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多大 CHENGDU UNIVERSITY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 2.《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10 3.《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 4.《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 5.《工程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9 6.《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9 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46 8.《材料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54 9.《工程制图A(1)》课程教学大纲 64 10.《工程制图A(2)》课程教学大纲. .69 1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4 12.《装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4 1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9 14.《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7 1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10 16.《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18 17.《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26 18.《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2 19.《机电传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0 2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2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3 22.《数控技术及编程》教学大纲 .162 23.《电机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 …170 24.《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79 25.《工程训练(1)》课程教学大纲.186 26.《工程训练2》课程教学大纲.… .190 (二)实践课程 27.《工程制图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195 28.《机械原理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199 29.《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203
目 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 2.《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10 3.《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 4.《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 5.《工程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9 6.《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9 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46 8.《材料力学 B》课程教学大纲........................................................................54 9.《工程制图 A(1)》课程教学大纲............................................................... 64 10.《工程制图 A(2)》课程教学大纲..............................................................69 1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4 12.《装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4 1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9 14.《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7 1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10 16.《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18 17.《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26 18.《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2 19.《机电传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0 2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2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3 22.《数控技术及编程》教学大纲................................................................... 162 23.《电机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大纲...........................................................170 24.《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79 25.《工程训练(1)》课程教学大纲...................................................................186 26.《工程训练 2》课程教学大纲.................................................................... 190 (二)实践课程 27.《工程制图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195 28.《机械原理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199 29.《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03
30.《生产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10 31.《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18 32.《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25 33.《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234 34.《工程问题数学建模》实习教学大纲…242 35.《专业综合实习》实习教学大纲249 36.《毕业设计》实习教学大纲.254
30.《生产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10 31.《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18 32.《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25 33.《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234 34.《工程问题数学建模》实习教学大纲....................................................... 242 35.《专业综合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49 36.《毕业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254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420230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科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 创新设计机械所需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有核心地位。 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和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 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 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 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1.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 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理 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平 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 构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指标点4.2) 2教学目标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 方案(指标点8.3)
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420230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科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 创新设计机械所需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有核心地位。 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和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 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 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 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1. 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 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理 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平 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 构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指标点 4.2) 2.教学目标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 方案(指标点 8.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4、8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4.2、83 (1)指标点4.2:具有解决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应用 能力。 (2)指标点8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 程问题。 (三)课程教半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任课教师:黄建峰/唐茂/戢敏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半业要求4: 教半目标: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 4.2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 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 (机电)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 摩擦力的确定;理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机械专业基础 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 知识;掌握机电传动技术、数控 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技术等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 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构的结构、性能、 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 等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机构的选型、 设计和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8: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筒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 83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工程制 运动筒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案。 图方法表达设计方案,能够正确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理解机构运动简图表 规范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达的内容与目的,弄清筒图绘制步骤,掌握常用机构运 动简图符号、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学习机构运动筒图 的绘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容: 1.1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 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课内作业: 知识点: 1.本课程的对象、内容及学习目的。 1.课程研究对象,内容。 课外作业: 2.课程目的。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械、机器和机构的含义。 2
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4、8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4.2、8.3 (1)指标点4.2:具有解决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应用 能力。 (2)指标点8.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 程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任课教师:黄建峰/唐茂/戢敏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4: 4.2 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 (机电)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机械专业基础 知识;掌握机电传动技术、数控 技术等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 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 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 摩擦力的确定;理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 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 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构的结构、性能、 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 等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机构的选型、 设计和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8: 8.3 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工程制 图方法表达设计方案,能够正确 规范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 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案。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理解机构运动简图表 达的内容与目的,弄清简图绘制步骤,掌握常用机构运 动简图符号、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学习机构运动简图 的绘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知识点: 1. 课程研究对象,内容。 2. 课程目的。 自学内容: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 课内作业: 1.本课程的对象、内容及学习目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械、机器和机构的含义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自学内容: 2.1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空间运动副类型。 2.2机构的组成 课内作业: 2.3机构运动简图 1.构件、零件的联系与区别: 2.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运动副概念及分类: 3.机构概念: 2.5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4.机构简图绘制要点: 2.6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5.自由度计算。 2.7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的定义、概念、 2.绘制机构简图,计算自由度: 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3.自由度计算: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自学内容: 3.1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2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课内作业: 3.3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1.瞬心位置判断: 分析 2.运动合成原理。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瞬心定义及分类: 2.瞬心位置标识及相关运动分析图解法: 2.三心定理: 3.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分析机构运动。 3.运动合成原理及机构运动的矢量方程图解法。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自学内容: 4.1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课内作业: 4.3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 4.4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的确定; 知识点: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课外作业: 1.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1.完成本章小结: 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2.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 3.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的确 的确定。 定; 4.机构中的力分析。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自学内容: 5.1机械的效率 自锁的实际应用 5.2机械的自锁 课内作业: 知识点: 1.常用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 1.效率的力与力矩计算方法: 2.自锁的判断。 2.自锁的效率观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构的效率计算及自锁判断。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自学内容: 6.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 平面机构的平衡
3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2.2 机构的组成 2.3 机构运动简图 2.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5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6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2.7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知识点: 1. 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的定义、概念、 分类; 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3. 自由度计算; 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自学内容: 空间运动副类型。 课内作业: 1.构件、零件的联系与区别; 2.运动副概念及分类; 3.机构概念; 4.机构简图绘制要点; 5.自由度计算。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绘制机构简图,计算自由度;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知识点: 1. 瞬心定义及分类; 2. 三心定理; 3. 运动合成原理及机构运动的矢量方程图解法。 自学内容: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课内作业: 1.瞬心位置判断; 2.运动合成原理。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瞬心位置标识及相关运动分析图解法; 3.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分析机构运动。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4.4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知识点: 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3. 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的确 定; 4. 机构中的力分析。 自学内容: 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课内作业: 1.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 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移动副与转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总反力 的确定。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5.1 机械的效率 5.2 机械的自锁 知识点: 1. 效率的力与力矩计算方法; 2. 自锁的效率观点。 自学内容: 自锁的实际应用 课内作业: 1.常用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 2.自锁的判断。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构的效率计算及自锁判断。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6.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 自学内容: 平面机构的平衡
6.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课内作业: 6.3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1.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定义、计算: 6.4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许用不平衡度 2.力的分解。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1.转子定义及分类: 2.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判断。 2.平衡与动平衡。 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自学内容: 7.1概述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7.2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课内作业: 7.3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 1.等效原则的应用。 调节 课外作业: 7.4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完成本章小结: 2.质径积的计算: 知识点: 3.飞轮的功用。 1.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周期性速度波动: 3.飞轮调节速度波动原理。 第八章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 自学内容: 8.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8.2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及几个基本概念 课内作业: 8.3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L.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8.4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的运动特点及判定准则: 知识点: 2.压力角的准确标注。 课外作业: 1.较链四杆机构类型及应用: 1.完成本章小结: 2.曲柄存在与否判断: 2.最小传动角的判断、压力角的标注、机构 3. 极位夹角、压力角、行程速比系数、死点定 类型判断; 义: 3.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4.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自学内容: 9.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9.2推杆的运动规律 课内作业: 9.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凸轮轮廓失真的处理方法: 9.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2.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凸轮机构类型及应用: 2.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2. 直动从动件运动规律: 3.压力角计算公式分析: 4.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自学内容: 10.1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10.2齿轮的齿廓曲线 课内作业: 10.3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1.齿廓具有定传动比的条件: 10.4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2.各类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连续传动的条 10.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件: 3.如何避免根切。 10.6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与根切现象
4 6.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6.3 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6.4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许用不平衡度 知识点: 1. 转子定义及分类; 2. 平衡与动平衡。 课内作业: 1.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定义、计算; 2.力的分解。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判断。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7.1 概述 7.2 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7.3 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 调节 7.4 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知识点: 1.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 周期性速度波动; 3. 飞轮调节速度波动原理。 自学内容: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课内作业: 1.等效原则的应用。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质径积的计算; 3.飞轮的功用。 第八章 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 8.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8.2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及几个基本概念 8.3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8.4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知识点: 1.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及应用; 2. 曲柄存在与否判断; 3. 极位夹角、压力角、行程速比系数、死点定 义; 4. 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自学内容: 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课内作业: 1.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的运动特点及判定准则; 2.压力角的准确标注。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最小传动角的判断、压力角的标注、机构 类型判断; 3.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9.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9.2 推杆的运动规律 9.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9.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知识点: 1. 凸轮机构类型及应用; 2. 直动从动件运动规律; 3. 压力角计算公式分析; 4. 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自学内容: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课内作业: 1.凸轮轮廓失真的处理方法; 2.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10.2 齿轮的齿廓曲线 10.3 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10.4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0.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0.6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与根切现象 自学内容: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课内作业: 1.齿廓具有定传动比的条件; 2.各类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连续传动的条 件; 3.如何避免根切
10.7渐开线变位齿轮简介 课外作业: 10.8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完成本章小结: 10.9直齿锥齿轮传动 2.齿轮参数计算。 10.10蜗轮蜗杆传动 知识点: 1.齿轮机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齿廓曲线及渐开线齿廓特性; 3.齿轮正确啮合、连续传动的条件: 4.齿轮范成原理; 5.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与根切现象: 6.当量齿数与当量齿轮。 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 自学内容: 11.1齿轮系及其分类 行星轮系的效率、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 11.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课内作业: 11.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定义: 11.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2.轮系各组成定义。 课外作业: 11.5轮系的功用 1.完成本章小结: 11.6行星轮系设计的基本知识 2.轮系传动比计算。 知识点: 1.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十二章其他常用机构 自学内容: 6.1棘轮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分类。 6.2槽轮机构 课内作业: 6.3不完全齿轮机构 1.棘轮的结构特点。 6.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棘轮机构类型及棘轮绘制。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验总学时:6学时 实验个数:3个 实验类型:1)机械原理示教板演示实验 2)齿轮范成实验 3)回转构件动平衡实验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本课程实验的任务
5 10.7 渐开线变位齿轮简介 10.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0.9 直齿锥齿轮传动 10.10 蜗轮蜗杆传动 知识点: 1. 齿轮机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 齿廓曲线及渐开线齿廓特性; 3. 齿轮正确啮合、连续传动的条件; 4. 齿轮范成原理; 5.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与根切现象; 6. 当量齿数与当量齿轮。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齿轮参数计算。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 11.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1.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1.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1.5 轮系的功用 11.6 行星轮系设计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 1. 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自学内容: 行星轮系的效率、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 课内作业: 1.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定义; 2.轮系各组成定义。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轮系传动比计算。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机构 6.1 棘轮机构 6.2 槽轮机构 6.3 不完全齿轮机构 6.4 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知识点: 1. 棘轮机构类型及棘轮绘制。 自学内容: 间歇运动机构分类。 课内作业: 1.棘轮的结构特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验总学时: 6 学时 实验个数: 3 个 实验类型:1)机械原理示教板演示实验 2)齿轮范成实验 3)回转构件动平衡实验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 本课程实验的任务
机械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验证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扩大知识领域,深 化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生产技术 和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基本训练后,应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实验的基 本方法。 2.本课程实验简介 根据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典型机构的演示、渐开线齿轮范成加工模拟和动平衡演 示,让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构运动方案,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和动力学特性等方面能力。本 实验课教学是以学生事先预习教科书和实验指导书为主,配合教师对难点、重点的讲解,由学 生独立完成。 本课程开设了三个实验: (1)机械原理示教板演示实验(2学时,对应课程目标1、2)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加深理解机构的 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机械原理示教板 (2)齿轮范成实验(2学时,对应课程目标1)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了解和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方法;了解标准齿轮、正负变位齿轮的区别;掌握范成法的加 工过程。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齿轮范成仪 (3)回转构件动平衡实验(2学时,对应课程目标1)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了解和掌握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实验原理;掌握动平衡的试 验方法。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动平衡实验机 评价标准 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情况(70%)》 报告撰写情况(30%) 得分 要求学生在 1)机械原理 独立完成;实验目的、 实验报告书整齐、构图大小适中, 实验指导教师的示教板演示实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操作文字描述清楚,实验数据完整、正确, 80-100 指导下自行完成脸 清楚,实验步骤操作正确, 实验结果描述完整,实验结论分析到 操作、测试、记录2)齿轮范成实验全部完成、结果正确。 位、深刻,符合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6
6 机械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验证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扩大知识领域,深 化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生产技术 和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基本训练后,应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实验的基 本方法。 2. 本课程实验简介 根据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典型机构的演示、渐开线齿轮范成加工模拟和动平衡演 示,让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构运动方案,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和动力学特性等方面能力。本 实验课教学是以学生事先预习教科书和实验指导书为主,配合教师对难点、重点的讲解,由学 生独立完成。 本课程开设了三个实验: (1)机械原理示教板演示实验(2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1、2)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加深理解机构的 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机械原理示教板 (2)齿轮范成实验(2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1)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了解和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方法;了解标准齿轮、正负变位齿轮的区别;掌握范成法的加 工过程。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齿轮范成仪 (3)回转构件动平衡实验(2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1) 本项目目的和任务: 了解和掌握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实验原理;掌握动平衡的试 验方法。 本项目使用的仪器与设备:动平衡实验机 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 评价标准 实验操作情况(70%) 报告撰写情况(30%) 得分 要 求 学 生 在 实验指导教师的 指导下自行完成 操作、测试、记录 和实验报告的整 理工作。通过本课 程实验,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独立 思考以及动手能 力,培养学生进行 实验研究、实验方 法、实验操作与测 试、实验现象的观 察、分析和归纳能 力。 1)机械原理 示教板演示实 验 2)齿轮范成 实验 3)回转构件 动平衡实验 独立完成;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操作 清楚,实验步骤操作正确, 实验全部完成、结果正确。 实验报告书整齐、构图大小适中, 文字描述清楚,实验数据完整、正确, 实验结果描述完整,实验结论分析到 位、深刻,符合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80~100
基本独立完成;实验目 实验报告书较整齐、构图大小较适 的、 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中,文字描述基本清楚,实验数据较完 操作基本清楚,实验步骤操整、正确,实验结果描述基本完整,实65~9 作基本正确,实验基本完成, 验结论分析基本到位、深刻,基本符合 结果基本正确。 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部分独立完成;实验目 实验报告书相对整齐、构图大小相 的、实验原理、 实验设备及对适中,文字描述基本清楚,实验数据 操作相对清楚,实验步骤操有遗漏、有部分错误,实验结果描述相 45-64 作部分正确,实验部分完成, 对完整,实验结论分析相对到位、深刻 结果部分正确。 相对符合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非独立完成;实验目的 实验报告书不整齐、构图大小不适 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操作中,文字描述基本不清楚,无实验数据 0-44 不清楚,实验步骤错误,实或错误数据,实验结果描述不完整或 验未完成,结果错误。 无, 实验结论分析错误或无,不符合学 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参见下表: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 目标 序号 课程内容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1章绪论 0.5 0 0 0.5 目标1 2 第2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 0.5 7.5 目标1、2 3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5 0 0.5 4 目标1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0 0 4 目标1 5 第5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0 0 3 目标1 6 第6章 机械的平衡 2 2 0 4 目标1 第7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 7 2 0 0 2 目标1 波动的调节 第8章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 7.5 0 0.5 8 目标1、2 >
7 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参见下表: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基本独立完成;实验目 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 操作基本清楚,实验步骤操 作基本正确,实验基本完成, 结果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书较整齐、构图大小较适 中,文字描述基本清楚,实验数据较完 整、正确,实验结果描述基本完整,实 验结论分析基本到位、深刻,基本符合 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65~79 部分独立完成;实验目 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 操作相对清楚,实验步骤操 作部分正确,实验部分完成, 结果部分正确。 实验报告书相对整齐、构图大小相 对适中,文字描述基本清楚,实验数据 有遗漏、有部分错误,实验结果描述相 对完整,实验结论分析相对到位、深刻 相对符合学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45~64 非独立完成;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操作 不清楚,实验步骤错误,实 验未完成,结果错误。 实验报告书不整齐、构图大小不适 中,文字描述基本不清楚,无实验数据 或错误数据,实验结果描述不完整或 无,实验结论分析错误或无,不符合学 校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0~44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 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 1 章 绪论 0.5 0 0 0.5 目标 1 2 第 2 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5 2 0.5 7.5 目标 1、2 3 第 3 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5 0 0.5 4 目标 1 4 第 4 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 0 0 4 目标 1 5 第 5 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3 0 0 3 目标 1 6 第 6 章 机械的平衡 2 2 0 4 目标 1 7 第 7 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 波动的调节 2 0 0 2 目标 1 8 第 8 章 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 7.5 0 0.5 8 目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