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答题时使用0.5毫米 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 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 的意思。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西周时创建了原 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 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虛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 经官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岀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 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 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 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宅一区直三千;田五 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 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在敦煌出土的 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
陆良县 2018 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全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 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 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 的意思。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西周时创建了原 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 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 经官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 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 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20 世纪 20 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 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宅一区直三千;田五 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 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在敦煌出土的 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
的文字。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 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柬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 数为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 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 断被编入户)。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 “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 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完成了 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流动性强。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 口尤难记”。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且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 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标志着中国古代 户口调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肇创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有増 损,但其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则,终明之世并无改变。沿袭元朝做法,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 职业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清初沿用明代的黄册制度,在黄册之外,另编《赋役全书》和《编审册》作为配套。由 于康煕和雍正两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 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因此户籍管理相比明朝宽松。但是这 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 (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管理办法的一项是0 A.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人口登记办法,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 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B.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办法,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人户籍的居民, 不论东西南北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C.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 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团貌”相当于今天户籍上的照片 D.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并沿袭元朝,将 人民按照职业分工划分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
的文字。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 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 年),全国户 数为 309 万户,大观四年(1110 年)则达到峰值 2088 万户。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 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 断被编入户)。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 “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 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完成了 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流动性强。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 口尤难记”。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且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 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标志着中国古代 户口调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肇创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有增 损,但其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则,终明之世并无改变。沿袭元朝做法,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 职业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清初沿用明代的黄册制度,在黄册之外,另编《赋役全书》和《编审册》作为配套。由 于康熙和雍正两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 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因此户籍管理相比明朝宽松。但是这 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 (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管理办法的一项是() A. 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 的 人口登记办法,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 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B.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办法,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人户籍的居民, 不论东西南北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C.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 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团貌”相当于今天户籍上的照片。 D.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并沿袭元朝,将 人民按照职业分工划分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
2.下列不属于宋代开宝九年至大观四年人口激增原因的一项是0) A.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国家进人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稳定时期,因此人口有 大幅度的增长。 B.宋代户籍管理已经很成熟,统计技术更加科学,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因此出现了短时期 内人口的激增。 C.宋代户籍管理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过去的“贱民”也可拥有户籍,因此人口 有大幅的增长 D.宋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不少过去属于“羁摩”之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也被编人户籍,因 此人口大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由此可以推知,早在西 周时期我国就已有人口管理制度的雏形了 B.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并根据有无田产和财产多少来进行户籍登 记,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 C.明朝以“黄册”和“鱼鳞册”来分别登记人口和土地,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 成熟。明政府沿袭元朝将户口按职业划分,不容更改 D.清朝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是因为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 户口纳税服役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答案】1.A2.B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补胎 李恒冲 良小的老婆要临产了,他早开始了倒计时。天天扳着手指算,已经九个月零一天了,如 果不懒月的话,再有六天,就能当上爸爸了。 良小高兴,有使不完的劲儿。可近些日子,他却老是有劲没地儿使,真叫着急。原因也 很简单。早先,通往山里的路很糟,良小就在山口开个修车补胎的铺子,整天有爆胎坏车的 来求他,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可现在呢,进山的路修得平平展展的,良小站在铺子门
2. 下列不属于宋代开宝九年至大观四年人口激增原因的一项是() A.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国家进人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稳定时期,因此人口有 大幅度的增长。 B. 宋代户籍管理已经很成熟,统计技术更加科学,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因此出现了短时期 内人口的激增。 C. 宋代户籍管理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过去的“贱民”也可拥有户籍,因此人口 有大幅的增长。 D. 宋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不少过去属于“羁摩”之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也被编人户籍,因 此人口大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由此可以推知,早在西 周时期我国就已有人口管理制度的雏形了。 B.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并根据有无田产和财产多少来进行户籍登 记,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 C. 明朝以“黄册”和“鱼鳞册”来分别登记人口和土地,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 成熟。明政府沿袭元朝将户口按职业划分,不容更改。 D. 清朝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是因为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 户口纳税服役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答案】1. A 2. B 3.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补胎 李恒冲 良小的老婆要临产了,他早开始了倒计时。天天扳着手指算,已经九个月零一天了,如 果不懒月的话,再有六天,就能当上爸爸了。 良小高兴,有使不完的劲儿。可近些日子,他却老是有劲没地儿使,真叫着急。原因也 很简单。早先,通往山里的路很糟,良小就在山口开个修车补胎的铺子,整天有爆胎坏车的 来求他,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可现在呢,进山的路修得平平展展的,良小站在铺子门
口看着大车小辆从眼前飞驰而过,熟识的司机有意识按一下喇叭,或领一下首,算是打个招 呼。可这礼貌的举止却令良小心里不是滋味。想想,他们跑的都是钱,自己站着干等闲 良小清闲了,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怀孕的老婆。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再说,不 趁年轻狠狠攒一笔,将来如何供儿子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呢?良小一准认定老婆怀 着儿子,因为他天天都在隔着她的肚皮去享受有力的踢蹬:“小子,好大劲儿喲,再来一下。 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无与伦比的幸福。然而,良小越是沉醉幸福,越是双手发痒,一天 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最后,良小实在耐不住清闲,打算去创造点活做。 其实,从司机们的抱怨中,良小早知道有些地方修车的为自己找活做,在路上撤钉子 撤玻璃。以前他不屑,那是由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如今,闲下来后也常往那方面想,但 毕竟做贼心虛,一次次都没有去行动。然而,终归顶不住闲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 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钉子, 傍晩时分,终于等来了倒霉蛋。歪歪抖抖一辆小车停靠门口,下来个中年司机,听口音 就知道是外地人,有怨气也不敢大声喘,只是抱怨:“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塞牙,爆了条胎, 刚换了备胎,没走五十米,又扎了,真气人。两条胎都补了,要多少钱?”良小说:“一条 三十,两条便宜点,五十吧。”司机说:“是否贵了点?”良小说:“嫌贵,前边修去,十里 坡有家铺子,少说要你八十。”司机万般无奈:“补吧,补吧。”而后自言自语:“那个路 上丢钉子的,一定生了孩子没屁眼儿。”良小心里说:“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 你五十,值!” 良小刚抄了工具要动手,突然,后邻王婶跑来喊:“良小,良小,快去看看吧,你婆娘 摔倒了,流了满地血。”良小风一样去了,背了老婆又风一样回来了,站在路中央,等了半 天没一辆车来。地上一大摊血,并有两股开始向低处蜿蜒。 这时,那个外地司机开口了:“别等了,我送你们。”就见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 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稳。” 汽车在路上奔驰,发出吟吟吟的响声,拍击着良小咚咚咚的心跳。终于到了县医院,进 了手术室。两个小时过去了,护士抱出了个胖小子,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推出了昏睡的老婆, 不过,医生的话字字千斤:“幸亏送来及时,才保住了两条命。 良小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去找那个外地司机,要给人家下一跪,赔给人家两条胎, 不,十条胎。可四个多小时都过去了,哪寻去?只从医院门卫那儿得到一句话:不知两条命保 住保不住,两条胎能算啥?”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口看着大车小辆从眼前飞驰而过,熟识的司机有意识按一下喇叭,或领一下首,算是打个招 呼。可这礼貌的举止却令良小心里不是滋味。想想,他们跑的都是钱,自己站着干等闲。 良小清闲了,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怀孕的老婆。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再说,不 趁年轻狠狠攒一笔,将来如何供儿子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呢?良小一准认定老婆怀 着儿子,因为他天天都在隔着她的肚皮去享受有力的踢蹬:“小子,好大劲儿哟,再来一下。” 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无与伦比的幸福。然而,良小越是沉醉幸福,越是双手发痒,一天 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最后,良小实在耐不住清闲,打算去创造点活做。 其实,从司机们的抱怨中,良小早知道有些地方修车的为自己找活做,在路上撒钉子, 撒玻璃。以前他不屑,那是由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如今,闲下来后也常往那方面想,但 毕竟做贼心虚,一次次都没有去行动。然而,终归顶不住闲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 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钉子。 傍晚时分,终于等来了倒霉蛋。歪歪抖抖一辆小车停靠门口,下来个中年司机,听口音 就知道是外地人,有怨气也不敢大声喘,只是抱怨:“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塞牙,爆了条胎, 刚换了备胎,没走五十米,又扎了,真气人。两条胎都补了,要多少钱?”良小说:“一条 三十,两条便宜点,五十吧。”司机说:“是否贵了点?”良小说:“嫌贵,前边修去,十里 坡有家铺子,少说要你八十。”司机万般无奈:“补吧,补吧。”而后自言自语:“那个路 上丢钉子的,一定生了孩子没屁眼儿。”良小心里说:“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 你五十,值!” 良小刚抄了工具要动手,突然,后邻王婶跑来喊:“良小,良小,快去看看吧,你婆娘 摔倒了,流了满地血。”良小风一样去了,背了老婆又风一样回来了,站在路中央,等了半 天没一辆车来。地上一大摊血,并有两股开始向低处蜿蜒。 这时,那个外地司机开口了:“别等了,我送你们。”就见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 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稳。” 汽车在路上奔驰,发出吟吟吟的响声,拍击着良小咚咚咚的心跳。终于到了县医院,进 了手术室。两个小时过去了,护士抱出了个胖小子,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推出了昏睡的老婆, 不过,医生的话字字千斤:“幸亏送来及时,才保住了两条命。” 良小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去找那个外地司机,要给人家下一跪,赔给人家两条胎, 不,十条胎。可四个多小时都过去了,哪寻去?只从医院门卫那儿得到一句话:不知两条命保 住保不住,两条胎能算啥?” 4.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良小“天天扳着手指算”,突出了良小做父亲的急切愿望,为后文妻子摔倒 大出血埋下了伏笔。 B.“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你五十,值!”这一语言描写,表现出良小被司机的 咒骂彻底激怒了,决定要狠狠地宰上一笔 C.“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 稳。”寥寥数笔,司机感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D.作品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看似描写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道德伦理,实际上却揭示出超 越道德伦理的思考。 5.作品中良小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小说中路修好了,良小却失去了生计,不得不去做违背良心的 事。那么,小说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B5.关爱家人,“天天扳着手指算”急切地想做父亲;“清闲了,就有了更 多的时问去照顾怀孕的老婆”。有责任心,“供儿了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并愿 意为此付出。勤劳肯干,“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 天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道德水平较低,禁不住诱惑和压力,“终归顶不住闲 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钉子。” 6.小说表现了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找到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平衡发展的主题。烂路变好路 这是社会的发展,而良小却因为这个发展由挣钱变成挣不到钱,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因为 平衡被打破,所以一部分人就可能为了生计或更大的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因此,平衡发展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才是拯救道德的良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6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 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 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 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
A. 小说开头写良小“天天扳着手指算”,突出了良小做父亲的急切愿望,为后文妻子摔倒 大出血埋下了伏笔。 B. “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你五十,值!”这一语言描写,表现出良小被司机的 咒骂彻底激怒了,决定要狠狠地宰上一笔。 C. “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 稳。”寥寥数笔,司机感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D. 作品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看似描写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道德伦理,实际上却揭示出超 越道德伦理的思考。 5. 作品中良小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小说中路修好了,良小却失去了生计,不得不去做违背良心的 事。那么,小说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关爱家人,“天天扳着手指算”急切地想做父亲;“清闲了,就有了更 多的时问去照顾怀孕的老婆”。有责任心,“供儿了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并愿 意为此付出。勤劳肯干,“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一 天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道德水平较低,禁不住诱惑和压力,“终归顶不住闲 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钉子。” 6. 小说表现了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找到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平衡发展的主题。烂路变好路, 这是社会的发展,而良小却因为这个发展由挣钱变成挣不到钱,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因为 平衡被打破,所以一部分人就可能为了生计或更大的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因此,平衡发展、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才是拯救道德的良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 2016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 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 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 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
“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于继海在该论坛 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目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 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 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 认可程度及教育部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 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 5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2015年起可以凭 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 更早前的2012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 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当然, 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 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 “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 信度的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说 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 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 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 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度,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的学生会被劝退。 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 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60个学生,可能来自30个国家,没办法 了解30个国家的高考。” “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 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GDP中占很大比重,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 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刘彦青说 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 绩“走出去”很重要 “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基本对应着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 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 雅思、SAT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
“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于继海在该论坛 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目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 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 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 认可程度及教育部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 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 5 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 2015 年起可以凭 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 更早前的 2012 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 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再读预科,当然, 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 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 “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 信度的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说。 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 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 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 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度,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的学生会被劝退。 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 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 60 个学生,可能来自 30 个国家,没办法 了解 30 个国家的高考。” “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 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 GDP 中占很大比重,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 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刘彦青说。 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 绩“走出去”很重要。 “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基本对应着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 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 雅思、SAT 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
“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他们对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 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很惊讶,让他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 查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刘海峰说 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 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 到国外高校的认可。 但也有人指出,需要理性、正确地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 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 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 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 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 方面很有必要。高考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 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刘海峰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教育部推动我国的高考成绩“走出去”,将会对我国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这一动态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B.因为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我国一些高校招收留学生时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 但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 C.如果国外的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那么他们在录取我国的学生时,将与各地本科 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也不需要再读预科 D.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他们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 但是这认可仍会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5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已同 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 B.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作用初具效力,如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 高考成绩,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宣布可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 C.刘彦青认为,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而
“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他们对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 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很惊讶,让他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 查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刘海峰说。 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 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 到国外高校的认可。 但也有人指出,需要理性、正确地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 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 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 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 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一 方面很有必要。高考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 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刘海峰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教育部推动我国的高考成绩“走出去”,将会对我国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这一动态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B. 因为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我国一些高校招收留学生时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 但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 C. 如果国外的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那么他们在录取我国的学生时,将与各地本科 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也不需要再读预科。 D. 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他们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 但是这认可仍会对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 2015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已同 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 B. 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 的 作用初具效力,如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 高考成绩,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宣布可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 C. 刘彦青认为,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而
我国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GDP中占很大比重,所以 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 D.刘海峰认为,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我们这种严格 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并了解高考的水平和效果 E.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高考在世界教育上的巨大作用,赞扬了中国高考对世界教育所做的 巨大贡献。 9.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意义重大,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推动我国高考成绩 得到国外认可”的。 【答案】7.C8.BD 9.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使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既可以 使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又可以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 作:另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让世界了解我国高考的质量评价,有助于 我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 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 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 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 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蓑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 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 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 勒石
我国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 GDP 中占很大比重,所以 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 D. 刘海峰认为,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我们这种严格 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并了解高考的水平和效果。 E. 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高考在世界教育上的巨大作用,赞扬了中国高考对世界教育所做的 巨大贡献。 9. 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意义重大,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推动我国高考成绩 得到国外认可”的。 【答案】7. C 8. BD 9. 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使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既可以 使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又可以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 作;另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让世界了解我国高考的质量评价,有助于 我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 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 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 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 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 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 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 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 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 入大内貿楚中三且及送诸走丢公大庶奔志舍唯恐在后百共有废破产烧顶臂而求供羡 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 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 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 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 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1.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 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 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 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 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 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 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 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 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 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1. 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 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 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 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 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 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答案】10.A11.D12.D 13.(1)李愬的妻子出入于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皇帝下诏命令把韩愈写的碑 文磨了 (2)并且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 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 在堂兄家中。韩愈因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奖励督促。等到 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不久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 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 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向皇上述说议论了这一弊端, 但德宗并未听取建议。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 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 外郎。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创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 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12.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 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 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 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 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 容不满。 D. 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李愬的妻子出入于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皇帝下诏命令把韩愈写的碑 文磨了。 (2)并且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 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 在堂兄家中。韩愈因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奖励督促。等到 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不久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 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 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向皇上述说议论了这一弊端, 但德宗并未听取建议。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 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 外郎。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创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 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