猛(性格上)。①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 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②他为人刚猛,有极大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①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 荡一空。②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 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总之,他的思想和行为使他成为了大时代中真的猛士。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每个方面给 4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 )
A.近年来,成都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来临,市 民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 B.得悉“铁榔头”郎平出任国家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 国女排能因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再次在奧运赛场夺冠 C.对于任何地区来说,打假活动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些冒牌货 又会东山再起。 D.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将仍能正常使 用的旧手机弃若敝屣,而功能更为齐全的手机则成为他们的新宠。 15.答案:D。A项十室九空指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 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可用“万人空巷” B项因人成事:因,凭借;指依凭他人办成事情(多用于讽刺或自谦)。语出《史 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C项东山再起,指 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用于人而不用于物,此处用 错对象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A.“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 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髙雅,蕴涵着我国人民 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C.一些优秀运动员屡教不改,不断挑战管理底线,暴露出目前对尖子运动员的 管理力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值得反思。 D.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 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 上网习惯 6.答案:B。A项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应将“留守儿童”放到“自从”之 后;C项谓语动词“暴露”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应在“比较单一”后加“的 问题”,“管理力度……单一”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逻辑顺序应为“真学、 真懂、真用”。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 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 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⑤④①②③ 17.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②承接上文,③句中的 “也”承接②句。⑤是总结语。)
A.近年来,成都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来临,市 民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 B. 得悉“铁榔头”郎平出任国家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 国女排能因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再次在奥运赛场夺冠。 C.对于任何地区来说,打假活动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些冒牌货 又会东山再起。 D.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将仍能正常使 用的旧手机弃若敝屣,而功能更为齐全的手机则成为他们的新宠。 15.答案:D。A 项十室九空指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 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可用“万人空巷”。 B 项因人成事:因,凭借;指依凭他人办成事情(多用于讽刺或自谦)。语出《史 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C 项东山再起,指 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用于人而不用于物,此处用 错对象。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B ) A.“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 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 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C.一些优秀运动员屡教不改,不断挑战管理底线,暴露出目前对尖子运动员的 管理力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值得反思。 D.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 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 上网习惯。 16.答案:B。A 项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应将“留守儿童”放到“自从”之 后;C 项谓语动词“暴露”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应在“比较单一”后加“的 问题”,“管理力度……单一”搭配不当;D 项语序不当,逻辑顺序应为“真学、 真懂、真用”。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A )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 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里, , , 。 。 。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 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⑤③④①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①②③ 17.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②承接上文,③句中的 “也”承接②句。⑤是总结语。)
18.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 个字,4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 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髙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 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Mbps 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 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 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 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18.参考答案:①速度极快②价格合理③计费灵活 ④覆盖面广 19.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充出相应语句,保证语意完整。(5分)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 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 绿 总 之 19.参考答案: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 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 不同的路上总会有各自不同的精彩。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 叫唤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 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 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 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 “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 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 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读完以上材料有何启示,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①先知角度先知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他不愿 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从 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 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坚守上更加贴题
18.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 6 个字,4 分) 4G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 3G 与 WLAN 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 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 系统能 够以 100Mbps 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 2000 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 20Mbps, 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 4G 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 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 可以在没有 DSL 和有线电视调制解 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18.参考答案:①速度极快 ②价格合理 ③计费灵活 ④覆盖面广 19.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充出相应语句,保证语意完整。(5 分)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 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 绿; , ; , 。 总 之, 。 19.参考答案: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 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 不同的路上总会有各自不同的精彩。 五、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 叫唤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 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 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 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 “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 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 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读完以上材料有何启示,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①先知角度 先知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他不愿 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从 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 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坚守上更加贴题
②飞蛾角度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 惑人们心灵走向崇高反面的力量。先知对付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 诱惑所动。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 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我们不可 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 ③灯光角度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 已。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 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 那是它的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 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 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 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 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 兵跟在后面,把贼盜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 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 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 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 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 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 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 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査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 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増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 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 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 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 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 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 凡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 《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 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 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有调到 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
②飞蛾角度 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 惑人们心灵走向崇高反面的力量。先知对付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 诱惑所动。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 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我们不可 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 ③灯光角度 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 已。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 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 那是它的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 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 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 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 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 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 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 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 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 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 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 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 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 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 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 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 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 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 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 凡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 《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 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 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有调到 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
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 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
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 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