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 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 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 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 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 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 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 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 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 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 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 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 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 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 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 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 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 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 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 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 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 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 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 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 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 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 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 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 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 种文化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 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 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的 欧美发达国家。60 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 众文化相应地发展 到成熟阶段。自 20 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 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 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 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 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 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 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 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 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 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 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 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 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 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 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 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 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 术并 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 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 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 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 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 的面前 ,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 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 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 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 种文化形态。 B.20 世纪 60 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 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 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 电视得到了普及。 1.C(A“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 B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 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现 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 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 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来源:学.科.网]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 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 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2.D(A“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 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B“赏玩绘画的形式 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 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 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 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 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 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 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 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3.D(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 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 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 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 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 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C.自 20 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 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 电视得到了普及。 1.C(A“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 B 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 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现 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 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 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来源:学.科.网]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 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 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2.D(A“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 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B“赏玩绘画的形式 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 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 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 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 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 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 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 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3.D(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 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 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 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 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 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 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千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 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 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 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 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 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 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 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勤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 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 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 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 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 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 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 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辨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 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 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 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 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 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 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 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 金章紫绶,祠以少年。(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 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缦, 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C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讼:诉讼 B.没于石勒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比:比较 D.俄而有诏原之原:原谅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 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 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 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 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 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 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 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 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 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 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 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 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 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 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 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 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 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 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 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 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 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 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 金章紫绶,祠以少年。(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 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C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 讼:诉讼 B.没于石勒 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 比:比较 D.俄而有诏原之 原:原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5B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C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 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 出征伐,还把邓 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 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 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3分)(诣、讼事,决,句 意) 译文: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决断。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3分) 译文:然而石勒平素忌恨那些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吏,他听说邓攸在营中, 便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宿,闻,驰,句意)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4分)(牵、进、 发,句意。) 译文: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 到半夜时开船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张十一旅舍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8.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5分) 答案: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 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9.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谈)(6分) 答案: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才华但不 被赏识重用的慨叹。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 分)( )5B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 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C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 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 出征伐,还把邓 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 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 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3 分) (诣、讼事,决,句 意) 译文: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决断。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3 分) 译文:然而石勒平素忌恨那些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吏,他听说邓攸在营中, 便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宿,闻,驰,句意)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4 分)(牵、进、 发,句意。) 译文: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 到半夜时开船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题张十一旅舍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8.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5 分) 答案: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 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9.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谈)(6 分) 答案: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才华但不 被赏识重用的慨叹。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城阙辅三秦,风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 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 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 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 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 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 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 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 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 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 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 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 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 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 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 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 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 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 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 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 个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 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 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 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 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 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 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好有人能 与之匹敌 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 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 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 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 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 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 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 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 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 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 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 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 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 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 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 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 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 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 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 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 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 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 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 个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 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 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 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 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 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 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 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 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好有人能 与之匹敌。 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 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 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 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
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 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 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 “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 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 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 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 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 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 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是因 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 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 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地精神。 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 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 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答案:BEA.“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 能给人带来美感。C.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D.“完美无瑕”错, 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 个词语?(6分) 答案: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 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 3)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6分) 谷案:①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②实事求是的态度;③不容置疑 的才能; ④勤奋的特点;⑤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⑥粗狂而任性的个性。 (4)文中的“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语意丰 富。谈谈你的理解,并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来源:学。科。网Z。X。 X。K] 答案:①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 ②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③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 品质。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 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 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 “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 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 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 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 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 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 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是因 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 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 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 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地精神。 D. “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 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 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答案:BE A. “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 能给人带来美感。C. 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D. “完美无瑕”错, 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 个词语?(6 分) 答案: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 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 (3)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6 分) 答案:①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 神; ②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不容置疑 的才能; ④勤奋的特点; ⑤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 ⑥粗狂而任性的个性。 (4)文中的“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语意丰 富。谈谈你的理解,并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8 分)[来源:学。科。网 Z。X。 X。K] 答案:①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 ②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 ③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 品质。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 否则,愧对我们大家 都喜爱的大文豪一一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 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 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2.D(A.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 时说的客气话。B.高山仰止:比喻崇敬仰慕。C.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 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 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 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 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 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 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13.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 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爆满”不合逻 辑。)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髙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髙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 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B.⑤②③①④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14.B(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一川道东西两边树木 雨后艳阳 川道中间—水流—河水两边。沿着这个思路,很容易选出B项 15.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大师创作② 孩子习作,③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 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 否则,愧对我们大家 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 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 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2.D(A.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 时说的客气话。B.高山仰止:比喻崇敬仰慕。C.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 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 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 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 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 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 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 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 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 场场 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13.C.(A 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 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爆满”不合逻 辑。)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 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 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 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 B.⑤②③①④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14.B (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川道东西两边树木 ——雨后艳 阳—— 川道中间——水流——河水两边。沿着这个思路,很容易选出B项。) 15. 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 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 大师创作 ② 孩子习作, ③ 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 年—1904 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 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
稿、读书心得④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⑤ 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⑩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 理复合体。 答案:① 15.①无论(从)②还是(到)③都④以及(和)⑤既(不仅)⑥又(而 且) 16.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5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 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 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撩,难以自立 16.答案示例(一)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从朋友得到帮助,从对手得到 砥砺 (二)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的仿写点有三:一是把握横线前供 仿句的句式特点,“一笔写 笔写……”的句式;二是要符合“内容的吻 合性”原则。“一笔写……一笔写……”所填词语是相辅相成的,后面是对前 文的解说,内容上还要突出““人’字最难写”的观点。三是在内容符合的前 提下使语句表达准确连贯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来 源:Z+xx+k.Com] 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 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竞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 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 位音乐家一一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 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17.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来看,两位音乐家面对逆境 时,选择的做法迥然不同,但全面理解材料后,我们不难发现,两位音乐家的 做法有着共性,那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捍卫,对生命和人格的坚守” 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坚守自己的理想,捍卫生命的尊严 ②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③换一种角度生活,生命依然精彩
稿、读书心得 ④ 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 ⑤ 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 ⑥ 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 理复合体。 答案: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15.①无论(从) ②还是(到) ③都 ④以及(和) ⑤既(不仅) ⑥又(而 且) 16.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5 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 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 : ,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 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撩,难以自立。 16.答案示例(一)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从朋友得到帮助,从对手得到 砥砺。 (二)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 E 级。本题的仿写点有三:一是把握横线前供 仿句的句式特点,“一笔写……一笔写……”的句式;二是要符合“内容的吻 合性”原则。“一笔写……一笔写……”所填词语是相辅相成的,后面是对前 文的解说,内容上还要突出“‘人’字最难写”的观点。三是在内容符合的前 提下使语句表达准确连贯。 五、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来 源:Z+xx+k.Com] 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 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竞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 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 4/4 拍铡的。”而另一 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 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17.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来看,两位音乐家面对逆境 时,选择的做法迥然不同,但全面理解材料后,我们不难发现,两位音乐家的 做法有着共性,那就是: “对理想和信念的捍卫,对生命和人格的坚守”。 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坚守自己的理想,捍卫生命的尊严; ②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③换一种角度生活,生命依然精彩